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春节返乡四记

2017-02-15 18:15 作者:公孙强子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题记:看到太多批判,只想做到看到什么,写什么。家乡在陕西关中平原

婚礼

参加腊月18日参加第一个同学婚礼,姑且叫他Z吧。他武汉大学思想政治专业毕业,先去某航空公司当飞行员,后来因为身体原因没当成。再后来去了北京当北漂。2016年4月份和本村一个做教师的姑娘好了,再后来结婚了。原来两个人互相让对方介绍对象,结果最后两个人结婚了。去参加婚礼那天,我和同学L在车站等Y同学。因为L同学生性好动,她拿起手机在县城车站拍了一个人,她觉得很像自己朋友,就发过去了。谁知道,车站的人问我,你们刚才拍什么了?这时车站好多人凑过来。我也不知道哪里来的火气,就说:拍啥照,没拍照。我们不是记者。在等同学,去参加婚礼。最后他们稍有放松,等到同学来了,我们走了,他们才彻底放松。原来县城前几天因为渣土车问题,被央视曝光,这个阶段全县各部门都很紧张。

在路上遇到一个音乐教师,他也是去Z的婚礼,他是去唱歌的。最后转车,上了一个电动三轮车,老大爷和那位音乐教师说起本地音乐圈的事情,谈及当年,老大爷眉飞色舞。最后把我们拉错了路,晚点到了Z举办婚礼的家里。

礼簿记账的,准备宴席的,主持婚礼的各司其职。现在家乡的乡村婚礼,以前都是互帮互助的,现在全是一条龙,婚礼舞台的,宴席所需大棚,做宴席的。当天去了,见了个面,随了个礼,然后参加宴席。宴席全部是一次性餐具。喝的有白酒和王老吉。宴席结束,大家离开。后来我们一同去参加婚礼的高中同学回到县城,在肯德基坐下来聊天,想要把同学Y和H撮合在一起。H在县城某银行,Y在自己所在镇的事业单位上班。F在隔壁县的乡镇上班。

接着去参加了第二位同学婚礼。小猫通过家里关系在省会城市的铁路部门工作,找了一个同样在市里做护士的媳妇。两人花了20万交了首付,在省会城市买了房子。(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婚礼是在明天,我今晚赶到,去了也没赶上布置新房,都被其他早到的朋友弄好。参加他婚礼的朋友有初中的一波,高中的一波,大学的一波,社会上的一波。好不热闹。晚上,这些朋友在房间里打麻将,玩纸牌等,俗称“耍钱”。他的新房很简单,只有一个柜子,结婚照,一个床,简单沙发。

这里风俗是红白喜事都要来帮忙三天,全村每家人都要来人。现在虽然交给了专业服务队,但是村人和亲戚还来吃饭。

第二天,去接媳妇。头车是红色玛莎拉蒂,后面又有双数的迎亲车队。有朋友的,也有租来的。去接新娘子,第一件事叫门。新娘亲属一方会不开门,除非有红包。万一强行挤破门,里面也有人顶住。我们这次去的有一个会说的,门没开,说先露个缝隙,把红包塞进去。然后又让另外一波带红包去窗子佯攻,分散里面的人。红包也是有讲究,里面1元、2元、5元、50元、100元不等。小额的会特别多,大额的不多。小额是要家装的时候给发的,或者女方亲戚讨吉利发的。大的是要问伴娘要鞋子的。个人手段,玩法不一样,场面也不一样。因为这个事情,还有闹崩了的。有直接拆门的,有直接挤破门的,最后还弄得女方家里不满意。很多人在谈及这个时候,都说要有度。然后,就是在路上故意堵住新郎彩车,不让走,要点红包。新郎为了不错过吉时,现在一般会买红牛饮料,或者贵一点的烟。

各地风俗不一样,有的是结婚后闹新郎父母,小猫这里风俗是父母站在大路旁,被丑化然后举着旗子,欢迎车队。

照样,这个婚礼也是请来本地司仪,租用舞台,专门演出的人唱一些歌曲。小猫家请的这个是鼓乐队,他们全是妇女,敲打完迎亲乐曲,然后更换衣服表演民族舞蹈和广场舞。司仪主持仪式会先来西方的礼节,然后再来东方的,中西合璧。看来中国人善于融合外来文化。吃的是八凉八热菜。喝的有白酒,饮料是王老吉。餐具照样是一次性的。纸杯子特别多。听另一位也要举办的朋友说不知道什么时候,婚礼上流行和王老吉。

