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医与西医是南辕北辙的两种医学(之二)

2017-03-01 07:04 作者:荷戟彷徨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第二,司外揣内vs 眼见为准

西医攻击中医不科学的又一理由,是西医注重解剖,西医根据人体内部的实际状况进行诊断治疗,而中医只看人体表面,所谓的诊断,只是毛估估而已,离开科学的精确性甚远。

这话不错。西医的确注重解剖,能看清人体内部的旮旮旯旯,尤其能看清胃肠系统的情状,因为管道可以伸进去。管子伸不进去的地方,有照妖镜CT和探照灯X光。而中医两眼一抹黑,看不到内脏,只是凭外部迹象来判断。中医的这个方法叫做“司外揣内”,即经过对外在迹象的分析,设法了解内部发生的事情。西医否认这个理论,认为即便“司外”能做到部分的“揣内”,也绝对比不上对内部看得一清二楚后作出的判断。

司外揣内究竟合理不合理?眼见为准是否绝对优于司外揣内呢?

其实,两者的目的是一样的,就是设法真实了解身体内部发生了怎样的病理变化。

究竟哪个更好,是不能一概而论的,这要取决于研究对象是什么。如果对象是没有生命的物体,内部与表面缺乏互动联系,那必须眼见为准,因为你无从司外揣内。比如,地底下有没有石油,石油储量丰富不丰富,你能凭地表的样子准确判断吗?当然不能。一个西瓜熟不熟,有经验的人可以从外部作出准确判断,但当然还是比不上一刀切开更为确定。(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但医学的对象是人体,而人体是最复杂、最高级的有机体,它“有诸内,必形诸外”,内外互动具有必然性,因此,可以以司外揣内的方式来了解内部的状态。这是一。其二,我们观察人体,观察的是什么?是观察具体脏腑器官的客观模样吗?显然不是,我们观察的是脏腑器官的功能情况。而功能是动态现象,形于外者甚于藏诸内。两辆汽车停在那里,牌子不晓得,能看得出哪一辆性能更好吗?当然只有开起来才能见分晓。中医认为眼睛与肝脏有功能联系,但是钻到身体内部却看不到两者有直接的物质关联。但我们看到眼睛发红,又看到疏肝以后眼睛不红了,而且屡试不爽,就揣摩到两者是有功能联系的,这不就是司外揣内的成果吗?而这是“眼见为准”所做不到的。对于功能联系,司外揣内远胜于眼见为准。我们不妨想一想:有个工厂在上海的杨浦区,工厂在奉贤有一个仓库。你看到了这个厂房,又看到奉贤仓库的房子,如果没人告诉你,你怎么知道两者有功能联系?但如果你看到从厂房运货到这个仓库去卸货,你就会明白这个联系。“眼见为准”,只能看到孤立、机械的物体,要了解功能关系,需要观察动态状况,而人体功能动态的最佳观察点是外部,不是内部。退一步说,如果眼见为准与司外揣内对动能状态的掌握有同等作用的话,也应该用司外揣内的方法,因为西医眼见为准的前提是对人体的伤害。可见,对于人体,不仅可以、而且必须采用司外揣内的方法。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中医的理论支柱之一——经络理论,这个理论问世以来,首次遭到质疑,被视为“伪科学”,是在西医传入中国之后,质疑的理由只有一个——解剖后找不到经络。难道2千年来,中国人不知道通过解剖是看不到经络的吗?肯定知道!但为什么中国人从来不怀疑经络的存在呢?为什么非但不怀疑,还把它尊为中医理论的基石之一?就是因为通过司外揣内的功能观察,经络的存在是确定无疑的,根本无需眼见为准。就像电,也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西人就承认电的存在呢?不就是因为感知到了电的功能吗?

