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与散文

2017-02-09 12:41 作者:天高云淡  | 1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我与散文

我与散文颇有渊源,这样表达似乎比较合适,又觉有欠妥当。

记得上初中时,属于怕写作文那一类。偏偏每周一篇作文是语文老师布置作业的固定模式,而且变着花样地对内容、体裁提出要求。什么写说明文需要运用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方法把事物特征说清楚,写议论文需要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认证严密等。一方面肚里确实没货,另一方面家庭条件实在不怎么样,除了课本家中再找不出记载文字的东西,根本不可能获得写作素材。单是凑满要求的字数,就很是头疼。无奈,希望布置的作业是写一篇散文,散文的特点不是“形散而神不散”吗?既然形可散,那东扯西不拉的写上一通,字数问题就解决了。比之写说明文、议论文,顿着笔,两眼滞望空中,抓耳挠腮加搜肠刮肚,半天也憋不出二行字,要好多了。所以每到星期六下午(那时周一至周六住校上课,周日回家),收拾好口粮袋、饭盒和书包,端坐座位,两眼紧盯老师,巴望着从厚嘴唇里挤出:“这周的作业是写一篇散文!”

印象中,我的作文水平中不溜秋,即便是写散文也从未得过高分,受过表扬,“神不散”姑且不谈,神在哪恐怕浑然不知,或者说无瑕顾及。这样说来,我之于初识散文,有点相见不相识的意思。

(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那个年代的农村孩子,三流学生回家务农,二流学生上高中(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流的学生一致选择考中专,农转非户口,包分配而且是国家干部,那是很现实的诱惑。几年的苦读死学,得以外出求学,在一所位于开放发达大城市的中等专业学校学习机械制造专业。没了升学的压力,加之第一学年又改成一周上五天,休二天,宽裕出很多时间需要打发,于是主动粘上了散文。周六、周日泡在图书馆,一本一本的读,读到好词好句摘抄下来,周一至周五反复背诵。到后来有点变本加厉,上课时也拿出借阅的散文偷读;再后来甚至疯狂,竟然手抄整本散文。尤其是临毕业那一年,取消包分配,毕业生需要自谋职业,干脆彻底放弃了专业课的学习,一门心思扎进散文中。

现在想来,一个农村来的穷学生,打篮球、踢足球什么的从未真正玩过,一场球下来一身臭汗,每人一瓶矿泉水总不能每次都让别人买吧。也不愿整天打扑克,玩游戏。就读书吧,读书是正统!后来的生活颠沛流离,那些手抄本,写的散文手稿均已遗失,难以从中判断当时的写作水平。从现今的文笔来看,恐怕并没有太多的收获。究其原因,主动粘上散文也有别无更佳打发时光的事可做的缘故,谈不上真正喜欢。加之虽苦学死学但不得法,比如,好词好句是美,可美在哪?不一定想过,想过也不一定想得对。那几年,我与散文是亲密而持久的接触,但并未交心。

兄弟俩各四年的学杂费,让本就贫困的家庭负债累累。不再包分配,不再是国家干部,当然也不再是家族的骄傲。而那几年,国家经济飞越发展,曾经的三流学生纷纷离家外出打工,赚钱回家盖起了楼房。“读书有什么用?”的背后议论不仅让我的父母难以抬起头,更像刀子一般戳痛我的心!下狠心,一定要改变现状,而且要让改变的本因是读书。于是,毕业后在家呆了二个月,毅然割断了除父母外所有人的联系,外出打工。从车间工人做起,再到业务员,销售经理,但无论换岗位还是换单位,再苦再累,坚持利用一切业余时间读书。不过读的不是散文,而是法律专业知识,从自考大专到本科,再到通过司法考试成为执业律师。又奋斗了七八年,成为一名算是白领中的白领。

