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年味飘香五题

2017-03-15 10:42 作者:祁连雪峰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年味飘香五题

王振武

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有道是:“一进腊月天,转眼便是年。”年关腊月如期而至,过年究竟吃什么,这个年到底怎么过,便是家家户户老老少少时常牵挂念念不忘的头等大事和热门话题。特别是在乡村农家庭院,一进入腊月,年味就渐行渐近、渐行渐浓了。

腊八稠饭飘年味

正如民间俗语所言:“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月的年味,便是从腊祭开始纷纷登场的。腊祭是古代的一种祭祀活动,是原始先民庆贺农业丰收的报酬之礼,是农耕文化的重要节庆。因古代的祭祀活动大多在农历的十二月农闲时节举行,所以称十二月为腊月,祭祀的这一日便称腊日。先秦时的腊日被确定在至后的第三个戌日。自南北朝开始,才将腊日固定在腊月初八。由此可知,腊八节是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一切神灵护佑的祭祀仪式,一般用五谷或猎物来祭祀祖先和神灵,以祈求给人民恩赐丰收和吉祥。后来伴随着佛教的传入,世人便将腊八节确定为释迦牟尼悟道成佛日。据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曾欲放弃此苦,恰遇一位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下,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民间为了纪念之而始兴“佛成道节”。中国信徒出自虔诚,遂与“腊日”相融合,方成“腊八节”,并同样举行隆重的仪礼活动。

欢度腊八节,民间时兴吃腊八粥的习俗。由于地域差异和饮食习俗的不同,各地腊八粥所用材料也就各有不同,可谓争奇竞巧,品类繁多。一般是各种米类、豆类,外加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等干果和胡萝卜、青菜、玫瑰等辅料熬制而成。就家乡民乐而言,过去由于当地盛产青稞,家家户户便用青稞碾磨而成的细碎糁子做成稠饭来代替腊八粥的。记得母亲在制作糁子稠饭时,先用急火将水烧开,再将切成约莫一寸大小的洋芋块放到锅里熬煮,待洋芋块熟透绵软时,改用慢火,然后用舀饭勺子搲上白净细碎的青稞糁子慢慢分散着撒入锅里,一手掌勺,一手用筷子快速搅拌。至于糁子撒入的多少,要根据稠饭的稠稀来判断,关键还得靠平时积累总结的经验来掌握。若要做出稠稀适中、软硬合适的糁子稠饭来,还得在搅拌上下功夫,往往是掌筷人双手交换着筷子不停地左右来回搅拌,直搅动得手腕子酸痛、浑身冒汗,才能搅动出一锅亮闪闪、柔晶晶、软绵绵、香喷喷的绝佳腊八稠饭来。吃稠饭还得就简单的家常菜,要么是用母亲平时晾晒的萝卜干拌上红辣面子炒制的辣萝卜条,要么就是炒制的辣洋芋条。但无论哪种,都是母亲就地取材、精心烹调的可口菜肴。青稞糁子,萝卜干,洋芋块,辣面子,都是纯真地道的农家食品,在火的熬制和母亲的细心烹调下,它们各有各的清香味,各有各的可人处。冬日的暖阳初照时,缕缕炊烟氤氲笼罩下的乡村,家家户户都飘荡着腊八稠饭的阵阵醇香味,庄户人们的年味便徐徐拉开了帷幕。由于是祭祀用的饭菜,腊八粥除了供祖宗神灵和家人享用外,还得留下一部分,晾晒在堂屋、窗台和草垛上,等到了除夕时再将晾晒的腊八稠饭剁成碎块,分给自家的鸡猪狗牛羊驴骡马享用,其寓意是家禽家畜与人一样,都要享用“年”所恩赐的特殊礼遇。(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腊八节过后,男女老少便开始为过年而有条不紊地忙碌起来了。乡亲们还高兴地调侃说:腊八稠饭把人们吃糊涂了,家家户户便开始大把大把地花钱,糊里糊涂地置办年货,准备热热闹闹、欢欢喜喜过年了。

