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是什么使这个家族在三百年间出了十名进士,一跃成为四大家族之首

2016-08-16 17:20 作者:随心所欲  | 1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是什么使这个家族在三百年间出了十名进士,一跃成为四大家族之首

作者:牟瑞霞

在山东省栖霞县有一个令人尊敬的姓氏,从明末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止,在近三百年的时间里,这个家族就向国家输送了10名进士,18名举人,各种贡生72名,监生4名(以上功名均为达正式做官资格)。县级以上官吏147人,其中县官118名,州官22人,京官7人,最高为从一品。在三百年间全族共考取功名者770人。这就是牟氏家族!

这十名进士是:

十世有三人:

牟国须——清顺治11(1654)年中举,于1664年甲辰清康熙3年中3甲120名进士。任河南渑池县知县。他的同年也是“莫逆交”的浙江石门人——劳之辩和牟国须同年中3甲49名进士。康熙壬子(1672)年应县令胡璘之邀,为堂弟牟国玠主撰的第二部《栖霞县志》作序,后授文林郎。牟国须是牟氏家族走出的第一名进士,具有旗帜的意义。(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牟国玠(1630——1696)——康熙丙午(1666)年以近不惑之年领乡荐中举。十五年后的1682年清康熙壬戌21年中3甲109名进士。曾任长山县教谕八年,后受县令胡璘之命,续修《栖霞县志》。晚年著有《体恕斋家训》《风伯公遗命》。

牟国珑(1645——1713)——于1691年康熙30年中3甲9名进士,出任直隶南宫县知县,是有名的清官好官。他37岁中举,47岁中进士,52岁出任南宫县令。他在任时为官刚直不阿,断案秉公执法,为南宫县做了不少的好事,深受南宫人怀念,1713年他卒于家时,南宫百姓千里迢迢自发来栖霞吊唁者数百人。他的同年好友河南冉觐祖和牟国珑同科中3甲13名进士。

十一世两人:

牟恒(1658——1726)——1694年清康熙33年3甲76名进士,是牟国玠的二弟,牟国珑的二哥牟国璞之子。牟恒自幼聪颖,善撰文章,15岁补博士弟子员,33岁中举,37岁中进士。牟恒初任内阁中书、历户、礼二部郎中,监督宝泉局铸制铜钱。廉洁清正,官至监察御史,钦命巡视南城,多次“代天巡狩”,乡饮正宾。他的事迹也是最多的。

牟悫(1664——1726)——1713年清康熙52年的进士,他36岁中举,49岁中进士,初任江苏武进县,后移宰睢宁,治行举江南第一,为人刚直不阿,廉洁奉公,有江南第一清官的美誉。

十二世二人:

牟曰笏(1689——1741)——于雍正元年(1723年)中举,次年的1724年清雍正2年中进士。任河南光山县知县,一生政绩卓著。

牟曰管(1693——1758)与兄牟曰笏于雍正元年(1723)年同科中举,虽屡举进士而不第,但也被称作进士。

牟曰篈(1713——1775)牟曰笏和牟曰管的小弟弟,自幼家境贫寒,但攻读不辍,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中举,于第二年的1748年清乾隆13年中的进士。初任陕西泾阳知县,左迁济南府、德州府出任前述之职,著有《荆湖文稿》,后出任山东济南府教授、德州府学正。

这哥仨也演绎了不同寻常一门三进士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知识改变命运的事例。被世人称作“一门三进士”的牟曰笏、牟曰管、牟曰篈三兄弟,是十一世牟恬的儿子。牟恬是进士牟国玠的五弟牟国球的长子,由于出身书香门第之家,深知读书的重要,再看看大伯和八叔都已考中进士,大伯哥牟慎是高密县训导,二伯哥牟恒也考中了进士,三伯哥牟恂、牟忱、牟协,四伯哥牟惟,虽没有做官,但学位也比自己高,自己的亲弟弟牟铲,考中岁贡,将出任恩县训导,六叔弟牟恫考中举人是候选知县。牟心仰是廪生。八叔弟牟恢、牟悌也在发奋读书。只有七叔家的牟性与自己同是增生,自己本身没有希望了,可是能不为下一代着急吗?于是便请人看了风水,把原来的门楼改成现在这个样子。

谁知他的命短,没等三个儿子全部成才,便一命归天了,他的夫人史老太太也出身于书香门第,深知读书之重要,丈夫去逝后,自己挑起家庭的重担,在小叔子牟铲的帮助下,上敬婆母,下抚众子。后来,三个儿子全部成家,她又领着三个儿媳妇,剜菜磨渣,供三个儿子读书。

一日,婆媳四人正在家中推磨,忽听学差来报喜,说大儿子牟曰笏考中进士,被授予河南光山县知县。老太太听罢,红光满面地向老天叩了四个头,又跑到卧病的丈夫床前告诉老头子:“大儿子考中了。”接着,又来到厨房对大儿媳妇说:“你受的苦不少了,今日总算熬出头了,你的荣华宝贵来了,你歇着去吧!”

