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远去的祖先

2017-03-17 08:04 作者:小小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远去的祖先

梁孟伟

故乡犹存,人生就有附丽,精神还有彼岸。故乡是个百宝箱,盛装过多少故事?故乡是个多棱镜,折射出多少画面?

现在蓦然回首,水库建成后,故乡今后显露的只是母亲乳房似的几处山头,断裂的却是父亲血管似的纵横阡陌!故乡的沉沦代表着血缘的断裂,乡亲的搬迁预示着宗族的离散。

这时候才开始“我从何处来”的思考,这时候才发出“我往何处去”的追问。站在已成一片废墟的故乡,一次次地向蒹葭苍苍的历史深处遥望,寻觅祖先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路径,但沿路草木摇落白露为霜道阻且长,场景水中望月雾里看花迷离惝恍。他们有的金戈铁马叱咤风云气吞万里,有的冠盖巍巍衣带当风气宇轩昂,有的羽扇纶巾吟诗赋词风流倜傥。但更多的是麻布粗衣平裤短褂,买车引浆贩夫走卒。或者肩挑背驮挥汗成翻越道道山,或者抡杆撑排撒网捕鱼涉过重重滩;或者戴箬笠、披蓑衣,斜风细雨仍劳作田野;或者柱竹杖、着芒履,雷鸣电闪还辗转奔波。但是祖先们沧桑的脸庞仿佛隔了层晓雾,难以看清他们的音容笑貌喜怒哀乐。

为了寻找生命的源头,为了弄清家族的发端,我虔诚地爬上梁家的祖宗山——来龙山。这里长眠着查林十四世组梁山宝。从唐代至民国六个朝代,他一睡就是1400多年。祖坟旁巨枫无语,苍松默然。唯有风抚松枝,仿佛是历史的低吟浅叹;光染枫叶,似乎要破译历史的谜团。(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据记载:“梁氏后裔梁 隐居黔江(今重庆市)。至三十五世后裔梁万,生于西晋太康二年(281),晋惠帝时为幕府主簿,升浔州刺史,时中原乱起,永嘉四年(310)升行营招讨使,建兴时(313—316)加总督中外诸军事。西晋亡,随晋元帝司马睿东渡建康,后出巡江东各地,见剡县灵鹤山风景秀丽,遂择地建业置产,名其居地为前梁(今属嵊州市黄泽镇)。”《浙江通史》也有“黔江人梁万于西晋末定居前梁”的记载。

可以想见,这位先辈少年英武,才能非凡:二十多岁时从一介七品小官主簿,飞升至四品大员刺史,后又成为从二品的最高军事统帅。当时的晋包括长江黄河流域,即使东晋时的江东,也是风水宝地,鱼米之乡,但他偏偏选择了浙东的剡县。同时代的王羲之最后也归隐和终老于金庭,距前梁仅仅数十公里之遥。

江南梁氏始祖梁万绵延到我已经五十八代,从梁万上溯到那位隐居黔江的第一代祖宗,中间相隔又是34代,每一代按20年计算,弹指又近700年。由此推算梁万的第一代祖宗大约生活在公元前400年,也就是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

那么这位有姓无名的祖宗又来自何处?百度百科列出了十三个梁氏源流,谓梁氏源于赢性、姚姓和姬姓等等。史籍《沈隐侯集》记载:“梁氏源于少昊,至伯翳佐禹治水,赐姓嬴氏。周王时,封其十六世孙非子于秦。其曾孙秦仲为宣王侯伯,平王东迁,封秦仲少子于梁,是为梁伯。”梁伯即为嬴康。

梁国始建于公元前821年,国都少梁城位于今天陕西韩城以南的阳镇、芝川镇一带。晋献公时,晋惠公逃到了梁国,梁国国君把女儿嫁给了他,生下后来的晋怀公。公元前641年,秦穆公借与晋国交战之机,率兵攻梁,梁亡。两周时期有以国为姓的传统,再加上梁伯子孙为怀念故土先祖,就以梁为姓,形成梁氏,并尊梁王嬴康为始祖,史称梁氏正宗。上面那位有姓无名的祖先,是否就是在那场秦梁之战中携家带口,一路南下,最终避乱黔江?

韩城地处陕西中部的渭南市,它的东面就是山西——战国时期的晋国。点开韩城词条,其中“陕西韩城梁带村两周遗址”如是写道:梁带村位于市区东北7公里黄河西岸的台地上,遗址紧临黄河。在梁带村及其附近地区约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共发现两周时期墓葬895座,其中,4座带墓道的大墓当为诸侯级墓葬,车马坑17座。初步确定,梁带村村北一带为一处西周晚期至东周早期大型墓地,墓地面积约为33万平方米。

我终于找到了你,梁氏发源地!

