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太监

2017-03-12 01:05 作者:顿悟  | 1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高中时读过余杰的火与冰,里面第一章节讲的就是中国太监,当时惊诧于余杰先生学识的渊博,时隔了十几年,再一次翻开他的书本看到这一章,却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对于中国太监这个特殊的群体,一棍子打死的做法,的确有失偏颇。

阉割在殷商时期起初还是作为一种刑罚,后来这些阉割之人走进宫廷开始侍奉皇帝和后宫众嫔妃,可以从西周时期开始追溯,但是这时候的侍奉宫廷之人还没有全“净身”,从东汉开始,皇帝老爷怕自己的皇冠变成绿色,于是下御命所有侍奉之人进行阉割。太监其实不叫“太监”,太监在隋唐以前称宦官,唐高宗时期,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到了老朱家的大明天下,宦官的权势日增,人们就把所有宦官都尊称为“太监”,于是太监成为宦官的代名词。太监产生和演变的历史竟然比皇帝的历史还久。

一听到“太监”,自然而然涌上心头的是一股恶心,中国史学家笔下太监的罄竹难书,影响我们这个民族对这个群体客观的价值判断。好人?坏人?中华民族讲究推崇儒家的中庸之道,但在对待太监这个群体上却是如此的绝决。这是我们煌煌华史中羞于提及的污点。秦朝赵高的指鹿为马,宋朝童贯的花石纲倾覆了赵宋天下,明朝魏忠贤是压在病入膏肓的大明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斑斑劣迹,不绝于史,太监简直就是盛世王朝的终结者。这就是历史的一元论。这是一种人类心理的偏见,就因为少了个玩意,所以就应该受到歧视。这是雄性动物的耻辱,就像司马迁因为李陵案获罪于汉武帝受到腐刑一样,就算英明如汉武思想里也认为这是一种生不如死的刑罚,大史学家从此也无法面对列祖列宗。在这种压抑环境生活久了,难怪太监兄弟心里会扭曲,向社会报复也就是他宣泄的方式了。太监当中有发明了造纸术的蔡伦,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的郑和,也有辅佐张居正的冯保,扶保崇祯的王承恩,而这些历史人物却只能躲在历史的角落里。还是马克思说的好,历史的辩证法是正确看待历史唯一正确的方法。拿一个蔡伦来说,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却在政治的漩涡中难以自拔最终不得善终。好人?坏人?谁又说的清,道的明。

太监的成分很复杂。首先,有来自贫下中农为了混口饭吃的迫不得己,特别在在天灾大荒之年,为了继续能够活下去,只能选择这条路。明清两代的河间府就是由于连年的饥荒成为了著名的太监生产车间。 其次,有一些混迹街头的小混混实在混不下去了,秉持着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正能量人生哲学,毫不犹豫地引刀自宫,其中还有一小撮人通过自己的厚黑成为了成功人士,达到了仕林学子科举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高度。明朝的“立皇帝”刘谨,“九千岁”魏忠贤等等都是太监职业中的佼佼者。还有第三种来源,战争中战败被俘虏的战俘,女的被罚没入宫成为奴婢或者赏赐有战功的将军成为妾婢,男的充为苦役或者阉割入宫成为太监。明朝洪武十三年,大将军蓝玉对云南那一次远征,掳回来一个叫马三保的孩子,后来这个孩子有了另外一个名字——郑和,就是那个开创了伟大的海上丝绸之路的人,而他就是一个太监。

太监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是一支独立存在的政治力量,在某些历史节点,甚至影响了强盛帝国的兴衰更替。东汉王朝的末期, 皇帝都是冲龄幼子,宦官作为小皇帝儿时最好的玩伴,成为了皇帝最为依赖的人,希冀于这些伙伴们能帮自己对抗日益跋扈的外戚势力,久而久之,“党锢之狱”后宦官把持了朝政,十常侍之乱埋下了后来董卓之祸的伏笔,从此只能看到强汉的背影。天宝之乱后,由李辅国、李林辅始,宦官势力膨胀,掌握中央军政大权,从唐穆宗以后的国祚的废立都要听他们的摆布,盛唐从此成为史书的绝响。可叹,可恨,谁曾想,强汉盛唐毁于一帮阉人之手!古代西方也有阉人干政,甚至有国王和皇帝也是阉人,但是轮对政治的影响,都不能和中国太监相提并论。

中国的古代帝王号称九五至尊,高居云端,深处九重宫闱,驾驭九州万民,而从小陪侍在高深莫测的君王身旁的就是这些阉人,他们看着这些天潢贵胄从嗷嗷待哺、蹒跚学步一步步走向那至尊之位,坐在皇帝宝座上的那个人对他们来说失去了神性,那是他们富贵荣华的屏障,那是他们玩弄天下的傀儡。高处不胜寒的未来储君,九重宫闱的重重诡谲,亲情的空气在这里是何等的稀薄,从襁褓开始,是这群阉人陪自己嬉笑打闹,忍受着自己小脾气,照顾着自己,他们是奴才但是更像是亲人、伙伴,这是一种复杂的情感,就像明英宗朱祁镇称王振为先生,万历皇帝称呼冯保为大伴。太监对皇帝的情感同同样复杂,对于生理不健全的他们,他们把自己所有的庆祝在这个小皇子身上,看着他逐渐长大成人,亦父亦母,说没有感情是不可能的。英明神武的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役后,建立了一套完备的特务体系监控百官,心腹太监提督东厂,文武百官闻之色变,这就是帝王的畸形心态。五代十国的南汉末代皇帝刘鋹充满了精神病学的偏执,他认为世上只有太监才最为忠心,规定了只有阉割才能入仕,南汉朝堂文武,一下子都被割掉了身下三寸,整个国家的士子们为了升官发财早就忘了儒家道德之训,纷纷阉割自奉,南汉成了太监国。太监与政治的联系是帝王亲自牵的线,在东汉是为了制衡外戚势力,在唐朝是为了对抗藩镇势力,在明朝是因为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之后,没人干活了。皇帝认为这帮去了势的家奴对自己忠心耿耿,能甘心充当自己的鹰犬,守卫自己的家天下。但是,太监也是有理想的,不要不把太监不当人,当他们手握权柄之时,他们也想体验那种驾驭群臣、天下敬仰的快感,可惜大多数的太监都是目不识丁的文盲却没有江山社稷的责任感,哪里懂得治国,享受的不过是权力的快感,权力是一种毒药,喝了之后再善良的太监也会变得邪恶,最后一不小心就把盛世王朝玩坏了,留下了千古骂名。唐朝中后期的宦官掌握神策军,却不懂治军,导致中央军战力无法和藩镇军抗衡。明朝大太监王震带着明英宗朱祁镇亲征蒙古,不谙兵事的他将明军数十万精锐白白葬送,差一点就葬送了大明王朝的国祚。想起了高力士,对唐玄宗来说,他是一个称职的侍从,但就大唐王朝来说,他又是一个罪人。本来就是一群深居内宫,搞服务行业的人,偏偏君王又要让他放下鸡毛掸子,来到金銮殿上,和这帮官场老油条斗智斗勇,只能说是专业不对口了。假如他们一心搞好他们的家政服务,也许,他们和君王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爱恨情仇。(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02051/

中国太监的评论 (共 13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