就这样,史老太太又领着二儿媳妇、三儿媳妇继续磨渣。

又磨了数年,京里又来了学差报喜,老三牟曰篈又考中了进士。授予陕西泾阳县知县。把个老太太欢喜的嘴都合不上了,拜了天地拜祖宗,又来到老三媳妇跟前说:“你受的苦不少了,今日总算熬出头了,你的荣华宝贵来了,你歇着去吧!”老太太领养二儿媳妇继续磨渣。

大哥和小弟弟都中了进士,老二牟曰管虽然不是进士,也是举人了,而且每次赶考,只差分毫,他的才学不比哥哥和弟弟差,可能是命运弄人吧!过去贫穷的时候,他们兄弟三人走到那儿,都没有人看见,而现在,不管走到哪里,都有人尊称“老爷”,也有不少的达官贵人前来拜访,特别那些当地的土财主,更是变了一副嘴脸,一个劲地巴结牟家,又给盖房子,又赠送土地。牟曰管最后虽没考上进士,但让朝廷大挑,被挑了个“二等”,派去邹平县出任教谕,以假进士,真举人走上了仕途,这个家庭从此改变了命运。

十四世两人:

牟昌裕(1747——1808)——栖霞著名廉举人牟暄之子。牟暄于1780年清乾隆55年中的进士。时年已经44岁。清朝著名的监察御史,九省军门总漕部堂。和祖父辈的监察御史牟恒齐名。一生业绩突出。

牟贞相(1755——1792)——于1778年清乾隆53年戊戌科中的进士。牟贞相聪明过人,二十岁中举,二十四岁中进士,授肥乡县知县虽仅得年三十八岁,但为官清廉,诚信莫加,一切狱讼皆细心办理,人命大案皆亲验之,口碑甚佳。

十五世一人:

牟雯——于1817年嘉庆丁丑年中的进士。任陕西三水县知县,后升邠州、直隶州知州。一生仕途平静。曾曰:“安静之吏,悃幅无华,法久弊生,去其弊补其偏可也。动辄更张,百病丛生矣。死者不能复生,刑狱尤不可率意。”治三水县时,据实情为死刑军犯数人平反,被誉为“牟青天”。他的事迹载入《邑乘.人物志.宦迹》倍受族人世代敬仰。

同期还考取了十八名举人:

八世一人:

牟道行(1568——1618)——牟时俊之六子。二十四岁清万历辛卯十九年中举人,后屡试礼部不第,四十七岁(万历四十二年),经谒选出任河南宜阳县知县,晋阶奉政大夫,直隶真定府同知(副知府)。在宜阳任期五年政绩显赫,离任后,被宜阳人祀供于七贤祠。自明朝万历四十二年至清康熙三十九年,历时近四百年,宜阳人思慕不忘,崇祀宜阳名宦,政绩由此可岁一斑。居乡时,创修栖霞县第一部县志,典雅可观。牟道行也是牟氏家族自掌握文化以来的第一代学子即考中举人。

九世一人:

牟钶(1608——1680)——清顺治五年戊子(1648年)武举,官拜正四品武官,历任天成(大同府)、宝山(今上海)两任守备,皇清诰封明威将军。长子牟国须是牟氏家族的第一名进士。

十一世一人:

牟恫:康熙庚午(1690)年经魁,考中头名举人。堂兄弟牟恒这一年和他一起参加庚午省试,一起考中举人。考授内阁中书,改归班候选知县。四年后牟恒又考中进士。

十二世四人:

牟曰范:雍正丙午(1726)年举人

牟曰笣(1665——1748)——康熙三十五年举人。曾出任掖县、邹平且教谕。因政绩突出,升辽宁省安东卫教授,敕授文林郎。一生为人诚实、谨慎,对亲友喜济缓急,凡有所求,悉为应允。