小年祭灶保平安

民间俗语云:腊月二十三,打发灶爷上了天。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也就是汉族人传统习惯上的祭灶节。祭灶节过后一周,就到了正儿八经的节了,因故民间又称二十三为“小年”。传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一家人的勤懒善恶情况,为玉皇大帝赏罚分明提供详实可靠的依据。因此,按照传统习惯,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认认真真、毕恭毕敬地举行祭灶神仪式,伺候灶王爷高高兴兴上天。据说这一天,人们都要在灶屋或厨房的锅台附近墙壁上供奉灶王爷、灶王奶奶。在自家神龛的两侧还要贴上一副对联,上联是“上天奏(言)好事”,下联是“下界保平安”或“回宫降吉祥”,横额是“一家之主”。民以食为天,人们把灶王爷恭恭敬敬地奉为一家之主,这是合乎人情民意的,完全可以理解。

儿时给我的印象是,祭灶这一天,父亲用麦草或麻纸扎成一个简简单单、像模像样的灶马子,供奉在香案上,并摆放上糖茶、灶干粮,供灶马子享用。紧接着,母亲便忙忙碌碌地擀做筋道细长的长寿臊子面,调制勾兑好肉丁、豆腐丁、洋芋丁、萝卜丁、粉皮子、面筋片等大杂烩的羹汤,先将开水煮熟的长寿面捞到碗里,再将调制好的羹汤浇盖在面上,然后用双手将第一碗饭恭恭敬敬地供奉给灶王爷享用。在灶王爷享用饭菜的同时,全家人也依次端碗开始呼噜呼噜、津津有味地饱食满口飘香的长寿臊子面,与灶王爷共进餐同享福。等到给灶王爷上的三炷香烧完后,父亲便着手焚黄表纸,火化灶王爷灶马子,边焚烧边在口中念念有词地说:请灶爷爷骑上灶马子好好上天,到天宫里了好话多说,瞎话少说,继续保佑我们全家来年平平安安。紧接着燃放鞭炮,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灶王爷便骑乘着草足料饱的灶马子,趁着黑乎乎的色直上九重天宫,向玉皇大帝奏报凡间的所见所闻去了。按照传统习惯,二十三夜晚送上天宫的灶王爷,家家户户还要在除夕之夜举行同样隆重的仪式,将灶王爷迎接回来继续监管民间的灶房事宜,以护佑家家户户全年吉祥平安,顺顺畅畅。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心的浮躁,按过去的传统习惯认认真真、恭恭敬敬祭灶的人家已经为数不多了。家家户户的灶房里平时也缺少了灶王爷、灶奶奶的画像,只有在临近腊月二十三时,街头才有了卖灶爷图案的孩童和买灶王爷的大人,双方虽然尊用的是“请”的口气,但也少不了金钱的交易,甚至“灶王爷”也还有降价便宜出售的时候。至于祭灶的过程,主要是以吃上一顿可口的饭菜为要事了,而且吃的品种也是杂七杂八,不以长寿面为主了。至于祭灶的仪式,仅仅是走了一个简简单单的过场而已,再也没有先前古人们那样认真,那样虔诚,那样毕恭毕敬了。

进入腊月,家家户户都得彻彻底底地打扫室内外清洁,准备干干净净过年了。至于扫尘的时日,大都随着家家户户的情况而定,勤快的人家在祭灶日前就完事,祈求的是给灶王爷一个干净整洁勤快的印象。还有不方便的人家则在祭灶日或祭灶后的改天扫尘除污。彻底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因此,家家户户都在认认真真、彻彻底底地清扫,做到窗明几净、一尘不染。记得在儿时扫尘时,父母或兄长姐姐通常先将房子里的床铺家具搬到室外用床单布遮罩起来,用头巾将头包扎好,然后用扫帚和鸡毛掸子将泥墙壁土地面上下里外扫刷干净,再将一切简单的家当擦洗亮堂,然后重新将它们搬迁到各自的位置上,才算是完工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也投入到扫尘的劳动中,时不时还承担起了用石膏粉刷墙壁的任务。就这样,全家人忙碌的结果是,泥墙壁白白亮亮的,土地板干干净净的,各样简单的家当焕然一新了。然后再挂上父亲用油光纸或红纸剪的门楣帘子,贴上爷爷或叔父们书协的大红对联,室内用图钉钉上新购买的五彩年画。虽然是地道而贫寒的农家庭院,但处处洋溢着喜气洋洋、欢欢乐乐的节日气氛。

