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卫水文化】“神奇的‘老杨爷’”之神奇

2017-03-22 23:54 作者:迟夫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卫水文化】“神奇的‘老杨爷’”之神奇

窑 场 据传,明朝年间,各县被派有修皇城烧砖任务。修武县因运输不便,买下新乡城西卫河北畔约十里长大片土地烧砖。后有一部分人落户于此,该村距窑场小于十里,取名十里窑场,后简称窑场,沿用至今。1949年解放初期属新乡县二区管辖,同年建立村公所。1958年属新乡县河合公社;1960年转入新乡市卫北公社西王村管理区;1966年为郊区西王村公社20个生产大队之一;1983年12月社改乡、大队改村委会,为郊区王村乡窑场村民委员会;1995年11月18日,王村乡撤乡建镇,属于王村镇;2004年元月,全市区划大调整撤销郊区设牧野区,为牧野区王村镇所属,至今。总户数160户,总人口685人。面积4.6万平方米。东临西环路与小里村为邻,南邻卫河,西与大里、尚湾为邻,北邻共产主义渠。属于城乡结合部。有民企若干。民居平瓦房、楼房掺杂。

“神奇的‘老杨爷’”之神奇

窑场、窑场,名不虚传。新乡城西卫河北畔,明清时期烧砖圣地“十里窑场”之中心——窑场之地嘛,用于烧制皇砖的土壤之好,理所当然,好土地必然生长那出奇的好东西。

及至清·嘉庆年间(1795~1820)早期,此地烧砖之业已是强弓之末,土疙岭丁之地渐平,若再大肆烧、挖,则必然遍地成坑,所以窑工半数以上开始转向恒以为农,现今叫做还耕。

窑场村赵坤,二月十五上老君庵赶会,买了一棵毛白杨树苗,栽在当时村北自家园地井旁,土质好又近于水源垄沟,成活后长势甚旺,人见人夸奖。所以,赵坤给儿子破格起名赵福树(家谱为法字),希望儿子和家业像这棵树一样茁壮成长、蒸蒸日上。轮到赵坤之子赵福树当家,那棵树已经高大成型,作檩吧大材小用、作梁吧长势正猛,且高高的枝杈之上,各类大小飞禽虫竞相盘窝筑巢,鸟语伴着谷禾花香,一派兴旺泰和景象。人们暑季劳作之余,乘凉背,十分得计。成长之中,尽管不断有人出高价购买,赵家就是不卖。并且赵福树立下规矩:子孙后代,日子再富再赖,这棵树,咱说啥也不能卖!(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老掌柜放话,后代们谨遵恪守。这就为这棵树的神奇命运,埋下了神秘的铺排……

老赵家的人,生来勤奋善良,本来家境平平,自从发誓保住这棵树之后,竟然人财两旺,且出现了百岁长寿之星。人们都说树大成王,其神力不可斗量,老赵家无疑是沾了这棵大树的光,岂止赵家,全村在列。历经风霜雨、洪涝疾病昆虫等自然灾害之侵蚀,以及兵燹人祸,全村方圆多少里地,独此树依然蓬勃旺盛、郁郁葱葱,傲然屹立。

到了清亡民兴之际,树的年轮已达百岁有余,俨然一株南方塔松,高达三丈、冠幅上亩,且树冠有顶有棚、分作四层、层层分明。微风吹来,两面光的树叶呼呼啦啦、婆婆裟裟,悠扬悦耳、动听喜人,像是迎宾。彼时,没有高楼大厦和防洪堤坝,原野平川、一望无际。秋天,站在十里之外的陈堡高处,眼力好者,能看到窑场的这棵高大如塔之树。行路之人远远望之,便说“那是窑场。”毛白杨成为一带参照物和标志性坐标记号。不仅如此,每遭严重的饥荒夺命的年景,树上茂密的树叶、累累谷絮,硬是挽回不少人的生命

民国年间,此间烧窑已不普遍。村上一名叫张阳同的窑主,半息火回家歇息,忽见一偌大火球自东北方从天斜降、直冲毛白杨,惊愕冒汗……毁啦,毛白杨定要遭殃……谁知,他眼睁睁看到,那火球触树即灭,毛白杨安然无恙!

其实,哪来的大火球呀,值今看来,无非是陨石落地而已。随后人们发现村北有几块楔地而入、半露不露的石头。但那时谁知其为何物呀?

