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秋色赋》续篇

2017-02-18 10:27 作者:小河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秋色赋》续篇

——记山东省威海市陶家夼村党委书记陶建军

参与编纂全国名村志,笔者有机会去造访1962年著名作家峻青散文名篇《秋色赋》(原载《人民日报》,后选入中学语文课本)里秋实丰硕的小山村——山东威海市陶家夼村。

历经风风雨54个秋的陶家夼从仅有89户、不足400人口的小山村一跃成为拥有2450多户、近9000居民的大型社区。这里高楼林立、街道整洁,车辆川流不息,健身步道上健身、游览、观光的人流梭织不断,摄影、绘画、采风、作赋的学者、专家、文人墨客纷至沓来采撷抒怀,留下珍贵的美好记忆

陶家夼现已是一个享有20多项省级、6项国家级荣誉称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全国文明村镇。

追溯如今陶家夼之所以闻名遐迩,是因为有一位带领村人百折不挠、奋力开拓创新,使山村经济突飞猛进、环境优美、文明风靡当代的带头人——“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威海十佳”文明市民和创业功臣、连续12年被评为威海市优秀共产党员的威海市人大代表、陶家夼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陶建军。(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早在20世纪60至70年代,陶家夼因特色果业蜚名大江南北、享誉长城内外。然而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人心浮动,曾经桂冠上的光环早已不复存在,峻青笔下那“好一派迷人的秋色”也已黯然失色。村里往来账上倒挂40多万元的赤字,对于上任伊始的35岁的陶建军像是针尖刺伤了心扉,他感到疼痛难忍。然而他不曾失落,亦不彷徨,更不退却,而是不辱使命,决心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续写更加美好的《秋色赋》。

1991年,陶建军任陶家夼村党支部书记第一天就声明:三年内不改变陶家夼的贫困落后面貌,我就主动辞职

一言九鼎,驷马难追。陶建军为践行自己诺言,饭难咽,无眠,为谋发展,求致富,他废寝忘食地反复调查研究,针对本村的实际情况。深思熟虑,想出了四面出击的方略:

第一面——凝聚发展合力。陶建军认为近些年陶家夼之所以滑坡落后,其根本原因就是党员干部思想落伍、观念陈旧、行动盲目、一筹莫展。对此,他找村民谈心,向老党员请教,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议发展、谋发展、求发展”为主题的大讨论,共谋发展大计;组织党员干部走出去,赴先进地区和单位考察、学习经验,增长见识;请专家、学者、教授讲课和指导,开阔视野,启迪思路。求发展、实施发展成了陶家夼人的共识,村民思想统一了,目标明确了,心劲足了,形成了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二面——修建“连城路”。陶家夼三面环山,村内只有一条主路,坎坷起伏,进出极为不便。村民走在上面叹气,客户来了止步放弃。要致富,先修路。陶建军决定从“修路”做起,开通富裕通道。资金不足,他率村领导班子成员带头集资20多万元;缺少施工队伍,他亲自带领班子成员和党员开山劈石修路基。不久,一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取代了崎岖狭窄的土路。接着他又紧锣密鼓的多方联系,与市交通主管部门协商,投资48万元把城区公交车引进了山村,结束了陶家夼历代交通闭塞的历史。道路畅通了,村民振奋了,陶家夼沸腾了。从此,陶家夼成为第一个村路与沥青大路相连的村,成为威海市第一个公交车进村的村。

第三面——借“城”强“村”。陶家夼地处城郊,是城乡结合部,位置独特,区位优越,发展经济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陶建军机敏聪颖,善于捕捉商机,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方向,外引内联,大力发展工副业,先后建起了包装装潢厂、建筑公司、小客车修理厂、防水材料厂、家具厂等10多家企业,村民逐渐由务农转为务工。1992年,成立了村级企业集团——威海市大川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机制,把单一的集体经济变成多种经济实体共存的经济体系,激发了企业的发展动力。2000年,又规划建设了112亩工业区,建设标准框架厂房和商业网点,先后引进韩资企业3家,内资企业10余家。目前,形成了以工业为基础,以建筑、房地产开发业为龙头,以第三产业为补充迅猛发展的经济格局。历经不断的冲刺,2016年经济总收入2.48亿元,上缴税金1965万元,人均所得元。

