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文化的江山——读《江山代有才人出》

2017-03-22 19:46 作者:陈松山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文化的江山

——读《江山代有才人出》

文 / 陈松山

‘江山代有才人出’,是清初诗人赵冀论诗之语。崇文书局刊印的这本书,缀文四十余篇,均为今人对漫长历史中才子们的解读心得。编者拿赵翼诗语来作这本文集的书名,读后想想,倒也贴切,‘代有’的历史感,和‘江山’的空间感,一横一竖,组成一个庄严的十字架,横亘于心,让人觉得在历史沧桑中有几分肃穆庄严。

才人当然指有才之人 。治大国如烹小鲜,有才;决胜千里运筹帷幄,有才;而这本集子里所记叙所感叹的文人名士,率由立言不朽,多能感人至深,当然也是有才的。

知人论世,似乎如看庐山,要站在适当地距离,置身物外,才能看出它的真相。论世,如修煌煌大史,总要朝代更替完毕后,后人隔世冷眼,集其史料,乃得裁定是非;论人,也要那人死了,入馆殓毕,考其生平,撮其情思,最后才作定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山色世相或许易读,人心的阅读赏析就不容易了。庐山虽高而多雾,横看竖看,还有具相;世界三维四维,沉思积虑,总有维度。最迷蒙最宽广的不是世界,是人心。 《江山代有才人出》的作者们,就是一群横看千古的读心人。

这一群读心人也是有才的。 三十余位读者,或是研究文史的专家,或是笔抒性灵的文人,其中不乏自己喜欢崇敬之人。钱钟书拒绝记者采访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看来,通过吃鸡蛋来了解母鸡有他科学真实的一面。此书的作者们也是如此,他们先是读了历代才人的文章,感受了历代才人的思想情感,由于心性相近,受到鼓荡,自己的情感遂而生发。他们由文本开始,继而走进前人内心,有赏有析,开始解读那些曾在这个江山上搏动过的美好心灵

孔孟之心就不必说了,两千年以来,阅读者代无穷尽,八股文兴,更是片言而深思,与其说是微言大义之发掘,不如说是对偶像金银箔片的粘贴,一千年下来,血肉真实的孔孟,变成了生硬僵化变形的孔孟。中西各民族所膜拜的圣人,其人其思,流转下来,少有不变形的,一个圣人的思想传播史,可谓是一部变形记。科举时代读圣人心,那是一种匍匐于地地仰视,是为了由此背诵些词句,好‘售与帝王家’,他们只知道吃鸡蛋,不知道也不愿意研究鸡蛋。

文人没有超凡入圣,没有金银塑身,少一些人为的变形。阅读他们,似乎更容易感知。

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太白,这些中国历史星空上熠熠生辉的文星,历代不乏阅读者,解读者,赏析者,而且往往比解读圣人更得其本真。如今,无文狱之惧,无利禄之诱,我们完全可以因文心以相惜,由情感而相通,放下仰望,改为平视,将时光拉长,移步换景,站得远远地审视。这时候,历史的人文星空就愈发显示出它的真容:谁是恒星,谁是流星,谁是巨星,谁是微弱的小星星。翻阅,欣赏,并入,解析这些风流千古的文人心灵,发掘它里面的那点真,那点善,那点美,并用美丽的文字记述下来,既有挑战,又有趣味。

坦白的说,这也未必好感知,好记述。解读一颗人心,解读一颗最迷蒙最宽广的人心,其难度不次于一次重大的科学发现 ,而且这不能是生理的解剖,它的记述也不能是一篇说明书,面无表情,无动于衷的书写,说明作者并未走入那些才人们的心灵。坦白地说,这本书中这样的文章也有不少,停留于对这些才人们文本的分析,作品的解读,把对他们包含历史内涵的心灵的解读无端滑落,变成了对其作品的赏析了。也有个别篇章给人以明显的疑惑,如《才如江海命如丝》篇谓‘初唐四杰’,将文中的主人王昌龄塞入,却挤出里面的王勃,实则王昌龄驰骋诗坛之时已是盛唐了,全然不是初唐。自然,这可能是作者大意的笔误,并不掩盖全文玉质的温润。

我喜欢的文章有《普救寺·元稹·西厢记》,《把栏杆拍遍》,《读韩愈》,《终古凝眉》这几篇,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把文中的主人与时代紧密联系,既有宏大的历史背景,又有主人的个人命运,既有对主人细腻的心理描摹,又有对主人以及时代宏观的审视与观照,如东坡之看庐山,横側远近,全维度赏析,进进出出,时远时近,并揉入自己丰富而新鲜的感受,笔舞龙蛇,墨落花生。《普救寺·元稹·西厢记》算是一篇文化游记,作者站在峨嵋塬上的普济寺的台阶前,望着绵延辽阔的黄土高原,心中涌现出的是一幅宏伟大唐画卷下的故事,一个古寺中文人的爱情故事,一个爱情故事对文学的催生,发育与成熟,最后繁衍成一部惊世骇俗的伟大名剧,通过对时空的穿梭,完成了对一座寺庙,一个文士,一部作品的历史内在的解读。《把栏杆拍遍》的作者是散文名家梁衡,中学读过他的《晋祠》,一读至今,尚有余韵。后来读过他的《乱世中的美神》,是写李清照的国愁,家愁,情愁的,写乱世中她那秋风黄花的凄冷之美。读来伤神动人。而《把栏杆拍遍》同样是带有人物评传性质的散文,文章将辛弃疾的人生遭际与文学创作水乳融合,用饱满的热情和雄健的笔力,描摹出辛弃疾的“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的无奈人生,也表达出作者智慧的哲思与独特的感悟。读梁衡的散文,在厚重中有一种崇高的美感。书中他的《读韩愈》,也是具有这种风格。梁衡的文章我喜欢,几月前曾买了他一本散文集,当仔细品味。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试想五百年后,江山留胜迹,来者复登临,站在同一片大地上,后来人也该会把目光投向历史深处,投向那些思想深邃,情感真挚,笔惊鬼神的才人身上。而且我想,‘后之视今’的解读延续,也就是一种文化的自我反思,一种真与善的不懈追寻吧。

我轻轻地把书合拢,窗外,的小镇正在酣睡,橘黄色街灯半明半暗。远处,一片漆黑,江山,隐于巨大的神秘中。佛家说六道轮回,天道,阿修罗道我不奢望,行了人道来到这个尘世也不容易了,何况又走在这神州的大好江山里,怎能不满怀热情地去探究一番它的神秘与神奇呢?

江山,因才人而可爱,因可爱而阅读。这江山,当然是文化的江山。

2016.1.8夜就与漏月斋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04632/

文化的江山——读《江山代有才人出》的评论 (共 11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