宰肥猪,备年肉

民间谚语云:“小寒大寒,杀猪过年。”通常情况下,每当逢年过节,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谁谁谁家杀猪宰羊了,谁谁谁家吃喝得好与不好。这是人之常情,自古已然。因故,就一个家庭而言,过年的质量全在于家里所拥有的肉食的多寡。至于庄户人家,更是如此。家家户户,平时吃肉不吃肉无所谓,显得并不重要,也不大引人注目。但逢年过节就不同了,特别是过春节,家家户户的掌柜子都要想方设法多准备些肉食,一则是让孩子们好好过过肉瘾,吃他个嘴角流油,口鼻喷香;二则是显摆显摆女主人的手艺,看看她到底能制作烹调出几样上好的菜头来招待亲戚;三则是尽量让亲朋好友们吃喝享用得舒坦满意,好让孩子的外公外婆、舅舅姑父、乃至干干妈们乘兴而来,满意而归。诸如此类,都是张扬家庭生活质量、提升家庭印象的至关重要的佐证。记得还是在生产队大集体时,家家户户过年所拥有的肉食,全赖生产队集体杀猪宰羊所分得,宰杀一口猪或一只羊,按生产队总人数平均分配,家庭人口多的就多分,人口少的就少分,极其公平合理。家庭生活稍微好些的人家,再宰杀几只自养的家鸡来贴补,就能如愿招待亲戚打发年节了。至于能杀猪、宰羊的稀罕家庭,大都是趁着过年或娶媳妇子或出嫁大姑娘的家庭。一般家庭是不会这样大动干戈、大操大办的。但随着农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日渐提升,家家户户杀猪宰羊过年节,早已是司空见惯的平常事了。

在农家,宰只羊,给鸡拔个毛,简直是手到擒来,小菜一碟,自己就能完事的。若要杀口猪,就是大动干戈的要事紧事大事了,非得仰请杀猪匠、动用房党邻舍不可。在生产生活用品极其匮乏稀缺的年代,杀猪要具备拉风匣烧滚水的大锅、烫猪煺毛的大缸、开膛破肚的利刀、剁骨断筋的斧头。这一应俱全的家什,一般的家庭是很难都能具备拥有的,必须得依靠三五家邻舍们来帮凑。家主儿要准备杀猪时,事先要邀请好杀猪匠,商定好时日,约定好帮忙的邻舍,准备好件件家什。等约定杀猪的时辰一到,杀猪匠、帮忙的邻舍都早早到东家报到忙活。男人们或在家门外空闲处挖坑栽水缸支案板,或准备绳索杠子。女人们或拉风匣烧水,或和面蒸馍馍准备饭菜。小孩子们则缠绕在大人们的脚后跟上来回奔跳,看热闹图红火。庭院里,时不时的腾腾框框、叮叮当当、嘻嘻哈哈,人人忙得不亦乐乎。栽缸是为了将缸的高度降下来,也是为了把缸安放瓷实稳坐,便于烫猪时顺当。烧滚水是用来烫猪毛的,好让猪净身亮白。等到缸栽好、水烧滚后,男人们手忙脚乱地捉猪、绑猪,然后将大呼大叫的肥猪扛抬到案板上。杀猪匠则挽起袖筒,先用一条白毛巾把猪嘴头绑扎好,免得猪口咬人,再找准位置,拿捏好利刀,然后屏声静气、柔中有刚地将利刀一口气捅到猪心脏上。伴随着鲜红猪血的喷涌而出和汩汩流淌,肥猪的哼哼声和叹气声也就渐渐低沉缓慢下来,一口活生生的大肥猪随之呜呼哀哉长眠不起了。紧接着,两三个小伙子用木头杠子将后腿捆绑好的猪抬吊起来,徐徐下到盛装滚烫开水的大缸里烫猪毛,一起一伏地上下晃荡着。约莫晃荡上一刻钟,将猪扛抬到案板上,把绳索捆绑到前腿上,再用木头杠子将猪抬吊起来徐徐下到开水缸里烫。一刻钟过后,再将猪扛抬到案板上,众人开始动手抜猪毛。又一刻钟过后,煺了毛、净了身的肥猪就白白亮亮地平躺在案板上了。紧接着,杀猪匠在后腿上切割一个小口,小伙子将打气管子插进刀口里狠劲地打气,直打得肥猪四蹄登天、大肚滚圆方才罢休。然后杀猪匠用绳子将打了气的刀口扎住,指挥小伙子们将大肚滚圆的肥猪倒吊到准备好的支架上,开始开膛破肚,掏心摘肝肺,倒肚子翻肠子,取猪头断蹄子。等一切收拾停当后,按照家主人的吩咐,杀猪匠先切割下三五斤项圈肉交家主人拿到厨房炒菜做饭,然后按家主人的心意将上好的条子肉分割成重量不等的肉份子,供主人打发重要的亲戚朋友

