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梦三江,风情同乡

2016-09-27 14:21 作者:烟锁秦楼  | 1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白落梅说:“美丽的风景,似乎总在远方。”是的,因为距离,所以产生美;因为初见,所以惊艳。

柳州市三江县,偏安桂北一隅,是湘、黔、桂三省的交界地,三江以境内的榕江、浔江、苗江而得名;以古朴悠然的田园风光,别具一格的木构建筑,清越婉转的天籁民歌,绚丽旖旎的侗族服饰,浪漫含蓄的民族风情,而闻名遐迩。对于三江,我早已心驰神往,却因诸多因素,迟迟未曾成行。天是寻的季节,今年,一个紫荆花开的烟天,我跟随户外旅游队,来一场身体与灵魂的放逐,寻找风情万种的侗乡,邂逅梦中遥远的原乡。

走进程阳八寨,首先要徒步经过一座凝结了侗族人民智慧和汗水的木构桥梁——程阳风雨桥。

近了,更近了,传说中的程阳风雨桥终于清晰地映入我的眼帘,只见这座世界历史名桥之一的木构建筑,集桥、廊,亭于一身,如一条巨龙横跨在林溪河面。这座桥始建于1912年,是侗寨众多风雨桥中的代表作,是目前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风雨桥。世纪风雨,百年沧桑,时光齿痕如鸿泥爪,或多或少地留下岁月的痕迹,也凝聚了岁月的沉香。桥墩是青砖砌成,坚固壮实,一头深扎河床,一头承托桥梁。桥中有5个多角塔形亭子,重檐高翘,层层而上,形似宝塔,覆以瓦顶,如羽翼舒展。整座桥气势雄伟,浑厚壮观。

拾级而上,踏在“咯吱”作响的木板桥面,忽有一丝晕眩感觉,不禁牢牢地抓紧扶栏。抬眸,桥的内部结构深深地震撼了我,整座桥梁不见一钉一铆,大小条木,凿木相吻,以榫衔接,全部结构,斜穿直套,纵横交错,丝毫不差,结实牢固,真是桥梁的经典之作啊!我暗笑自己的胆小,于是放松身心,随着人流漫步在清风拂面的长廊。桥长约60多米,宽3米有余,桥廊深幽,笔直延伸,两旁镶嵌着栏杆,还人性化的设了长凳,供游人憩息。听导游解说,程阳风雨桥又叫永济桥,回龙桥,不仅起交通作用,还寓意飞龙绕寨,庇佑一方苍生,以保风调雨顺,年年丰收。此外,风雨桥的长廊亭台,为过往行人遮风挡雨,故称风雨桥。郭沫若先生曾作诗曰:艳说林溪风雨桥,桥长廿丈四寻高。重瓴联阁怡神巧,列砥横流入望遥。竹木一身坚胜铁,茶林万载茁新苗。何时得上三江道,学把犁锄事体劳。可见程阳风雨桥在文人心目中的地位,也体现了侗族建筑艺术的特色。

山水风光,自然景物,承载了天地的精神气韵,蕴涵了岁月无穷的真意。程阳八寨由于林溪河的一桥相隔,把车马尘嚣都挡在了外面。家园,我们魂牵梦绕的温暖原乡,总会联想到田园,木屋,青石板巷,柴扉,篱笆和狗。而此刻,一切都在眼前鲜活,俯仰可见,触手可及,颇有穿越之感。踏过干净得发亮的青石板巷,沁骨的清凉赶走体内浑浊之气,不由得精神一振。这里村头寨尾,房前屋后,几乎找不到任何机动的交通工具,氤氲着柚子花香的空气中,时光是慢的,慢得一文不值,慢的可以心安理得地浪费。空气都是风情的,深吸一口,人似乎也风情浪漫起来。高低错落的木质吊脚楼,或依山而建,或临水而居,古木黛瓦,翘角宽檐,灯笼成排,古朴典雅。透过雕花小轩窗,隐约可见木楼上妇人侍弄烟火的身影。远处,田野阡陌交通,篱落疏疏,土地肥沃,山野绿草茵茵,树木成荫,清澈的小河中,水车哗哗转动,像唱着恒久不变的古老歌谣,又像刻录了千百年影音的光盘,侗乡的故事,随着悠悠流水,一幕一幕地在微波潋滟的河面投影,远播。(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侗寨的时光还是柔软的,单是那些客栈和茶馆雅致亲切的的招牌,就足以打动你的柔肠,诸如“外婆家旅馆”,“偶遇”,“梅林相思茶”意蕴悠长的名字随处可见,有的簸箕盛字,雅趣天成的镶在栏杆上,有的入木三分,拙板生香,简单朴素而富于特色,一眼便入了心窝,动了情愫。我东瞧瞧,西摸摸,踯躅不前,一直跟不上团队,不知那导游做了多少精彩的解说。

