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试论马克思社会平均利润率学说指导我国总资源配置的意义

2017-04-01 19:38 作者:闫立明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党的十五大特别是以后几大进一步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总目标,把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这也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优越性,把我国经济引入市场机制下良性循环的重大课题。作为国民经济活动,不论选择什么体制,最终目的是实现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即“有计划按比例规律”,以达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经济效益。“有计划按比例规律”作为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应该自发的遵守。

在我国,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主体,在两种体制转换过程中,其宏观调控职能不但不能削弱而且需要进一步强化。这是因为,目前我国是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关键阶段,其自身有其明显的特征,我认为主要表现在:大机器工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与自由经济初级特征相共存;商品经济的全面发展与市场体制不完善共存;高度的政府宏观调控行为、意识与自由的商品经济意识共存;集中的国家资本与弱小的自有资本相共存(如重工业私有资本比例很小)等等。上述经济特征决定了我国经济体制过渡过程中宏观调控尤为重要。

在这一阶段中,我认为其宏观调控的职能和任务主要集中概括为:搞好经济总量的平衡;协调好国民经济活动中的重大比例关系,特别是轻、重工业这一重要的比例关系;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即社会总资源的合理配置等等。在这一特除阶段,假如政府在这两种体制转换过渡时期不能积极科学地加以宏观调控,将会出现重大比例关系相对失调,出现时期性的经济秩序混乱,造成社会总资源的浪费等不良后果。

实现上述任务,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主体,在如何运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等实现其职能的同时,更应需要充分参考、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理论探索有效的方式。

马克思平均利润率学说对于当前我国合理配置者或总资源,尤其是协调轻、重工业这两大基本行业的比例关系,将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及实践意义。(如《软科学》文载:“当前中国交通、通讯等基础业严重滞后,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不仅未能缓解甚至投资比例有所下降,这种情况单靠政府投资是不可能解决的,必须采取综合手段,使资金投向这些部门并能获得不低于甚至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的收益率。”这里也提到了“平均利润率”这个重要概念。孟捷先生曾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研究资源配置方式的特点》一文中也提到了平均利润率这个概念。本文旨在初探之以引起对这方面的较深入的研究。

一、马克思平均利润率学说的内涵及对资本投向的间接调节作用。马克思平均利润率学说是分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私有资本通过对利润的竞争来调节资本自由投向过程中的“剥削”实质的。资本家从事生产经营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资本的利润率,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在正常的条件下,影响利润率的主要原因是剩余价值和资本的有机构成。如果剩余价值不变,利润率与资本的有机构成成反比例。(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社会经济中各生产部门有机构成是不同的。有的部门资本有机构成较高,如生产资料工业、生产生产资料工业及科技含量高的行业等,不变资本在预付资本总量中的比重大,可变资本比重小;有的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低,如我们泛指的轻工业。这在剩余价值率相同的条件下,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利润率低,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利润率就高。

在这种条件下,投入不同生产部门的同量资本就不能得到等量的利润。每个投资者都希望自己投入的资本带来更大的利润,都愿意向利润高的部门投资。因此,各部门资本家之间必然进行激烈的竞争,这就导致资本从利润低的部门向利润高的部门转移。商品价格则随着资本的转移和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涨跌。那些投入的资本过多,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化,产品价格便低于价值;相反,那些投资不足,生产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部门,产品价格就高于价值。经过各部门的激烈和反复的竞争,不同的利润率就会逐渐趋于平均,形成了社会平均利润率。

我们不谈马克思研究平均利润率学说的政治意义,就其经济意义而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它的“副作用”间接的调节了社会总资本的分布,特别是调节了重、轻两大工业,即有机构成高的工业部门和有机构成低的工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使资本主义经济得以相对的实现“有计划按比例规律”并一起周期性(平衡—失调—平衡)的延续发展着。

二、平均利润率学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对遵循“有计划按比例规律”发展国民经济,调控轻、重工业比例关系的启示意义。

