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会当凌绝顶,冬上白岩山

2016-12-01 10:57 作者:贤者无忧  | 1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会当凌绝顶,上白岩山

文/贤者无忧

在成都平原以东,龙泉山脉横卧在金堂大地,千里沱江从这里发源,蜿蜒流向远方。金堂人都知道那巍巍云顶山,都知道山上的古刹、山上的千年银杏。却很少人知道在五凤境内也有一座山与云顶山一样巍峨,与云顶山等高,与云顶山一样也有着千年历史古刹。这座山叫白岩山,它位于在我县五凤镇白岩村境内,在这一片原生的山地上,七山四沟、群山莽莽、沟壑纵横、泉涌叮咚,原乡的苍然与静美独显于此,群峰之巅有一座寺庙叫白岩寺。

冬日的浓雾遮盖不住我对白岩山的神往。我怀着浓厚的兴趣,与华西都市报社、晚霞杂志社的编辑一道,在五凤著名文化学者李德富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白岩山,深层的探究和发现白岩山那些文化传奇和历史痕迹。汽车不断的爬高,在碎石路面碾出两道白尘,与大雾一色,几乎迷失了我们前进的方向。汽车发动机发出吃力的声音,不知道转过多少个回头弯,不知道爬过多少个看不见路面的陡坡。车子穿出大雾,冬日难得的阳光洒在大地,眼前出现一片平整的土地。可以看见忙碌的农夫,也可以看见点缀山间的农家小院。随行的李德富老师说,这只是到了半山腰。到山顶还要走一会儿。啊,行前听说白岩山之高,没有想到这么的高......

路越来越窄,越来越陡峭。但是我的心却渐渐的融入了这座山,神圣感越来越强烈,一幅正在建设的脚手架出现在眼前。李老师说,进入白岩山景区了。白色的悬崖峭壁上有着许多的石刻和佛像,虽风化剥落、肢体残缺,仍不难看出佛身丰满、线条优美、表情自然、神态自若之形。据说这些都是唐代的石刻。此地佛像应成于七世纪末至八世纪初,是典型的唐代造像式样,石刻造型精美。在川北地区、川东重庆及成都周边都有此佛像大量存在,与重庆的大足石刻如出一辙。

一座巨幅关公雕像镶嵌在白岩山陡峭的山崖上,高度达十几米,目光炯炯有神,右手大刀,左手致意,守护着这座山里的神灵。关公像下面一股清清的泉水悠悠的流下,甘甜、清润。它是这座山上的灵泉,滋润着这里乡民和信众。(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们一行来到接近山顶的一片山坪。眼前出现一座农家小院。院前院后依然还绽放着火红的三角梅,一株株野菊花还在寒风中摇曳。一排排柏树飘出阵阵柏香。地里遍罗着大大小小的南瓜,无人采摘。橘子红红的挂满枝头,可以随便吃,随便采摘。那地里还有着不少的跑山鸡,不停地寻觅着食物。远处还可以见看见有几头山猪在拱地寻食,还有一群群黑山羊在嗷嗷直叫,山上的野草就成了它们的美食。牧羊的老人唱着悠扬的山歌,打破了山野的寂静。一幅静美的山野牧歌画面凸现在眼前,荡涤了我这颗被喧嚣城市禁锢了的心灵

一阵小狗的狂吠后,山上的主人,七十岁的老书记,梁老先生笑呵呵的迎接着我们。李老师笑着说,这就是“白岩山的山主,村里的老书记,如今村里乡亲们的致富带头人啊。”梁老先生叫梁国林,生于斯长于斯,祖祖辈辈与大山为伴,他深着这片土地。1983年就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心中一直有一个想就是带领全村的人依靠白岩山丰富的自然资源,致富奔小康。他带领全村的父老乡亲,开山修路,平整土地,还在山上修建了几十口山水塘,蓄水抗旱。在山顶上种植水蜜桃、柚子、杂柑等经济作物。致力于退耕还林,让花木覆盖荒山,让四季水果挂满枝头。村里的黄金果更是远近闻名的仙果,有着非常大的医用和食用价值,受到全国各地客商的青睐,今年的黄金果已经被客商早早就预订一空了。还带领大家大力发展养殖业,山上到处可见的徜养的土鸡、山猪和黑山羊,都是村民家家户户的银行。

