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水水水

2016-09-18 08:41 作者:张守梅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水 ,水 ,水

周末回娘家,帮娘洗菜,清洗到最后一遍,盆里满满的清水,我习惯性的问娘:“娘,这最后一遍水倒在哪里”?娘笑了:“你要是不舍得倒就端到外面的菜地里浇菜吧”。我愣了:“ 娘,不是还要留着洗碗、喂猪的吗”?娘笑着说:“现在咱家不养猪了,主要是也不缺水了,自从村里在我们西边又建了一个水塔后,啥时候拧开水龙头,水都是哗哗的”。

记忆中,我们大屯北山永远都是缺水的,村里二三十户人家,守着两口水井,每到干旱季节吃水就成了大问题,我们每天放学后,第一件事儿不是写作业,而是去刮水,怎么说是刮水呢,因为井里的水用桶根本打不满!每次都是大哥用井绳拴了我的腰,我两只手拽紧了绳子,慢慢地把我放到我们家屋后十几米深的井底,我用水瓢(真正的葫芦瓢,墙头上的葫芦,用针扎一下,扎不动,说明是成熟的葫芦,摘了,放在大锅里煮熟,用锯条平均割开,掏了瓤,刮去外边的浮皮,就是瓢了)一点一点的把井里很少的水刮起来,倒进水桶,一只水桶刮满了,大哥提上去,再放下另一只桶,两桶水,得等上半天才能刮满。

不光在井里刮水,旱天里凡是能取到水的地方我们都会去,我记的去得最多的地方是后沟姥姥家的菜园旁边,那里有个泉眼,娘早在下午上地干活之前就把水桶放在那里占着了,我一放了学就直奔后沟,照例是用水瓢舀了水倒进桶里,这泉眼里的水比井里还稍微深一点儿 ,一次能舀满一水瓢,两桶水都舀满后等娘散了工来挑回家,我们的水桶满了,后面还有好几家的水桶在排着队呐,整个村子也就这么几个能取到水的地方。

再远一点儿那就是和小曲河南岭村相邻的被称为遥沟的地方,那儿也能取到水,不过路不好走,沟太深,离我们村得有五六里地,不是逼的没法子,一般是不去那里的,每次去都是我和二哥两个人,那时我们的个子挑不起来水桶,就和二哥用扁担抬着两个空桶去遥沟,也是为了做个伴儿,这里的水相比较我们村里要丰沛得多,一会儿就能舀满两大桶,不过栽地瓜的季节就不行了,小曲河南岭村很早就有人占了地方挑水浇地瓜苗,我们只能再想别的法子。

水来得这么不容易,当然不舍得用啊,我们都是洗菜的水留着刷碗,刷碗的水还得留着喂猪,洗手洗脸的水也不舍得倒,用来浇菜园,每次洗手洗脸娘都会唠叨:“少用水,少用水,别用肥皂啊,菜苗怕肥皂水”。那时我们还不能真正理解缺水的苦楚,更不会想到娘和叔从那么远那么深的遥沟挑回这两桶水,要费多大的力气,更不用说每次都是在干了半天活,又累又饿的情况下。直到十五六岁我们能帮着家里挑水了,才知道那满满两大桶水有多沉!我是挑不动满桶的,每次都是挑两半桶,挑回家也是累得气喘吁吁!(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们村的缺水在附近的几个村那也是有名的,村里青年说媳妇,媒人一说是大屯北山,姑娘一听就撇嘴:“我可拎不动那一大盘井绳”!是啊,十几米深的水井,不用说干旱季节,有水的时候提两桶水都费劲儿:井绳的一头栓了水桶,两腿叉开站在井沿儿,把桶放到井里,用力摆动水桶,让桶歪倒,水慢慢灌满,再把水桶摆正,就可以往上提了,那可是个力气活,姐姐经常是歇一气儿才能提上来的,对于没在深井里提过水的人来说,确实是一种考验。

还有更厉害的呢,在我小时候看来那真是个绝活儿,赶上季,就不用那么长的绳子提水了,大人们用勾担就能直接打水, (所谓的勾担就是一根扁担两头钉上一个特制的铁钩),用勾担钩住水桶把,猛地一使劲,水桶歪倒,但是不能脱钩,否则水桶掉到井里很麻烦的,桶满了,两手抱住勾担用力一使劲,满满一桶水就上来了,挑了就走,省却了解井绳的麻烦,

后来村里开始有人自己打井了,先是大舅家打了口井,每天早上去他家挑水的都排着队,再后来村里条件好一点儿的都陆续打了井,我们村才彻底告别了干旱季节到处取水的历史。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65555/

水水水的评论 (共 10 条)

  • 襄阳游子
  • 鲁振中
  • 绝响
  • 清澈的蓝
  • 香山来客
  • 心静如水
  • 雪灵
  • 飞翔的鹰耿彪
  • 逍遥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