1、理论上的几点启示。

首先,具备可行性。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中轻、中重工业仍是客观存在的两大工业部门,必然存在着“有计划按步例规律”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共同性。进言之,社会化大工业生产使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必然客观上要求按一定比例分配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因此,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是社会化大生产的普遍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基础上的社会化大工业生产,不言而喻,客观上要求各部门、各行业之间有计划按比例的分配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就要求,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必须通过自觉地搞好宏观调控,是国门经济各要素处于相对合适状态,达到按比例协调发展。作为国民经济两大基本部类的轻、重工业,首先应做到“有计划按比例规律”发展。

其次,具有相对性。马克思平均利润率学说主要概括地阐述了资本主义国家资源配置过程中,通过平均利润率调节资本自由流动的客观规律。而平均利润率作为经济杠杆发挥作用是有条件的:一是资本私有;二是宽松的自由流动环境;三是自由经济为社会经济的主体。从当前来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还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一是主导社会资本表现为国有和变相国有(集体所有),国有经济仍为社会主导经济,较集中的资本投向还主要受国家控制,尤其是以重工业为主的规模性投资。二是实行的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机制还不完善,经济意识、经济行为等还不成熟。三是私有资本、民族资本还很弱小等等。上述方面也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在主动遵循“有计划按比例规律”发展中有着不同的现实条件和实现基础。这也就决定了平均利润率学说,在我国轻、重工业投资流向中的调节作用具有相对性。这种相对性更说明平均利润率对政府宏观

行为的参考价值。

再次,具有必然性。平均利润率学说对指导我国市场经济下轻、重工业两大部门协调发展具有理论指导的必然性。计划与市场是两种配置资源的手段和方式。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逐步实现运用市场机制配置社会总资源;一方面,当前及一定时期内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社会总资源的配置还主要依靠国家调控,即宏观计划性。尤其是重工业的资源配置等。这样,在规划国民经济发展的决策中,不能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客观经济的认识水平、决策与调控能力及主观因素等),或多或少的忽视了市场经济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而出现一定时期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建国以来的几次较大的工业经济调整也说明了这个问题)。这就决定了作为客观经济规律的平均利润率学说,不但在资本主义自由经济中发挥作用,它必然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起到制约作用,也决定了它必然对我国的轻、重工业遵循“有计划按比例规律”协调发展理论指导的必然性。

2、宏观调控实践意义的启示。

马克思平均利润率学说对以国家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特别是协调轻、重工业比例关系的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可以通过轻、重两大行业产品供求关系调控行业间的投资比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社会总资源的配置仍存在着供求矛盾。在引导和协调社会总劳动的分配、流向的宏观调控中,通过正确计算轻、重两大工业部门的利润率(也可以通过计算资本有机构成高和有机构成低的行业的利润率)和两大行业的平均利润率来对比、观察,发现和权衡其总资源配置比例是否失调,提高预见性,以减少资源配置的盲目性。用数学表示其关系:

设:平均利润率为P,社会剩余价值总额为Q,社会总资本为A:

那么:社会平均利润率为P=Q/A;

重工业利润率为 P1=Q1/A1;

轻工业利润率为 P2=Q2/A2

(1)在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供求关系有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社会平均利润率相对为:

P=Q/A=(P1=Q1/A1)=(P2=Q2/A2) (A1不等于A2)

(2)当供求关系不平衡,在价格的作用下:

当P小于P1时, A1便向A2转移;

当P小于P2时,A2便向A1转移;

只有P=P1=P2时,轻、重两大行业的资源配置相对合理,供求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二是,通过观察一定时期轻、重两大行业的实际利润率与社会平均利润率的差异程度,可在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决策中参考,做到超前考虑、分析,超前决策,及时对两大行业资源配置状态给与调控和指导,尽量缩短行业之间乃至整个资源配置比例失调期限,避免出现失调现象,影响国民经济正常发展(因为有时调到平衡时有个过程的)。这里在说明几点:

