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散文:千古风流有谢安

2017-02-10 13:15 作者:开卷神游千载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千古风流有谢安

——《信马由缰》之十九

一说起千古风流,文化层次不低的人都会想到魏晋人物晚唐诗。我不太喜欢晚唐诗歌,但很喜欢魏晋人物。而在魏晋时代的风流群体中,谢安无疑是最顶尖的那个人。

大名士桓彝见到四岁的谢安,忍不住说:“这孩子风采神态清秀明达,以后不会逊于王东海(王承是东晋初期的第一名臣,曾经做过东海郡太守,所以被称为王东海,王导、卫玠、周顗、庾亮等名臣都出自他的门下)。”

刚过十岁的谢安去拜访玄学大师王濛,两人清谈了很久,谢安走后,王濛的儿子王修问:“刚才来的这位客人和您比怎么样?”王蒙大加赞叹:“这位客人勤勉不倦,日后定将咄咄逼人。”

另一位特别器重谢安的人物是东晋极著名的丞相王导,此时谢安才十五六岁。后来谢安当丞相时人们常常把他比作王导,并且认为谢安比王导更文雅。(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尽管谢安声望越来越高,可他还是选择在东山隐居。不管是别人举荐他出来做官,还是认为他藐视朝廷建议朝廷永远禁锢他,这都不影响谢安平静地过自己的日子。

谢安在东山最主要的任务是抚育谢家的一大帮子侄们。谢安的妻子曾经抱怨谢安:“我怎么从来没见你教育孩子啊?”谢安微笑着回答:“我只是用我自己来教育他们。”这些孩子们后来都很有出息。

有一回,谢安和孩子们聊天。谢安问:“《毛诗》中哪句最好?”谢玄(谢玄后来组建了北府兵,是淝水之战的前军都督)回答说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霏霏”,谢道韫(历史上的著名才女,就是咏出“未若柳絮因风起”的那位)说:“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谢安夸她是“雅人深致”,但谢安自己认为“訏谟定命,远猷辰告(把宏伟的规划审查制定,把远大的谋略宣告于众)”这一句特别有高雅深远的意趣。一个人喜好什么,往往能反映出这个人的人生境界。

闲暇时间,谢安和朋友们游山玩水,饮酒赋诗。他们在会稽山阴兰亭搞过一次聚会,曲水流觞赋诗。谢安、王羲之、孙绰、徐丰之、袁峤之等人都写了诗,没写出来的则被罚了酒,连最小的王献之(时年9岁)也被罚了三大觥。王羲之乘着酒兴挥笔记叙了这次聚会,所写《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有一回谢安和朋友们乘船出游。几个人在船上一边喝酒,一边吟诗。忽然起了大风浪,孙绰、王羲之等人惊慌得在船上又跑又喊。谢安照样喝酒吟诗,他慢慢地把诗吟完,放下酒杯,缓缓地说:“要这样,咱们就真回不去了。”谢安一语中的:乱跑乱动不能改变大风浪的形势,只会让船更不稳定。大家立刻明白了,于是都镇定下来。终于平安返回。人们由此知道谢安的器量,足以镇服朝廷内外。

王羲之和当时另一个名士刘惔说:“安石(谢安的字是安石)有镇服国家的气度,我们应该一道推举他。”刘惔回答说:“如果他真的不想出山,咱们就该集天下的名士一起来推举他。”可是不管别人怎么说,谢安就是不出山。但也有人看出谢安一定会出山的,那就是丞相司马昱(即后来的简文帝),司马昱说;“安石一定会出仕,既然能与人同乐,也就一定会与人同忧。”

迫使谢安出山的是他弟弟谢万兵败被废黜!谢万才器俊秀,但雅量不及谢安。谢万率军出征,常常啸咏以显示自己的高贵,从不体恤将士们。谢安知道弟弟肯定要败,就一起随军出征。谢安在军中拜访大小将领,结交各级军士。谢万兵败,军中的人想除掉谢万,由于谢安的缘故,谢万得以幸免遇害,回去后被朝廷贬为庶人。谢安虽然知道弟弟的做法不妥,但前前后后没有一次批评谢万的话,在谢万逃跑前一定要用玉饰马镫时也只是神色平和地说了一句:“眼前还需要这样讲究吗!”

