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论徐志摩诗歌的音乐美

2016-09-23 18:03 作者:冰是睡着了的水  | 1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论徐志摩诗歌的音乐美

丁思烨

(天津师范大学 文学院)

微信号:W

冰是睡着了的水

中文摘要(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徐志摩是一位复杂而又特殊的引人注目的诗人。作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具有特殊的认识作用和美学价值。

早在1933年矛盾先生就在《徐志摩论》中说过:“我觉得新诗人中间的徐志摩最可以注意,因为他的作品最足够我们探究”。我认为这最值得注意并加以研究的应该是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位杰出的诗人徐志摩创立了结构严谨、章法整饬、语言直白、笔调清新、音韵铿锵的赋于内在旋律之美的新诗形式,并在这圆熟的形式内倾注了真切的感情,使他成为了资产阶级诗人的代表。

关键词: 徐志摩 诗歌 音乐美

On thebeauty of music in the poetry by xu zhi mo

Dingsiye

(the college of arts, Tianjin Normal univer university)

English Abstract

The history of modern literature in China, Xu is a complex and compelling special poet. As a "New Moon" the representative figure of his poetry has a special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and aesthetic value.

As early as 1933, the guy in the "mo theory" said: "I would think that most poets can pay attention to the middle of the mo, because his work is the most sufficient for us to explore." I think this is the most noteworthy and should be studied as the art of poetry Shima features. As an outstanding poet Xu created structured, the rules straightened, straightforward language, fresh style, sonorous rhythm confers intrinsic beauty of the poetry form of melody, and in this mature, devoted in the form of real feelings, so that he as the representative poet of the bourgeoisie.

Key words:Xuzhimo poetry the Beruty of Music

目录:

正文

一、音韵的和谐,句式的齐整

——论志摩诗歌的韵律美 …………………………………………5

二、和谐的韵律与回环复沓及迭句的运用相结合

——论志摩诗歌的节奏美 …………………………………………6

三、圆熟的外形与感情的起伏相融合

——论志摩诗歌的内在旋律美 ……………………………………6

四、结论 ……………………………………………………………7

注释

参考文献

论徐志摩诗歌的音乐美(定稿) 丁思烨

(天津师范大学 文学院)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徐志摩是一位复杂而又特殊的引人注目的诗人。作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具有特殊的认识作用和美学价值。早在一九三一年,茅盾先生就在《志摩论》中说过:“我觉得新诗人中的志摩是最可以注意,因为他的作品最足够我们研究”[1]。这其中的“最足够我们研究”应是志摩诗歌所独有的艺术形式及美学价值。

毫无疑问,徐志摩是典型的资产阶级诗人,在那动荡的年代,他的世界观复杂多变,这不能不在他的作品中反应出来。他既写过向往“未来和光明”,追求“”“美”与“自由”,同情劳动人民的大量的好诗,更有许多消极颓废之作,甚至还有个别具有反动倾向的诗,如《秋虫》、《西窗》等。这正是徐志摩诗歌受阶级局限的具体反映,但这并不能抹杀徐志摩诗歌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价值。徐志摩对新诗艺术的追求,在当时是很有影响的。他虽没有像郭沫若那样为新诗开一代诗风,但是在闻一多“三美”主张的影响下,他所创立的那种“章法整饬”,韵律铿锵,语言直白,笔调清新的新诗形式。无疑对后代的诗人是很有影响的。由于他的阶级局限,世界观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他的诗不可能像闻一多那样热烈、执着地追求光明和理想境界,抒发强烈的爱国思乡之情,更不可能像郭沫若一样带着“火”和“电”,把人们从昏黑的暗中烧醒,而只能像和风细一样徐徐地把你吸到一个“轻烟似的”飘渺的世界。

长期以来,对徐志摩诗歌的评价一直是毁誉各半,众说纷纭。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很大的因素,是由于我们无法读到志摩那“最足够我们研究”的全部或绝大部分作品。现在,给过搜集整理,这个问题解决了。因此,对志摩诗歌的评价和研究应予以足够的重视,这对使当今诗歌形式向美的方向发展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志摩诗歌的艺术价值很大,这里我们仅撷取他诗歌长河中的一朵艺术浪花------音乐美,来共同探讨、研究。

