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赏菊,咏菊,叹菊

2016-10-01 18:22 作者:远山  | 1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西安植物园新址落成,今日首次开放,重头戏是菊展。满园秋色,菊花独妍,让游人留连忘返。赏菊对我来说已是久违的事了,郑重其事地赏菊还是几十年前上小学的时候,学校组织的一次参观菊展的活动。那次赏菊使我了解到菊花是故国的土产,且有二千多个品种。

菊花产自我国,我国先民栽培菊花至少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礼记》中就有“季秋之月,鞠有黄华”的记载。唐宋时期观赏菊花已成时尚。宋代有专著《菊谱》。八世纪菊花东渡日本,成为皇室御用之花;十二世纪传到英国;十九世纪传到美洲;成为全世界普遍栽培的花木。

菊花极具有观赏价值,独特的针状卷曲花辬,繁富的色彩和品种,还有它孤标劲节的特性,使它自古就受到我国先民的喜。重阳节是我国古代的重要节日,这个节日又名“菊花节”。旧俗重阳节要登高宴游,赏菊,簪菊花,饮菊花酒。此风俗宋代尤盛。过节时,皇室贵戚宫中赏菊,点菊灯;民间也要买菊观赏,酒家则用菊花装饰店门,街市上菊花遍布。士庶百姓不分男女均有鬓发簮菊花的喜好,并喝菊花酒,名曰“正寿客”。

菊花还有很好的保健作用。野菊可泡茶,养菊亦可泡茶泡酒,一般泡茶用白菊。白菊和黄菊可入药,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具有疏风清热、平肝明目的功能,主治外感风热、头痛目赤等症。

人们酷爱菊花,不仅因花型清雅妩媚,更因其性不吝芳菲。一九八七年五月,中国传统十大名花评选揭晓,菊花以高风亮节的品质荣获季军,仅逊于花魁梅花和花王牡丹。

菊花的超凡脱俗,自然引起历代诗人的咏叹,或赞其姿,或赞其性,寄托情怀,留下无数动人的篇章。(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赞其药用价值,如清代郑板桥咏菊诗曰:

南阳菊水多耆旧,此是延年一种花。八十老人勤采啜,定教双鬓变成鸦。

更多的是赞菊花的品性,如唐代陈叔达《咏菊》,诗赞菊兼涉人事,体现了只要有赏识,不怕花开晚的意旨,诗曰:

霜间开紫蒂,露下发金英。但令逢采摘,宁辞独晚荣。

唐代元稹《菊花》,诗赞菊花“能后百花荣”的品格,诗曰: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独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

宋代郑思肖《画菊》,则凭依菊花枯萎而不落的特性,抒发了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诗曰: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唐代郑谷的《菊》,采用对比的手法赞美了菊花幽秀清雅,不吝芳菲的品质,而嘲讽了瓦松的踞高害情,位显无用,诗曰:

王孙莫把比荊蒿,九日枝杖近鬓云。露湿秋香满池塘,由来不羡瓦松高。

菊花也因陶渊明名句“采菊东离下,悠然见南山”,又有些归隐气息。如明代李阳《菊花》,诗中有“不随群芳出,能后百花荣”、“可道蓬蒿地,东篱万代名”的诗句。

菊花诗写得大气,立意新颖、主题深刻的非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莫属。其诗《不第后赋菊》、《题菊花》均用移情手法,自我情感融注菊花,物我一体,诗情磅礴,感人至深。按前序分列如下: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观菊花悦目,吟菊诗陶醉。本是惬意之事,心中却时时有遗憾之感,这感觉由来已久,怕也二三十年了吧。菊花本为美物,本应走向大庭广众,任人随时欣赏,可不知从何日起,菊花几乎成了祭祀专用品,只有在扫墓时才想到它,在家庭,单位鲜有摆放的。记得小时候,人们不忌讳菊花,同学中多有以菊为名的。花中之佳品,美德之物载,古人之青睐,竟落得如此尴尬的结局,岂不可叹哉!我辈在科学昌明的当代,竞为愚昧忌讳的风俗束缚,又怎能不让人叹息!美者菊花也,屈者菊花也,昧者我辈也。赏菊,咏菊之后,又怎能不叹菊呢!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68576/

赏菊,咏菊,叹菊的评论 (共 1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