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在路上

2017-02-24 09:12 作者:清风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过年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匆忙行走在回家的路上。因为,路的那头,是家乡,是亲人,是思念……因为,路的那头,是温暖的家,是眼巴巴盼儿女回家团聚的老人,而我,在这中国传统佳节到来之际,也像一泓东归的溪流,汇入了千千万万蚁族组成的回家洪流之中,因为母亲从那里来……

一路劳顿颠簸,峰回路转之后,终于回到了生养母亲的故乡——甘肃泾川。一踏上这片黄土地世界,仿佛一下子变的恬淡安静了,没有了鳞次栉比的水泥森林,没有了匆匆赶路的人群,没有了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只有依稀透射着早新绿的原野,和返青麦田的氤氲气息。这里的世界独守一片安宁,洁净的空气里见不到一丝雾霾,天边的流云还是那么洁白晶莹的漂浮在瓦蓝瓦蓝的天空下。远离喧嚣的乡村世界,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连绵起伏、伸向远方,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风。放眼望去,一块块,一条条,层层叠叠的梯田错落有致的在山谷里蔓延。内地的春天似乎来的更早一些,此时,田地头间已然露出了新绿,绿油油的麦苗俏皮的从地面露出头来,仿佛是在向路人们讲述着成长的心事。随着我脚步的前移,山坡一隅不时传来阵阵吆喝声,寻声望去,一个牧羊人挥动着手中的羊鞭,在半空里甩着响鞭,招呼那些羊儿快快赶路,而那些看上去肥硕的羊群似乎并没有立刻要走的意思,一点也不舍得抬头赶路,只是不时抬头看看,然后啮合着灵巧的嘴唇,抓紧一切时间蠕动着嘴里的吃食,偶有移动的身影。

在这孕育了数千年中华文明的黄土塬上,降水和溪流把这里的生存区域分成立两大块,一种就是顶部比较平坦、利于耕种的黄土高坡,当地人称塬上,再就是流水冲刷形成的川。一般来讲,川里的人比塬上的人家富裕,主要就是川里的土地平坦,万千沟壑的土壤有机物都被径流富集到这里,水源丰沛不容易受旱,作物产量比较高,而在塬上的就刚好相反,作物产量和品质相对较低。

别看这里是黄土高原,貌似寂静的山坡间却并不失热闹,各家栽种的花椒树、梨树、桑树、杏树,还有那小酸枣,以及一些叫不上名的树种,都汇聚于此,各自占据一片领地。虽然回来时是早春季节,没能看到这郁郁葱葱的植被繁茂生长景象,但我心中的春天早已是郁郁葱葱、花红柳绿。因为这里的花香、果香、好闻的青草气息早已深深嵌入我的心底,因为我的血液里,也同样流淌着着黄土高原上年复一年的飞扬和悸动。在母亲旧居附近的一个坡底,有一眼山泉,泉水甘甜,清澈见底,长年就这么在高原上不知疲倦的缓缓流淌着,滋养着这里的山川和生灵,孕育着朴素厚重的乡村文化。放学的孩子、路过的行人、地里的庄稼人,若是途经此地口渴了,便手捧着咕咚咕咚喝上它几口,听这里的老人们说,这口泉水已有数百余年历史了,养育着村里的一代又一代人……

这里的乡村民风淳朴,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要是谁家远道而来了亲戚,村里人都会热情相迎,就像是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上前拉着家常,嘘寒问暖,谈话间,一捧核桃、一把香甜的杏干不觉中已塞满口袋……乡亲们参杂着浓重的地方口音,虽然听不大懂,但心是暖的,情是真挚的。

此时此刻,也许我似乎明白了母亲心中的那份牵挂,母亲来疆几十载,乡音未改,许是心中放不下对家乡的依恋吧,记得每逢过节,母亲总忙着张罗给老家寄些新疆的时令干果特产,几十年从未间断过,那一个个小小包裹寄托着游子的思乡情,从这头到那头,万水千山总是情。还记得儿时,母亲总会乐此不疲的给我讲着家乡的故事,诉说着这里的种种,当时的我从心里并不理解母亲对家乡的那份情愫,只觉得很是啰嗦,家乡的故事听的太多太多……如今我已长大成家,有了自己的小窝,如今终于理解了母亲的思乡情怀,这片热土上有母亲生长的足迹,有母亲难以割舍的依恋,这里有母亲太多太多的美好回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家乡,一个让人终身难以忘怀的地方,一个让人魂牵绕的地方,无论走到哪里,请不要忘记,我们的根,在哪里……

通联:

通讯员:马玉琼

通讯地址:新疆省奎屯市第七师126团电视台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98885/

在路上的评论 (共 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