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捡板栗

2016-09-20 23:05 作者:冰旭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2016年8月15日,一个万家团圆的中秋佳节。我携妻女回到魂牵绕的老家大吉岭过节。每当我们踏上艳阳高照,空气清新,景色宜人的家乡这片土地时,心情爽快极了。

与我们同行的还有侄女、外甥女两家人,一起来到大嫂家。当天下午,我父亲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问道:“我们是打‘十七个’(花牌),还是去捡板栗?”我抢先回答:“当然是捡板栗”。于是,父亲带领我们一行12人,提着小提篓儿,手持镰刀、长竹竿,从大嫂家出发,浩浩荡荡地步行2公里,来到我曾经居住的老屋门前的山坡上捡板栗。

捡板栗,对于农村人来说,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我儿时也经常捡。然而,这次捡板栗却有些特别。它包含三个第一:即第一次男女老少四世同行,上有八十高龄的老人,下有才满5岁的孩子;第一次这么多人一起捡板栗,父亲也认为是绝无仅有;第一次在中秋佳节盛大节日里,开展户外活动。因此,这次捡板栗意义非凡,记忆也会长久。

捡板栗时,我们首先由近及远,即从坡上到坡下。每到一处,先由侄儿爬上树,用尽全身力气摇动树干和树枝,将已开口的板栗和板栗苞摇到地面上,然后,大家一拥而上。有的小朋友等不及,几次险些被板栗苞砸到。掉到树下的板栗,有的是一颗颗“裸”板栗,捡起来既快又省事,但是在草堆里就难找一些;有的是板栗苞,面积大,好找一些,但是它浑身长满锋利的刺,让人难以下手,一不小心就会被扎伤。这时,经验丰富的父亲大显身手。他用镰刀背轻轻砸开板栗苞,然后小心翼翼取出板栗。这些板栗,奇形怪状,一般一个板栗苞里面长三颗,外形像船或圆球,两边半圆板栗呵护着中心板栗;有的板栗苞里面仅长一个大的,形状像圆锥。我女儿捡到一颗连体“双胞胎”,开心地让我们欣赏。而我也捡到3颗特大板栗,便偷偷“私吞”,至今还放在车里面。

捡板栗,看似简单,其实也是体力活,还有窍门,更有危险性。那天,我们冒着32度的高温,全神贯注地在树林里、草丛中仔细寻找,就像排雷那样专注,不放过任何细节,一个个找来找去、爬上爬下,累得汗流不止,也全然不顾。所谓窍门,一来要手持小木棍(棒),将杂草、小树枝(叶)等扒开,才好捡。而我怕伤手,就用小树枝做成筷子,这样既快又安全多了;二来要用脚来回将板栗苞踩开,再取出板栗。踩时用力要适中,小了踩不开,大了会将板栗踩乱。在整个队伍中,危险性大的数侄儿了。他作为“先遣兵”,每到一棵树,都爬上去摇或用竹竿轻轻敲打。他每次使劲摇时,我都特揪心,担心树枝折断摔下来,或手没抓紧掉下来,后果不堪设想。每次,只有他从树上下来后才放心。还有个6岁多的小外孙,不小心从坎上滚到两米多高的坎下,吓得人心里蹦蹦跳,好在身体没事。还有侄儿和妻子、女儿等,手被扎破好几处,没人叫疼。更惨的是,几个女生穿的高跟凉鞋,不仅行走非常困难,而且踩板栗时还被刺伤,众人见状,用微笑点赞!

据父亲回忆,这些板栗树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响应村里号召,由家人统一栽种的,一直以来,主要由父亲打理,实在不容易。真是前人栽树,后人得实惠。这些板栗,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有丰富的内涵。它品种好,颗粒饱满,营养丰富,颜色各异,凡是吃过的人都说好,不愧为千果之王。我们总共捡了10来棵板栗树的板栗。每棵树都有10多米高,有的枝叶茂盛,有的略显单薄。眼看装板栗的几个篓儿已装满,父亲一声吆喝,大伙儿打道回府。两个多小时的战斗,让我们收获满满,不虚此行。(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回到老屋,我提议拍照留下永恒纪念,欢声笑语回荡在土家山寨。拍完照,细心的父亲,将板栗过秤,足有42斤。他笑咪着眼睛说:“这是我近年来一次性捡得最多的一次板栗,还是人多力量大啊!”

对于这些板栗,父亲颗粒不要,全都均分给我们几家人带回城里吃。面对这份浓浓的,大家只好笑纳。

在大嫂家共进晚餐时,余兴未尽的父亲,边咪着酒边风趣而又认真地说:“我们成立一个‘捡板栗日’吧!”话音未落,小名叫桃儿的外甥女抢先说道:“就是八月十五”。阵阵笑声认同了这个美好心愿。

(作者:钱绪彬)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66268/

捡板栗的评论 (共 9 条)

  • 鲁振中
  • 绝响
  • 淡了红颜
  • 清澈的蓝
  • 襄阳游子
  • 雪灵
  • 雪中傲梅
  • 雨袂独舞
  • 东来西往
    东来西往 审核通过并说 几个篓儿已装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