“‘老杨爷’抵毁了大火球”、“‘老杨爷’顶灭了大火球”、“‘老杨爷’斗败了火神爷”——一夜之间,毛白杨变孙为爷,身价迥异,传言不径而飞,越传越远、越传越神。于是随即,在人们心中,毛白杨遂成为神的化身、成为人们战胜一切顽疾和歪门邪道的偶像与力量。于是随即,当地人们、乃至东北三省、上海京津都有信使对毛白杨顶礼膜拜,往树身、枝杈上拴红系黄、寄托祈愿还愿话语的布条成天增加,大风吹来,猎猎招展,无形中更为之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更有甚者,更为神乎其神的是——空纸兜求取灵丹妙药——并无任何主祭者主持,唯有患者或患者家属,用黄表纸,卷成漏斗折底状,一手持着口朝上,于空中绕来转去的,朝毛白杨“老杨爷”念念有词、跪求灵药,竟有土黄色兼有少量黑色颗粒渐渐出现于纸兜之中,以水冲服、有求必应,竟有连哑巴都会咿呀而语奇妙之例。【无神论者观粮我是不信此等之事。然诉说者道:确实如此。我问治瘸腿者不治?回顾者答:没见过治瘸腿的。想来十分可笑,还不能笑,因为诉说者的神情是认真的。】

日寇入侵我中原新乡,面对城西“老杨爷”这个庞然大物,无从下手,只得敬而畏之;抗日战争胜利后,及至1947年,我第二野战军即刘邓大军攻打黄河大桥,国民党反动派驻新乡最高军事长官、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王仲廉(1946年10月任新乡民众组织训练组主任),在新乡修筑碉堡等防御工事,一过隳突,县城内外庙宇、学校、民房、林木多遭此厄运。兵痞下乡掠伐树木,闻悉窑场此树,乘兴而来,一瞧,倒吸一口凉气:“老天爷耶,这咋下手?”真是狗咬刺猬没法下嘴,败兴而去。路过小里村关帝庙,动手欲掀其木什梁檩,在东山头穿出一条长蛇,以为神物,吓得一小兵倒头跌地摔伤,顿作鸟孙散,不提。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进入解放后新中国的1958年。是年,毛白杨已是接近二百来岁,高得穿天,冠幅阔得一再扩展,平雨不透、胜似屋檐;株粗宛若磨盘,仨大人亦合抱不住;上树更比登天难,得架高梯……此时人民已翻身作主将近十年,此前已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土地归公,眼下人们又要成立人民公社,干部群众改天换地、超英赶美的热情比科学家、甚至比领袖还高。

彼时,窑场村隶属于新乡县河合人民公社。窑场村毛白杨依然是棵神树、依然有人奉为至上法宝。解放开、新社会、公社制一直提倡解放思想破除迷信、相信依靠科学。然而传统的旧观念历时弥久,就像这棵大树,不动大力、不动真格是扳不倒的。于是,公社派治安主任陈宝执前来制止,就在屡禁不止之际,夫人在家里闹腾生病,弄到医院也不行、查不出任啥儿病,她就是不吃不喝、失眠做不好受。陈宝执没了招、干着急。有病乱投医,邻居大嫂出了个主意:弟妹,不中嘞话,叫老弟陈主任陪你去窑场老杨爷哪儿递递?中呀,听说可办事儿嘞。结果,老陈一推六二五——“糊涂,那是封建迷信,我们一直在制止嘞,你还去?要去呀你自己去,反正我不去!”于是夫人请邻居大嫂作陪来到毛白杨树下,如此这般、求取灵丹,结果灵验。从此,陈主任再没去制止过,只是派手下例行公事。

河合人民公社成立后,像全国各地兄弟单位一样,人们敢想敢干、智慧冲天,办食堂、幼儿园,大炼钢铁放卫星、兴修水利夺高产,弄得是热火朝天。兴修水利做闸板,工地上亟需上等木料,集思广益。正为抵制封建迷信而发愁的陈主任及其手下,提议何不动用“老杨爷”!?

于是公社工作组到窑场村向党员干部做动员,组成由李运兰等七八名骨干成员参加的“破除迷信、服务水利”伐木组,专事伐除“老杨爷”作业。

此举,当时的背景、大势所趋,是植树人赵坤及其后代赵福树、赵太富、赵立成、赵丙海、赵俊泽——“坤树富成海泽”们所始料不及和难以抗拒的。【史实:毛白杨“老杨爷”的命运,到赵立成这一代宣告结束;新一代“老杨爷”又从赵立成这一代开始】

俗话说树大根深、能招大风即为神。从封建社会过来的人,最最敬畏他们心目中的神。伐树组动手之前,熏香沐手简而略之,念慈慰神以壮胆那是肯定的,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李运兰,对树肃然发言:“不怨您,不怨俺,只因上边儿有动员!”云云礼毕,七手八脚开始作业。时间紧任务急,七八名壮劳力紧紧张张刨了七天,大树仍挺然不翻。当其时,赶任务,并未拆卸枝梢树冠,径直围圈刨根儿,根深及水,可费大劲儿啦。考虑到三四丈高的大树将其倒向何方、免得砸毁井桩。于是搬梯上树,用缆绳控制方向,拟于次日再断俩助根,使其朝西南躺翻。

却说,当天夜里,忽起强劲东北风,虎啸带哨儿呜呜叫……天明上晌一瞧,不用再刨,大树已倒,且事与愿违,逆风砸向东北,井台上井桩完好,你说蹊跷不蹊跷?!并且,七八天来,每天都有多种多样的飞禽益鸟到这里大呼乱叫、上蹿下跳、焦躁不安,叫的声音还非同寻常,难听、刺耳、沙哑、哀怨、悲切,像是一种示威抗议;这种现象,一直持续了一月有余。也难怪,树翻之后,人们在层层叠叠的树冠之中,数了数竟有二十来个新旧各异、大小不一的鸟巢。也难怪,这是它们苦心经营、赖以生存、安身立命之家呀!