看不到梁氏始祖康伯的风采,但有江南始祖梁万的画像。只见他头戴八字冠,身穿紫红袍,端坐于虎皮交椅上。瘦削的脸上镌刻着道道皱纹,蚕眉下一对微翘的双眼,悬胆似的鼻尖两侧是对精致的鼻翼,紧闭的嘴巴周围是几绺美须长髯。那对洞观世事的凤目,满含着岁月沧桑,正与一位五十八代子孙对视,双方的目光倏忽穿越一千六百多年的时光。据梁氏宗谱记载,梁万有三个儿子,长子逸光,仕致散骑常侍,仍居前梁;次子容光,仕致羽林大将军,迁东廓;三子升光,任象山县令,迁象山。传至第十一世,梁晦任刑部尚书,梁昴任工部尚书,有“一代两尚书”之说。

后来,“梁万十四代孙梁山宝嫌旧居前梁人口稠密,不宜久居,沿溪(今黄泽江)上溯择地迁居,到查林(今属新昌新林乡),见此地山环水绕,奇峰罗立,决意在此定居建家立业,于唐贞观十五年(641)迁居查林,查林梁氏宗谱尊其为查林梁氏始祖。”又载:“廿九世祖梁有严(1080—?),登政和二年莫俦榜进士,仕刑部郎中,仍居查林,子孙繁衍为查林村大族。查林梁氏之大宗,又分出鳌峰、彩烟、百步三小宗:梁有磷(1078—1155)分居山背(今属大市聚镇),为鳌峰梁氏之祖;梁永敏(1102—1177)徙居棠墅(今回山大宅里),为彩烟梁氏之祖;梁秀夫分居临海天台,为百步之祖。

故乡原本是异乡?我印象中世代居住的故乡,原来只是祖先流浪路上的又一驿站!

查林村成为新昌梁氏的发祥地和聚居地,自四十九世至六十八世排行辈字为:“远际培本新,政谟佑启人,茂嗣均挺秀,发祥永和”。我的五十一世祖谱名培坚,五十二世祖谱名本钿,五十三世祖谱名新鸿,五十四世祖谱名政雍政衡,曾祖梁金海谱名谟民,其有一弟谟森,祖父梁见标为佑字辈,父亲梁肇洪为启字辈,我属人字辈,儿梁正为茂字辈,孙梁辰梁轩为嗣字辈了。

姓氏,是我们血缘的河流,溯流而上,我们可以追寻到自己的祖根,追访到自己的故乡。姓氏不断在演变、分化、迁移,但始终有一个“根”联系着我们。所以祖先不是一种虚无,曾经实实在在的存在,一以贯之的血脉,从古至今地流淌。我突然明白,祖先是让我们成为我们的全部理由,我们是后代和祖先的连接和转换,缅怀祖先其实是贯通血脉的一种方式,让生命的走向如河流般源远流长。

现抄录两幅佚名所撰的梁姓宗祠通用联,以一窥梁氏先人的迷人风采:

眉齐鸿案;

老踞龙头。

上联典指东汉•梁鸿。梁鸿家贫,父死卷席而葬。初受业于太学,博通群籍,竟业后入上林苑中牧猪,为当地人所敬。旋归乡里,娶同县孟氏女,名光,貌丑而贤。共隐居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后出关过洛阳,作《五噫之歌》,讥讽统治者奢侈,章帝闻而求之。他改名易姓,复与妻隐居齐鲁之间,后又往吴(今江苏省苏州),寄住皋伯通家,居于廊下,为人当佣工舂米,深得妻孟光敬仰,每归,妻为具食,“举案齐眉”,为后世传为佳话。下联典指宋•梁颢,世传八十二岁中状元,谢恩诗曰:“也知年少登科好,争奈龙头属老成。”

满江还响红玉鼓;

新派常吟卓如诗。

上联典指南宋名人梁红玉,抗金名将韩世忠之妻。建炎四年(1130年),世忠与金兀术战于黄天荡时,她击鼓助战,激励士气;金兵突破江防后,她上疏请治世忠罪。绍兴六年(1136年),世忠置府楚州(今江苏省淮安),与士卒披荆斩棘,她亲自织帘为屋,深受将士戴,曾封为安国夫人。下联典指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梁启超(1873—1929),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人称“康梁”。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有《钦冰室合集》。

就是小小查林村,梁氏也人才辈出,第五十六世梁柏台谱名佑民,1899年出生。1922年底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此后长期在远东从事华工工作。1931年5月回国抵达红都瑞金,担任司法部部长、内务部代部长、最高法院委员、临时检察长等职。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后留守赣南,任中共中央分局成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副主任。1935年3月牺牲于江西大余。

祖先光风霁月的磊落胸怀,天下兴旺的家国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推陈出新的革命思想,都汇入中华文化的长江大河,闪烁于中华民族的璀璨星空。

但这些激励奋发的家族荣耀,又有多少后人了解我们的祖先?清明节还是中元节,又有多少后人懂得其中的真正内涵?有多少人知道自己身上流淌着什么血液,又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祖上几代祖先的大名?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慎终追远,才能使祖先、自己以及子孙后代的生命之流,进而使整个民族的生命之流以及历史文化传统,连绵不绝,永不间断。祭祖扫墓,既是陶冶生命的优美价值,又是思考存在的终极意义,也是中华文明遗传密码永不消失的重要途径。就是这份特殊的民族情感,这种特殊的文化心理,才使我们传统而古老的文化,虽历尽磨难,但生生不息,延续至今。这也是恒河流域、两河流域、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等古代文明先后消亡,而起源于渭河流域、黄河流域的中华文化得以保存下来的根本原因。

但愿我们时时地回眸,深深地缅怀,不要让祖先离我们越来越远!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03335/

远去的祖先的评论 (共 3 条)

  • 鲁振中
  • 芊凝
  • 郭伟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