第四面——科学拆迁建“广厦”。受利益驱动,拆迁一直是城中村改造的老大难。对此,陶建军权衡利弊,化难为易。他的秘诀是:坚持科学拆迁,依法拆迁,人性化拆迁的原则,把精心打造人居福地与切实为百姓谋利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前些年,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村委会决定对旧村进行全面改造,优化村民的居住环境,拉动工业、带动三产,率先实现农村城市化。为得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他会上发动、会后宣传鼓动,挨家逐户做工作,把道理讲清,把事情说明,让村民搬的开开心心,拆的痛痛快快。规划大家定,方案大家议,户型大家选,一切都在“公开”下操作。在拆迁过程中,陶建军和他的亲戚以及“两委”成员积极带头,使拆迁计划水到渠成地得以实施。建楼资金不足,陶建军和村“两委”干部带头掏出2万元,又东拼西借凑了70余万元;为保证工期和质量,他带头与“两委”成员轮流值班,不分昼夜靠在工地上,天天泥满身汗满头。“废寝忘食”对他来说,不是十次八次,而是难以胜数。功夫不负有心人。仅用半年多的时间,6幢楼房拔地而起,创造了当年拆迁、当年回迁安置的奇迹。陶家夼村也一举跨入了威海市首批“小康村”的行列。2007年9月,陶建军又创造了威海拆迁史上的奇迹——仅用短短的10天时间,完成146户的搬迁工作,拆迁面积1.48万平方米,拆迁率达100%,没有出现一个“钉子户”。这一切,让正在艰难进行拆迁改造的村惊讶和赞叹;这一切,创造了威海拆迁史上“短、平、快”;这一切,得到市、区两级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陶家夼的拆迁改造工作,没有给政府增加任何麻烦,为城市建设树立了榜样”。到2008年底,100%的村民全部住上了配套齐全的新楼房。

营造文明氛围 建设和谐社区

安居方能乐业,和谐才能发展。陶建军孜孜以求的不仅要在经济上加快发展,更要在社区建设上率先实现城市化,在精神文明化上体现高度文明。确立这一目标需要胆识,实现这一蓝图需要智慧。如今,生活在陶家夼社区的居民真切地感受到了目标成为了现实;初入社区的外来人也亲眼目睹了一幅幅文明社区的娟美画卷,感受到了从未感受到的欣悦和惬意......

陶家夼社区建立治安管理服务体系,实现治安管理网络化。成立了社区警务办公室,按区域划分警务区,推选出区长和楼长,义务负责安全防范工作。在每个楼道张贴交通安全警示牌、信息小黑板,实行24小时保安巡逻执勤。

在主要交通路口和要害部位设置监控点,建立了人防、物防、技防、和心防相结合的治安防范网络,让居民拥有一个安定自如的生活环境。

建立生活服务体系,实现消费就地化。为方便群众生活,先后建起了社区卫生服务站、粮店、菜市场、各式民俗酒店等60多处消费网点,就地安置了300多名社会下岗职工。

建立卫生环境服务体系,实现环境质量整洁化。坚持“社区是我家,环境靠大家”的理念,按城市卫生管理的模式,加大宣传力度,率先将污水纳入到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并在山东省首家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卫生整日保洁。社区实现了“三无”:即楼道内外无“牛皮癣”,阳台外无晒衣架,吊框,外凸形防盗网,路边无乱停乱放各种车辆。目前小区绿化覆盖率达到60%以上,道路硬化率达98%,建成了23个花园绿地,6条体育健身步道,形成了优雅俏秀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

建立物业管理服务体系,实现物业管理规范化。从1993年开始在全市农村率先建立了专业物业管理队伍,将全村的水、电、房屋维修、环境保洁、绿化美化等工作全部纳入物业管理范畴,居民可以全天候享受周到快捷的服务。1999年陶家夼生活小区被评为“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2002年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使物业管理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养老、保险、福利终身化。积极关怀和扶持社区残疾人和低保户,为他们排忧解难;为村民办理了社会养老和医保,对本村70岁以上的老年人实行了退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村民和职工每人每年可享受到1200多元的福利待遇。

