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咸阳成语——写在《咸阳成语》之前的话

2016-12-22 20:47 作者:孙雯曦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到今相承沿用下来的,成语产生和形成的过程,本身就包含着浓郁历史特色、地方特色,是一个地方古老深厚文化底蕴积淀的体现。

每个成语都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河北邯郸,地处中原腹地,位于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地带,有着八千多年文明史和三千一百余年建城史,孕育了以秋战国时期“赵文化”为核心历史文化体系,产生过“邯郸学步”、“胡服骑射”、“黄粱美”等著名成语,被誉称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

咸阳地处关中中部,自古有“天府”之称,她和邯郸一样,在春秋战国时期以“秦文化”为核心,与中原各国演绎了一段争雄称霸的精彩斗争。她又和邯郸不同,她以“秦人”的彪悍武力征服各国,实现了中国疆域的统一,又以“秦文化”为核心,实现了“车同轨、书同文”等文字、货币、度量衡及其封建政权机构建制的统一,使其一直传承到今天。自从《尚书》、《史记》记载的黄帝时期开始,距今有文字记载的约5000多年中国文明史,有4000年左右的辉煌都在以咸阳为中心的关中地区产生,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地位从唐末以后才逐渐东移。在这里发生了许多改变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重大事件,如后稷教稼、平王东迁、商鞅变法、秦始皇统一、董仲舒进贤策等;也产生过影响中国历史文化的巨制如《诗经》、商鞅的《商君书》、吕不韦的《吕氏春秋》、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马融的《忠经》等;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跨时代的历史高峰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咸阳的历史经历和文化辉煌远是邯郸城无法比拟的。

文化是城市的名片,成语是中国汉语语言文化的精粹。“黄粱美梦”尽管是古人杜撰出来的一段笑话,却激活了邯郸人民开发市场奋力打拼的现代化竞争意识和建设新型的、具有现代设施和管理水平“梦想之都”的动力。咸阳人文资源丰厚、历史积淀雄浑,挖掘潜力巨大。早在战国时期,商鞅在咸阳提出秦国“富国强兵”的战略思想,使秦国终于成为强秦。汉高祖“运筹帷幄”、“拨乱反正”,与民休息,稳定中国400余年。汉武帝“雄才大略”,使西汉国力强盛,四海合一,始开丝绸之路,影响力远达西亚、欧洲。更有唐太宗的“以古为鉴”,善于纳谏,树立了后世封建帝王的楷模。长达数千年封建社会,为咸阳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包括有形的文物遗存,也包含古代的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诸如文献史籍、人物传记、历史事件、成语典故、历史传说。这类文化记忆远比有限的文物遗存更为精彩,咸阳成语即属其中之一。

咸阳成语顾名思义是指产生于咸阳的成语,包括咸阳建城前后的历史、发生在咸阳的事件、在咸阳生存或埋葬的人物,在咸阳形成的著作中等相关方面的成语,条目众多。邯郸市曾组织专门班子编写《邯郸成语典故》一书,收录邯郸成语1584条。按照邯郸市对邯郸成语的收录办法和定义来收集咸阳成语,仅吕不韦成书于咸阳的《吕氏春秋》、司马迁在茂陵写成的《史记》、班固在平陵写成《汉书》等历史文献中到底有多少成语,恐怕无人做过统计;发生在咸阳重大历史事件中产生了多少成语,恐怕也无人说得清楚;还有如苏武、马援、班超等咸阳历史名人事迹形成的成语岂止成百成千。我想绝对不会亚于邯郸这个数字。

咸阳成语内容常丰富,囊括了人文、科技、自然等诸多方面。(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咸阳成语使用广泛,通俗易懂,有许多众人皆知的成语如“泾渭分明”、“一日千里”、“九牛一毛”、“画地为牢”等,普通百姓人人都懂的它的意思和用法。有许多成语故事性强,易记易懂,与故事本身历代相传,如“秦晋之好”、“指鹿为马”、“沐猴而冠”、“请君入瓮”等。有许多成语地域特色明显,更是人人熟知,如“吹箫引凤”、“咸阳一炬”、“五陵少年”等。许多成语文脉绵长,与时俱进。许多咸阳成语,或带着战争的风云,或带着艺术的色彩,或带着个人的情感,随着时代的发展,成语的语境意义也在发展,随时都有新的思想和意义补充进去,有了新的解读。如“高屋建瓴”、“气吞山河”、“大公无私”等,可以说是常说常新,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又如那些富有褒扬精神的“励精图治”、“大公无私”、“自力更生”、“奋不顾身”等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成语,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也融入了新的丰富内涵,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咸阳成语启发性强,寓意深刻。成语一般都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反映着历史与时代痕迹,是对一个时代,一个地方文化的浓缩。如“咸阳一炬”就代表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五陵年少”反映着统治集团上层生活的腐化奢侈和没落;“东门黄犬”、“三户亡秦”、“杜邮之戮”揭示了多么沉痛的历史教训和总结。而这些成语只有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当地的场景才能理解的更为深刻。因此,咸阳成语具有明显的传承和借鉴作用。如唐太宗的“以古为鉴”,司马迁的“鸿毛泰山”,汲黯的“拾遗补过”等,不仅寓意深刻,哲理性强,而且对于今天或是后来的人都有着强烈的教育意义和鼓舞作用。不少成语已经成为人们行为的标准和座右铭,如“自力更生”、“一家之言 ”、“名山事业”等,具有接续历史,开辟未来的作用。可以说咸阳成语生生不息,永恒不灭。

本书收录咸阳成语仅300余条,真是挂一漏万。这300余条,按照成语产生的历史顺序排列,有一种“成语话咸阳”的意味。编写过程,为求其写法准确,注解无误,逐条均与《汉典》做了核对,出处与历史故事渊源也均与原文献做了比对。凡有引用传说之处均予以注明,尽量避免错误或以讹传讹。

辑录咸阳成语是一项十分有意义也十分有趣的工作。不管是从咸阳成语的数量或生活中的应用范围以及文化地位,都有很多重要和独特之处,使咸阳完全有资格成为又一个“中国成语典故之都”。但要予以科学的总结,找出咸阳成语的特点和规律,使其能够成为代表咸阳文化优势,参与城市文化竞争的品牌,还是一个重大而艰巨的新课题。

咸阳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文化旅游名城。近年来,咸阳市委重视文化建设,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市的战略目标,我们编辑出版这本《咸阳成语》通俗读物,勇敢的承担起历史担当,主动传承文化基因, 全面促进和发展了咸阳的历史文化事业。也算是响应市委的号召,为咸阳的文化建设尽一份责任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86290/

咸阳成语——写在《咸阳成语》之前的话的评论 (共 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