牟曰管(1693——1758)——家虽贫寒,亦喜攻读,于雍正元年(1723年)与哥哥牟曰笏同科中举,后屡举进士而不第,乾隆时被大挑二等,一生怀才不遇,只出任邹平县教谕而终其一身。

牟名世:雍正元年(1723年)恩科经魁(头名举人),授直隶省灵寿县知县,因资项不充足未就职。后授东昌府聊城县教谕,敕封修职郎。著有《吾庐集》《侨燕集》《毡余集》,诗入《山左诗续抄》由于教子有方,子孙多有功名,如儿子牟峨诗人,孙子牟应震举人,牟应龙诗人等,皆名噪乡里。

十三世三人:

牟暄(1723——1781)栖霞著名孝廉,18岁补博士弟子,乾隆庚辰(1760年)中举,后两试礼部不第。未出仕,终生以教诲诸子侄读书为已业,把自己博学的学问献给了家族的教育事业。生活贫困却也平安。子牟昌裕进士。清朝著名的监察御史。

牟绥(1728——1791)——进士牟国珑的玄孙原牟氏庄园的主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中的举人,任山东莱芜县教谕。六年中,励节操,守贫困,所得只一个“好”字。一生以孝敬、德行、文章卓然异闻。学使胡公,莅临泰安府,诸生有误解经书者,学使提议:“让牟绥指正。”绥即挺身立于学使案下,手持卷,口摘其误,每一节毕,学使必高声称是。因教人善以法度为师,凡违其意旨者试必有失,凡从愿旨者必有得。故一时登门求教者,为举于乡者,第于礼部者,不暇顾及,识与不识,皆异口称赞。受他的影响,侄子牟贞相考中进士,牟庭成为名士,儿子牟愿相因文学作品写得好,被誉为山东文学家。

牟岱:雍正壬子(1732)年的举人。初任四川江津县知县,后任山东鱼台教谕。

十四世二人:

牟秋馥:栖霞著名举人。他是嘉庆戊午(1798年)的举人,未出仕。著有《苍实文稿》。

牟应震(1744——1825)是举人牟名世的孙子。乾隆四十八年癸卯(1783)年的举人,初任禹城训导二十余年,后升任青州府教授。五年后弃官归里,闭门著书,寒暑无间,耄而好学。所著之书,付梓与未付梓者计十余部。是栖霞县的著名学者。

关于牟应震考举人还有一段佳话呢!牟应震生于乾隆九年,正当幼儿时,不知是什么原因他昏死过一次,家人以为他死了就用谷草裹住尸体准备丢到乱葬岗上,谷草把他的一只眼睛刺伤,他一痛又活了过来。长大后念书,天资聪颖,可就是屡试不第中不了举人。四十岁那年,也就是乾隆四十八他又到济南参加乡试,他的文章受到主考官的赞美,主考官传他面试,见他一只眼睛里长了一个“玻璃花”,便以貌取人有些瞧不起他,随用鄙夷的语气说:“原来是个独眼龙啊!”想不点他的举人,随口高唱:“独眼怎登龙凤榜!”

牟应震听到此话,不卑不亢地回敬主考官道:“大人,半半月亮照满天!”

主考官不由的心中一震,回答的何其好啊!一只眼睛又有何妨,况且他的一双眼睛又都能看见,便点了他的举人。

十五世四人:

牟英奎:是进士牟国玠的后人。是道光己亥(1839年)的头名武举人。有关他的故事最多,因救未婚妻王氏于水火,曾率山东武林好友大闹丰粟河——抢亲,名震登州府。后来有人将这段故事编写了一出京戏《大闹丰粟河》在烟台和栖霞等地演出,很受观众欢迎,因此牟英奎名声大噪。长子牟镇镛,行为不端,他大义灭亲,亲手将儿子打死。

牟所(1792——1851)——清代著名的书法家。字无逸,号一樵,是进士牟贞相的独子,道光乙酉(1825)年拔贡,于1837年清道光丁酉年中举。先后出任工部铅子库与都水司主事,补南河同知。牟所的书法不但被称为山东书法第一,还与何绍基、林凤官、毕道远共被称为清代四小名家。他的书法初宗颜鲁,晚参晋魏,纵横离奇,自成一家,遐迩闻名,多方争购,片纸只字贵如珠宝。