音韵的和谐,句式的齐整

------论志摩诗歌的韵律美

徐志摩有《沙扬娜拉》十八章,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2]。

这是志摩自编的《志摩的诗》中的作品。诗虽然很短,但凝练的语言却表达了丰富的诗情。这里,诗句选用“柔”“羞”“愁”等柔和的韵脚,平仄搭配。音韵的和谐,加上诗行长短相间,尤其是“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的重复,都巧妙地表达了柔和多情的音调。将日本姑娘与朋友告别时那种娇羞而又含情脉脉的神情以至优美的身姿,连同诗人特有的意趣都充分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这种音韵和谐、平仄搭配、句式齐整的美,在本集的《花的快乐》和《我有一个恋爱》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我有一个恋爱》一诗分六节,除第五节的二、三行破例外,每行都是三音步,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感觉。韵律上选用“星”“莹”“明”“晨”“欣”“灵”“晶”等响亮的韵脚。这均衡的句式、和谐的韵脚,抒发了诗人要献真诚、纯洁的爱予“一天的星”的胸怀,体现了诗人博大的爱心。再如《雪花的快乐》,全诗共四节,每节五句,字数相近。韵脚选用“向”“飏”“怅”“望”“香”等流动的音节,最后韵脚改变,以“轻”“胸”压尾。和谐的韵律、齐整的句式,渗透了诗人的个性、情感。那轻盈地飞向美丽、清幽的理想境界的雪花,充分

表现了诗人对“爱”“美”与“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充满了乐观的情调。

比《志摩的诗》稍早一些的作品,被后人编为《花雨》集,这是志摩的最初之作,几乎没有什么艺术可谈。用他自己的论说,“诗情真有些象是山洪暴发,不分方向的乱冲……心中有什么郁积,就付托腕底胡乱给爬梳了去,救命似的迫切,哪还顾得了什么美丑! ……[3]”读读这时的作品,虽没有什么特殊的艺术特色,但还是可以看出:志摩从开始写诗就注意到了诗的音韵和谐和章法齐整,只是粗糙了一些而已。这不能不说是受了我国古典诗歌传统影响的结果。如果翻开《草原上的露珠》一诗便可看出:其中选用的“珠”“球”“燕”“休”“间”“泉”“欧”“游”等音节作韵脚,虽多次变换,但总的来说是匀称齐整的,加上错落有至的句式,表达了诗人早期写诗时的那种迸发出的激情。

和谐的韵律与回环复踏及迭句的运用相结合

------论志摩诗歌的节奏美

稍晚于《志摩的诗》的作品是志摩自编的《翡冷翠的一夜》,到了这一集,艺术上比《志摩的诗》成熟了许多。虽然他自己说,在此集中“初期的汹涌虽已消退,但大部分还是情感无关拦的泛滥,什么诗的艺术或技巧都谈不到”[4]。但是,我们读一读作品,便不难看出:这期的作品,艺术上“比《志摩的诗》确是进步了------一个绝大的进步”。(闻一多语)这主要是受了闻一多先生“三美”主张的影响。用志摩自己的话说:他的笔本来是最不受羁勤的一匹野马,看到了一多谨严的作品,方才领悟到自己的野性。

这一时期,诗人的视野开阔,艺术上不再停留于只是借鉴和继承我国古代诗歌传统,注意了吸收外国诗歌中有用的艺术成分,运用了回环复踏和同一节内迭句的艺术形式,使其诗歌的艺术形式更加成熟。这在《庐山石工歌》、《西伯利亚道中忆西湖秋雪庵芦色作歌》和《苏苏》等诗中可以体现出来。