两种理念产生两种结果,信奉眼见为准的西医是不可能产生经络理论的,但现在不得不认可了这个理论,针灸已经进入世界文化遗产行列,针灸师在美国到处开业,这个事实等于承认,司外揣内对于发现人体的功能联系,胜过眼见为准。

而且,对系统的局部变化要做出正确的判断,无论是眼见为准还是司外揣内,都首先要应用关于系统运行的正确理念。比如开车时突然听到异常声音,懂得汽车机理的人可能就凭声音知道什么地方出问题,出什么问题;不懂机理的人,即便找到发出声音的零件,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对人体而言,你用仪器钻进人体,发现大肠有异物,但要作出判断,必须有病理理论来指导:这个异物究竟是需要立刻处理的病患?还是虽然属于病理,但不需要处理?或者就是生理性的?就是说,通过高级仪器查出异常后,还需要解读含义。看见同样的东西,结论却不一定一样。这就涉及到中西医的下一个重要区别。

第三, 注重症状vs盯着外敌

现在定期体检非常流行,据说这是保健的不二法门:将病患杀灭在萌芽之际,善莫大焉。同时也体现了用人单位的人道:关心员工的健康嘛。总之,绝对是好事。定期体检,是在没出现生病症状的时候,主动出击,深入敌后,寻敌决战。

这是西医的治疗理念:盯着外敌。发现异物或指标异常,就成为治疗的对象。所以,定期体验之后,总有一些人在毫无症状的情况下,住进了医院,甚至就此死掉。西医认为,健康人体不应该有异己物,各项指标也应该在正常值范围,反之就应该进行干预,进行处理,否则属于养虎遗患。

与之相反,中医的理念是:症状是生病的标志,没有症状,人体就是平衡的。(平衡存在高水平平衡和低水平平衡的区别,但不是疾病,疾病是失衡,必有症状。)中医认为,体内有异己物是正常现象,因为身体在不断与外界交流,正与邪不可能泾渭不犯;指标的反常也要看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只要没有生病症状,就不需要干预处理。

那么,究竟哪种理念更符合实际呢?

经常出现这样的事情:某人好好的,没有症状,但经过体检说有癌症,因而吓得半死,结果不外三种:有的没多久就死了;有的开刀化验,过了几年也死了;或者开刀化验,过了好多年还活着。没多久死掉的,说是已经晚期,没办法了;过几年死掉的,说是如果不开刀化疗,基本上早就死了,活这几年还是赚的;迄今还没死掉的,便是定期体验有好处的典范。当然,话完全可以反过来说:没多久死的,是被吓死的;过几年死的,属于被折腾而亡;还没死的,是抵抗力特强,经得起折腾,但已经折寿。两说都有理,不是吗?

中医只看症状,不重视异物和化验指标。理由何在?中国哲学认为:任何事物的意义,在于此事物对它事物的影响,因此,必须在两者的互动中才显示其意义,不互动就没有意义。比如一把刀,拿来切菜,就是菜刀,拿来杀人,便是凶器,刀静静地躺在那儿时,只有可资利用的潜力,其他什么也没有。再比如某人说了一句话,听者可以有两种反应:无动于衷;勃然大怒。如果听者无动于衷,这话就没冒犯;如果勃然大怒,就是冒犯。这句话客观上是不是冒犯,是没有标准的。如果听者无动于衷,你在边上觉得是冒犯,出来打抱不平,那是这句话的冒犯性,是与你的换位假设互动所致。

由此可见,症状是人体与外邪互动的结果,外邪的不良作用是通过症状显示出来的;如果外邪与人体互动后不出现症状,就不存在不良作用。感冒流行时,人群中不是人人都感冒的,你能说没感冒的人是没传染到感冒菌吗?不能这样说,应该认为他们对感冒菌没反应,没症状的人需要治疗吗?当然不需要。

中医认为,审视外邪,要放在人体与外邪的互动中,孤立审视没有意义。比如,西医的营养学认为黄豆的营养远远高于大米。这是对的。因为化验发现,黄豆的各项营养指标基本都高于大米。但能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人吃黄豆获得的营养比吃同样多的大米获得的营养多?不能,因为还涉及到消化吸收的问题,食物的真正价值,在于人体吸收了多少,不在于它化验出来的营养指标高不高。