等杀猪的一切程序完毕后,忙碌了大半天的人们便会盘腿打坐在东家热炕头吃饭喝酒。吃的一般是猪血块凉拌洋芋丝,猪肝肺凉拌豆芽菜,肥猪肉炖白菜粉条子,长寿臊子面等家常便饭,花样也比平时丰富了许多。喝酒无论贵贱,大都是高度数的青稞散酒。因为是年关腊月里,家家户户都忙活,杀猪饭也就吃喝得见好就收场。按照当时的习俗和行情,猪头猪蹄子是杀猪匠的劳动所得,猪项圈肉、猪肝肺、猪血是忙碌了大半天的众人的伙食,热情些的东家还会给帮了忙的人每人分发二斤的肉份子。至于剩多剩少的肉,连同肚子肠子,那就是一家人享用的年肉了。家里拥有了一口肥猪来垫底,那这个年准能度过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要多风光就有多风光了。

炕陀螺,炸油馃

每当寒冬腊月天,家家户户的烟囱里时不时冒着滚滚的烟尘,院落的上空时不时还飘荡着阵阵的面香和油香,整个村庄农舍被浓浓的烟雾氤氲笼罩着,处处洋溢着忙忙碌碌说说笑笑的年的气息。原来是家家户户在手忙脚乱地忙活着 炕陀螺、炸油馃,储备年馍馍准备迎亲待客呢。一般的庄户人家,有了陀螺子和油馃子垫底,过个年也就显得悠闲自在不慌不忙了。

在农家院落,两个平方米大的面案板、高大厚实的锅灶台,就是家家户户的奶奶或母亲们施展拿手绝活的大舞台和主战场。自家产的上百斤白花花亮晶晶的精细面粉,在众多家庭主妇们的巧手里,通过搅和、发酵、揉捏、擀压、摔打、拉抻,就能打造出诸如陀螺子、层层馍、枣卷、油馃子、油棒子、馓子等等花样繁多的年馍馍来。由于是寒冬腊月天,家家户户的堂屋就是不用耗电的特大冰箱,即或是准备再多的年馍馍,也能在这个大冰箱里存放上一个季节。一些人口多的家庭里,满缸满罈子满大锅满圆筐盛放着年馍馍。年馍馍制做存放得多了,招待亲戚时方便,家里人饿了吃起来也方便,同时也省去了女主人的好多时间,好让她们有时间多准备菜头来招待亲戚。因此,年馍馍定然是家庭主妇们的拿手绝活,更是主妇们耗用心思显摆灵巧手艺的绝佳机会。与炒菜做饭一样,年馍馍同样是家庭主妇能不能、家庭生活好不好的有力证据。

通常情形下,层层馍,枣卷,蒸做起来较容易。和面,发面,揉面,擀面,刷香油,撒香豆粉、姜黄、胡麻粉,苫花面子,点花朵,上蒸笼,出锅,等等,一整套的工序,勤快的奶奶或母亲们独自就能劳作完事了。但若要炕陀螺子、炸油货,极其复杂繁琐的工序,那就不是一家一户、一个家庭主妇所能完成的苦差事,非得左邻右舍或亲当家子联手互相帮衬精诚合作不可。况且,乡里乡亲的,不是亲当家子,就是亲弟兄们、亲妯娌们,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你,都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随便庸常事,也用不着谁欠谁的人情债务,只要主动吆喝喊叫,随便打个招呼就足矣。

