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书札记(8)

2017-03-11 20:10 作者:江边鸟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2016年3月23日读完《蔡元培自述》,本书由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发行。此书和以前读的《梁启超自述》《梁漱溟自述》同属《学人自述文丛》,是今年1月16日从网上在“淘品专营书店”买的。

读了此书,我认为蔡元培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性贡献,至现在无人能比,他的教育理念至现在还未超越。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积极引进新派人物,支持新文化运动,主张教育独立,对当时整个教育界和思想界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开创了一代新风气、新风尚。

蔡元培从小接受传统教育,17岁中秀才,23岁中举人,24岁赴京会试,名列第80名贡士,26岁补应殿试,列二甲第34名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28岁升任翰林院编修。接受了20余年的国学教育的熏陶,国学根底深厚,但他却敢于场弃旧观念,向往新知识,开创新局面。

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知识越丰富,视野越开阔,越能接受新思想、新理念、新事物。而那些食古不化的所谓文人往往会郎自大,固步自封,作井底之蛙而自鸣得意。

蔡元培那时就希望“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真是一片殷殷之心。(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他对于学习的选择,讲到: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各种科学中或一种科学的各方面中,择自己性所最近的专研起来,这是知的境界。研究开始了,渐感到这种工作的兴趣。废寝忘食,只有惟一的嗜好,这是好的境界。学成了,在适当的机会应用起来,搜逻新材料,创造新工具,熟能生巧,乐此不疲,虽遇到如何艰难,均不在意,这是乐的境界。” 我深以为然。

蔡元培学贯中西,积极接受运用西方的科学知识和理念,在变法维新中,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文化知识,其功至伟。

反观现在某些大学所谓的“博导”、“大师”、专家学者,他们恐怕连前人的牙慧也拾不上,已没有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风气。就会照本宣科,只想升官发财。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清同治六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城内笔飞弄,1940年3月5日卒于香港养和医院,享年74岁。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评价: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适逢丙申清明,掩卷沉思,想起陈子昂的诗: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016年4月2日记于上海瑞和乐巢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01889/

读书札记(8)的评论 (共 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