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于无声处(小说、外一篇)

2017-02-03 12:33 作者:寻梦潇湘(原玉彊道人)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上篇)

这是一幅多么震憾人心而又寓意深远的油画啊,在翻滚弥漫的乌云中,几道靓丽的闪电刺破沉沉云翳的囹圄照亮漆黑空。那闪电像秋收起义的梭镖,像延河战火的枪刺,像八一南昌起义划破暗夜的枪响......

透过画幅你还能想象得到,不!你能醍醐灌顶般真切地感受到于无声处的惊雷震撼大地,睿智地深刻理解到倾盆暴将大地的洗涤涤荡,敏锐地会心扑捉到贪官污吏的末日来临......

韩静站在省展览馆2014年获奖作品的画展厅里,站在获得全省书画作品二等奖的《于无声处》的巨幅油画前,像站在画幅前的无数观众一样,被这幅大气磅礴的油画深深感染、打动。不过,韩静和其他观众感受不同的是,她和这幅油画的作者雷鸣有着异乎寻常的关系,这幅油画的初稿曾经毁灭在她的愤怒里。

去年天的一个暴风雨夜,韩静和丈夫雷鸣心的女儿雷雨因患感冒,高烧至摄氏三十九度。韩静心急如横,她多次去隔壁画室催促雷鸣一起带女儿上医院,而雷鸣却不管不顾,他一会仰观电闪雷鸣的天空,一会又在画布中疯狂笔走龙蛇。一气之下,韩静掀翻了画桌,撕扯了墙上的画布。雷鸣先是颤战着呆如木鸡,随即怒吼着说:“你已经不止一次这样蛮横无理,从现在开始,我离开这个家,”他说完,一头扎进屋外的暴风雨,从此,再没有踏进这个家。当时,六岁的女儿雷雨追到门前,可怜的撕心裂肺地喊着“爸回来,爸爸......”雷鸣头也不回地大声说:“若要我回到这个家,除非太阳从西边升起!”

雷鸣就这样净身出户和韩静离婚了,离婚一年多,他们再没有相见。韩静听雷鸣的朋友说,雷鸣一直和母亲住在一块,心里一直很苦,整个人黑了瘦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韩静走出展览馆,她又急着往青少年宫赶去。她听说女儿雷雨的水彩画在市少年宫获奖展出,一定要去看看。雷雨的指导老师说,雷雨天资聪颖,是一块学绘画的料。

生活在单亲家庭的雷雨,现在不像以前那样开朗活泼,心事特沉,每天放了学,除了做作业,就是不停地绘画,不断地翻阅父亲留下的许多画册。

(中篇)

韩静从青少年宫出来,时间已近正午,昨天周六,雷雨已让舅舅接到外婆家去了,她现在开始急急往娘家赶去。离娘家不远,韩静以步代车,一路走过,不时有男士侧目眼下这位身材修长妙曼、面目妩媚动人的少妇。她自打和丈夫离婚后,有多少有钱又帅气的男人追求她,她却偏偏一个都看不上,一是怕女儿接受不了,二是搬不掉心中雷鸣的位置。

韩静现在的心情沮丧极了,刚才她在青少年宫画展厅里,墙上挂着的五十幅少年获奖作品里,没有一幅是女儿雷雨的,她去画展办公室找了负责人,也就是雷雨的指导老师肖哲。肖老师告诉她,雷雨的作品本来是可以获奖的,她绘画的功底比一般少年扎实,她对绘画的理解力比一般少年透彻,想象力比一般少年丰富,但在专家评审组最后评审过程中,发现她的作品犯了一个常识性的致命错误,她画太阳升起,太阳升起的方位却画在了西方,所以他的作品落选了。专家组的同志都深感惋惜。肖哲老师最后对韩静说,如果雷雨的作品方位不搞错的话,不但能获一等奖,而且,将会送北京参加全国少年书画作品展。

雷雨五岁时,母亲韩静就手把手在世界地图前告诉她,看地图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后来,雷雨还在幼儿园的地图前,把这些方位知识告诉其他小朋友,难道她现在忘了?可平日里她学的知识是过目不忘的啊!

韩静一路走一路想着女儿的这件事情而百思不得其解。早春正午的阳光虽然暖暖的照着,但仍感觉有些寒冷,她将散开的围脖拉紧了紧。

当韩静回到娘家,见到雷雨,她没有就绘画参展这件事过多地责备女儿。只是淡淡地对女儿说:“为何这么不小心,画太阳将方位搞错。”

眼泪在雷雨眼眶迅速凝聚,原后重重地滴落一串晶莹剔透。她委屈又伤心地定定看着母亲说:“爸爸说过,太阳从西边升起,他就会回到这个家!”

(下篇)

韩静将女儿这一幅饱含酸楚的太阳从西边升起的水彩画邮给了雷鸣。她相信这幅画对她和雷鸣来说,也是一幅于无深处的画作,给他和自己带来暴风雨般的视觉冲击和灵魂震颤!

(完)

等待

人生病快死了,他躺在床上把儿子叫来,示意他从木箱内拿出那一只牡丹纹碗。儿子知道这只碗的来历,老人不只一次地告诉过他。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队红军路过他们村子,有一个来村里逃荒讨饭的小叫化参加了红军,将一个竹背篓和一只饭碗寄放在了他家,说是等革命胜利了,他就会来拿走他的东西,特别是这一只饭碗是他祖传......

在他们家看来,这只是一只普通的饭碗,外形就是一只圆圆的碗,碗内刻一些牡丹凸花,颜色徧青,一次能装上半斤米饭,当然,还有些古香古色。

这一只饭碗在他们家几年后,有一个古董商人来他们村里收购古董,经村人介绍,古董商人来他们家看了这只碗,来人告诉主事的老人,这是一只北宋时期产于耀州窑刻花牡丹纹碗。如果他们家愿意转让,他愿意出十块大洋收购。当古董商人眼热如熊熊炭火,拿着碗恋恋不舍的时候,老人苦笑了笑告诉说,尽管自家经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但这只碗是人家寄放的,不能出让。

临到解放时,有一支解放军队伍来到他们村,这时青年的父亲已亡。青年记住父亲临终嘱托,他问遍了每一个穿军装的子弟兵,也没有查到在他们家寄放东西的人。

这又到了改革开放的上世纪八十年代,这个曾经的青年又老了,一个接着一个的古董商人来村里收购古董,他们看到这只碗,先是面色绷紧如一张弓,继而笑容灿烂如五月黎明,纷纷将他家这只碗的价位从几百炒到几千。老人千篇一律摇摇头告诉说,碗是人家寄放的,决不能卖。

到今天,老人的儿子又老了,快要死了,他又按照先父的意思,将这件重要的事情交代后人,尽管这只碗已经被炒到几万人民币,但决不能出卖,因为这只碗是人家寄放的。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94256/

于无声处(小说、外一篇)的评论 (共 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