侗族的语言咿咿呀呀,听得半懂不懂,通过与茶楼一位老人的交谈,粗略得知程阳八寨的由来:很久以前,这儿是荒凉之地,两个分别叫“程”和“阳”的男子,一个自南,一个由北,携妻儿至此搭屋定居,开荒种地,繁衍生息,后来,陈,李,石等姓氏也先后搬迁到来,共建美好的家园,大伙公认程和阳是这块土地的祖先。随着人口不断增多,便逐步发展成马安、岩寨、平寨、大寨、董寨、吉昌、平坦、平甫八个自然村落,俗称“程阳八寨”,寨与寨之间都有大小不一的风雨桥相连……老人语速缓慢,神情安静祥和,盏茶光阴中,泡的是坦然和慈悲吧!

当远处的群山起了薄雾轻岚,鼓楼的肉菜浓香如母亲的味道,召唤着来自八方的游子,真有宾至如归之感。侗族特色长桌宴,也叫百家宴,是侗族人接待宾客的最高礼遇,也是村寨之间联谊的聚餐。我们旅游队有幸被安排在马安寨,宴设鼓楼前宽阔的地坪上,地坪可容纳百多人就餐。这里是侗族村寨的活动中心,也是村民议事、典礼、迎宾、歌舞娱乐的公共场所。一排排木板搁着板凳井然有序地铺开,延伸至二十米长。场上人声鼎沸,穿梭往来,拭目以待侗乡的特色盛宴。

舞台上,侗族姑娘激昂嘹亮的山歌和婉转低沉的芦笙在山水间回荡,侗族妇人忙碌的身影在桌旁穿梭,她们头戴钏花银帽,腕配银链,身着绚丽多彩的服饰,走起路来环佩叮当,摇曳生姿,与白底彩绘,雕龙画凤的鼓楼相映衬,别具风韵,煞是好看。

餐具逐一的端上来了,一碟碟小菜也从篮子里香喷喷的腾出来了,黄玉米白肥膘,黑木耳红叉烧,煎小鱼烩黄豆……菜式多样,无一类同,而且色彩缤纷,荤素搭配,交织一起的香味直教人大快朵颐。呵呵!鱼腥草和一些不知名的野菜也跻身大雅之堂,这个,能吃吗?我浅尝一口,原汁原味,挺清香呢!最别出心裁的要数篮子里那个盛饭的餐具了,研究半天,仍不知啥做的,初看似掏空心的南瓜,有人说是葫芦瓜,瓜壳好厚实,若是,葫芦娃要修炼多少年才成此大器呢?我真想把它揣进包包,饭不吃也罢,做个买椟还珠的愚人。

啧啧称奇间,一盘火锅被端上来,队友掀开锅盖惊呼:“哇!肥猪肉滚汤!”闻言,大家探过头来一瞄,立马晕倒一片。只见翻滚的油水里,几片雪白的肥猪肉如浪里白条在游弋,除此再无一物,大家面面相觑,举起的筷子停在了半空。一会,一篮子翠绿生凉的青菜摆上桌面,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那白的是锅底,绿的才是主角。

长桌宴,领略的是一种民族风情,感受的是各族同胞亲似一家的融融暖意。大家纷纷离座,开始客串,各张桌子各道菜,可随意夹随意吃。侗族女人热情好客,豪爽大方。看,来了!她们唱着侗族大歌(这种歌由一人独唱,唱到末句众人重复合唱,歌词是即兴发挥的,歌调独特,韵味无穷),握着酒壶,举着酒杯向客人频频敬酒,一时间,杯觥交错,酒香四溢,笑声四起,热闹非凡。我悄悄的注意到,被敬酒的客人喝后要放点酒钱在那个盘子里,以示谢意,钱多钱少无拘,有点“意思”就行。我们团队一男的,喝过一杯,没啥表示,再喝一杯,仍装糊涂。我暗自嘀咕“真不懂事”,果然,这回寨女们可不依了,一人扭着他耳朵,一人举着酒壶猛灌,霎时间,疼得他手舞足蹈呱呱乱叫,呛得他脸红脖子粗,米酒泼了一身一脸,狼狈不堪,引来众人一阵哄堂大笑……

暮色在侗寨的山水楼阁中慢慢加深,汉侗等各族人民的情谊也在杯盏中逐渐浓厚,然而,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我们终究是过客,日后的山长水远,偶尔记得起彼此交集过的笑容,也是美好。