建立助教服务体系,实现育人激励化。自1993年以来为社区职工的在校学生设立了奖学金和促学金制度,考上研究生的一次性奖励5400元,考上本科的一次性奖励5200元,小学到高中阶段,年终考试在班级前三名的学生每人发放400――800元的促学金。几年来,累计发放奖学金和促学金26万多元,在村民中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在学生中形成了你追我赶的浓厚学习争先氛围。

建立精神文明创建体系,实现活动内容多样化。开展了以创建“文明楼”、“文明单位”、“特色家庭”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建起了社区文体活动中心、老年人之家、党员活动室、青年妇女之家、篮球场、阅报栏、健身路径等一批文体设施,组建了社区艺术团,在社区文化活动广场上,一年四季都活跃着老、中、青健身队伍,尤其是每年季历时三个月的纳凉晚会,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一展身手的舞台,更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情趣,形成了独特的社区文化。

建立旅游休闲体系,实现文化品牌化。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深挖历史文化底蕴,投资500万元,建设了占地5.8亩,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秋色赋艺术馆”,修建了24公里长的环山健身旅游通道,建立了“红叶谷山庄”。现在,以秋色赋艺术馆为主体的民俗旅游休闲文化场所,成为威海市生态型的文化旅游最新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堪称社区文化特色精品。

“八大体系、八大化”构成了社区祥和完美的框架,也赢得荣誉和赞扬。1998年以来,陶家夼先后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被国家建设部授予“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文明村镇”。陶建军也被中组部、民政部授予“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称号。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亲临陶家夼视察,她感慨不已,留下“创建平安家庭 建设和谐社会”的墨宝,这不仅是对文明和谐陶家夼社区的肯定,更是寄予美好未来的殷切写照。

铁肩担重义 奉献为民生

作为威海市和环翠区两级人大代表、威海市人大常务委员的陶建军,他深知当代表不是荣誉,而是责任。选民不会忘记,严于律己是他的本色。用陶建军的话说:作为人大代表和村里的带头人,是人民选出的公仆,是群众心目中的旗帜,如果歪了、斜了,人心就会凉了、散了,就会失去发展的合力。

故此,他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刻也不忘艰苦奋斗,一刻也不停息创业创新,一刻也不放弃为民生操劳。用村民的话说:政治上他是位开明人,经济上他是位清白人,作风上他是位正派人,为民上他是位贴心人。

他亲属在工作时间玩扑克被举报,违反了《村规民约》,他查实后按规定罚款不循私情。他的工资按工作量计算本应拿村里最高的工资,而他执意只拿企业负责人的平均工资。拆迁补偿,他和村民同一标准,分配住房却让村民优先选择,自己的亲属没有一个得到特殊照顾的。为了把有限的土地和资金用于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上,他力排干扰,在原先准备建办公楼的黄金地段上建成4500平方米的厂房,现已被韩国独资企业长期租用,双方经济效益颇丰。

村民不会忘记,凡是村里的各项决策和投资,他从不专断,而是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让群众反复酝酿讨论,集思广益。诸如《让陈规陋习在我们身边的风俗中消失》、《传递正能量,争做最美大传人》以及60多项《村规民约》等。

为增强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他多年来一直坚持带领党员干部每月两次义务劳动,义务种植了“党员林”、“青年林”、“夕阳林”。党员心、村民心、代表心“,三心”变一心,一心创业创新,共同致富。

陶建军不仅在代表岗位上赢得了信任,也在村委换届选举中,以98%的得票率连任27年村委主任。

2001年他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城郊农村习惯自行就地掩埋生活垃圾,造成新的地下污染。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明确提出了建设“绿色、环保、文明的现代化新农村”建议,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在陶家夼小区实行垃圾分类收集试点,经验和做法在全市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收到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农村生活垃圾实现分类收集,当时在山东省农村尚属首家。

陶建军为群众仗义执言乐此不疲。前些年,群众反映,城区有些路段成了马路市场,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交通堵塞、治安混乱。群众多次到有关部门反映,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他得知后多次实地调查,走访群众,了解情况,提出了“关于整顿、规范马路市场的建议”,引起了公安、交通、工商、城建等部门的重视,采取联合行动,加大了整治力度,路面得到修整,交通变得顺畅,市场得以扩建和规范。

