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载故里论家常

2016-10-28 11:40 作者:秦岭雅居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在大西北的版图,关中平原中部的眉县,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渭河浪涛在岁月的河床滚滚数千年,诉说着远古的儒家典范。

张载(1020年—1077年),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作“横渠四句”,因其言简意宏,历代传颂不衰。

横渠位于眉县东部,北临渭水南依秦岭,因人吉地灵故尔岀了圣贤。做为眉县人在张载故里,耳闻目染了笔笔事迹,一位虚怀若谷的儒雅,在眉坞遗留下厚重的文学宝典,延续并传承了关学理念,做为故乡人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我曾在眉县萤火虫公益团队‘’爱国父母感恩‘’演讲讲台做过演讲,倡导的演讲题目是“张载故里说家常”,在萤火虫公益团能演讲故乡大儒张载,我感到很自豪。做为张载故里的子嗣,我更骄傲,在数百年的礼教熏陶中,眉坞的一草一木,山水家园弥漫着悠久的文化风尚。

早在九百八十年前,张载的关学基本内涵,第四条道德观,张载认为进行道德修养,首先必须变化“气质”、“通蔽开塞”,只要通过克服自己的缺点,才能“存理”、“成性”,成为道德的圣贤。其次强调“躬行礼仪”的道德实践。他认为:人的道德修养最重要的是就是“仁”、“教”,人都应像古代尧舜禹诸圣贤那样对待长辈,尊敬长辈,以永不忘本。以此可见,我们先师在远古,就有着高尚的情怀,他的文学著作一娓娓道来,教化人改变思维,克服自己的缺点,取长补短才能最终保存真理,成为礼教的典范。其次强调“躬行礼仪”,就是在阐述一个孝顺的行动,而达到对父母养育的感恩效果。父母曾为孩子撑起了蓝天,有一天忽然他们,语无伦次,絮絮叨叨,甚至有些不可理喻,这其实是种尽孝的信号,他们陪伴我们的时光会一天比一天少了。古语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孝顺父母从现在做起。老人很容易满足的,记得我母亲在世的时候,吃一碗搅团,她会对着我一直笑,她病后期失语了,我知道她心里很开心,老人不要求吃多么好,一碗可口的饭菜便很知足。其实,孝顺做起很简单,就是做出一种贴心的味道。

张载先师的道德观,提到一个经典字“仁”,仁的解释,仁和,仁慈,仁爱,一个仁字概括了道德的起源。对于孝顺,我的观点是父慈子孝,做为父母先教育好子女,以身作则,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自然懂得孝顺父母。做为孩子目睹着父母的艰辛,必须懂得感恩,一些小小的举动,就会让父母感受到孝顺。比如,父母在高温季节下班回家,孩子要迎上去,接过父母手里的东西,问父母吃饭或喝水不,别光顾着哄抢吃的,这样会忽视了父母的辛苦,久而久之会远离孝道。一个高品质的人,他所处的环境和接受的教育很重要,因此做为父母有责任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氛围,孩子有义务履行子女的孝顺i。(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关学基本内涵第五条人性论:

张载认为:人出生之前就是有天地善性,只是后天影响,才出现驳杂不纯气质之性,但只要读书知礼接受教育,变化气质,就可以成为善性,从而抵达圣人的境界。对张载先师的这个观点,我举双手赞成,并对先师的先见之明表示崇高的敬意。人呱呱坠地,意识是单纯的,只是后天的不良影响,改变了一些生活习性,良好的教育可以改变不良习惯,重塑善良的楷模。善是发自内心的正气,强大的善念自发为爱心,有爱心的人,尤如清晨暖阳光茫四射,他的内心无比豁达。比如我们的萤火虫公益团队,就是一个爱心集结的团队,有爱心的人很容易相处,就像亲人走在一起,无怨无悔地去帮助困境中的人。又比如,枣林村姚文军的修房工程,萤火虫团队的团长魏尔,党支部书记,以及团队的骨干,和众多的队员,冒着酷暑汗流浃背,有些人在家里可能都没沾过泥巴,为了解决姚文军家的住房困难,大家捐钱,捐材料,并现场出工。当大家热情高涨时,有人得知,老人的女儿经济壮况不错,却没有及时帮助父母,队员有部分人闹情绪。在大伙权衡之际,魏尔团长说:良心做公益,公益良心做,她不做我们来做,团长的一语,为公益树起了铁铮铮的碑石,做为张载故里的子嗣,恰到好处的弘扬了横渠先生的思想。爱心其实是种公德,他弘扬着正气,也揭露了一种人的忘本行为,爱的无私付出,也章显了一个人可贵的品质,萤火虫公益团队的队员,通过点点滴满的努力,他们无数次帮助困境中的人,为弱势群点燃了希望的火种,使其度过了难关,并体会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也维护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眉县是张载的故里,张载年谱记载,1034年张载的父亲张迪,病逝在涪州任所,仅十五岁的张载,携幼弟张戬与母亲,一同护送父张迪灵柩出川回开封,行止眉县横渠镇遇到兵变,加上费用不足,全家只好居住于横渠大振村,葬父张迪于大振谷迷狐岭。由此可见张载的孝心,他奉母教弟,在清贫中半耕半读。张载在二十一岁,上书陕西招讨副使兼知延州(今延安)范仲淹,提出了自己的軍事主张九条,即:清野,回守,省戌,因民,讲实,择守,足用,警败。范仲淹看后很赏识张载的才华,为了成就他,劝其读儒家经典。由此可见张载是爱国的,一个非常勤奋有报负的人,他一生多次出任官职,几经转转还乡,在横渠书院讲学,他的学术观点成就了关学的精髓。