牟房——是天下名士牟庭的次子,是嘉庆戊寅(1818)年的文举人。牟房虽然考中的是文举人,但他却是文武双全。初任长清、高密、恩县训导。后被保举升任浙江省会稽、安吉知县。这些县原是“野”县,土匪多,土豪劣绅多,没有人敢去做县令。他上奏朝廷:“给我三千人马,让我操练一年,我去治治这几个野县。”皇帝准奏。结果他一上任,便拿讼师、禁戏、焚小说、毁淫词,社会治安立时好转。安邑曾有溺女恶习,到任后,即出告示严禁,凡违者罪坐家长与左右邻,出首者则尝之,隐情不报者加罪。发布告后,其风顿息,生下的女婴全活。不久他把这些野县全部治理好了。后来,太平军兴起,把清政府打得丢盔弃甲,牟房上书浙江巡抚,要求弃官从戎,结果病死在军中。

牟肇——是牟家相的儿子,嘉庆丙子(1816)年举人,拣选知县。

牟殿三——是嘉庆已卯(1819)年的武举

十六世:

牟温典——是牟氏十六世人牟墨林堂孙,道光庚子(1840)年“大挑一等”举人,历任浙江省松阳、磁溪、奉化等县知县,在他做官的时候,适逢洪秀全起兵,打下南京城,建立了太平天国。后提升他为海宁知州,加知府衔用。

牟氏家族不仅拥有闻名中外的《牟氏庄园》,出了个全国头号的大财主——牟墨林。

牟氏家族成功的人才名单还可以开列的很长。

十三世:牟屺——诗人、牟峨——诗人、牟嵚——诗人。

十四世:牟昌隲——书法家,精楷书。牟昌衡——作家,著有《左传辨章》一书。牟昌顺——作家著有《读书堂文稿》。牟愿相——山东著名文学家,所著《小澥草堂诗集》。名士牟庭(1759——1832)——乾隆六十年(1795)年考中优贡后,却屡试不第。后终生著书立说,一生著有五十多部手稿,代表作《同文尚书》《诗切》。《同文尚书》费四十年心血,依文风辩真伪,解决了尚书学上今古两派相争的成案,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打破了由汉至清的“家法”局限,而自成一家之言,开创了成为牟氏一家的“尚书学”。《诗切》从语言文字、语法、词汇、地理、历史、制度、文物八个方面对诗三百首进行剖析,有“山左第一秀才”之美誉。被乾隆帝亲点为天下名士。牟墨林牟氏庄园的主人,不断地发展扩大,以至使牟氏庄园成为全国有名的地主庄园。牟应龙——诗人,喜工诗,诗载《山左诗抄》。

十五世:牟骞——墨色花卉画家。

十六世:牟山——太学生,画家。工墨梅,好用枯笔干墨,作品苍老古朴,脱尽时习。画中墨石诡形怪状,无不入妙,有八大山人风骨。牟仲山——画家,工山水。牟春山胞弟。牟正——书画家。诗人牟应龙的长孙,喜工书画,书仿牟所莫辩真假,画工墨色山水。牟金榜——名医。

十七世:牟圻——著名书法家。是著名书法家牟所之孙。牟圻丁酉科(1897)年优贡生,朝考一等第二名,七品京官。喜工书法,墨迹与祖父近,并擅习各体,不拘一格。牟丕勋——栖霞名儒,教育家。

十八世:牟殿邦(1861——1945)年,栖霞著名书法家。牟炼坡(1875——1945)年,画家。善画兰草、怪石,艺术造诣颇深。栖霞牟氏庄园管理处藏有民国十五年(1926)年画的四幅兰草、怪石,作品秀丽苍劲,影响深远。还有民国大员牟尚斋。

十九世:走出全国著名的气象专家牟晓初。

世界闻名的大哲学家、新儒学创始人牟宗三。牟宗三是牟氏家族的集大成者是“江南第一清官”牟悫的后人,他的哲学思想被哲学界称作:“一生著作,古今无两”。还有抗日英雄牟铁铮等。

牟氏家族在三百年间成为一个向国家输送栋梁的人才库,成为为国家培养清官的人才基地。这个人才库是牟氏家族进入上层社会的唯一途经,是所有牟氏子弟步入仕途获取功名的“状元工厂”。这庞大的人才数据使牟氏一族一跃成为栖霞牟、林、郝、李四大望族之首。

