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寻根磁场话珠玑

2016-11-09 13:55 作者:秦砖汉瓦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寻根磁场话珠玑

旸谷的扶桑

重根意识是中华民族其中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即使是漂洋过海,离乡万里的华子孙,亦时时以“毋忘桑梓”为教育,并以寻根之举启示教育后人。而广东南雄有一条古老街巷,因姓氏寻根文化而扬名海内外。“古巷悠悠广府源,驿道长长历史远。若问君自何处来,寻根珠玑说因缘。”这就是被誉为“岭南第一巷”的南雄珠玑古巷,也是岭南仅有的一条唐代古驿道街巷。这一条古巷,南北走向,全长一千五百多米,宽四米多,路面用鹅卵石砌成。今天,当来古巷谒古寻根的游客,一踏上那条悠长而古老的鹅卵石街,循巷而行,清朝名人黃培芳那首:“不解南迁族,人人此发祥。珠玑独有巷,沙水更名塘。地古思淳俗,风殊识旧乡。筍兴初过此,敬止念维桑。”的诗词自然闪入游客脑海。因为,这小小的珠玑巷,唐宋以降的千百年间,它像一位千岁老人,目睹了一批批先民从北方而来,又目送了一批批先人再往南迁而去。它是当今七千多万广府人及海外华侨的发祥地和祖居地,其所传承的中华姓氏寻根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珠玑后裔前来寻根问祖。记得曾经有篇游记散文这么写到:“古巷,古楼,古塔,古榕,古桥流水见人家。又见珠玑巷,又见古祠堂,又仿佛见到祖先坚强而伟岸的身影。珠玑巷,好大一棵树,海内外千百万苗裔是她多情的绿叶;珠玑巷,好醇一杯酒,在无数后裔心中如窖藏千百年的陈年佳酿,香远情浓;珠玑巷,好长一首歌,多少年,多少代,深沉咏唱,唱得梅花飘落,唱得月光长泻。”珠玑巷后裔对祖居地如此浓厚的依恋情怀,由此可见一斑。“古巷悠悠风采秀,榕风竹韵慰萦思。”在目前方兴未艾的寻根文化大潮中,像珠玑巷这样具有强大寻根磁场的寻根圣地在世界上亦恐怕并不多见。

这一条普通不过的古巷街道究竟承载了多少代人的光荣与想?通向了多少千万人的心灵秘境?古巷街道曲曲,见尽了唐宋以降北人南迁的历史风云。 透过历史发展的时空,我们仍清晰可见“大江东去几千里,庾岭(梅岭山脉)南来第一州”(苏东坡)的古代南雄,史称:“居五岭之首,为江广之冲”、“枕楚跨粤,为南北咽喉”,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尤其自唐朝丞相张九龄奉诏开凿梅关古驿道后,梅关古道便像一条彩带,北接江西章水,南连广东浈江,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成为沟通南北的交通要道。故,自古以来,由岭北而往岭南而迁之人必经梅关古道。而位于梅关古道上的珠玑巷则成为历代中原或江南人民因避战乱或其它原因而往南迁的第一个聚居地和重要驿站。众知,在古时,岭南地区为落后的“荒蛮、烟瘴”之地和官宦贬谪之所,梅关则是中原文明地带与蛮荒之地的分水岭,南迁的北人翻越梅关要直接迁徙到岭南腹地寓居,必须具备非凡的勇气才行。相传,越王勾践的一个叫梅涓的子孙,为了躲避战国时长江流域的战火,率领族人南下,筚路蓝缕,越过台岭(今梅岭)之后,便在梅岭脚下之南、珠玑巷之北的中站古城安居乐业,再也不敢贸然南行一步。又据传之后的宋朝苏东坡,当他结束历经七载的岭南流放生涯,携随行返回中原时,由于其妾常年饱受南方“烟瘴”之苦,无奈被病死在返程途中的珠玑巷。这位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大诗人,当他站在梅关岭顶即将踏入岭北时,回首遥望南疆,不得不油然而生发出:“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的千古感概。从这些史实我们就可以想象当时岭南居住环境之险恶!翻开历史画卷,无论是“安史之乱”?还是“靖康之乱”?抑或宋元之乱?在北人南迁的几次大浪潮中,大量的中原人以坚韧不拔精神,栉风沐,跨越南方雨林,翻过崎岖梅关后,这些“衣冠南度”的先民在兵荒马乱中,扶老携幼,历尽艰险来到岭南第一站的南雄珠玑巷,面对岭南社会的相对安定,虽然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喜,但由于不熟悉岭南的各方面情况,他们当时的心态亦与勾践南迁子孙梅涓该族一般,不敢贸然深入“南蛮烟瘴之地”,只好在此安顿,休养生息,重新创业。待居住数年或数十年、上百年,他们逐渐适应了岭南地区气候、生活习惯和了解岭南详情之后,才逐步再南迁珠江三角洲或广西东部一带。如“靖康之难”发生,宋室的隆太后率部分官吏士民进入江西时,深感前路茫茫,在江西虔州(今大余)停留一年后,亦只好度过梅关,选择在南雄境内的梅关古驿道上的珠玑巷沙水村暂住下来。这一切,从而造就了珠玑巷能够成为岭南氏族发祥地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

