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泡馍撩的太

2017-01-11 16:08 作者:万象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要说关中人的饮食习惯有啥特点?最突出的莫过于泡馍了。对的,馍这种干粮,似乎和一切东西都可以“泡”在一起,前提是能够被馍泡的一定得是汤汤水水。

我到弟弟的学校玩儿,正赶上老师们吃早饭。五个老师在灶火前的空地上围着一张矮腿桌,桌上摆着一盘素炒圆白菜。每个老师的面前放着一碗叫做“豆儿沫糊”的东西,不稀不稠的稀饭冒着热气。王老师拿起一个馍馍,熟练地在手里撕来扯去,一眨眼的功夫,这个硕大的馍馍被他撕扯成若干枣儿大的块状物,再统统用筷子摁到沫糊中去。王老师就这样用筷子不断地捞起碗中的馍馍块儿,轻车熟路地送进嘴里,偶尔会看见他夹一口菜吃。

就这样,其他老师都如法炮制,一人一碗这样的泡馍吃得津津有味。一边吃,王老师还一边带着自豪说:“咱们这地方人,就得吃咱们这地方的东西,肚子里舒服。我到外地去,好家伙,上顿下顿不离肉,吃不了几顿就受不了。”

稀饭可以用来泡馍吃,炖菜、剩菜、菜汤等一干物品都可以泡着馍吃。我岳父来北京,吃饭的时候,他先是不动筷子干看着,等大家把菜吃得差不多的时候,他老人家才端过剩菜盘子说:“这下该我吃了。这些菜汤不吃掉,你们也是一倒下场。正好,我牙口不好,泡馍吃撩的太。”再到后来,老人吃饭的时候干脆就不上桌了,静等着大家剩下菜汤他才吃饭。干脆,做饭的时候给直接把菜和汤盛到大海碗里,他自己乐颠颠地在一旁泡着馍馍吃得满口余香。

过去日子穷,谁家有个红白喜事,等客人都走了,往往剩下不少汤汤水水的菜来,四邻五舍乡亲们腋下夹着个碗,手里拿着馍馍毫不客气地来了。一大碗汤菜泡馍,随便找个地方圪蹴下来,滋儿吧儿地吃个过瘾。要是谁家剩下的汤菜少,不够乡亲们吃,主人会觉得很过意不去,一个劲儿地道歉,好像做了啥亏心事一般。

不管咋说,有菜汤或者稀饭泡馍,就算很不错了。要是这两样东西都没有,只是一碗开水,也可以泡馍吃的。只是,味道有点辛酸而已。(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关中地区往往饭菜不分,最讲究和最上档次的饭食,当属羊肉泡馍了。当地人说起羊肉泡馍来,一律都称作“羊肉泡”,亲切得就像叫自己孩子的乳名儿。这东西据说是西域胡人发明的简单美食,到了西安就完善到了极致。西安人的羊肉泡,在离着它不远的渭南,就叫做“羊肉煮馍”,为的是和当地的清汤羊肉区别开来。羊肉煮馍的馍馍是死面饼的,筋道中夹杂着死硬,所以非得要撕成麦粒儿大小,而且一定得和羊肉汤一起烩了才能入口。这样的碎馍块,被称作“蜂颡”,意思是和蜜蜂的脑袋一样大。

渭南的羊肉泡,还有一个正式的名字叫做“水盆羊肉”,意思是盆子大的碗,盛放着羊肉和汤。水盆羊肉讲究汤色清亮就像清水一样,羊肉一定是被随手撕成的条状物而不是刀切的块状物。食客在店里买了馍馍,店家给食客端来一只大碗,碗里是少许肉条。食客需要自己端着碗到窗口,让大师傅给碗里添满肉汤。带着肉的汤就算是成品了,食客可以把馍馍撕碎泡在汤里吃,也可以边吃馍馍边喝汤。我因为家穷的原因,从小没上过馆子,也就不知道水盆羊肉的吃法。好容易有了机会也去吃,却不知道添汤,而是吃一口馍馍就一块肉干嚼,着实闹出了笑话。有趣的是,同样的羊肉同样的汤,在陕西以东的河南和山东就叫做“羊肉汤”了。这大概和宫保鸡丁的名字在鲁菜里就叫做辣子鸡丁一个道理。