40多岁的谢安不得不告别东山了。谢安接受了大将军桓温的邀请去做司马,朝臣都来相送。有个叫高崧的官员借着酒劲问:“ 你屡次违背朝廷的旨意,在东山隐居,大家经常在一起议论‘ 谢安不出山,他可怎么面对天下的百姓啊’ 现在你是出山了,那天下百姓该如何面对你呀?”谢安笑而不答。高崧的问话很巧妙,也很刺人。谢安隐居时,有人刺激他,现在正要出山,又有人刺激他,后来担任官职了,也有人刺激他。你看,人这一辈子所做的事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连这么大名望的谢安都免不了受嘲讽。所以关键是我们自己得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

谢安的到来让桓温非常高兴,俩人言说生平,高高兴兴地聊了一整天。谢安告辞后,一向英气高迈、很少推许别人的桓温得意地问左右:“你们曾看见过我有这样的客人吗?”说起来,谢安和桓温都是东晋的顶级人物,在国事上敌对了十几年,有时甚至是生死相搏,但在个人交往上,一直都很高雅,没有过任何私怨!谢安在朝做官,听说桓温病了,特意赶去探望。桓温要杀掉谢安,在临行前还对人夸谢安文章写得好:“这是安石的小杰作(此乃安石碎金也)。”这俩人可吧?可爱的不止一个两个,比如有个叫郗超的跟谢安、谢玄不合,但是当谢安举荐谢玄为将时,郗超说:“谢安贤明,才能够违背凡俗荐举他的亲戚;谢玄的才能,足以不辜负谢安的荐举。”后来谢玄立功,人们既赞叹郗超的预见能力,又敬重他不因个人爱憎而隐匿他人长处。谢安曾经对子侄们说圣人与常人也不远,子侄们不理解,谢安叹息:“如果郗超没死,他就能认同我的话了。”

谢安从桓温司马离职后去吴兴郡做了几年的太守。他这个太守没弄过什么动静,老百姓们几乎都感觉不到他的存在,但是等他调离后,人们才觉得还是谢太守好啊,开始怀念谢安做太守的日子。史书上对此评价,说他“在官无当时誉,去后为人所思。”其实无论是在早期教育子侄的时候,还是在后来对抗桓温、挫败苻坚、平衡朝局的时候,谢安都是不慌不忙又无声无息,这种不着痕迹的行事方式是他一贯的风格。

几年的光阴很快过去了。谢安已在朝中任职,桓温更牛,势力雄厚,掌控朝政大权,把皇帝司马奕都给废了,立司马昱当傀儡皇帝。此时桓温威震内外,大肆诛杀异己,弄得皇帝和大臣们整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谢安依然不急不躁,既不和你对抗,也不认同你,一副轻松悠闲的样子。

有一天谢安离老远就给桓温行叩拜礼。桓温大惊:“安石,你为什么这样啊?”谢安说:“没有君主叩拜于前,臣子拱手还礼于后的。”谢安轻轻地刺激桓温:你看你把大伙儿都欺负成什么样了?

谢安和王坦之一同去拜访桓温,桓温让自己的谋主郗超躲在幕帐中偷听。恰巧这时一阵风把幕帐吹开,暴露了郗超。谢安笑着调侃:“郗生可谓入幕之宾矣。”

司马昱没当两年皇帝就郁闷死了,临终前要想把天下送给桓温(司马昱知道桓温想当皇帝,所以不敢违背桓温的心思),被王坦之、谢安等人阻止了,而且王谢等人反对桓温入朝摄政。没有得到自己期待已久的禅让,甚至连退而求其次的摄政权力都没有,桓温率领军队直奔京城。人们都说这次桓温进京是要杀掉王谢等人,然后自己当皇帝,把司马家的天下变成他桓家的。王坦之非常害怕,问谢安:“现在怎么办啊?”谢安神色不变,说:“晋室的存亡,就看这一次的啦!”于是他俩带领百官去迎接桓温。桓温摆开大阵仗,埋伏下士兵,朝臣中有名望职位的害怕得脸都变色了,王坦之也是冷汗直流,衣服湿得贴到身上,连手板都拿颠倒了。谢安气定神闲地吟着诗,从容入席,坐好了,对桓温说:“我听说诸侯有道,守卫在四邻,您用得着在墙壁后面埋伏兵士么!”桓温笑了:“正是不能不这样啊!”于是撤去埋伏的兵士,和谢安说说笑笑好长时间。谢安的从容震慑住了桓温,桓温摸不清朝廷的底牌,不敢贸然行动。一场危机在谈笑间化解了。