走马珠玑古巷,当游客看见古巷街两边一间间连绵不断的古店铺时,自然会想起罗天尺的:“南渡衣冠故里余,泪天赢得住烟霞。而今恰似乌衣巷,野燕低飞入酒家。”的那首古诗。而明朝进士黄公辅的:“长亭去路是珠玑,此日观风感黍离。编户村中人集处,摩肩道上马交驰。”以及清朝茂名举人杨庭桂在《南还日记》中描述的:“古巷里,行人拥挤,比看唱戏的人还多,走起路来如蚂蚁般缓慢。“这一诗一文生动描述,仿佛如一幅古时珠玑巷的繁华图,立即展现在游客眼前,让游客有身如其境之感,思绪必然透过时空隧道一下进入唐宋元时期。大量南迁的北人聚居区区的珠玑巷,一方面必然促进了古巷的繁华,更重要是前后迁徙古巷的先民由于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族姓,普遍存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之感。他们必然以家族为单元,不分祖籍、姓氏,和衷共济,在古巷周边垦荒筑田,开疆拓土。共同的劳动生活过程,从而使他们容易突破血缘、地缘界线,增进群体观念、互助意识,让“异姓一家亲”意识显得格外的刻骨铭心。而伴随一批批北人的大量迁入,伴随各族姓的发展壮大,古巷人口的膨胀,加上历代水火兵燹,珠玑巷族姓开始不断的往南迁。而广大珠三角地区远离中原,少有干戈纷扰之忧,且濒临海洋,珠江横贯,平原广袤,土地肥活,而且气候温润,显然是暂住古巷各族姓再度南迁的好地方。史载:自南宋始,定居珠玑巷的北人开始了多次大规模的南迁。其中,相传度宗胡妃因为奸臣贾似道陷害被逐出宫,流落江湖,走到钱塘江畔恰遇珠玑巷商人黄贮万,两人定下终身回到珠玑巷生活。事隔多年家仆对黄贮万不满,到官府告发,朝廷诏令血洗珠玑巷,捉拿胡妃问罪,众乡邻为逃胡妃之祸,大批南迁;还有珠玑巷最大规模的一次移民发生在南宋末年。公元1276年,元军挥戈南下,元将吕师夔攻陷南雄、韶州,宋守将曾逢龙、熊飞先后战死。为避兵燹,那些于北宋末年及以后移居古巷的北人,又于宋末元初继续顺北江南迁至珠江三角洲等腹地。不知经过多少次“中原→珠玑巷→珠三角、广西东”的反复,中原人通过珠玑巷源源不断地移居到珠江三角洲一带。古巷至今仍然保留完好的一座元代胡妃纪念石塔,一块悬于珠玑古巷门楼上雕有“祖宗故居”的石刻,一块镶在珠玑楼上的北伐军副师长广西南平的蒙志题写“珠玑古巷,吾家故乡”的牌匾以及罗贵率34族姓携手顺北江南下迁徙的大型浮雕则成为这段历史的最有力见证,亦是对珠玑巷先民“和衷共济、开拓进取、异性一家”昭昭祖德的历史肯定。这必然让游客对古巷厚重的历史产生共鸣,增添了游客对古巷的虔诚敬畏之心。