结婚是一个大事,不光是新人的甜蜜情果实。还有家族矛盾的化解之机。比如兄弟们闹矛盾多少年不来往,这个时候就是说和好的机会,这个时候说好了就好了。没说好,就一辈子也说不好了。这当中要找有威望的人去说这个事情。小猫同学家里就面临这样问题。

总的来说,现在宴席排场多了,人情味淡了。以前是大家想帮忙,要想自己家里办事热闹,就得平常注意维护亲戚邻里关系,谁家有事都得去帮忙。这样也增进了感情。现在是全部外包,我也没必要给你家去帮忙,我家有事也不需要你的帮忙。一个简单的就是随礼吃饭。

宴席服务现在成了新型职业。

买年货

今年和母亲一起去上街赶集,我和母亲之间有一些分歧。母亲过关了节俭生活,不喜欢浪费,也喜欢在市场讨价还价。我在川西呆的时间长,回到西安感觉雾霾严重,呼吸有苦难,不停的咳嗽(不夸张)于是想买防霾口罩,和母亲去了,店员说10元,我说好。母亲就说能不能便宜,感觉有点贵。

我要去买一个竹编的笊篱,老板要18元,我说好,母亲说,算了,这个还要18元,铁的才多少钱。最后要拉我走,我说买,她不行。最后,我听她的,没买。最后他花了12元,买了把竹笊篱,我真是佩服她。

在去赶集的时候,会路过许多村子,我会留意有没有人家扔下的以前用的罐子,想捡回来放在家里。我捡了一个没有口的但是形态很好,母亲说我收破烂。说还不如拿家里的,那个。父亲也说收破烂,不行,买新的。后去赶集,不经意发现了两个好的,母亲说还可以,让我去捡回来。最后搽洗干净,放上家里老板凳,再查几个竹子。母亲说还是挺好看的。

我所在乡镇距离西安不远,我注意观察,所有过年所需东西,现在大多数都从市场买回家。没有自己喂得猪,更别说鸡鸭。全部来自市场,饲料喂出来的。市场上的劣质品,假货横行。母亲买了一个电烧水壶26元,总是感觉喝了它烧开的水不舒服。最后花了86元在超市买的烧水壶,还是觉得不行。我的村落,虽是农村,除了粮食还自己种,其它都是市场获得。我要炒回锅肉,按照以前在川西经验,要把猪肉煮上30分钟,还比较硬。而在市场买的十几分钟猪肉就软的像棉花。

很多东西都是塑料制品,塑料灯笼,塑料凳子。传统的灯笼制作不见踪影。

令人欣慰的是市场上又开始卖起了传统木工桌椅板凳,案板。那些老木匠总算有了用武之地。

第二天,天还没亮,村里道路上已经响起了卖菜的声音,水泥路通了就是好,村里人说。

还听一个村里小伙伴说,自己家里的电冰箱,洗衣机都是京东商城上门安装的。感觉变化好大。

以前都是自己擀饺子皮,自己包包子,现在人感觉很着急,啥都买了。有专门的包包子的都出现了。

二舅给母亲说他们村子现场杀饲料猪,在那里买猪肉比直接在街道买好一点。带着母亲就去了那个地点,买了猪肉。在等待打饺子馅的时候。我特别不爽,我发现我有点讨厌乡村人情社会规则,以及零售小贩的服务意识。我们先到了,卖肉小哥却不管我们,还在弄自己的肉,又有一些人来了,却是很熟,就先给他们割起肉来,好半天终于没人了,才给我们弄。

在四川呆久了,看到他们每年一家人要吃一头猪,我们这里过年才割十几斤猪肉。

变淡了的节习俗

大年三十要贴对联,下午要去给三代以内祖先坟头,烧纸,请先祖回家过年。俗称“接先人”。以前都是五六点才去,现在大家都比较着急,有的吃完午饭就去了。上完坟,然后吃饭去村里本家族祭拜,因为同是一个祖先,分支不同。既然把“先人”请回家过年了,那么就应该给本家族“先人”拜年。这时候“先人”就是一张画有祖宗排位的“荣”,代表祠堂。下面供桌会摆上鸡鸭鱼。一般是在长子家里祭拜。女人不能参加祭拜,女的在家里准备包饺子。先去自己祖先排位,点香磕头。然后去其他,照样点香磕头,主人家会给小孩糖果、花生瓜子,寓意多子多福多寿。男的则给敬酒,或者发烟。这是村里一年一度的大事。在这里大家会看那个门子的队伍庞大,那个只有一两个人。从这里也就把家族繁衍势力显示出来。