桓温在京都患病,心里感到不踏实,就返回驻地姑孰,把郗超留下代表自己。此时,郗超权势极大,一心想要找机会弄死谢安。有一天王坦之和谢安去拜见郗超,郗超故意难为他俩,他俩在大门外一直站到晚上也没能入见。王坦之打算离去,谢安说:“你就不能为了性命,先忍一忍吗?”谢安这柔和劲儿还真不是盖的!

桓温回到驻地后病势加重,他暗示朝廷加赏九赐,这意味着桓氏离篡位又近了一步。朝廷不能也不敢拒绝。于是,谢安派袁宏起草封赏桓温九赐的文稿。袁宏文笔出众,很快写好了文稿交给谢安。谢安看完说不好,要袁宏拿回去修改。袁宏改了一稿又一稿,谢安就是说文稿不行,弄得袁宏很郁闷。这时有人点醒袁宏,袁宏明白了谢安的用意。就这样,直到桓温病逝了,封赏文稿也还没写出来,九赐的事自然也就泡汤了。

随着桓温的死去,东晋朝廷的内忧解除了,但外患越来越逼近了。前秦苻坚已经占据了全国绝大部分地方,打算攻取东晋一统天下。此前,双方在边界作战频繁,最初前秦占绝对优势,东晋总处于劣势,后来谢安派谢玄组建北府兵又逐步调整军事防线,东晋渐渐地取得一点儿胜利。这一次,苻坚亲率60万步卒、27万骑兵号称百万大军压向东晋,东晋任命谢安为征讨大都督,谢安派出谢石(谢安的弟弟)、谢玄(谢安东侄子)、谢琰(谢安的儿子)等人率领8万部队前往迎敌。这是一场众寡悬殊的大决战。

苻坚的强盛让东晋的京城里慌恐不安。谢安依旧镇定如常地游山玩水饮酒下棋赋诗。谢安和张玄下棋,赌注是一幢别墅,张玄棋艺本来远远高过谢安,但因为心神不宁,结果输给了谢安,谢安回头对跟在身边的外甥羊昙说:“这别墅给你了。”然后谢安就去溜达了。

桓冲担心京师的安全,派来三千精兵保卫京师,谢安坚决给退了回去。桓冲叹气:“谢安石有宰相的气量,但不懂军事。现在大敌将至,他还天天忙着游山玩水谈诗论文,派一些没经过什么阵仗的少年去拒敌,兵力又太少。结果可想而知,我们这些人都要当俘虏啦!”桓冲不明白自己的三千精兵根本保卫不了京师,只能给京师的人们制造紧张,但是谢安明白这一点。

谢安是东晋的主心骨,他若慌乱,东晋就不战自溃了。谢安的悠闲能稳住人心,稳住人心也就稳住了朝局,内部稳定了,才可以全心对外!现在,谢安轻松地对王献之说:“ 我要率领国家的栋梁,在这里了断苻坚。”

谢玄率兵和苻坚、苻融的先头部队相拒于淝水。面对强敌,谢玄主动出击,苻坚兵马大乱,前秦的前军统帅苻融落马被斩杀,前秦一败而不可收拾。苻坚逃走,前秦从此一蹶不振,直至土崩瓦解。东晋,因为谢安又多存活了几十年,过上了一段稳定和睦的日子。

淝水之战的捷报传来,谢安和客人正在下棋。谢安把捷报看完,随手放在一旁,客人询问是什么事,谢安缓缓地说小孩子们打了胜仗,神色平静得和平时没什么两样。等客人走后,谢安走回卧室,毕竟是太高兴了,连脚下的屐齿被门槛刮掉他都没发觉。

