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心有一棵树,常念故园情

2017-03-30 13:06 作者:  | 1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有人说:大风大浪,大反大乱,不离扶余县。最初对于家乡的理解,自然是美不胜收。成年以后,读了有关伯都的一些历史典故,才渐渐懂得,这里除了有一种朴素的美感之外,还是一块传奇的沃土。

的确,就拿伯都村的地理环境来说,依山傍水,土地平旷,靠着得天独厚的位置,简直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它坐落在波澜不惊的生活里,就像一面闪闪发光的镜子,不论世界怎样变化,都宠辱不惊,平淡释然。

每当幕降临的时候,你只要站在村子东面的高地,面向夕阳隐去的地方,远远眺望整个村子,就会完全沉浸在袅袅的炊烟之中。那若隐若现的小山,那枝繁叶茂的古树,那玲珑整齐的小村,在暮云的衬托下,真像人间仙境,也像一幅绝版的山水泼墨。

我从小生在这里,长在这里,我的整个青都在这里保留。时隔多年,我虽然离开家乡,四处漂流,却从没忘记,这里有我的根蒂,有我一墨相承的血脉。

年少时不谙世故,中年以后,人便开始怀旧。常常自忖:走得再急,也要回家看看;生活再忙,也要回家走走。于是,我忙里偷闲,趁着这大好的春光,趁着自己还有足够的时间和勇气,我又回到了农村老家。回家看望老人,自然也会看看家乡的风景,伯都古城一定不会错过。

出了伯都村,向东南直走,就到了伯都古城。在这春深草盛的四月,当我迈上城墙,环顾着空旷的遗址连连感叹时,那种寥落的心情,就像站在一部历史的脚下四处顾望,左右回旋。(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与其说它是一座神秘的古城,莫不如说它是一座荒凉的废墟。曾经坚不可摧的城墙,如今已经变成了高高隆起的荒丘。曾经不可一世的霸气,在世人不屑的眼里,不过是一些踩在脚下的断瓦残垣。

父亲活着的时候,我曾亲眼目睹,他不论春,每天天不亮,都要到城墙上面一圈一圈,兜兜转转,然后,慢慢走到城墙的最高处,目光眺向远方,望着,望着。那凝望的视线,望得一心单寒。我不知道他在寻找什么,也不知道他在内心世界在埋葬什么?从他坚毅的目光和匆匆的脚步,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与历史隔空交会。

如今,父亲已经去世多年。古城依然还是古城。只是物换星移,古今交割。经过岁月的沧桑裂变, 现在的古城已非昨日的古城,已经完全消失了几千年前的繁华。如今已然大改初衷,显而易见的成了一片空空荡荡的废墟。

在这堆高高隆起的黄土里,曾经残留的一切,被常年的风霜,扫荡得面目皆非。在这座遗弃的废墟里,能够走进印象里的东西,恐怕只有一段抹不去的历史,滞留下来,时时停在心头,神秘莫测的荡漾起来。

凡是来过这里的游人,看到这般残缺不全的历史场景,都会在脑海里浮想连篇,那里的曾经,究竟有多少个掩埋的故事,已经无从找寻。只能从当地的民俗里,情不自禁地想起“风刮新城,狗咬沈阳”的传说。来满足心中的好奇。但传说也好,现实也罢。历史终归历史,不能重现。废墟还于废墟,只能使人警醒。

一路悠闲的走着,看着,想着。不知不觉中,穿过了一片空旷的草甸,我的双脚便踩在这座倒塌的城墙顶端。站在这里,极目四望,这座残缺不全的城池遗址,就呈现在眼底。

说起这座废墟,大概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它颓废的土堆上面,似乎还能影射出当年的繁华盛世,高端显赫,磅礴大气的场面。四周坍塌的城墙,高高耸立。好像在晨风中炫耀当年的金戈铁马,沙场争战的场景,这在世人的心中是何等的惨烈和悲壮。

据说,此城是辽代的宁江州,始建于公元1058年,是辽帝王春捺钵的渔猎地之一,周围有诸多辽代的城堡,是当年防御女真人的前沿观察州。公元1114年9月,完颜阿骨达率女真军警师起义,反攻辽的第一仗便在这里进行。后来,清太祖努尔哈赤目光远大,隐忍之术了然于胸,当年他在白山黑水起兵的时候,由于当时的兵少将寡,他根据现状,考虑时局,对女真各部落,采取‘远交近攻’,‘联姻示好'的策略。打拉兼用,在他尚无能力与朝廷较量时,讨取大明王朝的欢心,并以龙虎将军之职,抢掠女真各部,当他羽翼丰满之后,悍然发兵,越过山海关,向辽东诸城展开攻略,将女真各个部落统一起来。在他的铁蹄之下,建立了满族的世袭帝制。在此地也曾经留下过辉煌的业绩。