每年召开人代会之前,陶建军都深入调查,听取民声,反映民意,围绕群众关心的社区管理、下岗职工再就业、社区教育等问题,先后向市、区两级人大提出建议30多条,大多数被采纳,使群众的愿望变成了现实。他曾在省、市人大代表表彰会上,被评为“威海市优秀人大代表”。

危难时刻见真情 舍生取义彰丹心

陶建军意识到“人生的价值莫过于无私奉献,死而后已”。据此,他矢志不渝地践行而不动摇。

2014年5月29日,一场山火突发,陶建军获悉后,第一时间带领村“两委”成员,首当其冲冲往过火现场,村里的青壮年人跟上来了,甚至上至73岁的老人和年仅8岁的幼童也来了,共上千名群众都来了。陶建军边指挥边扑救,他舍生忘死的举动,感动的村人奋力与火害抗争,人人都置生命于度外,奋战了将近一昼夜,最终将山火扑灭了,不仅保住了陶家夼北山植被免遭毁坏,也保住了邻村北竹岛村西山林地。火灭了,陶建军的嗓子哑了,脸被烟呛火燎黑了,步子蹒跚了,几近瘫了。然而,他双眼炯炯,两汪泪水夺眶而出,这是保住山林后他无比激动的感情写照。

陶家夼周边村的群众目睹陶建军率陶家夼人灭火的壮举,无不赞叹道:在这场特大山火狙击战中,体现了陶家夼人众志成城的奉献精神,释放了强大的人间正能量。真可谓是书记冲锋陷阵,村人无坚不摧......

人们每每谈起2014年7月7日那天陶建军舍己救人的一幕,大家都无不泪水洗面,感动得泣不成声。那天,对党和村民无限忠诚的党员邓炳忠为执行任务打捞抱山泉水库中残存的山火废弃物——残枝败叶,不幸落水,陶建军当即不顾一切地扎入深水中,拼命地施救,几经沉沉浮浮,又浮浮沉沉,生生死死,又死死生生地施救半个多小时,力尽几近气绝......他这一举动,村民至今难忘。

2015年6月18日,陶建军陪同区领导在社区健身基地考察休闲健身项目,他弯腰拣拾散落地上的两块碎砖,脚下失控跌伤了椎骨,住进了医院。他坚持封闭住院消息,叮嘱两委成员要把封闭自己住院消息当成班子内部纪律执行。他怕因自己住院而牵扯他人的精力,耽误他人的工作时间,破费他人的财力。

7月1日晚上,两个钟头的颂党恩文艺庆祝晚会结束,陶建军步履蹒跚艰难地离开了会场。谁能料到他违背医嘱裹着腰夹板来到晚会现场;谁能料到他拒绝妻子和两委成员劝阻来参加庆祝晚会。他说:别的晚会可以不参加,“娘”的生日晚会,“儿子”不能不参加。

每逢年关,陶建军不忘初心,便挨门逐户走访慰问辖区内老党员、老干部、困难家庭、困难职工,和他们谈心交心,给他们送去组织的关怀和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大家见陶建军一年比一年消瘦羸弱,无不感慨万端地说:咱们的当家人陶书记为咱操劳,就连节假日也很少见他消闲,咱对他一百个满意,但最不满意的是他不注意个人休息,可以说他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范。

《秋色赋》里描绘的是秋色,昭示着成熟、昌盛和繁荣,也寓意着愉悦、欢乐和富强。如今,陶家夼人在陶建军的带领下,创造出四个文明的《秋色赋》,赋予了《秋色赋》新的内涵。未来,陶家夼村创业创新的《秋色赋》续篇会更加灿烂夺目,展示出无限生机,续写时代的华彩乐章。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中国国宝书画研究院威海分院常务副院长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97511/

《秋色赋》续篇的评论 (共 6 条)

  • 鲁振中
  • 心静如水
  • 江南风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雪灵
    雪灵 推荐阅读并说 《秋色赋》里描绘的是秋色,昭示着成熟......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