通观《庐山石之歌》一诗,那朴素的语言几乎全部是石工们的劳动号子,但诗人在这里用诗歌的形式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却别有一番情趣。全诗共三节,每节均能独立成篇,而又与其它节相联系,形成一个浑然的整体。浩唉!浩唉!浩唉!的深沉低音回环往复贯穿全篇,形成了这首诗时缓时急、时断时续、时高时低的独特节奏和低沉的基调,给人一种粗旷的美感,同时又有一种悲凉的情调。这显然是受了俄国民歌《伏尔加船夫曲》的影响。在韵律上,这首诗用“早”“晓”“高”“好”“娆”“焦”“暴”“到”等音节做韵脚,读起来铿锵有力,给人一种力度美。这悠扬的音调、独特的美的节奏和悲凉的情调融合在一起,构成了石工们在那痛苦人间的呼吁,表现了他们追求生活、吃苦耐劳的精神,表达了这受苦受难的民族伟大沉默的悲哀。

在《苏苏》一诗中,第一、二节是这样写的:苏苏是一个痴心的女子/象一朵野蔷薇,她的丰姿/象一朵野蔷薇,她的丰姿/来一阵暴风雨,摧残了她的身世[5]。

这荒草地里有她的墓碑/淹没在蔓草里,她的伤悲/淹没在蔓草里,她的悲伤/啊!这荒地里化生了血祭的蔷薇。这两节里的第二、三句分别相迭运用,起到了突出、强调某一种气氛的作用,它和诗中和谐流动的音律一起形成了这首诗的优美、错落有至的节奏,从而表现了诗中的凄凉、伤悲的基调。使人读后顿生怜悯之心,这是作者的用意所在。

圆熟的外形与感情的起伏相结合

------论志摩诗歌的内在旋律美

自《翡冷翠的一夜》以后的诗作,被收入志摩自编的《猛虎集》和后人为其编的《云游》之中。这时期的诗作内容上虽一步步走向“怀疑的颓废”,但艺术上却日臻成熟,大放异彩。这使得《猛虎集》成了志摩诗歌艺术上最上乘的“中坚作品”。这一时期的诗作,不仅形体结构赋于美感,而且注意到了诗情和诗形的有机结合。无论是“咏叹式”还是“自由体”,总是能够按照诗的题材和情调,组织成最适合表达这一内容或情调的,有一定旋律感的诗行,使诗作产生了一种内在旋律美(或称音乐美)。如《再别康桥》和《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再别康桥》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作品。诗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首末两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6]。”这回环复踏形式的运用,加强了诗中依依惜别的气氛,恋恋不舍的柔情随和谐的音节的流动而起伏变化,如同母校康河中的微波一般在诗人的心中荡漾。这和谐、悠扬的韵律,优美的错落有至的节奏和齐整的句式,融合成了这首诗圆熟的外形,而这圆熟的外形又和感情的起伏变化有机地交织,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这首诗内在的旋律之美,使诗情得到了充分地体现。《雁儿们》也是这样。全诗共六节,每节五句,其中第二、三句都相迭使用,句式整齐。韵律上迭用“飞”“膀”“唱”“翔”“乡”“黑”“光”等流动的音节作韵脚,平仄搭配,均衡匀称。所有这些构成了这首诗圆熟的外形,这圆熟的外形与诗中迂回、起伏的感情融在一起,更加突出了整首诗彷徨、伤悲的情调。

《猛虎集》中有志摩生前的一首诗《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很是吸引人注意。诗是这样写的: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黯淡是梦里的光辉[7]。

我们无须多谈,只一遍就可看出此诗圆熟美丽的外形:章法整饬,节奏错落有至,音韵一泻到底,铿锵有力。但诗人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如果说《再别康桥》中美丽的外形与缠绵的诗情达到了有机地融合。可在这里,圆熟美丽的外形似乎没有什么可融合的诗情。然而,作者确实是写诗了,而且诗情也确实是有的,这点只有细细地品味才能感觉得出来。