每当大年来临,农村便有“家家支鏊子,户户炕陀螺”的传统习惯。陀螺子,其实是像碗口样大小的一种圆饼子,约莫半寸厚。上好的陀螺子,正面金黄油亮,背面平整黄亮,有卷油卷香豆粉的,也有不卷任何佐料的实圪垯。庄户人所说的炕陀螺,其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烤陀螺。所谓的“炕”是只有底火而没有顶火的,而“烤”却是既有底火又有顶火的。陀螺子正是用底火顶火烤熟而成的。而底火顶火都用的好处,一则是热度集中,火候适中,减少了翻烙的工序,便于节省时间。二则是做出来的馍馍周正暄腾,模样俊俏,纹理清晰,颜色金黄亮堂,皮儿脆瓤儿酥。因故,其烤制的关键在于炉火的妙用。炕陀螺子专用的灶具叫鏊子,一口直径三尺深三寸左右的平底铁锅,外加一面与锅匹配的中央凹进去的铁盖子,鏊盖的边沿还安装有等距离的四五个鏊穗子,二尺左右长的鏊穗子顶端再集中固定到五尺长的杠杆上,其制作的原理与杆秤一模一样。杠杆的一头连缀着鏊盖和提鏊盖用的绳索,一头是供人们提鏊盖时传导压力用的。

除了和面发面外,炕陀螺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借约鏊子、安放鏊子、笼鏊火。因为在那个贫穷的岁月里,一个村落里拥有大鏊子的人家,也是极个别极少数的大户人家。年关将近的寒冬腊月,没有鏊子的人家就得提前与鏊主儿家商量约定好借鏊子的时间,便于鏊主儿统筹安排好家家户户的炕烤时间。当然,借鏊子的成本一般是上好的三碟子十五个陀螺子,约定俗成的规矩,家家户户都在不折不扣地遵照执行着。安放鏊子时,先是将脱土坯并肩立起来围成一个前后有门孔的圆弧灶台,将鏊锅镶嵌到上小下大的圆弧灶台内,外用一根粗铁丝将灶台箍紧得结实牢靠,然后用长草泥罩面堵塞漏洞。安放鏊子的灶台一般是提前一天就做好的,图的是结实牢靠。笼鏊火是炕馍馍当天的凌晨才动手的,先将鏊盖放到平整的地面上,再将掺了碱土抹成的厚实煤块沿着鏊盖一层一层垒码成圆弧形的堡垒,然后在中间填上引火的劈柴,等点燃柴火后,再用零碎煤块将中间填实落,最后用长草泥简单罩面,以防火头火温外溢。等鏊火兴旺后,二人用杠杆将带有鏊穗的鏊盖抬放到鏊锅上,把连接鏊穗的杠杆固定到从房梁或檩条上绾垂下来的绳索上,鏊锅下面点燃上麦草底火,将锅预热,就可以将做好的陀螺子平放到锅里炕烤了。炕陀螺子的场面,可以说是男女老少精诚合作的热闹场面,人口少的家庭甚至是三家五家互相帮衬联手劳作的红火场面。一边是一伙成年妇女们在忙忙碌碌说说笑笑地施展面上的巧手工艺,一边是两三个男爷们边凑底火边提鏊盖,随时观察着馍馍的颜色,以便拿捏好炕烤的火候和时间。中间往来穿梭的,则是孩子们端着大方盘传递运送或生或熟的陀螺子,调皮捣蛋鬼还将暄腾的陀螺子叼在嘴里品尝咂摸,嘻哈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等第一锅陀螺子出锅,合家大小都要争着捞上啃一口,品尝品尝新鲜热火的面香滋味。品尝过后,男爷们与妇女们时不时还要列举各自的差错和不是,再相互争论抱怨一番,便于改进工艺,弥补不足,整个工序紧紧张张,场面红红火火,情意融融浓浓。就这样劳作一整天的盛况,则是炕陀螺、炕干粮、灶干粮、面山面猪、面牛面马,样样俱全。合伙参与的三家五家,炕了个满缸满罈子、满锅满盆子、满柳斗满圆筐。有了满当当的炕陀螺,准能过它一个满当当的大年。