而笔者所在村庄却是除了本家之外,关系好的都会去拜会。反正都是同姓。附近几个村庄则不是。

小时候去磕头,天擦黑,人才去。磕完头回来,9点多。后来天还没黑,18点多人都开始去,8点多就回来。现在下午五六点就开始,19点多就回来了。感觉现在干啥怎么这么着急,这么快,也不知道忙啥。祭祀的仪式感也没那么强烈,只是走形式。也许过年只是小孩子的专属,俗话说“小孩过年,大人过难”。大抵只有大红对联,大红灯笼才能显示出年味。

以前是早晨五点多起来煮饺子,放炮,敬神。现在人都是0点开始敬神,准备放炮。煮饺子,然后去庙里烧香。

大年初一,一般都去大的庙宇烧香,或者出游。以前我们这里的人主要去著名道教景区,现在大家都有车,经济收入也增加了,周边人造的景点也多了,诸如袁家村、马嵬驿、周至水街等,大家都去这些地方,可选择性也多了。

大年初一讲究的是水火不出门,不在别人家吃饭,也不能扫地。我们村里习俗就是中午吃米饭,俗称“牢饭”。大年初一父母出去有名的财神庙烧香去了。我哪里也没去,主要在家。下午来了两个儿时玩伴,在家聊天。没有过年的氛围。

找媳妇的迫切

一个28岁的小刘,初中毕业出去打工,然后20岁左右,父母赶紧物色,找人说了媳妇,现在都有两个孩子了。在工地上干粉刷活。

一个27岁小刚初中毕业就去外地工厂打工,去过富士康,比亚迪,到现在还是一人,也没有技术。他认为以前不想成家早,结果拖到现在,很难找了。花钱找媒人介绍,也见过很多,但感觉不行,感觉媒人介绍的不靠谱。准备年后去饭店打工,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去工地打工,找不到。

刘说不管咋弄先把媳妇找到,结了婚有了娃,就是在工地打工也不要紧,只要你能挣到钱。小刚也认同,但小刚觉得这不是自己原因,这是社会原因,整体来说,男女比例失调了,造成压力大,女娃少不好找。

据我观察,前几年是只要家里把房子盖了就可以,现在是不光要要房子,还要车子。也有的已经要求在城里买房了。一年一年变化快。

大年初二,三伯的儿子要去六姑家走亲戚,问我们去不去。我好几年没去过,想今年去看看。最后看到大家对六姑儿子的担忧,都在劝说,希望赶紧找媳妇。六姑儿子25岁,说不着急,但是他们很着急。

大年初三,去三姨家走亲戚,大舅儿子已经早上早早和一位女孩见面,但没说几句就回来了。所有到场亲戚朋友都在劝说出主意,怎么搞对象。

大年初四,去舅舅家走亲戚,表弟们都抱着手机打游戏,我也无聊的只好刷微信。

是啊,我们这个村庄一年才只有2个男孩结婚,我们小时候玩伴,一个都没有结婚。我们这条街,更惨,适龄青年,更是没有一个结婚的。村里人都很忧心,也有说风水不好。

是啊,我也是这个不幸的一员。

庙会的热闹

过年唯一有点让人觉得有意思的就是庙会,村里人现在闲暇多了,大家都喜欢弄这个事情,好像极为有面子的事情。在我走的前几天,村庙里的送子娘娘正月初九生日,大家在村里筹钱,搞庙会,虽然一下子筹了3000多,但也足够搞一次。男女老少打着祭奠纸,敲打锣鼓绕村一周,祈求保佑村民。然后回来烧了。不对啊,送子娘娘不是求子的吗?怎么变成了南海观世音了?

在这里,你将透过我的文字,用你独具的慧眼和我一起发现、了解、探讨社会、人生。且行且思。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账号:luxin2014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96997/

春节返乡四记的评论 (共 4 条)

  • 芙蓉秋水
  • 雪灵
  • 春暖花开
  • 鲁振中
    鲁振中 审核通过并说 欣赏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