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风满坛城云满天

2017-03-21 15:57 作者:自律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坛城,也叫坛场,或音译成“曼陀罗”、“曼荼罗”等,源于印度佛教密宗,是本尊及眷属聚集的道场,也是藏传佛教密宗修行时必须供奉的一种对象,小,可以是一幅画,大则可表示圣城拉萨甚至整个宇宙,它的创作过程代表了佛教对于世界结构成、住、坏、空的理解。

——前言

前不久在微信上看到一位出家师父发的朋友圈,文字部分只有寥寥七个字:香满坛城云满天。下面图片中取景于寺庙大殿前坪,在图片斜上方一角还可以看到彩雕屋檐下铃铛随风招摇的姿态,黄白的瓷砖坪中央,铜炉中香雾缭绕,从青白色大理石栏杆眺望,远处低山的上方占了整个画面大半片的地方,都是布满天空的云朵——棉花打成毯子似的紧凑地聚集在一块儿,和承载着善男信女们虔诚心愿并正在上升,消失在高空中的黄表纸的乳白色烟气融合着,似乎整个画面就是不同的白色交织在一起,云的聚集到飘散,香烟的“焚起冲天上”到“即遍满十方”,正如沙坛城的整个生灭过程。

曾经阅读过一篇文章,讲西藏的喇嘛绘制坛城的工序,他们会用五颜六色的贵重金属和各种矿物、岩石磨成极细的沙子,装到有小孔的特定容器里,通过或轻或重的敲打控制流量,将沙子漏在模板上,细细地堆砌、勾勒,而且要全神贯注、一丝不苟,整个过程还要戴上口罩,防止呼吸破坏沙粒形成的布局。稍有不慎,就要前功尽弃,依据尺寸不同,需费时数日到数月不等的时间。从艺术的角度看,整幅图画结构严谨,色彩丰富,借助沙粒这种富有层次感和厚重感的媒介,将宗教的意义表现得十分到位。像一幅平铺的挂毯,又似精美的建筑模型,堪称宗教一绝,无论是端坐正中的本尊,还是围绕在本尊周围的神态各异的人物、梵刹文字、或是围绕在世界周围那一圈缥缈的五色云气,都恰到好处的拥有了各自的神采,又和谐的构成了圆满的世界。更令人叹服的是,这种独特的创作手法依照两千五百多年传承下来的密续制作,限制了太大的改动的可能,因此整个图画必须一气呵成,就像僧侣们将自己脑中的烂熟的世界观默写出来一般。

最后,沙子会被打扫干净,分成两半,一半交给参与仪式的信众们,另一半则洒入寺院附近的溪流或河里,让流水带着祝福流向大海,进而传到全世界。有人说,对毁灭坛城的庸俗解释是:为了表现尘世的虚幻。被毁灭的只是外在的坛城,而在喇嘛的意念中,通过此修炼他们已吸取了更多的能量,意念中的坛城是越来越坚固了。也有人说,坛城作品是为了表现生命的短暂易逝,它似乎在告诫我们,生活就是漫长的付出,短暂的收获,和失去的痛苦。从行为的角度看,僧侣本身的创作过程也契合了图画的意图。漫长的创作,成功后短暂的喜悦,然后是毫不犹豫的毁灭,倒进河流。当这个沙制的坛城在完成及法会过后。它将会被驱散。它是从外层的沙驱散向内层,代表一切老死后又回到它心中本初的状况,完美地诠释了无常的规律。

坛城不再,韶华已逝,绿波依旧东流……(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04368/

风满坛城云满天的评论 (共 8 条)

  • 雪灵
  • 鲁振中
  • 雪
  • 淡了红颜
  • 心静如水
  • 襄阳游子
  • 雪中傲梅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