我们再看一看在同一时期,栖霞县考取人才的情况。

栖霞自建县以来,共出文进士28名,其中牟家占了10名,林家2名,郝家3名,李家3名,其它姓氏10名。

他们是:林家是清康熙年间的林嵘,泰兴知县,正七品。光绪初年的林芸汉,翰林院检讨,从七品。

郝家是明万历年间郝洁,海宁知县,正七品。明崇祯年间郝晋,明朝兵部侍郎,清朝保定巡抚,正二品,三朝元老。嘉庆年间的郝懿行,户部江南主事,正六品。

李家是清顺治年间李唐裔,初授平凉府推官,升兵部督捕主事,改授礼科给事中,后授山西道监察御史,正五品。康熙年间李日更,贵东道台,正四品。光绪年间的李应寿,高台知县,正七品。

全县共出文武举人89名,其中牟家占18名,前文有介绍。林家17名,郝家4名,李家9名,其他姓氏占41名。至予贡生,牟氏一族所占的比例就更高了,所以牟氏家族在栖霞才赫赫有名,如雷贯耳。

那么到底是什么法宝使这个家族能把文化教育传承和接力下去呢?是什么滋养、浸润、灌溉着这个家族的精神沃土,使这个家族充满着不朽的文化底蕴,成为一个向国家输送栋梁的人才库,成为一个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基地,而且延续了几百年一直到如今呢?至今这个家族还在为社会为国家输送行行业业的精英!这个家族又有着怎样的秘密武器和经典法宝!才能打造出如此辉煌的人才业绩!成为其它姓氏可望而不可及的人才“梦工厂”。让许多家族望其项背更是望尘莫及呢!

秘密就在于,牟氏家族从第十世起由牟国玠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治家治学的“牟氏家训”!这十八条家训从人格上、道德上、大义上、孝悌上、治家上、君臣之道上、修身上、交友上、课子上等诸方面全方位地培养完美的牟氏人才定下了一整套规则,“勤俭家风,耕读世业”“霜露兴思远,箕裘继世长”,牟氏子孙严格按照家训来培养!从此,牟家人丁兴旺,人才辈出。

体恕斋家训

牟国玠

吾家自籍吾邑,盖三百年矣。忠厚开基,垂今十世,书香相继,绵远悠长,皆我前人之积行,有以致之也。虽然,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使为之后者不克嗣前人绪,敢云永久无替哉?迩者先谟犹在,凉德渐滋,大惧薪传不守,以贻前人羞。箴言数款,昭示后人,非曰贻我孙,谋期不失累世相传之意。云尔:

一训敦伦 地义天经,生民固有。圣人因之,教乃不朽。施施敬,惟孝惟友。咨尔小子,身体力行;

一训守身 守孰为大,寡过省身。以参天地,以报君亲。书称思永,铭警日新。咨尔小子,检点须频;

一训笃学 修德立业,史博经明。居今稽古,斯迈斯征。勿徒温饱,匪仅功名。咨尔小子,敦伦为首;

一训取友 他山攻玉,友重相知。择贤与处,德重过规。毋从势力,毋效非为。咨尔小子,主善为师;

一训谦恭 学行进步,始自谦恭。满惟招损,怠启朋从。抑抑善下,恂恂德容。咨尔小子,傲慢无庸;

一训祛私 养心寡欲,去妄存良。勿为酒乱,勿作色荒。见利思义,惩忿戒狂。咨尔小子,克已用刚;

一训启过 人孰无过,惮改非宜。汤称不吝,孔幸人知。子渊不贰,由喜告之。咨尔小子,猛省勿迟;

一训宜家 门内有政,身范宜家。亵狎无度,偏僻招哗。恩情宜笃,义则靡差。咨尔小子,中立无斜;

一训课子 箕裘世及,子肖家昌。爱而不教,非爱实戕。姬公抗挞,窦氏义方。咨尔小子,严课无荒;

一训勤俭 居家善术,勤俭无忧。勤则事治,俭乃用优。无逸致戒,量入为筹。咨尔小子,开源节流;

一训输课 普天率土,义重尊王。惟正有供,国典斯章。曾孙介福,乃理乃疆。咨尔小子,早效输将;

一训守法 国有三尺,令甲煌煌。以纠不义,肃若秋霜。智者勿犯,视履考详。咨尔小子,谨凛王章;

一训行恕 推行有道,恕可终身。严以律已,宽以绳人。不欲勿施,厚德乃瑧。咨尔小子,愉怫思均;

