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运用、发展和创新“知行合一”

2017-02-15 09:55 作者:男柯一梦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汉滨高级中学 初二(3)班 张骋昊

知行合一,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良知,行是指实践,知与行的合一。不能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就是行;也不能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就是知。

致良知,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创立的学说,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实现善与精一。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如何创立、形成和发展?

首先,王阳明突破了朱熹的先知后行思想,创立了知行合一。

1506年,王阳明在贵州修文县,当龙场驿栈驿丞,在龙场悟道。(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五十四岁时,辞官回乡,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宣讲“心学”,倡导心学四句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一生经历了当众廷杖的奇耻、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瘟疫肆虐的危险;荒山野岭的孤寂、无人问津的落寞,顶住苦难,直到悟道的狂喜,得道的平静。

王阳明通过知行合一,拥有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率文吏弱卒,荡平了江西数十年巨寇;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以几封书信,一场火攻,三十五天内平定了宁王之乱;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从根本上扫清了困扰明政府多年的广西部族匪患。

王阳明是知行合一学说的创立者,也是学说的实践者,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再看看,玄奘一生经历和对社会的贡献。

玄奘,唐初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河南洛阳偃师人,十二岁出家,在洛阳净土寺跟景法师学《涅槃经》。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决定去印度取真经。贞观元年,二十五岁的玄奘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

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

玄奘西行游历110个国家,记述了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

王阳明的心学,玄奘的取经,都践行了知行合一,敢想敢做,穷尽一生,近乎付出生命代价,取得非凡成就。

当下人们谈论一个重要话题就是教育问题,教育分两个方面: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如何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揉合在一起?首先,从小树立热生活和自然,尝试体验各种生活,比如,做家务,打零工、当志愿者、亲近大自然等。从生活走进学科,从学科走进生活。具体每门学科有每门学科的规律,比如,乒乓,在对练中学习;英语,在口语对话中掌握;数理化,在实验、实践、体验、演示中感受;语文,在阅读中体会,等等。每个人都具备成才的潜质,尊重个体的差异,遵循认识规律,以兴趣为基础,方式方法简单易行,欣赏式学习,在吸取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

取得任何一项成就都离不开坚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为名利,砥砺前行,一点点积累,一点点成长,静等花开。坚持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也是修行的过程。

一位朋友,三十一岁开始学习英文口语,从口语练习开始,坚持十几年,能讲一口流利的英文,《阿甘正传》这部英文电影,看了几百遍,常和外国朋友交流并请教。言传身教带动全家人讲一口流利的英文,吸收外来文化,运用素质教育引导女儿,如今,他的女儿已是一口流利的英文,上大学前,引导女儿和自己一道向人请教针灸,如今,他的女儿在一所中医大学学习针灸,利用假期外出拜师学针灸,他的女儿既喜欢针灸又一口流利的英文。可以预见,他的女儿走上社会定能自强自立。他践行了从爱好到坚持,到传播,突破了传统教育,这是知行合一的集中体现,同时说明了围绕高考指挥棒学习的重大缺陷。

中国教育之根本,不在大学,也不在大师,而在千万家庭,亿万父母。国家兴亡,父母之责。父母强,则中国强。

大凡立功、立言、立德,都和玄奘取真经一样虔诚,执着,痴迷。建立自我,心中无我,知行合一,持之以恒,探究事物内部联系,把个人潜能淋漓尽致发挥出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知行合一的基础上,本人设想一个命题——先行先知、后行后知、不行不知,供大家探讨。总之,把先进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统一起来,现代教育定会,生机勃勃,为之一新。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96832/

运用、发展和创新“知行合一”的评论 (共 7 条)

  • 雪灵
  • 鲁振中
  • 芙蓉秋水
  • 心静如水
  • 秋白
  • 蓝忆曦
  • 荷塘月色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