应该说羊肉泡就是关中人的第一美食了。乡亲们之间打赌,赌注一般就是羊肉泡馍了。还有个故事,说是有个死刑犯,临行刑之前,监狱给他买来了肉包子,他连看都不看说:“你们懂不懂规矩?拿羊肉泡馍来。”一碗水盆羊肉泡馍送上来,死刑犯狼吞虎咽一番,然后抹了抹嘴说:“看把他的,吃美了,上路!”

除了菜汤和羊肉,还有一种东西也是用来泡馍吃的,这就是豆腐了。同样的原因,关中人把这东西昵称“豆腐泡。”

豆腐泡是渭南人在清末民初发明的,不知道啥原因,至今仅仅是渭南人的最。紧挨着渭南的华县、蒲城、大力等地就见不到它的踪影。有人把豆腐泡馍馆开在了省城西安,结果因为大城市的人不识货而黄了摊子。

豆腐泡馍一点也不输羊肉泡馍的高大上,它的吃法也和羊肉泡馍大概齐。吃的时候,食客买了烤得焦黄的发面饼子,照例撕成小块,盛到碗里端到大师傅跟前。大师傅接过碗来,抄起舀子,舀起一大瓢滚烫的浆水注入碗中,又把碗倒过来箅去浆水,交给另一个大师傅。另一个大师傅站在一口大缸旁边,大缸里是满缸的豆腐。这种豆腐比一般豆腐嫩,比四川人吃的豆花又老一些,但是又不同于豆腐脑。热豆腐被劈头盖脸浇在大海碗里,迅速和原先放进去又被浆水“套”热了的馍馍块亲热拥抱,凝结成一个坨子。

这时候的豆腐泡馍还不是成品,是不能直接入口的。大海碗又被交到第三个大师傅手里。大师傅在豆腐上撒一层香椿末儿,再浇上一勺子辣椒油,才算大功告成。再看这碗豆腐泡馍,白嫩的豆腐,碧绿的香椿,艳红的辣椒油,热气腾腾,香气四溢,接下来就该人欢马叫了。

以前回老家吃豆腐泡馍,一定去老城边上崔姓老板的店面,理由是渭南县志记载,豆腐泡馍由崔姓人发明。后来,我同学吕建定推荐说,故市的豆腐泡馍一点儿也不比城里差,路程近些,叫我得空去尝尝。

得了空,我就去故市镇吃豆腐泡馍。排队交钱,买馍领碗,一切如常。和一般食客不同的是,我受到了老板娘的特殊照顾。别人都是自己到窗口前边端自己的饭,老板娘却亲自端着豆腐泡送到我跟前。我刚拿起勺子要吃,老板娘在一旁提醒说:“千万不能搅和,就这样吃。”

时隔一年多,我再去这家豆腐泡馍店,老板娘依然亲自端了海碗送到我面前,依然极为认真地提醒我:“千万别搅和,就这样吃。”

第三次去这家店吃豆腐泡,老板娘还是如法炮制。我有点不自然了说:“我两年间来过你这里三次了,也算老客了。你用不着每次都提醒我。”

老板娘嘿嘿笑着说:“你第二次来我就认得你了。可是,你每次吃,都不得要领。为啥这样说哩?人家吃完饭的碗,都是干干净净的。唯独你,总剩下一些豆腐在碗底。一定是你忘了我的提醒,一边吃一边搅和。你一搅和,就把馍馍翻到上面来了,剩下的豆腐才是最好吃的。你这样吃饭,可惜了豆腐不说,味道还不好。味道不好了,你就会给别人说,这不相当于砸了我的牌子吗?这一回,我看着你吃,你吃完了我再走开。就这样吃,不要搅和。”

我觉得这个老板娘,比起鲁迅笔下的“豆腐西施”好看多了。嘿嘿。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90789/

泡馍撩的太的评论 (共 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