《晋书》评说:东晋朝廷多灾多难,奸臣嚣张,权臣专横,能够出将入相、存国家、扶社稷的唯有谢安!当苻坚百万之众来袭,当桓温一心要篡夺皇位,在即将改朝换代的时刻,在人们极度恐慌的时候,谢安却悠闲舒缓地阻止了奸邪计谋,宴饮作乐中击退了入侵强敌。我们说谢安名垂青史受人尊崇,不仅在于他的功业,还在于他以什么样的状态取得了功业。

趁着苻坚败退,谢安统帅大军乘胜分路北伐,收复失地,把东晋的版图从长江一线推进到黄河以南。

桓冲去世了。论声望功劳,应该由谢玄接任桓冲的职位。可是谢安认为谢家已经建有大功,再由谢玄接替桓冲的职务恐怕会引起朝廷的猜忌,也可能会让桓家不满。由于桓石虔骁猛善战,据有险胜之地,谢安怕他将来难以控制,于是谢安派桓石民掌管荆州,派桓伊掌管江州,把桓石虔调任为豫州,这样,桓家人既彼此无怨言,又各得其所。谢安执政,从长远考虑,使部属之间无争无斗,大抵都是这样的。谢安执政时期,东晋内部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皇上的弟弟司马道子要专权,王国宝等人依附司马道子,开始离间诋毁谢安。谢安主动请求离开京师出镇广陵,他在步丘这个地方修筑了一座新城。谢安虽然在朝为官,但念念不忘东山,这一次就携带全家前往新城,制造泛海的船只和装备,打算等到天下大体安定后,就从水道回东山。可惜没等天下大体安定呢,谢安已经身患重病,他布置完军事后返回了京城。

这一年,六十六岁的谢安在京城病逝。

谢安性情闲雅温和,生平只有过一次疾声厉色:谢安为哥哥谢奕送葬,天晚了,下大雨,车夫们都喝醉了,无法赶车,谢安在车上拿起支车蓬的木柱捅车夫,声色俱厉。除此外,我翻阅了很多史书也没有查到谢安生气发火的记载。谢安在会稽乘船出行,船夫驾着船,有时慢有时快,有时停有时等,有时还任船四处漂游,撞着人或者碰到岸上,谢安一句指责的话都没有。

魏晋崇尚清谈,谢安尤其擅长清谈。当时人们谈的玄,是阐发自己对经典的理解,是学问。后来谈玄被人们误会成空谈误国,当然有空谈误国的,但不是谢安。有一次,王羲之和谢安一起登上冶城。谢安悠然遐想,一副超脱世俗的样子。王羲之劝说:“现在国家处于危难之中,人人应该为国效力;而清谈废弛政务,虚文妨碍正事,恐怕不是现在所应该提倡的。” 谢安一边继续遐想,一边回答道:“ 秦始皇任用商鞅施行法制,也不过历经两代就亡了,难道是清谈造成的祸患吗?”谢安内心有自己的世界,达到了庄子所说“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境界。

当时有很多士兵和仆役逃亡,逃亡者就近流窜到南塘一带,藏在船里。有人要求对这些船进行搜查,谢安不同意:“如果不容留这些人,又怎么称得上是京都?”

建康的宫殿毁坏严重,谢安打算整修宫殿,王彪之等人反对,认为外敌还在,国库空虚,民力疲惫。谢安独自决定整修宫殿。结果宫殿修造得很好,也没有引起民怨,事情办得很成功。

刘牢之是北府兵的前锋,王味之是东晋名士。谢安常认为刘牢之不能单独任用,又认为王味之不适合做地方长官。后来刘牢之以作乱为终结,王味之以贪污遭败。有识之士叹服谢安的知人之明。

其实谢安不仅善于识鉴人物,也善于识鉴书画,他自身就多才多艺,精通书法、音律。

谢安评价顾恺之的画是“有苍生来所无”。现在我们说顾恺之是中国画祖。

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二人的书法都很好,谢安跟王羲之学书法,认为王羲之书法胜于王献之书法。现在我们称王羲之为“书圣”。

千百年来,谢安是个不衰的话题,李白、苏轼、王夫之、爱新觉罗.弘历、毛泽东、范文澜……都对谢安赞誉有加。

江左风流宰相,惟有谢安一人尔。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95791/

散文:千古风流有谢安的评论 (共 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