风和日丽的午后,我们终于站在了白岩山之巅。放眼望去,白岩山就像一把交椅,高耸的椅背上曾经有着辉煌的建筑群——白岩寺,从已经种满庄稼的地里面可以发现大量的残瓦断砖,以及雄壮的建筑物的基石。还可以在地里发现不少的奇形怪石,我们惊奇的发现还有万年的乌木化石,木纹清晰可见。地理和土埂上顽强的生长着许多的野韭菜。李老师说这个野韭菜,是白岩山独有的,拿回家去做面条,味道特别鲜美。

向东望去,白岩山左右二臂就像两匹白马昂首,俯视着悠悠的沱江。说来也怪,千里奔流的沱江居然在这里转了一个大弯,传说这是为了让白马饮水而成的一道风景。山壁上长满了植物,青的红的点缀其间,仿佛我们看到了那康藏高原那冬日的美景。

西望成都,一片片连绵的群山尽收眼底,远处隐约可见广袤的成都平原。据李老师讲,天气好的时候可以将成都平原一览无遗。还可以看见成都以西龙门山脉的西岭山。白岩山西边是万丈悬崖,站在山顶很有登高望远的气势,有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姿。此刻,我想起一句话“山高我为峰。”

白岩山背倚大山,面对沱江,视野开阔。饱含“青龙壮高,富贵雄豪”的风水道理。千古以来,人们都以此为风水宝地。在山岩上,高低错落排列着五十余个东汉时期的崖葬墓群,整个崖墓一般洞口不大,坐南朝北。山顶有一洞口较大,且洞内有洞,竟有三室。从发现的随葬物品推测,应是当时一显赫富豪人家。这样的崖葬墓群,在整个成都地区都是不多见的。五凤一带汉时属广汉郡,地处沱江流域,经济富庶,人口兴盛。当时墓葬流行崖葬。按当时国家“编户齐民”之指导,崖墓虽有大小之分,排序却是以成五成十而列。如今看来,那时先民不乏智慧,生态葬法与节约土地都兼而顾之。

据梁书记讲,白岩山从山脚下开始一路建有寺庙。共有九道,有九宫殿和九重天的俗称。朝拜的人们从沱江起岸,一路朝拜。到达山顶需要九天时间。山腰的第六宫殿,也很辉煌。属于朝圣者的幺店子,从那颗有600多年的历史的银杏树上可以看出,这里曾经的壮观与繁华。

两千多年来,深处群山之中的白岩寺,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湮灭,但是还保存并灿烂如初的非物质文化,如白岩山山歌。白岩山生产白岩石,农户人家修房造屋,修路架桥,都要开采白岩山上的石头。质地好的石头还要被通过沱江运往很远的地方。白岩村85岁的庄兴太老人就是一个打石匠,从十六岁起,他便随着村中的壮力干起这开山劈石的营生,一生就再也未放下这石匠活计。打石头,抬石头,为了节省体力,使用巧力,匠人们发明了采石山歌。著名山歌《开山歌》,语句简练明快、诙谐幽默、提神凝气、意蕴深刻。力显出那开山瞬间力聚千钧、勇力一拼的山崩地裂之势,一声吼中直冲云霄。《拉石山歌》则在轻松愉快之中凸显协调一致,干劲满满之态,一唱一和,舒快婉转。《撬石山歌》因施展力度不大,只需动作协调,节奏清晰,对应式的唱法柔美欢畅。《抬石山歌》需统一步伐,石压肩上,唱出的号子与山歌稳健有力,气沉胸间。

说话间,老梁书记给我们来了一段抬石山歌:“嘿咗!嘿咗!打石头哟,抬石头哟,脚站稳哟,腰杆直哟。向前看哟,不要乱哟。嘿咗!嘿咗!”

独具白岩山特色的白岩山歌得到当地政府的抢救性保护,被列入了金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悠扬的山歌回响在这寂静的山村,让我们仿佛回到了悠远的年代。

会当凌绝顶,冬上白岩山。登高望远,脚踏厚重的历史,昔日的喧嚣就在耳边,那旺盛的香火仿佛还在眼前。品尝了野菜野味的丰盛午餐,让我感受到了大山对勤奋的农民给与的馈赠;感受到了山野的味道,大山的情怀;感受了白岩文化的深厚与灿烂,感受到了白岩山乡亲们的朴实的与厚道。

离开时,眼见山顶正在修建道路和旅游设施,还有一条通往五凤古镇的十公里步道,不久的将来,这座淹没在龙泉山脉的白岩山将再次焕发青,再次迎来四面八方的客人。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一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81523/

会当凌绝顶,冬上白岩山的评论 (共 1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