这首诗共六节,每节四句,而每节三句采用回环复踏,都是一样的章法,只有第四句有所不同,这样全诗实际只有六句。这六句就是诗的内容,就是诗情,而且这“诗情”从“迷醉”、“甜美”到“伤悲”、“心醉”还时刻在变化,但变来变去却始终未离开第一句“在梦的轻波里依洄”,这一句几乎概括了诗的全部。诗人所咏叹的差不多就是这很少很少的一点“轻波”一样起伏的伤感情绪。我们所能体味到也就只有这么一点“轻烟似的”飘渺的诗情。然而,正如矛盾先生在《志摩论》中所说:“这是一种‘体’------或叫‘派’,是当时那个错综动乱的社会内某一部分人的生活和意识在文艺中的反映,不是徐志摩作不出这首诗[8]。”全诗圆熟,优美的外形配着几乎淡得没有的清水般起伏的诗情,构成了这首诗独具一格的旋律之美。而且“这淡极了的内容和情调也不外乎是轻烟似的微哀,神秘象征的依恋感喟追求的伤感情绪”[9]。这些都是发展到最后阶断资产阶级诗人的特色。

茅盾先生说得极是:徐志摩是中国文坛上杰出的资产阶级诗人的代表者,他以后的继承者均未能达到这一水平,因此徐志摩既是中国资产阶级“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

结论

作为一位杰出的的诗人,徐志摩创立了结构严谨,章法整饬,语言直白,笔调清新,音韵铿锵的赋于内在旋律之美(或叫音乐美)的新诗形式。在这圆熟的形式内,诗人倾注了真切感悟,使他成为资产阶级诗人的代表。然而,他却过早的逝去了,不能不说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大遗憾。如果他还活着,哪怕再活十几年,他将会怎样?这是一个谜,一个没有谜底的迷。但有一点可以看明白,至少可以猜到,那就是在诗歌的艺术形式上,志摩还是会进步的,还会给诗歌创造出更优美,更适合于表达诗情的艺术形式,创造出更大的美学价值。

以上通过不同角度的论述,其目的只为了说明志摩诗中所独有的和真切诗情融合在一起的艺术形式------音乐美,从而引起一些写诗人和广大诗歌爱好者的注意:诗是和美分不开的。如果一首诗徒有好的内容,而没有与之相配合的美的形式,是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的,这诗的内容再好却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但这并不是说有了美的形式就可以不讲内容,这同样是不可取的。

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很多,艺术价值很大,这里所谈的音乐美只是其中的点滴,不能也无法概括全体。正如志摩在《罗曼罗兰》一文中所说:“一个伟大的作者如罗曼罗兰或托尔斯泰,正像是一条大河,他那波澜,他那曲折,他那气象,随处不同,我们不能划出它的一湾一角来代表那全流。”

注释:

[1] 茅 盾:《徐志摩论》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1932年 第3页

[2] 顾永棣:《徐志摩诗全编》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1987年6月出版

[3] 顾永棣:《徐志摩诗全编》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1987年6月出版

[4] 顾永棣:《徐志摩诗全编》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1987年6月出版

[5] 顾永棣:《徐志摩诗全编》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1987年6月出版

[6] 顾永棣:《徐志摩诗全编》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1987年6月出版

[7] 顾永棣:《徐志摩诗全编》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1987年6月出版

[8] 茅 盾:《徐志摩论》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1932年 第15页

[9] 茅 盾:《徐志摩论》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1932年 第16页

参考文献:

[1] 茅 盾:《徐志摩论》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1932年12月出版

[2] 顾永棣:《 徐志摩诗全编》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1987年6月出版

定稿于2011年4月20日晚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66849/

论徐志摩诗歌的音乐美的评论 (共 14 条)

  • 鲁振中
  • 襄阳游子
  • 绝响
  • 雪灵
  • 大剧院
  • 清澈的蓝
  • 东湖柳
  • 远去
  • 水三杯
  • 펜티엄
  • 心静如水
    心静如水 推荐阅读并说 赞
  • 鲁振中

    鲁振中欣赏佳作,点赞推荐阅读!

    赞(0)回复
  • 彩蝶

    彩蝶如果一首诗徒有好的内容,而没有与之相配合的美的形式,是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的,这诗的内容再好却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但这并不是说有了美的形式就可以不讲内容,这同样是不可取的。学习受益,欣赏推荐!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