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苟活在盛产骗子的时空里

2016-09-02 11:40 作者:净尘  | 1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徐玉玉死了,其实几乎与此同时,还有未见诸媒体的其他年轻生命因被骗而命殁,而前段时间回老家,问起村邻去世的原因,兄长言称与他被骗了几万元有极大的关系,不胜枚举的例子,实在没有罗列的必要,而话音未落时,清华的教授又倒霉了。

我就想问一句,有没有朋友没有被骗过,我指的不一定是结果,而是遭遇。我想能够否定回答的人应该不多吧。

诈骗成为司空见惯的事,甚至我们每日都被各种类型的诈骗包裹着,除了无可奈何之外,我们能做的是什么?从许多人对徐玉玉事件的评论,甚至于中央的电视台到最后都不忘交代一句,要我们提高警惕,稍微引申一点,就是要让我们每个人变得“聪明”一点,土语讲的“精”一点或“猾”一点。

如果这是我们不得已的选择,如果这是主流媒体所要告诫我们的,那我们、我们的孩子、我们无穷匮的子孙,将永远不得不生活在这片被“骗”浸泡到发霉的世界,永世不得安宁。赵本山式的忽悠远不及现实世界精彩。

我没有研究过历史,不知道中国骗的文化滥觞于何时,又发轫于何端,又如何在这几十年间无遏而滔天。

但如果我们撇开钱财这一点,单纯论骗的历史,似乎太早了,早到我们有成体系的文字记载开始。我们看看《史记》以及类似的古籍中记录了多少鲜活生动的骗与被骗的人物形象,但我们从来将这种骗解读为计谋,包括后来更深入寻常百姓的《三国演义》,人们从来都津津乐道于如今称为大忽悠的手段。因为不牵涉财产,所以我们从政治人物到寻常百姓,都对善用计谋者推崇有加,而实际上这确实不能评定为善与恶,只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历史逻辑顽固地滋长着,粘连于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直至如今。这是我们民族文化中很鲜明的性格基因。(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计谋本质上大部分就是骗,本无所谓好坏善恶,因为计谋既可以救人,也可以害人,既可以挽救大众、挽救国家,也可以贻害百姓、陷国家于水火。

而我们如今通常说的骗,就是指的害人的一面,是对我们自身或身边的人造成危害的行为。这样算起来,我们如今就是互骗互害、充满欺诈的现实世界,几乎没有净土。政治诈骗、司法诈骗、金融诈骗、教育诈骗、商业诈骗、招商引资诈骗、人身碰瓷诈骗等等,闭上眼睛想一下,政、经、文、教、卫、体,衣、食、住、行,各行各业,各个层面,哪有不被诈骗的时候,徐玉玉被报道出来,电信诈骗被单挑出来,只是这个事件出了人命,而且是一个年轻未涉世的准大学生,一个贫困的家庭,太过悲剧,而实际上几天后,清华教授被骗却并未引起多大同情,一方面是对教授如此富有的不解,另一方面主要还是麻木与习以为常。

显然是社会发生了问题,除了找历史的根源,找人文的渊薮,而更重要的现实原因在哪里呢?简单地将问题归结为骗子的无耻与群众的无知,那是不负责任的敷衍。

表面上是人变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扭曲了,好像毋庸置疑,但人为什么会变得如此之坏呢,这背后一定有深刻的原因,我尝试着罗列一点自己的看法:

1、制度基因里的虚假、无耻与反复无常以及由此带来的自上而下、由官到民、由表及里的道德的沦丧;

2、经济层面的窃国窃钩式的历史重现与赏罚评价紊乱,老百姓所看到的能人大多不是勤劳致富的;

3、强权背后的恐惧安排,尤其司法安全系统,被或明或暗地利用;

4、黑猫白猫式的不问来由、只问结果的扭曲的财富观,其实就是成王败寇在财富观的变种,为了钱可以不择手段;

5、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社会现实,在人思想上的投射与烙印,使人对贫穷的恐惧大于对自身名誉的珍重;

6、笑贫笑娼不笑骗的畸形评价状态,尤其在金融领域,其实充斥了太多的高级骗子;

7、我们对私权利的保护漠视,对公权力的保护却极度重视,后者投入的人力物力远远大于前者;

8、司法领域对经济犯罪的不合理、不现实宽松,尤其贪腐领域,间接传导到民间对诈骗罪行的认知;

9、我们的教育传播常识少、人的权利意识少,灌输虚无缥缈的东西多,我们正面的宣传经不起现实世界的推敲,却往往成为人们愈加怀疑的根源;

10、互骗互害中,个人的无奈逐步转变为好死不如赖活着,谁也不笑话谁,人可我亦可,人坏我亦坏,人恶我亦恶的随波逐流,就像一条条被污染的小河最终汇入湖泊,形成深不见底的污泥浊水。

这些东西,我不做具体详细的阐述了,能力有限,也犯不着,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都还没开始。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62654/

苟活在盛产骗子的时空里的评论 (共 15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