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生“游记”中的乡愁

2017-03-11 23:10 作者:隐者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小时候,大抵是无乡愁的,兴许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但每每回想,却分明有一种一触而发的感怀从无止息,有一种割舍不尽的眷念历久弥新,有一种故土难离的依恋魂牵绕,这应该就是乡愁吧!

七岁时临近年关、大纷飞的一个日子,父亲母亲推着自行车一步一滑的扭动着身躯,来回走了四十多里地,买回了我们那片几十户人家里的第一台电视机,至今依然清晰的记得是个名字充满诗意的品牌:虹美。那应该是那些勤劳朴实的庄稼汉以及上溯至他们的祖祖辈辈最贵重、最神奇的家当了。

斯时《西游记》成书已近400年,也在那年喜气洋洋的节拍成剧集应景播出。日农闲的几个月里,我家用以待客、布置稍好的那孔窑洞里,日日高朋满座、人声鼎沸,尽管屏幕上雪花飞舞、图像中人影扭曲,一如父母亲接回它时的景象,但丝毫不影响乡亲们昂扬的兴致。多年以后,我仍然会被那个热气腾腾的窑洞、那些鲜活生动的表情、那种自然散溢的幸福而深深感动。剧中三藏将行,太宗赐酒,拈土入杯,殷殷嘱曰:“宁恋本乡一捻土,莫他乡万两金”,当时观之似懂非懂;及至18岁入伍离乡,乘车欲行,母亲将一小纸包土塞入怀中,教我到远方水土不服时和水服下,可止腹泻、调不适,在我将信将疑的愣怔中,剧中情境在脑海中自然闪现,这文学巨著与俗世生活、帝王大德与凡夫俗子跨越几百年的离愁别绪中,竟然有着异曲同工却解读不清的贯连。到了当年三藏曾经走过、唐代叫做蒲昌海的军营数日后,转换水土时果然上吐下泻、周天不畅,服药几日不见起色,里翻出家乡土和水艰难饮下,第二日竟有好转,药之积威?土之神效?不得而知。其后这种心结总是撩拨着我,在许多个远离故乡的日日夜夜里,一封封温情暖心的家书、一个个意犹未尽的电话、一次次牵肠挂肚的惜别……品多了违乡负俗的无奈和回归故乡的热切后,这个关联的脉络日益明晰,这种情感的主线豁然贯通:太宗拈尘、母亲予土的深意,是灌注乡音、烙印乡思的守望,是熏染乡味、激扬乡韵的加持,更是刻画乡情、载录乡愁的洗礼。 我宁愿相信,三藏是魂牵关中山水的乡韵乡情才矢志归来,而我的身体脾胃则是浸润了故乡泥土的乡味乡思才活力重生的,由此而衍生,华文明波澜壮阔、生生不息的延续中,乡愁也是不竭的源流、不朽的根须!

乡愁也许是与生俱来骨血和灵魂中固有的,是深深潜藏在心底自然生长的,但一定是需要激发才能突然疯长并刻骨铭心的。在异乡漂泊的脚步里,在遥望故乡的视线里,在午夜梦回的泪痕里,在思念噬心的伤怀中......于是,才有了于右任立于高山之巅《望大陆》的泣血哀歌,才有了余光中娓然细语悟懂《乡愁》的隽永幽远,才有了我们书写自己人生“游记”时那满含乡愁、难舍难分的一抔故土。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01952/

人生“游记”中的乡愁的评论 (共 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