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气数与民心

2017-03-27 14:25 作者:周南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皇帝总是被称为真命天子,也就是代替上天行使权力,因此臣民是必须要服从的。皇帝既然是天子,他的皇位自然要传给他的子孙。在封建社会,整个社会大体上是认可这种制度的。无论是刘邦,还是朱元璋,自己打下来的江山,总是要留给自己的子孙。在领导农民起义前,他们比普通百姓也强不了多少。可是,只要起义成功,他们就成了龙种,决不允许任何人染指江山社稷。他们的子孙也都成了龙子龙孙,被封在各地做藩王。整个国家,俨然就是他们家的产业。而文武官员,都是给他们家打工的。天下的众多黎民百姓,都是给他们家种地的佃户。

这种家族式的王朝,在皇位传承过程中,总会有一些昏庸的帝王。如果再有内忧外患,就难以保证皇位的长期传承。况且,像曹操、司马昭那样的权臣,更是让有些皇帝坐卧不宁。赵匡胤黄袍加身后,最担心手下的就是大将照猫画虎,于是就上演了一场“杯酒释兵权”。周武王伐纣时,说商朝气数已尽,民心尽失,这或许就是所谓的“历史周期率”。每个朝代开始的时候,皇帝都是励精图治,朝气蓬勃。而每个朝代结束的时代,皇帝都是昏庸暴虐,倒行逆施。改朝换代在中国进行了几千年,民心也在各个朝代中不停地转换。很多朝代在开始的时候,很重视民心,李世民就说“民可载舟,亦可覆舟”。可是等朝代快结束的时候,就只能用“天亡我也,大臣误我”来解释了。

武王伐纣,孟子说伐的是独夫民贼,并非以臣弑君。因为用儒家的观点,臣子是要忠于君主的。对于君主的过错,只能劝谏,不能以下犯上。因此,哪个臣子不忠于纣王,他就可能死无葬身之地。对于纣王这样的君主,孟子是不认可的,他认为武王伐纣是正义的。然而,孟子虽然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却没有找到纠正君主错误的办法。武王伐纣看似取得了成功,可是用改朝换代来纠正君主的错误,代价太大,关键是解决不了实质性问题。

苏洵在《六国论》中说,六国的君主不知道前代君主创业的艰难,用土地来贿赂秦国,最终导致六国的灭亡。国家灭亡,当然不是什么好事。而把国家看做是君主的私有财产,恐怕问题更大一些。秦始皇和朱元璋,都是把国家看做自己产业的,都想让子子孙孙世世代代做皇帝。他们这种自私的心态,就让他们对朝政非常有责任感。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秦始皇统一文字、修长城,把权力完全集中在自己手里。结果他突然死了,却连接班人都没有指定好。赵高钻了个空子,把胡亥扶上皇位,弄得天下大乱,秦朝二世而亡。朱元璋也是把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把丞相都取消了,并且杀了不少开国功臣。他安排的接班人虽然顺利地登上了皇位,可是作为藩王的朱棣势力太大。建文帝继位不久,朱棣就在北平发动了靖难之役,一脚把他侄子踹下了皇位。

皇帝把国家当成自己家的产业,皇位也就只能传给子孙了。子孙能不能守住这份产业,能守多久,其实都是很大的问题。西晋五胡乱华,唐代安史之乱,北宋靖康之耻,都可能终结一个王朝。这些朝代经历这么大的动乱,能够延续下去,与其说是气数未尽,不如说是运气好一些。若是像明朝末年那样,内有农民起义,外有强敌压境,王朝的命运当然就岌岌可危了。这些王朝最大的特点,就是君主个人的治国能力,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王朝的命运。隋文帝后继位的隋炀帝,总是折腾老百姓,结果农民纷纷起义,隋朝很快就烟消云散了。唐高祖后继位的是唐太宗,比较善于治理国家,就为大唐王朝以后的统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所谓的气数,既和皇帝制度有一定的关系,也和社会上其它因素有很多的关系。比如清政府的灭亡,就和西方列强的侵略有很大的关系。在当时的普通百姓看来,清朝无论和哪个国家打仗,百姓都会受到一定的损害。洋人虽然对老百姓不好,可清政府对百姓也好不到哪儿去。让老百姓为这样的政府卖命,他们肯定是不愿意的。有人说清朝入关时,明朝几千万百姓,抵抗不住几十万八旗军队。这种认识太浅陋了,明、清两个政府打仗,和普通百姓关系并没有那么大。虽然现在很多人从心理上喜欢明朝,但这并不能证明百姓真的就愿意为明朝的皇帝卖命。(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说到民心,其实更多的是百姓希望有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所以盼望贤明皇帝,盼望清正官员。而这种对安定环境的期盼,和对某个政权的支持,应该是有很大差别的。比如,三国时期的魏、蜀、吴政权,似乎看不出来民心到底更倾向那哪一个政权。最后晋朝统一了全国,民心似乎也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就是在贞观之治或开元盛世时,也不过是社会稍安定而已。百姓若真的拥护朝廷,安史之乱就不会把唐朝搅得天翻地覆了。在改朝换代时,特别是农民起义的时候,民心确实有助于推翻一个王朝。在每个朝代的开始,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也会收拢民心。只是这种民心对整个政权的影响,还是相当有限的,不然王朝就不会气数已尽了。

与民心相比,民主对政府权力的影响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在民主国家,是很少有气数已尽的。因为民主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如果他的领导出现严重问题,他可能很快就下台了。另外,他的任职是有时间限制的,也不可能指定接班人。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在工作中出现一些错误,也不会造成太严重的后果,自然不会出现气数已尽的情况。当然,由君主专制过渡到民主国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不是发动一场革命,把皇帝赶下台,就可以建成民主国家了。

要想建成民主国家,百姓就必须能够维护自己的权利。而维护自己的权利,用所谓的“天赋人权”是很难实现的。因为,没有行使权利的能力,就是有人权也没有任何的意义。而如何拥有行使权利的能力呢?也绝不是表面上的投票就能解决的。权利也就是话语权,而话语权必须是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普通百姓若想产生政治实力,就需要一定的组织。这个组织当然需要一定的经济后盾,可是普通百姓却很难有这个经济后盾。但这并不意味着百姓不能推动民主的发展,只是说单靠百姓是不行的。最有实力推动民主的,往往是经济方面最有实力的,也就是大大小小的企业。

企业的生产需要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府的权力往往发生冲突。解决这个冲突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推动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不存在气数已尽的情况。相反,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权力和民心结合得会越来越紧。因此,越是民主的国家,越是老百姓自己的国家。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05628/

气数与民心的评论 (共 11 条)

  • 紫色的云
  • 雪中傲梅
  • 江南风
  • 文庄
  • 鲁振中
  • 清澈的蓝
  • 襄阳游子
  • 雨后青藤
  • 心爱
  • 雪灵
    雪灵 推荐阅读并说 要想建成民主国家,百姓就必须能够维护自己的权利......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