这十几年时光,散文就像我割断了与所有人的联系一样,被决然抛弃,从未碰过。自考那几年,一度认为,如果中专四年不痴迷于散文,而是学法律知识,应该可以少走不少弯路。

高强度的工作和物质生活的改善带来明显变化,尤其是过了不惑之年,肚腩慢慢隆起,记忆力开始下降。逐渐明白,追名逐利不应是人生的全部,完美的人生不仅要物质上向好,也需精神食粮的滋养。自然,想到了散文。

大约二年前重拾散文。读到毕淑敏《昆仑之眠》“甚至连石头也会发出怪兽般抽泣。那一定是石头内的缝隙被风挤压了,痛苦地呻吟。”惊叹于作家的妙笔生花,会闭上眼睛想昆仑的,昆仑的风。 “夜深倚枕阅读,鼻子尖忽觉痒酥酥的,垂下眼睛一看,原来是一只比芝麻还细的小飞虫,停在“山顶”上休息。这时,我只要伸出一个指头一抺,它就马上粉身碎骨,成为一小点灰土,再用嘴一吹,它就化为乌有了。”(琦君《静夜良伴》)对这类形象生动的精彩描写会反复品味,细细咀嚼。含泪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不是对作家的生平遭遇感到怜悯,而是对作家对待生活的态度由衷敬佩。读龙应台的《山路》,文章从蔡琴的演唱会说起,讲到台下中风的胡志强与妻合掌鼓掌,转而又写到马英九坐着其实是奔波,他的热闹,其实是孤独。最后又提及才子沈君山一个人在加护病房里。这就是散文之散!其神在于这些人“错错落落走在历史的山路上”,而文章的点睛之笔是“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遂认为已触摸到散文之魂,这期间,也写了几篇,自我感觉不错。

一次很偶然的网络阅读,在《散文网》粗粗地读了几篇,感觉不过而而。就上传了一篇,当时想,虽不会好评如潮,引起大反响,但至少应得到欣赏和推荐吧,结果是意料之外,又上传了一篇,仍是如此。那段时间,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看看自已文章的阅读量增加了多少,然每每失望。心想,散文啊,你浪费了我几年的大好青时光,到如今还不眷顾我,渐萌生放弃的念头

为锻炼身体,和散文一起被我选中的还有羽毛球。每周一次,每次二小时,刚开始为提高球技还专门请教练教了一段时间,打久了也有了相对固定的球友,后来更多时候双打,有趣味性。隔壁场地一对估摸着已到退休年龄的老夫妻和我们同一时间段,一次相邀双打,开球前还和搭档讲,对老同志要尊重,悠着点儿。结果第一局完败;第二局,尽全力,再败;第三局,拚命想扳回一城,仍败。休息时,气喘吁吁,竖抱球拍遮挡通红的脸。“我和老伴已打了十几年了,每周二到三次。”“只要还能打得动,就会坚持,老胳膊老腿动动,出出汗。”见我若有所悟,对我的握拍和步法又提了些建议。

再审视我与散文。年轻时光,并非发自内心的喜欢,加之学而不得法,当难以见得真谛。那些散文大家的文章之所以广受推庞,天赋不可少,更是付之一生努力的成果。即便是业余好手的写作能力也远非我所能比,那是真心喜欢而深入学习并一直坚持才有的。阔别十余载重拾散文,为什么?成为散文大家,绝无可能!一个时代,才出现一个林丹、李宗伟。成为业余好手的想法也不大现实,终究,一家老小的柴米油盐得靠我,重心不能偏。这时候选择散文,理当不应把工作中急功近利的习惯思维掺进去。抽点时间读读散文,就是为了让自已的精神生活丰富一些,让浮燥的心静一静。如果有所感悟,有想写下来的冲动,那就写下来,表达清楚就好。除此,不应再贪图什么。

诗人余光中好像说过,诗是情人,散文则是妻子。愿我与散文,君子之交淡于水。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95485/

我与散文的评论 (共 12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