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风声

2016-09-10 20:06 作者:羊子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白露刚刚过去,俗话说:“处暑十八盆,白露勿漏身”。处暑时天气还有些热,每天一盆水洗一洗汗渍,以便消除暑热带来的污垢。过了处暑十八天,随着白露的到来,阴气渐升,清晨的露水凝而成白。人就不能赤膊漏体冲洗了,以免着凉。而对于农业来说,“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二十四节气,是古人生实践的经验感悟,是为后来者立的一座风向标。社会化分工的细化,知识爆发式增长,即使马不停蹄的转场,一个人也无法获知全部知识。而各行各业的专家,是能为大众树立风声的。有了风向标,人们就能够把握自己的行动,生活工作就从乱麻堆里理出了头绪,能从容地闻风而动。

治国也是如此,古人早在《书经·毕命》里就说过:“彰善瘅恶,树立风声”。南梁时期的刘勰在《文心雕龙·史传》里也引用说:“诸侯建邦,各有国史,彰善瘅恶,树之风声。”。唐朝的韩愈就因为当时的谏议大夫阳城,居其位而不闻风声,而写了一篇《争臣论》。阳城以前居于晋之鄙,能够行古人之道。以至于“晋之鄙人,熏其德而良善者几千人。”。为此,被宰相李泌举荐为谏议大夫。然而五年过去了,“今阳子在位,不为不久;闻天下之得失,不为不熟矣;天子待之,不为不加矣。而未尝一言及政。”,引得率真的韩愈直言不讳。韩愈甚至质问阳子“将为碌仕乎?”。作为一个政府官员如果仅仅是为了薪水,那么“辞尊而居卑,辞富而居贫,若抱关击柝者可也。”。也就是说你要是仅仅为了薪水,就不要去占据高位,做个打更的小吏就行了。韩愈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在韩愈看来,“圣贤者,时人之耳目也;时人者,圣贤之身也。”,“君子居其位,则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做官的以及读书的圣贤之人,就得为民众树立风声。

从小的方面来说也是这样。当下,如果没有媒体对性自由、全民约,以及富二代、包二奶的推波助澜、树立风声,也就不会有笑贫不笑娼的异俗崛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就不会在毛时代之后消声灭迹。固然老子强调“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 倡导“无为而无不为”的无风声主张,曾经得到不少人的热捧。纠其实质却是“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因此要“常使民无知无欲”,是赤裸裸的愚民策略。老子不是不树立风声,是怕民有所觉悟。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政府再次为草根树立的经济创新风声。其实,对于草民来说,创业并不是生活的全部,风声不必是小康,更不必挖苦心思转场于宦海。人生只是偶然,只有一次的人生,既不能承包、转包,也不能让别人来替代。少年时初涉人世,懵懂无知;青年成长时,在躁动中叛逆;中年重担压肩,踟蹰四方;暮年,病魔缠身。生存易,生活难。树立风声,在走到人生十字路口时,就能够多一分选择,少一丝迷茫,也许就躲过了一个陷阱。“彰善瘅恶,树立风声”。更能让民众养成良好的习俗,有个好的社会环境。

人其实不一定要跟风,但却要认清自己。人只有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才能够真实、充实和幸福。而能够获得内心的安静,身体的安康,灵魂快乐,家人和睦和朋友的友善,才是生命的意义所在。风声鹊起之时,得生活之风声也。抛轩裳珪组,弃忧患思虑,虽泰山崩于前而不见,疾雷破于竹而不惊,大战于逐鹿之原而不阅,韶乐鸣响于九霄之上而不闻。若得以享天伦之乐,或自然之乐山乐水,或古典的琴棋书画,或现代的旅游、探奇,又何尚不能?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64174/

风声的评论 (共 7 条)

  • 绝响
  • 清澈的蓝
  • 心静如水
  • 襄阳游子
  • 荷塘月色
  • 江南风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