刨翻树、锯疙瘩分身之后,那庞大的树疙瘩面上,能坐四个大人盘脚打牌,周围十人可观。

没了成王之树,窑场全村人尤其是老赵家人心理空不当当、直冒肚,向谁泣诉?成活二百来年之树呀,一夜竟无……

二十年后,农村改革,地覆天翻,时局已变,又一次解放思想,允许发言。赵家和村民,生发起“老杨爷”情结,赵坤本家之重孙赵立印等村民发愿:再选购一棵优质毛白杨,植于“老杨爷”原址,让其承前启后吧!这棵树,三十年来,像其前者一样,已高达两三丈,一人难以合抱,目前虽无前者魁伟傲然,倒也寄托着今人抚今追昔之畅想!

——还愿于窑场 村上曾有一存活二百年的神奇之树

2017年 3月20日下午,观粮去了一趟窑场村。这里曾有一存活二百年的神奇之树。

窑场村位于新乡市牧野区王村镇西部,沿北环路或西干道均可直达,是个具有悠久历史之村。观粮曾于1999~2000年在此驻村工作。村上现有600来口人,以刘、高、李等姓居多。村上有我许多老朋友,高家女婿、农民雕塑家郑礼先生乃是其中之一。对于窑场,观粮曾从各个角度做过多次采访报道。

这次是应村支书刘树生去年专题之邀,就老年朋友关于村上“神奇的老杨爷之情结”特作还愿专访。

为此,刘支书专门召集68~96岁的三位老人来村委会闲聊座谈,接受观粮的提问觅奇。这三位“神奇的老杨爷之情结”的见证人,尚连宝最小,1950年生,1958年伐树时才七八岁;李运庆今年77岁,都十分健谈。迟到的伐树当事人唯一幸存者、老干部李运兰96岁,他在地里劳动、接到二次通知赶来村委会,十分矍铄健谈,曾有两次不大不小之灾竟未能把他搬倒,可见将是一位健康的百岁寿星。

【卫水文化】还愿于窑场村 这里曾有一存活百年的神奇之树 - 迟 夫 - 空名庐

伐树当事人唯一幸存者、老干部李运兰96岁(右一),他在地里劳动、接到通知赶来村委会,十分矍铄健谈,曾有两次不大不小之灾竟未能把他扳倒,显然将是一位健康的百岁寿星。

【卫水文化】还愿于窑场村 这里曾有一存活百年的神奇之树 - 迟 夫 - 空名庐

老人们在刘支书(左一)陪同下,陷入“神奇的老杨爷之情结”的回顾之中。右一为李运庆,今年77岁。

【卫水文化】还愿于窑场村 这里曾有一存活百年的神奇之树 - 迟 夫 - 空名庐

“神奇的老杨爷之情结”的见证人之一尚连宝(左一)最小,1950年生,1958年伐树时才七八岁。

【卫水文化】还愿于窑场村 这里曾有一存活百年的神奇之树 - 迟 夫 - 空名庐

“神奇的老杨爷”原址上所植“继承者”小杨树,30年来,成人已难以环抱之,她延续着老年人那 “神奇的老杨爷”之情结。

【卫水文化】还愿于窑场村 这里曾有一存活百年的神奇之树 - 迟 夫 - 空名庐

吉祥窑场。

【卫水文化】还愿于窑场村 这里曾有一存活百年的神奇之树 - 迟 夫 - 空名庐

刘支书时刻关注着老年人的生活,在老年活动室安装了“关注控”,随时掌握老年健康动态。

刘支书,重视村上历史文化的传承,更重视现代文化的发扬。以下,是他策划布置的文化动态宣传栏。这是其他村所不多见的。观粮驻足品读,觉着图片怎么那么熟悉、字句又那么有力有据,原来,系聪明的刘支书从网络下载制作而来——一字不差,连标题也都原封没动——观粮原创。↓

【卫水文化】还愿于窑场村 这里曾有一存活百年的神奇之树 - 迟 夫 - 空名庐

【卫水文化】还愿于窑场村 这里曾有一存活百年的神奇之树 - 迟 夫 - 空名庐

【卫水文化】还愿于窑场村 这里曾有一存活百年的神奇之树 - 迟 夫 - 空名庐

【卫水文化】还愿于窑场村 这里曾有一存活百年的神奇之树 - 迟 夫 - 空名庐

~~牧野大地天仙真人空名君观粮 手机拍摄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04655/

【卫水文化】“神奇的‘老杨爷’”之神奇的评论 (共 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