如果说程阳八寨的时光是木质的古朴与淳厚,那么三江的色是水样的柔美与迷离。那些商店,街灯,汽笛,人流组成此起彼伏的行板,时尚而又风情的三江,跳跃着粉的,艳的音符。木构建筑依然是三江的主调,大红灯笼辉映着夜色的繁华璀璨,交汇了古典与现代的独特风采。

按照行程预定,今晚我们将在侗乡巢观看一场名叫坐妹的大型实景风情剧。侗乡鸟巢座落在三江鼓楼不远的繁华城区,此时的鸟巢灯火通明,偌大的木构建筑真像一个鸟巢,外层的木格子中填满了一模一样的瓷瓮,雄伟壮观,风情迷幻,我没见过北京的鸟巢,但我想它们蕴藏的涵义都是一样的,是和平的象征,吉祥的化身。

此时雷声大作,眼看一场大雨在所难免。人流从四面八方涌来,象极归巢的鸟儿。我紧紧的攒着薄薄的门票,象攒着一个长了翅膀的梦,生怕一松手,梦就醒了。走进鸟巢,剧情还没开始,暴雨就哗哗的落下来,我这才注意到那舞台是露天的,雨水随风飘进座位,却半点不减大家的兴致。观众席环绕舞台扇形排开,渐次往上,前排与舞台一水相隔。楼上有走廊看台,天花板上均匀吊着漂亮的宫灯。

宫灯渐渐暗下来,舞台上高科技现代化的灯光艳丽而深邃,如梦似幻般变换的迷离的色彩,清雅舒缓的曲调,伴随着千丝万缕的雨线,徐徐地拉开了《坐妹》的序幕。侗族的风雨桥,鼓楼,吊脚楼渐次的搬上了银幕,这些民族性的标志建筑,再次向世人展示了侗族人民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音乐暂停,天籁般的清唱由远及近的响起,用“绕梁三日”赞之亦不为过,演员出场犹如仙女下凡,一个个美轮美奂,目不暇接,男女牵手大跳“多耶”舞,唱侗族大歌,姑娘小伙一举手,一投足都包涵着浓郁的侗族风情,娴熟的演技很是悦目,眉目流盼间脉脉传情,让人怦然心动。歌声和舞姿交缠,实景与幻境相间,芦笙,叶笛,马头琴等乐器交替鸣奏,整个鸟巢活力四射,闭上眼睛,感觉鸟巢载着我们穿越到那古老的侗寨,见证一对对有情人儿终成眷属的动人场景;再睁开眼,在灯光和声乐的渲染下,你会觉得此刻的鸟巢,每一根木头,每一片瓦砾,无不渗透了文化艺术的气息。

《坐妹》这出大戏,据说自开演以来场场爆满,目前已演了一千多场,是三江响当当的“吸金片”。该剧演绎了古时候侗族姑娘和小伙自由婚恋的民间故事,体现了侗族人民大胆追求幸福,向往美好生活的主题。全剧分为走姑娘,闹姑娘,坐妹,破晓之喜四个章节。走姑娘的场景是,夜晚,姑娘的木屋灯火明亮,单个或结伴的姐妹们在纺纱织布,小伙子在交通闭塞的情况下,依然划着竹排,提着油灯穿河过寨的寻找未婚女子来对歌。有的爬到姑娘窗口没事找事的搭讪,临场发挥,以歌传情:“你若单身来对歌哎,唱到天明不怕多……”。

闹姑娘是一种娱乐的方式,通过一些聊天或游戏增进彼此的感情,嘻嘻哈哈的甚是热闹,那整齐的舞姿,一领众和的对歌,是视觉和听觉极大的享受。坐妹是感情进一步升华,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热恋中,歌中唱道:“有凳,坐凳,有岩,坐岩。无凳无岩,就坐妹的霸腿来。”破晓之喜演绎的是穿戴华丽的新娘在太阳升起前恋恋不舍地告别父母和同伴,牵着新郎的手,坐上竹排去新郎家,次日再回门隆重的送亲。告别父母姐妹的场景尤其动人心弦,缠绵悱恻的歌声一遍遍的唱着:“五更公鸡叫连连,送妹送到榕树前,三年还有两头闰,为何不闰五更天?”一寸光阴点滴情啊!依依惜别中或许预知到“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了,一唱三叹,真可谓荡气回肠。

尾声渐近,新郎新娘携手向观众鞠躬致谢,新娘抓起一把精致的挂饰抛向观众,引得众人一片欢呼。终究还是剧终落幕了,我坐在座位迟迟不肯离开……

作者:烟锁秦楼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67544/

如梦三江,风情同乡的评论 (共 1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