一训修睦 待人处世,惟睦斯亲。宗党族姓,闾里交邻,接之以让,施之以仁。咨尔小子,和气如春;

一训恤下 小人女子,为下最难。情不上达,劳苦多般。赖我生养,每病饥寒。咨尔小子,御下以宽;

一训为善 为善最乐,世德堪师。济人利物,排难扶危。矜言茕独,衣解食推。咨尔小子,随分施为;

一训服官 学思经世,志切匡王。苟有用我,慎乃官常。内思补衮,外保民康。咨尔小子,得志勿忘;

一训作忠 思皇多士,王国之桢。家修庭献,为翼听明。君恩浩大,臣宜忠贞。咨尔小子,报国惟诚;

右条皆述 先人庭训之意,我未之能有行也,将与兄弟交相劝勉,周诏来兹,噫嘻!训戒尽此数言,而望后人善体其意者,又非言之所能尽也,子若孙尚念之哉!

首训敦伦,以人莫重乎此也。然身为之本,修身非学不为功。友者,学之助也;谦恭者,德之舆也。祛私改过,则修德力学之大关键也。而后可以理家,而后可以教子。勤俭,居家之大务;输课、守法,保业之良图。以至行恕、修睦、恤下、为善,皆忠厚之正道,立达之公心也。能是数者,可以出而仕矣,故结之以作忠。

当时的社会,科举是贫寒的下层子弟打开上层社会大门的金钥匙,科举取仕是学子们改变命运唯一公平的机会,那么学习知识更是科举取仕,获取功名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手段。供子读书,科举取仕也是牟氏族人把子弟送到上层社会的唯一途径,是牟氏家族发展壮大的唯一门路。

事实也是如此,纵观牟氏家族的发展史,学习知识是改变一个家族命运最快捷、最得力的手段,而且,利在当代,只要刻苦攻读,十年八年这个家族就彻底地摆脱了文盲无知贫穷落后的困境,受到世人的尊敬!

常言道:“穷学习穷不久,富不学富不久”。此话千真万确,想我一世祖——牟敬祖自公元1370年由湖北公安县来栖霞上任主薄以来,后因病没有回到朝廷述职,滞留在了牟家疃。从此家道衰落,一蹶不振,二世到七世全是白丁,更没有家训,一直处于贫困受人欺凌。到了七世时,我的七世祖——牟时俊,痛定思痛,悟出道理,穷则思变,贫困的原因就是没有知识,没有文化,他开始在家中“延明师,课诸子”,请先生培养自己的八个儿子二十七个孙子读书,并立下家训:“邻家日演一部戏,儿曹每课三篇文”。让后代走读书取仕的振兴家族的道路。为防儿子们受到邻家唱大戏的干扰和诱惑,他把儿子们关在地窖里发奋学习。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学习使这个家族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在当代就大有收获,有六个儿子考取了功名,并彻底地改变了牟家的面貌。六儿子牟道行率先在明万历辛卯年一举考上了举人,出任河南宜阳县知县,后升任直隶省真定府同知(副知府),诰授奉政大夫,崇祀宜阳名宦,这也是牟家考取的第一个举人。大儿子牟道南,明万历壬辰(1592)年的岁贡,赠承德郎,累赠奉直大夫。二儿子牟道一考取功名,任直隶赵州隆平县知县,赠文林郎。三儿子牟道明——庠生。四儿子牟道远帮助父亲供兄弟们读书,虽没有读书,却善于持家立业,成为远近有名的大财主。五儿子牟道立考取明万历丙申(1596)年拔贡,初任直隶省涿州州判,摄篆(掌印)州判,后升叙州府通判,敕赠文林郎。七儿子牟道中考取庠生。八儿子牟道平虽屡试不第,但也一荣俱荣成为大财主。牟时俊成为牟家中兴的一代,在他的努力下,牟家由赤贫一跃成为栖霞望族行列,倍受人们瞩目。

所以关于如何培养督促后辈们学习十世牟国玠又制定了严格的也可以说是冷酷无情的家训,这则家训不仅细化了学习内容,而且对学习成绩的检验也进行了量化,责罚标准更是量化到多少大板。在规定的年龄内完不成教育任务,考不上功名,连同这名孩子的父亲一起都要在祖宗牌位前面跪着受罚!决不姑息!

