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古代文化名人国考漫谈

2016-12-20 11:32 作者:明山才子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自隋朝设立科举以来,唐朝以诗取士,大大促进了诗歌的繁荣。唐太宗曾幽默说道,科举能"一网打尽天下文人",皆为我所用。唐朝一批招进士四、五千人,全国参赛,考上还真难。王维有才,19岁考取状元,一次成功。而李白天才纵横,不屑于国考,靠文名引起国家重视,后由道士吴筠推荐,见到唐玄宗,召为翰林,为皇帝写诗。长安三年不顺,不为权贵折腰,赐金东游。而大诗人杜甫参加国考名落孙山,后向唐玄宗献赋三篇,也弄了个小官当当。文起八代之衰韩愈也国考三次入榜,第四次才入围,而枊宗元一次考上。白居易考了多年,直到36岁才考上进士。

唐代不再细说。北宋立国后,重文轻武,文人地位大大提升。每批召收进士是唐代十倍之多。每次达4万多。相对来说,宋代考进士容易些。欧阳修家虽贫寒,刻苦学习,考试一次过关。苏轼,苏辙也一次同时金榜题名。吕蒙正十年寒窑苦,一次壮元郎。还当了宰相,传为佳话。南宋末年文天祥一次考上状元,可惜世事不如意,但所写正气歌流传千古。元未明初,施耐庵,罗贯中虽为文章大家,生于乱世,没有参加国考。明清八股取士,很多人考了一辈子也没考上。比如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年轻时在县乡考得好,多次国考名落孙山,一辈子做教书匠。讽刺文学家吴敬梓看不惯儒生士态,一生未考,却留下大作(儒林外史)。而曹芹也受抄家影响,不能参加考试,一切才华在小说(红楼)中有具体体现,并达到古典文学高峰。画家郑板桥则不同,多次考不上,被迫杨州卖画,后遇王爷,经指点,中年才考上进士,当了县令。大名鼎鼎的光绪帝师翁同龢,年轻考上壮元郎,比较风光。观看杨露禅比赛时一幅对联却名扬千古:手捧太极震寰宇,胸怀绝技压群英。壮元颂英雄传为美谈。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清代名臣皆为年轻考上进士,而左宗棠却没考上,后靠军功起家。科举制于1905年被清政府废除。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为封建社会网罗了大量人才,历史上曾起过积极作用。"朝为田野郎,暮登天子堂。"说得很形象。晚难眠,瞎写几句,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拍砖。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85761/

古代文化名人国考漫谈的评论 (共 8 条)

  • 雨袂独舞
  • 雪中傲梅
  • 清澈的蓝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浪子狐
  • 襄阳游子
  • 鲁振中
    鲁振中 审核通过并说 欣赏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