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宜昌十三帮(8)

2017-02-25 10:48 作者:宜昌石头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宜昌十三帮(8)

八、公济钱庄与公济票

关于宜昌兵变,中科院1978年编印的《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 大事记》在1920年11月29日条目中记载:“半,驻宜昌十八师与十三混成旅士兵,因欠饷数月,突然哗变,变兵四出,焚烧抢劫,历两日之久,商号全被劫,外商亦受损害,经商会出面与军队协商,由中国银行拨款十万元,分配给十八师与十三混成旅,始告结束。此次全城损失约二千万元。”

那一次的兵变,原因是当时的湖北督军王占元克扣兵饷,当兵的一连几个月都没有拿到钱,而十八师奉命开拔换防,事先由联络副官找商会会长韩慎之商议筹措军饷,韩慎之以“数字大,时间紧”为由要求宽限,联络副官以“无法约束部下,恐有意外”相警告,韩慎之因为既结识吴佩孚,又给当时的长江上游总司令孙传芳做过媒,帮他娶过葛洲坝邹家女当姨太太,所以不仅后台硬,还关系特殊,自然有恃无恐,以一句轻飘飘的“听便”作答复,于是,当天晚上十三师就纵容士兵出营“大关饷”,以致酿成震惊全国的兵变。

那是发生在1920年的事,由于时过境迁快过去百年了,关于那次兵变的资料不多,而宜昌十三帮的资料自然就极少,只是从那些浩如云烟的历史资料中找到因为那次兵变以后,当年的十三帮所采取的一个共同行动,那就是在韩慎之的提议下,用省督军府发下的宜昌兵变那五万元的安抚费创建了那所公济钱庄。

项克涛在《公济钱庄的来由》一文中写道:“公济钱庄的资金不是十三帮投资组建的,而是二十年代(备注:指的是上世纪)初期,宜昌发生两次兵变,驻军大肆防抢后,商界向北洋政府请愿、讨索而来的一笔安抚费创办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那篇文章接着说:“宜昌商会收此五万元后,召集各帮会首开会磋商善后。因为都是苦主,粥少僧多,争执不下,韩慎之就来了个巧断,他说:‘损失大,杯水车薪,五万元何计于事?倒不如以公济公,开个钱庄,大家都是股东,都共往来,都可以通融借款,各自向外地往来协商说债(备注:疑是笔误,或是印刷错误,“说债”应为“索债”),重振业务。’各帮眼看区区之数,难解饥渴,也提不出更好的解决办法,终于同意开设公济钱庄。”

这就是公济钱庄的来历。关于公济钱庄,史料中记载甚少,人行宜昌支行在《解放前宜昌金融业史略》一文中回忆,1884年(清光绪10年),后来担任过宜昌商会会长的曹耀卿在锁堂街创办了第一家号名为“曹恒茂”的税号;1893年(清光绪19年),张叔显在鼓楼街创办了宜昌的第一家钱庄,号名为“荣茂祥”;1903年,宜昌有了第一家银行——大清银行。不过,它最开始的名字叫湖北官钱局,后来又叫中国银行。

在人行宜昌支行组织撰写的《宜昌市解放前金融机构调查表》中,可以很容易找到公济钱庄的字号,负责人是王印川、刘代耕,开设地点在云集路,开业年份从1919年一直到1949年(除了宜昌被日寇侵占的1940年到1945年以外)。公济钱庄的资金额铜元三十万串,经营业务种类是:汇兑、存放款、发行市票(备注:也就是限定在本地流通的钞票)。而在那份《宜昌市解放前通用货币调查表》中,也很容易找到公济钱票,那是宜昌商会在1920年至1935年发行的一种纸币,公济钱庄的钱票的面额为一串文、二串文、五串文。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99161/

宜昌十三帮(8)的评论 (共 7 条)

  • 鲁振中
  • 雪灵
  • 绝响
  • 淡了红颜
  • 燕姿
  • 程汝明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