西医根据人体的正常生理情况,规定了指标的正常值,这没错,但是绝对根据这个正常值来判定好坏,却是错误的。举个例子。水管壁用久了肯定有水垢积淀,但积淀的垃圾不是均匀分布在水体中的,所以,拿去化验的水所含垃圾,远少于管壁垃圾的浓度,指标基本上符合正常值。但如果你清洗水管,管壁上的垃圾融入水中,这时拿去化验,肯定超标了。换句话说,水管未清洗时垃圾总量必定多于清洗时的垃圾总量,至少不会少于,但化验结果却相反。同样,人体血管与水管的机理是一样的,垃圾沉淀在壁上,气血不足时,不去触动垃圾,等到气血充盈时,会自动启动清理垃圾的机制。不清理时的化验指标极可能符合正常值,而清洗时的指标,肯定超标,这样一来,指标的含义与实际情况岂非正好相反?经常听到脑梗的人说,2个月前验血指标一切正常,咋就脑梗了呢?一位有资格半年体检一次的官员,有一次查出一个巨大的胆结石。官员纳闷了:这么大胆结石半年就无中生有了?问医生,医生也承认不可能半年长这么大。那么半年前为什么没查出?哑然。

再说异物。中医认为,人体始终有垃圾存在,每天吃喝拉撒的,痰饮淤血是避免不了的,而且人体的异物,也就是痰饮淤血,没有其他。日本汉方医学称为水毒、食毒、瘀血,名称不同,物质一样。所谓的肿块,就是痰饮淤血时间长了,越积越多,脱水硬化而成。还有一种情况,是细菌为了生存,有时候在人体上制造创口,人体必然会自动修补创口,但如果气血很差,修补会很马虎,造成补丁的异物化。这些东西在西医的仪器下一个也逃不了,所以定期体检会出现很多“病患”。但在中医看来,异物只是潜在的病因,如果没有症状,不需要、也不值得去处理。85岁以上的老人,体内基本都有西医所谓的癌症,也就是上述固化的异物,但他们都不是死于这个癌症。如果早些发现,早些治疗,可能连80岁都活不到。

注重症状是中医的伟大思想。我们都知道,所谓生病,是人体与病因互动的一个结果。并非病因进入人体,就叫生病。人-病互动出现症状了,才叫生病。症状的意义有二:一,提示外邪寒、热、虚、实、的性质,二,揭示人体反抗外邪的方式,因此,症状能提示治疗方法。中医认为,能力不同的人,反抗同一外邪的方式是不同的,所以治疗方法也就不同。同样是受寒,有人打几个喷嚏,流些清涕就没事,无需治疗;有的发烧,恶寒,提示正气把外邪抵挡在体表,需要发汗治疗;有的拉肚子,用泄利的方式排出寒气,也无需治疗。恶寒发热,说明身体是想把寒气从体表赶出去,治疗就应该顺着人体,用发汗法来推动寒气从体表排出。如果用泻肚的方式去治疗,那就同人体逆向而动,是在帮倒忙,寒气就会从体表内陷入肠胃,转成其他病。如果寒气进入人体但没有出现症状,说明此人气血太差,放弃抵抗,也无需治疗,因为人体没有提示反抗的方式,无从帮助起。滞留在人体的痰饮淤血也是如此,气血充盈的人,始终在自动清理,体内垃圾就较少;气血不足的人,清除垃圾能力较差,滞留的痰饮淤血相对较多,但也可能长期不影响功能,所以没有症状。后一种情况应该注重养生,养足气血,而不应该治病。

由此可见,中医的症状观是极其伟大的理念,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观。

西医盯着外敌,一经发现,便用外力干预。貌似对身体负责,其实在摧残身体。中医认为,体内异物是不是找麻烦,取决于人体的气血(即正气)状态:正气渐趋充盈,防卫能力不衰,异物完全可控,甚至会自行消失(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但如果不去养生保健,正气渐衰,别说已经存在的异物,即便现在没有,以后也会出现(经云:“邪气所凑,其气必虚”)。因此,外力干预很愚蠢。如果正气充盈,则无需干预;如果正气渐衰,干预也没用:野火烧不尽,风吹又生。更重要的是,干预本身是在伤正气,助外邪。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99741/

中医与西医是南辕北辙的两种医学(之二)的评论 (共 7 条)

  • 雪灵
  • 鲁振中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荷塘月色
  • 清澈的蓝
  • 春暖花开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