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二十五磨豆腐

2017-01-22 11:14 作者:东方欲晓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这是千百年来汉民族传下来的风俗。据考证,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南宋朱熹曾在其《豆腐》诗中写到:“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足以证明豆腐是淮南王发明的术。

至于为什么要二十五,磨豆腐,我想应该是二十三(或者二十四)小年刚过,磨豆腐除了过年吃豆腐外,其中的一层意思磨完豆腐要吃豆腐渣,表示生活的清苦。原因还是因为二十三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二十五这一天玉皇大帝要根据灶王的汇报,下届巡查工作,家家户户吃豆腐渣,显示清苦的生活,免得遭到玉皇大帝的惩罚。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豆腐的“腐”字和“富”字是谐音,二十五磨豆腐,寓意年过得富富余余,来年的生活也富富余余。

现在人们过年已经不磨豆腐了,都去卖现成的豆腐,意义恐怕与流传下来的民俗也大不一样了。现在过年吃豆腐,是因为人们大鱼大肉吃腻了,吃点豆腐解解油腻,洗洗肠胃罢了。

但不管怎么说,二十五,磨豆腐,这个年俗还是世世代代相传下来了。到了腊月二十五这一天,想起那“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的谚语,还是让人感到年的临近,年味儿的浓郁,心中的喜庆之情都会情不自禁地油然而生。

记得小时候,到了腊月二十五,也都是爷爷张罗着做豆腐。那时候黄豆也是少有的珍品,市面上也是很少的,也只有到了过年才能用高粱米或大米,在小贩手里换个一瓢两瓢的做豆腐。平时谁家要是能偶尔吃一顿炒盐豆,那都是很奢侈的了。说到这,不仅想起一个笑话:那还是在“文革”初期,村里整天搞“忆苦思甜”,其中一个老贫农上台“忆苦思甜”,当他讲到旧社会给一家富人做长工的时候说:“那时候我们的生活很苦,整天起早贪黑的,也没有好吃的,东家时常就给我们炒盐豆吃!”。顿时引来了台下一阵哄堂大笑,把捧他的工作队员弄得也很尴尬。这个笑话说明,那个年代能时常吃到炒盐豆,算是好生活的啊!同时也说明,富人也有开明绅士,不是吗?。(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话说回来,小时候过年做豆腐,不是哪个家庭都能自己做一个豆腐的,都要两三家合伙做一个豆腐。一个豆腐能切割成百十左右块儿,然后几家分了。能自己一家做一个豆腐的一般都是比较富裕的大家庭。

记得那时候邻居舅爷家也有个磨坊,临近过年,爷爷都要提前跟舅爷打好招呼,安排什么时候做豆腐。到了这一天,我都会跟着爷爷颠儿颠儿的跑,看做豆腐。其实是馋的,就是想吃到一点豆腐脑儿!

舅爷家的磨坊也不是专业的豆腐坊,是因为舅爷会做豆腐,每到过年,很多人都会排着班儿,来到这里做豆腐。做豆腐,推磨是个辛苦活儿,没有点力气是干不了的。爷爷要在头一天把黄豆拿到舅爷家泡好,开始磨豆腐了,把泡好的黄豆堆在磨盘的磨眼周围,在磨的正上方吊一个小桶,在桶底下钻个眼儿,然后用秸秆儿什么的塞上,不要塞太紧。然后在桶里装上清水,根据磨豆腐的需要,适当把秸秆儿活动一下,水顺着秸秆儿滴下,流进磨眼,这样磨出来的豆浆稀稠就适当了。

推磨的时候我总是跃跃欲试,爷爷便让我推几下,我使出吃奶的劲儿,勉强走上两三圈就不行了。

等到全部黄豆都磨完了,把豆浆倒进大锅里烧开,直到豆浆熟了,倒进早就准备好的“豆腐包”里面过滤,就是用细细的纱布做成的“过滤网”。反复的揉,直到一点豆浆都没有了,只剩下干干的豆渣为止。

豆浆过滤到一个半大缸里,舅爷开始用卤水点豆腐了。这是一项技术活,卤水点多了,做出的豆腐“老了”,还略带苦味儿,不好吃,只有卤水点得适当,做出的豆腐又鲜又嫩。卤水点完了,稍等片刻,豆浆便形成了豆腐脑,舅爷便用小碗给我盛点,让我解解馋!

等到豆腐做好了,回到家里,便开始冻豆腐了,因为只有把豆腐冻好了,才便于保管和收藏。冻豆腐一般都要大半个晚上,因为晚上天气最冷,爷爷便让我看着冻豆腐,外面冷,我就隔一会儿趴着门缝看看外面的豆腐,生怕被人偷走!

从那个时候起直到现在,豆制品就一直是我喜欢的食品和菜肴。这不,几天前和妻去赶大集,看到有卖北镇冻豆腐的,还买回来了几块,准备过年吃!

小时候磨豆腐,舅爷家不收手工费,那时候,家家户户有点大事小情,都是互相帮工,或者是无私帮忙,没有讲工钱的。邻里之间的感情都很好,很融洽。这种关系,现在恐怕很少了,金钱之上了。

磨豆腐的豆腐渣,几家分了,拿回家里用干菜掺和在一起,做熟了全家享用,舍不得扔掉,因为那时候的生活实在是很清苦,并不上怕玉皇的惩罚,是真的清苦。

豆腐做完了,家里便开始张罗着糊墙了,那时候住的都是土房,室内的墙每年都要用纸糊一遍,因为经过一年的烟熏火燎,上一年糊的墙都已经又脏又旧了,还有些破损。条件稍好一点的时候,便从商店里买回点白纸,回来裁成块儿,糊在住的屋内,外屋,也就是厨房,一般都用旧书拆下来的纸糊。糊墙的活儿一般都是妈妈来做,等我们渐渐大一点了,便是我和姐姐来糊,我在墙上抹浆子,姐姐糊纸。

糊完的屋里,顿时亮堂多了,我们的心情也随着环境敞亮起来,笑容总是挂在小脸儿上,蹦蹦跳跳的,就像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心里装满了喜事。

其实民俗,都蕴含了人们对美好事物和生活的希望、憧憬。在那一刻,岂止是我们孩童,大人们也都开始心情开朗起来,曾经满脸的沧桑和满眼的愁绪,也都不见了,似乎一年的清贫、辛苦和磨难,都在这岁尾的时候,抛却掉了,心随着崭新的环境,欢喜地迎接着新一年的到来,迎接着新的生活。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92415/

二十五磨豆腐的评论 (共 6 条)

  • 雪中傲梅
  • 清澈的蓝
  • 秀
  • 听雨
  • 雪灵
    雪灵 推荐阅读并说 其实民俗,都蕴含了人们对美好事物和生活的希望......
  • 鲁振中
    鲁振中 推荐阅读并说 欣赏!自然亲切,贴近生活。点赞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