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江南长城漫记

2017-02-14 13:44 作者:平凡鸟  | 1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日晴好,想出去走走。于是,与妻子和她的一个朋友开车来到临海,准备登江南长城

我们从兴善门内侧,沿石级登上城头。城墙内,远处是新区,高楼鳞次栉比,而靠近城墙的大片老城区,多是古屋古街,基本保留古朴的风貌。城墙外,灵江自西向东,缓缓东流,春日暖阳下的江水泛着金色的波光,显得宁静祥和。想这灵江是浙江省第三大河,西接来自天台、仙居的始丰、永安两溪之水,东连大海,当季山洪下注、海潮上涌时,就会呈现出狂暴的一面。这江南长城自西往南这一面,之所以能较完整地留存下来,他不只是军事上有防御功能,更主要是它的防洪作用明显。

临海长城始建于东晋元兴元年(402年),郡守辛景为抵御孙恩为首的农民起义军而修筑了长城。唐高宗武德四年(621年),尉迟敬德在晋长城的基础上作了扩建。到了宋代,江南各地州府为表示对大宋的归顺,纷纷拆毁城墙。而台州府城,因独特的防洪需要,非但没有拆毁,在庆历五年(1045年)还重修了城墙,当时知州彭思雨责令黄岩、临海、宁海、仙居各县县令各负责一段进行全面整修。熙宁四年(1071年)知府钱暄再次根据防洪特点作了整修。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戚继光在台州抗倭时,会同知府谭纶再次整修了城墙,并在城墙上创造性地加盖了二层中空敌台。戚继光以台州府城为依托,剿灭倭寇,取得九战九捷的战绩。后戚继光、谭纶奉调北方,修建北京附近的明长城,他们抽调了江南三千士兵,在北国长城上增建了空心敌台,增强了长城的防御功能,北国明长城的整修是以临海长城为范本的。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临海长城整修时,又增建了瓮城。上世纪50年代,因城市扩建等原因,城墙东面崇和门及相连近2000米城墙被拆除,而靠近灵江西南两面城墙因防洪作用明显,北面的城墙在起伏的北固山上,避免了拆除的命运。我上世纪70年代在临海求学时,住在北固山脚,常在饭后,沿北固山麓小路到达灵江边,那时北固山上连接江边城墙一段已坍塌,我就站在这缺口上欣赏落日余晖下的江景。上世纪90年代,临海市政府将揽胜门至巾山一段约5000余米城墙作了全面修复。城墙,作为军事上的防御设施,其军事功能早已基本失去效用,清康熙、乾隆时就“但以雄关存旧迹,但以形胜壮山河”的历史遗物来保存了。但过去又有谁会真正重视历史遗物的保存呢?大多的古城墙都逃脱不了被拆毁的命运。而临海长城得以较完好地存留下来,仰仗的还是这城墙边上不时肆虐的灵江,可见,任何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好坏都是相对的。台州府城,城前为江,城后是山,城依山,山傍水,水抱城,山水城相依相融,结成了命运共同体。

在城头,妻子和她的朋友忙于摄影,我独自往北固山方向漫步。在临城求学时,城墙因坍塌处多,时断时续,没有上过城墙。城墙修复后,偶尔到临城出差,也曾在月色溶溶的晚,与友人漫步城头。城内,万家灯火;城外,灵江似白练环绕;城头,对对恋人或牵手漫步,或相拥在雉堞口偶偶私语。一切都诠释着当代临城的祥和、宁静。这座长城,北枕龙固,南接巾山,前临灵江,镶嵌在青山绿水之中,既雄壮,又不失妩媚。是江南难得的一处美景,也是临城人民旅游、休闲的一处重要场所。

