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石牌大捷的背后(15)

2016-12-27 08:48 作者:宜昌石头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石牌大捷的背后(15)

十五、壮丁与空额

国粉当然是全盘否定抗战期间出现过“抓壮丁”这样的史实的,更有一些人直接宣称:《抓壮丁》“这部电影和后来一些以抓壮丁为题材的影视剧,不能反映四川人民在抗战中的主流,有以偏盖全丑化四川抗战形象之嫌。”其实只要稍稍多看看历史资料,多读读民国档案,就可以知道当年抓壮丁的真相的。

那个曾历任北京大学校长、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行政院秘书长等职,抗战后期出任红十字会会长,被西方史学家称为“蒋介石的知己”的蒋回忆说:“在贵阳一个壮丁收容所里,我曾经和广州来的壮丁谈话。我问:‘你们从哪里来?’他们说:‘广东曲江来的。’‘你们一共有多少人?’他们说:‘我们从曲江动身的时候有七百人,可是现在只剩下十七个人了!’我说:‘怎会只剩了十七个人呢?是不是在路上逃跑了?’他们说:‘没有人逃跑啊!能逃跑到哪里去?路上好多地方荒凉极了,不但没有东西吃的,连喝的水都没有。我们沿途来,根本没有准备伙食,有的地方有得吃,吃一点;没有吃的,就只好挨饿,可是路却不能不走。而且好多地方的水啊,喝了之后,就拉肚子。拉肚子,患痢疾,又没有药,所以沿途大部分人都死了。”

蒋梦麟写道:“我看到好多壮丁被绳子拴在营里,怕他们逃跑,简直没有丝毫行动的自由,动一动就得挨打了,至于吃的东西,更是少而粗粝,仅是维持活命,不令他们饿死而已。在这种残酷的待遇下,好多壮丁还没有到达前线就死亡了。”他在1941年7月关于兵役状况视察报告中指出:“战事起后数年中,据红十字会医生经验,四壮丁中一逃一病一死,而合格入伍者,只四分之一,是为百分之二十五。以询之统兵大员,咸谓大致如是。若以现在之例计之,恐不及百分之十矣。”蒋介石看了蒋梦麟的报告后,也表示深感震惊,声称:“觉得无面目作人,觉得对不起我们民众”,并承认“兵役办理的不良,实在是我们军队纪律败坏,作战力量衰退的最大的原因”。

其实,逃兵无处不在。何应钦对壮丁的征收与部队补充兵员之间巨大的差异的责问很正常,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逃兵太多。据说巴东县政府曾专派一自卫队,专门负责抓由湖南、湖北前方逃跑回来的逃兵,最多时每天要抓几十个人,算来一个月即可抓数百名之多。这样,县政府即可在本县少抽丁,而交新兵的时间反而又最快。(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鲁鋆在1985年写的那篇《宜昌的监犯调服兵役》一文中更是说出一桩很奇葩的奇闻。国民政府在壮丁难以满足前方部队补充兵员的情况下,下令各省将监狱已判刑的刑期在十年以下、年龄在二十岁以上、三十岁以下、身体健康者皆可调服兵役。于是,当时担任宜昌县国民兵团第一中队队副的他就和一帮人在1937年11月初来到设在宜昌桃花岭的湖北第三监狱从300多犯人中挑选了200名。“为了防止这些人途中暴动,采取两路纵队,用麻绳分别将并列的两人一人套扣左肘和一人套扣右肘联结起来,同时用长麻绳自前至后联结,负责接领的各班长分别在队列的左右侧各相聚十余步,持枪警戒随行,杨队长前后巡视以防意外。”

按照鲁鋆的回忆,犯人被押回了位于沙河的驻地,不仅发给了棉被、衣裤、鞋袜等用品,“每月还按当时政府对待新兵粮饷的规定给予饷金。”可是在两个多月的新兵训练中,还是陆续逃跑了20多人,1940年1月中旬,驻湖南的57师派了一个副营长和20多名官兵前来接收,鲁鋆曾提醒过他们,这批兵员来自于监狱,途中要注意。那个副营长笑着回答:“铁打营盘流水兵,逃跑是免不了的。”他在文章中回忆:“谁知我们白天把这些人交给了部队,当晚就逃跑了四十余人,结果部队只接到这批特殊的新兵一百三十多人带往湖南前线去了。”

同时,国军普遍还存在一个司空见惯但谁也不会说破的“层层吃缺”的贪污现象,就是各级长官虚报、冒领并贪污部队空缺人员的兵饷、粮代金和武器装备。据时为国军75军补充第二团团长的戴齐平在《宜昌反攻与当阳受降的片段回忆》写道:“1941年,我所在的补充二团,全团八百多名新兵,按军部分配名额,完全补充到各师去了,剩下有官无兵的空架子,驻宜昌县秀水坪。”某日,他被军长施伯衡的电话到了马良冲的军部,告诉他,“军部补你们团两百名新兵,要办的手续,找军需处裘处长联系。”结果是拿到一本新兵花名册,说明是补空额:“我计算了一下,士兵每人每月口粮四十五斤(笔者注:十六两制),伙食给饷七元五角,每到月底,两百名空额的九千斤粮食,一千五百块钱,就装进了军长的衣包。”

这样的部队能凝聚战斗力吗?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87272/

石牌大捷的背后(15)的评论 (共 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