炸油馃子、油棒子、油饼子、馓子,与炕陀螺子一样,照旧是一个家家户户人人参与共同劳作的紧张热闹场面。通常的做法是,碗口大的油饼子是擀面杖擀的,半拃大的油馃子是连擀带切后翻的,一尺长的油棒子是先将面搓细拉长再上劲儿拧成的,馓子是细长细长的圆面条有秩序有间隙地反反复复缠绕到筷子上定型后再下锅的。它们各自有各自的工序,各有各的形状,各有各的模样。炸油货的工序相应简单些,劳动量也不大,一般是一家人动手就足够了。惯例是女的把着大案板,擀面的擀面,翻的翻,搓的搓,捋的捋,分工明确,齐头并进。男的则守着冒着油烟的滚滚大油锅,在忙不迭地下生的、捞熟的,两只眼睛不停地滴流乱转,双手麻利地翻腾着、打捞着。就在这接二连三的清脆嘹亮的“刺啦”“刺啦”声中,一样样金黄油亮的油货就出锅飘香了。至于那些技艺差迟些的男爷们,早已被折腾得眼冒金光、手忙脚乱、面红耳赤,近乎恼怒不满了。孩子们也在遛趟子忙活着大人们差遣的零星活计,猴急猴急的样子惹人喜。若是劳作的时间久了,男的老是抱怨女的面发酵得多了,女的又嘟嘟囔囔地埋怨男的没有耐心,不体谅锅婆姨的难处,说是油货炸少了不够招待亲戚,娃儿们过不好个年嘛。男爷们听得在理,也就不与自家的女人计较争吵了,唯有耐住性子继续翻腾着刚下锅的生货,动作娴熟麻利地掂量打捞着金黄油亮的熟货。就是这些金黄飘香的油炸面食,看起来油汪汪,闻起来香喷喷,嚼起来嘎嘣脆,真的是人人见了人人爱的特色美食。

陀螺子也罢,油馃子也罢,看起来简简单单,平平常常,但它们的的确确是维系亲情友情感情纽带,饱含着庄户人家浓浓绵绵的情意,浸透着父母双亲们艰辛劳作的心血和汗水,寄托着吉祥新春的祝福和期盼。

除夕灌仓打醋坛

一年的月穷岁尽之日,便是除夕。滚滚红尘,大凡饮食男女,无论天南海北,也无论青壮老少,忙忙碌碌一年整,盼的等的就是除夕这一天。

“一夜连双岁,岁岁称心;五更分二年,年年如意。”一副简单明了的对联,道尽了人们盼大年过春节的心声。除夕这一天,守家在地的老人和孩子,眼巴巴地翘首期盼着在外或工作或打工或服役或经商的亲人回家,好过它个团团圆圆亲亲热热的大年。在外奔波流离的儿郎,也在猴急猴急地扛着大包小包乘飞机、赶火车、坐大巴,不约而同地往老家里奔赴,为的就是与久别的父母、妻子和孩子们团聚,好畅叙离别之后的苦辣酸甜,与亲人共同分享全年大大小小的收获。或向亲人们说道说道外面花花绿绿的世界,讲一讲有滋有味的传奇故事。这一天,更是全家高高兴兴忙忙碌碌的一天,打扫庭院,张贴春联,悬挂门楣年画,准备丰盛的年夜饭等等,都是要倾全家之力而张罗操办的要紧事。等一切杂事要事忙活停妥后,剩下的就是围坐在炕桌子或餐桌上大快朵颐,品尝团圆饭的甜美时刻了。在过去的普通农家,习惯上把年夜饭称之为灌仓饭。意思是平时吃不饱饿肚子都不打紧,但除夕日全家老小一定要吃它个嘴角流油,灌它个肚儿滚圆。若是灌仓饭吃不实落,就意味着来年遇不上个好年成,大家都要饿着肚子勒紧裤带过日子呢。可见,一顿要紧的灌仓饭,寄托了多么沉重的心愿,蕴含了多少绵绵的情意啊!而哪个家庭哪个家长又不想办法让全家老少吃上个高兴满意啊。