自南往西,走完平缓的一段,就是沿北固山山脊而建的陡峭的一段,这一段长城,被誉为“江南的八达岭”。我一气越过梅园、烟霞阁,到了望天台。望天台曾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方国珍攻占台州城后称王祭天的地方,1999年在原址重修的。望天台采用的是“三层九重环”的制式,台板、台阶、栏杆都是九和九的倍数。站在台上,俯瞰南麓,是背依长城而建的“广文祠”。祠建于唐广德二年(764年),1988年重修后改为“郑广文纪念馆”。唐朝学子郑广文诗书画都有杰出成就,曾被唐玄宗誉为“郑虔三绝”。晚年贬谪到台州,任司户参军,政务之余创办学馆,选取民间子弟开展教育,自此,台州兴学之风开始炽盛。郑虔69岁时卒葬于此,人们因其兴学之功,立祠纪念。有郑虔兴学在先,历代执政者在兴学上都不敢懈怠,就连草莽出身的方国珍,在攻占并安定台州、温州、宁波等州府后,也十分重视教育,在黄岩建文献书院,在宁波兴儒学,在余姚集文武士子42人作续兰亭之会。临海自唐以降,先后出了3个状元,375个进士,5个宰辅,4个尚书,8个侍郎,13个分监,10个布政。明清两代童生应考前必上“广文祠”进香,考中功名后的台州各县书生必上祠敬香参谒。郑虔晚年受贬,卒葬他乡,是不幸的;但他死后,却得到上百万台州民众千余年来的崇敬和纪念,又是幸运的。可见,一个人活着只要做了有益于社会和民众的事,都会在历史上或当时的人们心中刻下印记。不是吗?至今城墙的方砖上还保留着当时城砖烧制者的名字。

天文台对面是巾山。巾山据说是西汉道士华胥子即皇华真人得道升天之地,升天时头巾飘落化作巾山双峰,双峰上有建于唐代的“文峰塔”。宋嘉定《赤城志》称“两峰如巾合帻,其顶双塔差肩屹立”。巾山西麓又有双塔,即南山殿塔和千佛塔。南山殿塔是为纪念唐玄宗时为抵御安史叛军死守睢阳的张巡元帅而建,南山殿北面是千佛塔,这是台州境内现存唯一的元塔。千佛塔旁边是建于唐神龙元年(705年)的龙兴寺,鉴真东渡日本时曾在此驻跸。从龙兴寺往西十余米,便是紫阳古街。紫阳古街因紫阳真人而得名,紫阳真人即道教南宗祖师张伯端。我70年代在临海读书时,常与两位好友到古街上的一个小餐馆里喝酒,那时的古街被更名为“解放街”,直至90年代才恢复原名。(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行走在江南长城上,就如穿行在历史中,扑面而来的是传统文化气息,儒道释三家在这里是那么有机地融合在一起。70年代在临城读书时,也曾常在长城边上漫步,但那时的长城是断壁残垣,给我的感受是破败,更谈不上文化气息。割断历史,没有文化传承,是民族的灾难和不幸。所幸这种灾难和不幸没有延续下去,当今,历史文化得到空前重视,古遗址得以修复,传统文化在注入现代元素后,又恢复了新的生机。

从望天台原路返回,过烟霞阁,来到梅园。梅园原是台州府署花园,园地约六亩,依山遍植梅树,共200余株,11个品种。梅树大多是新栽的,只有一株青梅,树龄标注是250年,树皮大半剥落,树干更显苍劲有力,疏朗的枝条上绽放着青白色的花朵,冰清玉洁,疏影清雅,确是“老树着花无丑枝”。

出梅园,回到城墙上,在中空敌台旁的一块长条石上小憩,蓦然感受到一种似曾相识的气息。原来,在一个暖风轻拂的晚上,曾与友人一起坐在这石条凳上,感受过春夜的宁静和美好。这时,一首老歌的旋律似在我耳边响起:

我们在回忆,说着那

冬天的山顶,露出春的生机

我们的故事,说着那春天

在春天的好时光,留在我们心里

我们慢慢说着过去

微风吹走冬的寒意

我们眼里的春天,有一种神奇

啊 这就是春天的美丽

一遍一遍甜蜜回忆﹍﹍

2017年2月14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96710/

江南长城漫记的评论 (共 15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