不断地接纳移民,又不断地向岭南腹地扩散输送移民,历久不衰,使珠玑成为联系古代移民的一个富于传奇性的集结点,也成为移民后裔心目中一处联系血缘、地缘、族缘的情结之乡。至今广东珠三角、广西东部,乃至海外的广大地区,前后共179族姓的先人都在古巷停留过,或长或短。历经多次战乱洗礼的珠玑巷先民,把珠玑巷视为各族姓拓展祖业、弘扬祖德的桥梁与纽带,顾恋珠玑一地,一概把珠玑巷视为“七百年前桑梓乡”。如:因胡妃事件,从珠玑巷逃至潭江一带的难民,有一部分人再迁广东新会城定居时,把居住地称为“珠玑里”。此外,广州有珠玑路,东莞有珠玑街,南海九江有珠玑冈,广西平南县亦有珠玑街。这么多的“珠玑”地名,显然为纪念故乡南雄珠玑巷而得名的。据嘉靖《广东省志》引《南雄府图经》说:“岭上古有珠玑巷……今南海衣冠多其子孙。”乾隆《南雄府志》说:“广州故家巨族,多由此迁居。”明末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二《珠玑巷》载:“吾广故家望族,其先多从南雄珠玑巷而来。”即使到了近代,像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现代的霍英东、马万祺、杨国强等这类名人,他们各家纂修的族谱,仍清晰记载其祖先从唐宋以来从中原辗转来自珠玑巷的。他们族谱把珠玑巷视为祖先的“出处”,宗族的“根脉”,概以“珠玑巷人”自称,以“珠玑巷人”为荣,代代相传,从而给南迁后裔心中烙下了深刻的历史记印,珠玑巷亦成为家族荣誉的一种象征。珠玑巷承载了那么多的乡愁,那么多的眷恋,它早已不再仅仅是一条破败的鹅卵石小街巷了,它是一部承载厚重历史的史书,是古巷后裔寻根觅祖、慎终追远,了却乡愁的圣地!(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古巷悠悠,岁月悠悠。珠玑古巷作为具有厚重移民历史的一处人文景观,在政通人和、生活富足的今天,让我们擦去岁月蒙上的灰尘,经过组接整合,使这原乡胜景在新的时代大潮中,得到进一步的彰显。时至今日,广大珠玑巷后裔为了慎终追远,彰显祖德,纷纷慷慨解囊,在古巷捐资立祠,使一座座富丽堂皇的族姓宗祠在这古老的街巷周边拔地而起。这让这条古老的街巷增添了更浓厚的寻根韵味,让更多古巷后裔的“珠玑情怀”在这里定格、在这里得到升华。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了广东省广府人珠玑巷后裔海外联谊会原会长黎子流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在当今寻根问祖的热潮中,南雄珠玑巷是海内外珠玑巷南迁后裔观瞻、怀旧、思乡、敬祖的地方,是民族凝聚力的具体磁场。”是啊,作为古代中原绅黎向岭南迁徙的聚居地,珠玑巷是一块历史的碑石,写满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开拓的壮烈情怀;作为岭南诸氏族的发祥地,珠玑巷是一块永恒的磁石,凝聚了千百万中华儿女的心。而古巷后裔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浓浓的重根意识,必然伴随寻根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升华,成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种原动力。

古巷悠悠,岁月悠悠。这条普通平凡的古巷,无论时光怎么变幻、岁月怎么流逝,人们将永远坚信:它所散发出来的魅力如同古巷那颗千年古榕,永远根深叶茂、永远隽永悠长!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76690/

寻根磁场话珠玑的评论 (共 11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