在秋风悠然的古刹,瞻仰大学士张载祠,顶天立地的张载塑身,气宇轩昂地抚须眺望长空,高瞻远瞩的诗行,植入足下的热土,在读声朗朗的学堂生根发芽。走进宽敞的展厅,长幅画卷展示了张载一生的铁事,令人心生敬畏,贴地气的诗语,经过近千年的风化,还是那么经典受益。品读先生的《西铭》,从中体会了天地育人之本,和人的感悟与去向,一种透彻的解析留给后人借鉴。来到翠绿的手植柏前,参天古树枝繁叶荗,尤如先生的思想开枝散叶,飒飒作响的松针,好家先生拂袖在学堂为学子讲学,娓娓道来的是张载手植柏的松涛,把上千年的夙愿,以苍柏蓬勃的生机传播。 

做为张载故里的子嗣,数百年的礼教风尚,孝的典范,儒学的思想家,爱国爱民的贤人,早在九百多年前,已经写下众多的著作,留给后人借鉴。今天的我们翻阅史书,瞻仰张载祠,重温书声朗朗的往昔,墨香浓郁的学术殿堂参天的张载手植柏,让我们触摸到上千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源远流长的历程,尤如苍天翠柏,青名万古流芳。

今天在张载故里,做为张载的子嗣,很荣兴地讨论‘孝顺与爱党爱国’的话题,张载先师一身作则,数百年来他的孝举,感化着一辈又一辈人,他的爱国治囯事迹,在他的著作里随处可见,眉县的‘张载礼面’是对对张载思想以饮食文化传颂,张载广场位于县城东部,一处风景优美的休闲场所,经常开展各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大型募捐义演等等。

张载关学思想的感召,中国共产党把旧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制的局面,推向社会主义阶段。人民安居乐业,百业俱兴,我们感恩社会,不忘初心,继续努力,爱党爱国,孝顺父母,在新时代,深化张载精神,弘扬正气。中国共产党,为我们建设美好了家园,和平年代,父慈子孝感恩社会,拥护共产党领导,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出力。

在眉县,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提起张载都会有种荣誉感,一位眉县的大儒,他的思想曾让这块贫瘠的土地,有了文化的滋养,他的思想让这里的子民,深受文化的熏陶,从根基有了文化的底蕴,他的思想传播,让故里蓬荜生辉,更让故里的子嗣,在礼教的感化中,孝顺父母,热爱生活,奋发图强。

今天站在近千年的文化基石,张载故里的文化氛围随处可见,张载先师成为家喻户晓的道德典范,他的思想早己渗透在心。人的和谐相处,正能量的接力传递,孝顺父母已自发为担挡,还有努力拼搏中的科技精英等等,这些都是张载故里的家常事,文化底气丰厚的阔谈。

清风爽朗,又闻张载故里书声起,爱党爱囯,孝顺父母,赤子之心永不忘的教育章程,是张载故里的家常事,一件关乎民生的大事,发扬张载思想的要事。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74191/

张载故里论家常的评论 (共 10 条)

  • 鲁振中
  • 襄阳游子
  • 清澈的蓝
  • 雨袂独舞
  • 文庄
  • 雪灵
    雪灵 推荐阅读并说 清风爽朗,又闻张载故里书声起,爱党爱囯......
  • 心静如水
    心静如水 推荐阅读并说 赞
  • 汉茂油桃

    汉茂油桃清风爽朗,又闻张载故里书声起,爱党爱囯,孝顺父母,赤子之心永不忘的教育章程,是张载故里的家常事,一件关乎民生的大事,发扬张载思想的要事。

    赞(0)回复
  • 丫丫

    丫丫喜欢本文,赞!!推荐

    赞(0)回复
  • 梦殇

    梦殇欣赏佳作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