如今物去人非,斗转星移。当年宏伟壮观的古城,自古兵家必争的战场,现如今也只能是破败的堆积起来,掩饰于荒草之中,随着骀荡的春风,在现实面前恹恹叹息。 ­

城墙的内部,一点繁华古都的样子都没有,空旷的田野,一目了然,一切都不复存在。几百顷农田,平整地铺陈在风光之中,交错在阡陌的纵横里。灰色的瓦片离离落落地覆盖了一地,据说,在此地曾有大量的出土文物,比如陶器、瓷器、钢铁器、佛像、饰件,还有大量的唐宋两代的铜钱。所以对研究辽宋时期的历史,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唯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城内中央的那一大片高高鼓起的巨大土堆。被当地人称作“大包地”。据民间流传,这个土堆原来是辽宋交战时期,金兀术的点将台。那土堆高如小山,可见当年的气魄该是多么的壮观,由于经历多年的风霜雨雪的淋沥,如今只是堆积成山的一抔黄土,变成有层次的农田,卧在浮尘中,安然昏睡。 ­

城内西南角一带,原来有一口枯井,据说,南宋两个昏庸的皇帝,被掳到辽国之后,就是丢弃到里面‘坐井观天’。最后香消玉殒,囚死在里面。如今这口枯井,已经不复存在,它也已经被岁月的风沙,掩埋了那段耻辱的踪迹,甚至连同那两具腐朽糜烂的尸骸,也在世人的唾弃中,荡然无存。 ­

城墙的四角里,各有一个出口,只能通过两辆马车并驾齐驱的距离。如今已被流年的足印,践踏得塌陷下去。城墙的外围,东、西、南三个方向,皆是平整肥沃的田野,被一条条浓密的林带,围成块块方田,景然有序地排列起来,在春风中,自豪地接受阳光雨露的洗礼,洋洋得意的拓展朝气,在阳光明媚的春天里,自由的放歌,放歌历史的荣辱与悲喜。 ­

至于那段被淹没的国耻,早已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笑料。至于谁盛谁强,谁兴谁衰,现在的人已不再去品评和理会,对于时间来说,越来越无关大碍。对现在的蚕妇村氓来说,也已经毫不在意。那些患得患失的年代,有多长久,有多深远,有多少意义。只能凭借城墙出口旁边的水泥碑文上,淡出的丝丝痕迹,冠以“历史文物保护区”,城墙四周外延100米之内“禁止破坏”等字样,将这片陈旧的历史,抛到荒郊野外,遗为古迹。 ­

一年四季,这座古城,默默驻守在这样的晨里,这样的里,静静地守候着这片亘古不变的土壤。

冷风吹过,四月的天空中似乎还回荡着那些被冷酷岁月严重摧残过的故事,可惜那些过往的累累伤痛,已经不再隐隐发作,曾经的哀怨与满腔仇恨,已经在孤独寂寥中,变得默默无语。春风迭宕而来,像一把把锋利的小刀,一片一片的切割着那些远古的经历,剔出毒素,将它摒弃在田间垄坎,在肥沃的土地上,留下一片烂漫的山花璀璨。

时光在变迁中,疏远了那些陈腐的旧梦。无论糟粕,还是精髓。都在人们的意念中,慢慢淡泊起来。一堆废墟上的泥土,曾经­演炼了无数个过往的大是大非,精彩也好,衰颓也罢,感叹与痛惜,讴歌与谩骂,无论怎样的针锋相对,都是对历史留下的遗物,做出的最彻底的评价。

眺望枝头,听布谷催春之声,我还能清晰地辩认出那抹淡淡的绿痕,将一切不再生动的沧桑岁月轻轻拂去。它停伫在最美的春天里,悄悄地送上一声问候。

古城的春天,不再属于历史,古城的历史,已经被废墟深深埋藏。它的存在,只能成为人们心中一块永恒不泯的丰碑。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06303/

心有一棵树,常念故园情的评论 (共 14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