在家乡农家,过去生活贫寒年月的灌仓饭,大都是单一的一顿主食,或饺子,或长寿臊子面,随全家人的喜好而定。一般是年轻人喜好颗粒饱满的饺子,老年人偏爱柔软细长的臊面,其中寄托着的感情和用意,也就显而易见了。只不过比平常时候多添点香油,多加点肉丁,多放点调料罢了。至于佐餐的菜头儿,那可是可有可无的稀罕物,好点儿的家庭,盛上一盘酸白菜,一盘萝卜丝,一盘洋芋丝,一盘大肉白菜炖粉条足矣。家境状况差些的家庭,佐餐的唯有油炝辣子、油炝蒜和陈醋而已。但就是这样一顿简单的灌仓饭,母亲们都是用着心思儿准备,耗用大量的时间精细儿制作。厨房里叮叮当当,噼里啪啦,热气腾腾,时不时地就飘荡着氤氲的香气,浓浓的香味儿诱惑得大人孩子们食欲大增,直流口水儿。俗话说,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都得吃上顿团圆饭。一个多口之家,弟兄姊妹们,父母子女们,婆媳妯娌们,平时的关系无论多么不协调,仇恨和隔阂也无论有多深,但在除夕日都得收敛住自个儿的小性子,按捺住自个儿不安分的心脏,小心谨慎地说话儿,手忙脚乱地找活干,始终都得维护住和和美美、团团圆圆的幸福场面来。也就是这一顿上好的灌仓饭,大度之人都能放宽心态,摆正位置,主动和亲人们讨好巴结地多说几句掏心窝子的热心话,在盛饭端碗、推杯换盏的行动上,在彼此问候、相互祝福的言谈中,相互施舍以关爱和呵护,大都能解除平时积压在心底里不和谐的疙疙瘩瘩,抚熨平彼此之间心灵上的裂痕和伤疤,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团和气、喜笑颜开而告终。如若遇上个不明事理、不谙世事、不顾及亲人脸面的混账货和糊涂鬼,那就照样把本应该团团圆圆热热闹闹的场面糟蹋得打打闹闹、鸡鸣狗叫不可。不过,这也仅仅是极个别的家庭而已。家乡人的灌仓饭,除了让家人高兴满意外,还要顾及到家畜家禽们的口福。于是将存放的腊八稠饭,新磨的青稞麸皮和豌豆饲料,大大方方地分摊给牛马驴骡和猪羊鸡犬饱餐一顿,将家禽家畜们也灌上个肚儿滚圆,吃上个满意舒适,好让它们共同分享“年”的福分和欢乐。随着年轮的飞速运转,眼如今的灌仓饭,大肉饺子,羊肉臊子面,牛肉伙停子,名堂儿五花八门。盆子,碟子,海碗,盛放的菜头儿琳琅满目,干果盘子,水果篮子,满满当当,要多丰盛就有多丰盛。厨房里热气腾腾,客厅里香气氤氲,饭桌旁笑语盈盈。时不时还会飘荡来春晚的喜庆热闹和吉祥祝福,浓重的年味儿和炽热的人情味儿愈加增添了几许欢愉和祥和。

《左传》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过大年,祀天地,祭神灵,就是家庭的头等大事。而除夕的灌仓饭,其要义正在于对神灵的祭祀。家长们首先将供奉先人神灵和灶王爷画像的堂屋打扫干净,收拾整洁,在供桌上点燃香烛,献上茶水和时鲜糖果,然后将上好的饭菜供奉在供桌上,口中还念念有词地仰祈诸位神灵赏光享用,以期神灵护佑全家来年平安吉祥,幸福康健。有了对神灵的安慰,家人才开始团坐一起,共进飘香可口的灌仓饭。舒心的晚餐过后,孩子们在忙着遛趟子放鞭炮,大人们还得忙着烧大锅煮牛头,卤猪蹄蒸年糕,细心准备着大年初一早晨的吃喝饭菜。直熬到三星高照的午夜时分,还要认认真真地在庭院里点火上香,焚灶爷,花祭物,恭恭敬敬地仰请灶爷和先人来家里欢度新春佳节,共享欢乐幸福时刻。

