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拜谒范园——范仲淹为什么会选择洛阳作为自己的最后归属?

2017-03-04 12:36 作者:孙成岗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原创】文/摄影:孙成岗

从“郑少洛”高速赴郑州,途经伊川段时,好多次都发现在路北耸立着一尊巨大的白色雕像。据说那是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立像,那里也是他的安息之所。

我一直想去拜谒[yè]一下这位伟人,但那一带的高速没有出口,而每次赴郑又行色匆匆,冗事缠身,总是未能成行。

一个晚秋的周六,偶得闲暇,所以决定驱车前往。范仲淹的墓园——范园,位于伊川县彭婆镇许营村,开车可直行至范园门口。

范仲淹是苏州人,从未在洛阳任过职,也未曾在洛阳定居过。他是因为母亲葬于伊川,所以自己也葬于伊川。范母是河北正定人,与洛阳并无瓜葛,那么,范仲淹为何选洛阳作为其母和自己的长眠之地呢?带着疑问,我查阅了相关资料,终于解开了谜团。

我是通过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岳阳楼记》认识范仲淹的。过去只知道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也记住了他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是,在此之前并不完全了范仲淹的身世。这次寻访才知道他一生坎坷。(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范仲淹虽然出身官宦家庭,但他对那个当官的父亲几乎没有任何印象。两岁时,担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徐州军分区司令员秘书)的父亲范墉在任上病故,其母谢氏将范墉灵柩护送至苏州并葬于范氏祖茔,之后就在附近的咒钵庵内守灵,但范氏家族对他们孤儿寡母不闻不问。无依无靠的谢氏迫于生计带着范仲淹改嫁了时任平江府(今苏州吴县)推官的山东人朱文翰。范仲淹是继父抚养成人的。朱文翰后来转任河南商丘,范仲淹也跟着继父来到了商丘的应天书院上学。他一度改姓为朱,成年后才改回范姓。

范仲淹是一个大子。对母亲非常孝顺。母亲谢氏百年之后的归属,一直是一个隐藏在他内心深处的难解之结。因为封建社会女人一旦改嫁,就无法葬入原配夫家的祖坟,而葬回娘家,则是被休妇女的待遇,低人一等。

1026年,范仲淹的母亲谢夫人辞世。由于谢夫人已经改嫁了朱家,她自然无法进入苏州范家祖坟,同时由于儿子已经复了范姓,也不能看做是朱家的儿媳。因此她既入不了范家祖茔,也进不了朱家祠堂。葬回河北正定老家,虽然是一种选择,但则是一件非常没有脸面的事情。范仲淹夫人的老家在河南商丘,无奈之下,范仲淹只好先把母亲暂葬于商丘宁陵。

中国古代有守制的习俗。范仲淹在守制期间,曾应邀到登封嵩阳书院讲学,从商丘到登封途经伊川,范仲淹拜谒了唐代名相姚崇的坟墓。姚崇和范仲淹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也有着在那个时代难以启齿的相同烦恼,姚崇也是早年丧父、母亲改嫁。姚崇官拜宰相后曾问过母亲百年以后要不要与父亲合葬一处,他的母亲回答说:人若有灵,纵隔千里也能相知,人若无灵,即便埋在一起也是枉然。后来姚崇就将他母亲安葬在了伊川的万安山下。姚崇死后也随母归葬于此。这给了范仲淹极大的启发,于是1031年,范仲淹在母亲去世5周年后,把母亲的灵柩从应天府移葬至伊川的姚崇墓园附近。

1052年范仲淹病逝于徐州,按道理,范仲淹既然已经认祖归宗,复了范姓,那么他完全可以归葬苏州范家祖坟,那里葬有他的父亲和同父兄弟等人。但是,范仲淹考虑到如果自己归葬祖茔,母亲的墓无疑就会成为一座无人祭扫的孤坟。鉴此,他生前留下遗言一定要葬于伊川万安山与母为伴。因此,范仲淹病故后,他的灵柩由其子护送至伊川安葬。后来,范仲淹子孙一支均葬于此。此处除范仲淹和他母亲外,还葬有他的四个儿子,一个侄子,八个孙子和三个曾孙,这里成了范仲淹一支的范姓祖坟。

墓园中,范仲淹在前,其母亲谢夫人墓居于中间,在后部偏西的地方则安葬着范仲淹长子范纯佑。这种“扯儿背孙”的墓葬格局寓意着一家三代人永不分离。从中也可以看出范仲淹对母亲的尊敬和与母亲生死相依的深情。

对于“性至孝”的范仲淹来说,自己归葬伊川,虽然是一种无奈的艰难选择,但它解决了母亲坟墓孤悬外乡、无人祭扫的重大伦理问题,从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社会伦理关系和宗法制度的复杂内涵。

站在范仲淹墓前,我不禁浮想联翩,范仲淹之所以能够成为读书人的道德楷模,这与他有一颗至孝之心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他的孝,才能提出“先忧后乐”的思想并被后人作为读书人的节操而万古传颂;正是因为他的孝,才能从身居朝堂的高位上(参知政事,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理)被贬至地方任职仍然心系社稷黎民;正是因为他的孝,才能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伟大情怀。故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在此我又有些低层次的感悟,交友要交孝道之人,至孝之人即使坏,也坏不到哪儿去。试想,一个对生身父母都不好的人,又怎么能够对朋友真诚?

墓地原占地两百余亩,新中国成立后号召平坟垦荒,1958年将坟丘夷为平地,种植庄稼。现有的建筑恐怕都是文革以后甚至是近十年来重修的。但墓园中的神道碑、石猪和石羊等,都是当时的物件,它们依旧守候在墓园之中,似乎是在向人们诉说着范园的沧桑。

在距范园东侧300多米处,有一处中式四合院建筑,这就是“姚公祠”。该建筑是姚氏后人于2010年修建的,是一个纪念祠堂,给范仲淹选择母亲归葬之所重大影响的唐代名相姚崇之墓就在里面。姚崇是一个对历史发展有重大贡献的人物。他历任武则天、睿宗、玄宗3朝宰相,在执政期间,禁止宦官、贵戚干预朝政,禁绝营建佛寺道观,淘汰僧尼,强令归农。特别是唐玄宗刚刚掌权之际,在花甲之年再次临危受命担任宰相,帮助玄宗结束了后武则天时代的政治乱象,为开天盛世序幕的拉开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如今,范仲淹的墓园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姚公祠只是一个无人值守的私人性纪念建筑,其地位和待遇已经远远不能与范公祠相比。如果有条件,当地政府应考虑将姚公祠也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后人,我们不能忘记那些在历史转折关头做出重大贡献的先人们。

【原创】文/摄影:孙成岗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00520/

拜谒范园——范仲淹为什么会选择洛阳作为自己的最后归属?的评论 (共 11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