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麦收三部曲(一)

2016-11-10 16:41 作者:自由人  | 1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麦收三部曲

一、

季的热风,扇着大地,地里的麦子,转眼间变得金黄。

黑马鸤一叫,村里的老榆树上的钟声“当、当、当”的响了,接着,队长挨家挨户的喊着:“社员同志们,男女整半劳力同志们,大家赶快起床吧,到东山坡地里收麦子去,不用带镰,带着开水去就行!”此时,村里的狗、鸡、鹅、鸭也用各自的语言,吆喝着同伴。队长倒走过来,喊着劳力的名字,催了一遍,然后从家里提着水壶,朝麦地走去。村人们打着哈欠,揉着蓬松的两眼,穿衣蹬裤地起床。然后,水壶里装上水,走出家门,匆匆向东山麦地赶去。一袋烟功夫,队里的三十余名男女整半劳力,在地头上待命。

队长蛮有精神,叼着喇叭形旱烟,“叭咋叭咋”地抽了几下,走到地头中间,清了清嗓门对大伙讲:“大家都到齐了吧,咱队里的麦子熟了,就等大家来收了。今年还是个不咋样的年月,苏联让我们国家还债,咱这里连年大旱,麦子长得不咋样,收麦一律用手拔,不用镰割。这样,把麦子拉到场里,铡下来的麦茬,发给大家,解决大家的烧头。大家都排好挨好,每人两垄;不许隔行,不准少垄,开始拔麦吧!”

地边的麦垄,长得不好,地硬麦矮,非蹲着拔不可,很费力,拔不快。弄不好,手很快会勒出血泡。几个青年争着拔地边的麦子,好拔的地方让给老者或妇女。于是,一场拔麦的战役打响了,拔麦的队伍,个个不肯示弱,“哧哧哧”的拔麦声,“嘭嘭嘭”的摔土声传向四方,先拔到地头的人回过头来,帮没跟上趟的人拔。到地头的年轻人,转过身来,紧挨着收麦队伍后尾,继续拔麦。有人还唱起了“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等歌曲,为大伙助兴提神。(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麦垄很宽,每年开及麦子拔节时节,为除掉杂草,疏松土壤,麦地被各锄一遍。麦垄间距,足有半米之距,两锄才会搭严。水是浇不上的,麦苗只得看天等

队上的劳力如战场上的勇士,麦子拔了一块又一块,起起伏伏的金黄色的麦浪,被一块块的光秃秃的黄土地所替代,儿嘁嘁喳喳地在地面寻食,孩童提着家什,在地上检麦穗。

麦收是庄稼人的盛大节日,也代表着生命的轮流演绎,过一次麦收节日,人们就长大了一岁,麦苗也就有了一次更新换代。社员们对麦收很重视,过得也很带劲,因为每户每年分得一份麦茬燃料。除完成公粮、国粮外,每人每年至少分得三十斤以上的麦子的口粮。社员视麦收如打仗,更像从老虎口中夺口粮,误时一晌,麦粒就像散兵游子一样,脱离麦穗,无声无息地散落在地上。让人复收地上的麦粒,犹如大海去捞众多针儿,那是十分艰难无奈的。只要麦子一熟,不用村干发动,社员就会对麦收,蠢蠢欲动。一到麦收,家里的老人、留守妇女,就像过年过节前的数天忙个不停。推碾、磨面、弄吃的。为让在前线地里收麦的家人吃得好,有力气,有精神,通常把平素节俭来的最好吃的,好喝的,拿来;像过年样的炒菜,烙饼来犒劳在麦收战场上的家人们。实际上,那时,不少户最多也就是烙个混和面面饼,买斤豆腐,煎个鸡子,换几斤瓜干酒什么的。

人们背靠夏日烈焰,弯腰弓背的拔麦、捆麦,一天十个多小时下来,耳朵里、眼眶里灌着土沫,黝黑赤裸的肌臂上,粘着土粉,但仍然乐观的哼唱着歌曲。不常干农活的社员,麦假回来的学生,在麦地忙活一天,脸上就显黑了,手上就起了泡,累得不想吃饭。

运麦的地排车把一车车的麦子拉倒集体的打麦场里,钢铡“嗤啦嗤啦”地不停地让麦茬从铡刀下吐下来。为腾场地,扎下的麦茬,随时有会计称好、记好,让社员运回家去,铡过的麦子满满地摊在场上暴晒,后来运进场里的麦子,只好被堆成一个个的麦山,呆等着空闲场地腾出来后去摊晒。压碾脱粒后的麦秸,在场地边沿或地头、空旷荒地堆成一座座的小山,待有空的时候运往造纸厂造纸,或让村民制作家里用的铺毯子,床垫子来用。

整个麦收下来,大人小孩都像得了场大病,累得精疲力筋。不过,又真像打了个大胜仗,要不,村人们个个面部,如吹喜气洋洋的春风呢!

(未完待续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77039/

麦收三部曲(一)的评论 (共 12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