等一切神灵奠安后,还要忙着打醋坛驱邪避晦气呢。《本草纲目》上记载:“醋酸温,幵胃养肝,强筋暖骨,醒酒消食,下气辟邪,解鱼蟹鳞介诸毒,陈久而味厚气香者良。”正因为醋有解毒、下气、辟邪的医药功效,所以醋在民间慢慢被演绎为辟邪驱魔的一种力量。民间传说,醋坛也是神。据传是姜子牙辅佐周武王打败殷纣王坐了天下后,姜子牙便接受天神的指示,登上封神台大封诸神,由于受封的人多,等轮到封自己时,姜子牙才发现所有神位统统都被封完了,大公无私的姜子牙只得给自己封了一个“醋坛神”。因为姜子牙功高盖世,威名远震,虽然“醋坛神”其位不扬,但足以让一切魑魅魍魉闻名逃遁。在民间,打醋坛的仪式,可在年节期间举行,也可以在婚丧嫁娶期间举行,还会在动土修建新房后举行。举行这种仪式,事先得到家附近的河滩里选择一个碗口大小的圆石头,请到家里刷洗干净,名曰“请醋坛神”。除夕晚餐后,由长兄端一铁勺,内置柏枝、清香,浇以大量的陈醋,跪在堂屋或客厅祖先牌位前,父亲将早已在炉膛里煨烤透红的醋坛石放入铁勺中,勺中顿时咝咝作响,烟火腾起,醋香味四处飘溢。掌勺者及家中大小在祖先灵位前叩首致谢后在家中各屋巡游转一圈,使满室散满浓烈的醋酸烟气。每走进一室,父亲便将准备好的陈醋水浇灌到石头上冒一阵醋烟,出门时在门坎上还要倒一点醋。每走完一屋临出门时,大人小孩便齐声重复念叨:“阴阳污气百污气,邋里邋遢(不干不净)都出去!”意思是让滞留庭院中的污气晦气一扫而光。若到牲畜圈中,还要将勺中的醋坛水浇一些在草料上,据说牛羊牲畜吃后定会膘肥体壮,百病不生。等醋坛石冷却醋水烧干后,再将石头送出大门,泼倒在大路上,而且是送得越远越吉利。

由此看来,淳朴厚道的农家父辈们,将“打醋坛”赋予了多重朴素的生活要义,一是驱除掉藏在家中的一切妖邪鬼怪;二是劝走闲逛的外神,以安顿好家神,使其各个归座,接受敬奉;三是驱杀灾病细菌,逐出污浊殃病之气体,确保全家老少来年平安健康。表面上看,打醋坛好似一种迷信活动,但仔细推敲起来确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房间里经醋香熏烤,可起到净化空气杀菌消毒的作用,不失为一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同时也增添了节日的祥和气氛。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醋坛这种传统的杀菌消毒形式已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似乎成为一个遥远的传说。

今岁今夜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伴随着香烟袅袅香气蒸腾的年味儿和噼噼啪啪的爆竹声,旧的一年宣告结束,新的一年拉开帷幕。

在民间,飘香的年味儿,说到底就是浓烈的人情味儿,其中承载了诸多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就在这飘香的年味儿和浓烈的人情味儿里,寄托着对天地的敬畏,蕴含着对祖宗神灵的感恩,浸透着对合家老少生命的无比珍重。因为敬畏,所以神圣。因为感恩,所以虔诚。因为珍重,方显吉祥。

作者:王振武,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杂文学会会员,张掖市作协副主席,民乐县文联主席,曾获《散文选刊》文学奖,甘肃黄河文学奖,金张掖文艺奖等奖项。

地址:甘肃省民乐县文联

邮编:

电话: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02909/

年味飘香五题的评论 (共 11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