体恕斋家训规则

牟国玠

居尝见世之膏梁之弟,幼而逸豫,长而放恣,窗下则以读书为迂谈,遇试则以奔竞为捷径,幸而列名黉序,志得意满,忘所从来,几几乎以为护身之符矣。逮势穷力尽,奔竞无策,则乞哀规避者有之,规避不及,则请人代庖者有之,又其甚者,曳白遗羞,身名俱败,始悔其力学之不早也,亦已晚矣!揆厥所由,良以父兄之教不先,遂致子弟之率不谨,初之旷学废业,久之暴弃身心,荡闲逾检,胥由于此。迨至亏德辱行,当场出丑,旁观者掩口窃笑,或致咎于积德之不厚,其罪维均,又奚可赎哉?吾家自前人掇取科名,诗书相继,已非一世,而遭家不造,屡经寇乱,艰辛遍阅,荼苦备尝,今仰承天眷,幸邀国恩,固云:先泽之遗留使然,大抵从艰难困苦中来也。夫何后生小子,未离贫贱之境,辄欲效富贵之为?平时无求益之心,临场有苟且之状,兢业无闻,怠荒时见,使不设法惩戒,夺其所恃,将来习为固然,恬不知耻,使我前人积善行仁之业及吾身而已,浸浸乎有必败之形,咎将谁诿?良可惧也!今列为规条,公之兄弟,佥曰宜然。

一、读书以修德为本,子侄中有败德、堕行、亏体、辱亲者,主前公同罚跪,重责十板,不拘长幼,每犯必惩,断不姑恕;

一、子侄十五岁与考者,县府两试有同邑同岁名列其先者,公同罚跪,重责三板;

一、子侄十五岁与考者,正考或有抄录,幸而入泮,不能争同类之先,每逢塑望,公同罚跪,重责三板,三次为止;

一、子侄十六岁以后与考者,县府两试不在入泮之列,公同罚跪,重责三板;

一、子侄十六岁以后与考者,正考不得入泮,公同罚跪,重责三板;

一、子侄十六岁以后与考者,正考或有抄录幸而入泮者,虽能争同类之先,每逢朔望,公同罚跪,重责三板,三次为止,不能争先,五次为止;

一、入泮后规避岁考者,朔望公同罚跪,重责三板,三次为止;

一、考四等以下者,朔望公同罚跪,重责三板,三次为止;

一、考三等末卷,公同罚跪,重责三板;

一、入泮十七岁以后,不与科试者,公同罚跪,重责三板;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果然,在牟国玠完整家训正确思想指导下,牟氏家族终于摆脱了前几世族弱丁稀,没有学问受人欺压的困窘生活,带领全族人走上了富家强族兴盛之路,实现了“强族之梦”,他和堂兄牟国须、八弟牟国珑率先考上了进士,完成了振兴家族的大业。那种“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人前显贵的心情可想而知。但牟国玠是自律的、清醒的,他怕自己的子孙滋生这种骄傲的情绪,长而放恣,毁了父业,所以才制定出这么严苛的家训,以警示后人自律、自强不息!

牟国玠这一代共计104人,这104人又生了二百多个儿子,三百多子弟每天都发出朗朗的读书声,从此牟家世世代代家族兴旺,人才辈出。

这套家训传至今日,仍有它的积极意义和现实意义,它光耀着儒家思想的光芒,更是牟家发家治家强家不衰的牟氏文化精髓,一直是我们牟氏家族发展、昌盛的宝典、秘笈。

自从有了这套宝典,我们家族才走向富强繁荣,没有被历史的长河所淘汰所湮灭,一直居于望族之列,家族到现在已经发展到几十万人,每年向国家的重点高校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祝牟氏家族源远流长,永远居于望族之列,我为自己是牟氏子孙而骄傲!

二零一六年八月十二日写于乌伊岭

作者简介:牟瑞霞 女,1963年出生于黑龙江省逊克军马场。1986年毕业于齐齐哈尔林业学校森保专业。现工作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乌伊岭区(林业局)。现为伊春作家协会会员。在校期间开始尝试文学创作,先后在《伊春日报》、《林城晚报》、《黑龙江林业报》、《诗导刊》、《知青文学专号》、《乌苏里江绿色风》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近百篇(首)。有散文家乡的小河》收入《黑龙江林业报》创刊10周年新闻作品选《林海华章》。著有长篇小说《胶东旧事》、《达子香之恋》《牟曰广传奇》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59126/

是什么使这个家族在三百年间出了十名进士,一跃成为四大家族之首的评论 (共 1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