其一,仅以供求关系来观察行业间比例是否失调有它的被动性和不科学性。社会总资源配置中的重工业投资,表现为期限长,见效相对较慢。仅凭以两大行业的供求关系来观察为时已显得较晚了,因为供求关系往往在比例失调后期才突出的暴露出来。行业间利润率的差异及差异程度是一个由小到大的动态过程。观察平均利润的状态可及时了解行业比例关系这个动态现象和变化趋势。其二,在纯市场机制下,经营(投资)者对社会平均利润率影响自身利益到主动从事资本投向的意识、动机、行为时有一定的实践性的,这个过程往往表现为一个经济周期。况且从这种认识到行为,自始至终具有自发性和封闭性。其三,政府作为“垄断”的经济主体,更应该发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优越性和政府调节经济运行的主观能动作用,克服市场机制自身的弊端,平抑经济周?诓ǘ筒ǘ姆取?/DIV>

三是,可以根据社会平均利润率与轻、重工业中各行业的利润率指标,控制和指导某一时期侧重发展某一行业的发展适度,有效及时地促进各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这是因为,市场机制的主要作用是靠价值规律调节社会劳动分配来实现总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以实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市场机制本身有自身的弱点和明显的不足,如在市场机制下,商品生产者往往更关心自己的利益,忽视公共产品和劳务(如军工、社会公共设施、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行业等),忽视和抵制宏观产业结构的完善等等。这样国家可根据行业利润率和社会平均利润率的对比,调节、支持有关行业产业的发展。

四是,可以参照工业内部平均利润率指标与行业之间,行业内部部门之间(如基础工业中钢铁行业与交通、能源行业,信贷行业与轻、重工业等)利润率指标比较,科学的指导行业间,行业内部门之间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过程,较好的克服行业、部门间不合理的分配现象,以及避免消费基金出现时期性的过度膨胀,合理增加财政收入,解决社会时期性的分配不公问题等。

五是,政府可以参考社会平均利润率几个行业利润率制定、完善一个时期的产业政策,调节产业结构和产业规模,引导各产业间的平衡和结构的优化;也可以通过区域政策的变动调节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平衡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避免重复建设等。

3、基本实现条件的启示

在政府作为宏观调控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计算平均利润率和正确利用平均利润率学说科学的指导国民经济,我认为必须具备几个基本的条件。

一是,企业的税收要科学合理。当前我国工业企业税收制度中的税种、税率存在着一统型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各行业工业企业所承担的税种基本一样。再有税率、税种的分类不够科学,尤其忽视了课税对象的资本有机构成因素等。

二是,产品价格还不能充分体现价值规律。市场机制是指供求、价格、竞争、利润等市场诸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和作用。供求和竞争最终体现在价格上。目前在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完善,市场秩序还不正常,与国际市场还不能完全接轨等情况下,重工业产品价格、劳务还具有较大的政策性。只有正确计算以价值为基础的产品价格,才能较为合理的计算部门间的利润率和社会平均利润率。

三是,信贷行业还未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社会总资源的分配还不同程度地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违背市场客观规律等等。

四是,充分发挥好股市的调控作用。

如果较好的解决了以上方面的问题,可以使行业间产业成本、价格、竞争、供求等相对反映市场机制下的合理性,增强企业、行业间的平等竞争,使利润率、社会平均利润率等相对反映客观,更好的发挥平均利润率学说在政府宏观调控的指导作用。

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市场机制下总资源配置方面的几点思考。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粗略的讲出现过两大行业的投资过热,一是制药行业,二是房地产行业。制药行业通过近几年的调整,特别是通过强制性优化(GMP达标),已有原来的6000余家逐步淘汰到了3000余家。房地产业也在逐步规范中降温。固定资产由资过热现象主要是受行业平均利润的驱动,即某行业平均利润率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从投资来源看,资本主要来源于私有资本和信贷资本。从行业平均利润率来看,主要是价格大大超出商品的实际价值。单从新药来看,价格大多超过本身价值的十倍甚至几十倍。我国的西药品种可以说都是仿制国外来的,科研基本没有什么投入,科研成本很小。房地产业的投资过热也基本如此。

从投资过热带来的危害来看,一是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二是不正当市场竞争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三是资源配置的不正当转移影响了其他行业的发展,以及造成经济竞争秩序混乱等等。在这里谈这么几点,主要是强调,在我国着一特殊经济制度完善时期,马克思的社会平均利润率学说,在指导社会总资源配置过程中,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和指导意义的。(完)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06976/

试论马克思社会平均利润率学说指导我国总资源配置的意义的评论 (共 1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