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学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关系的分析与思考

2016-08-16 11:11 作者:谢陈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新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然而,我们必须看到,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这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制约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人类知识是统一的整体,文理之间,学科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是2 1世纪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与之相适应的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也成为21世纪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将各学科在知识背景、思维方式、学习能力、技能操作等方面的教育相互补充配合和贯通,这样既可以减少各学科之间不必要的交叉重复,又可以克服学科知识相互隔绝。彼此缺少沟通的弊端,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多元化,知识掌握综合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十分注重美术教育,将美术教育列入学校教育的核心课程,并注重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相互补充、优化和融合。

2000年,新西兰颁布的国家艺术课程标准中,强调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舞蹈、戏剧、音乐、视觉艺术等学科,同语文、数学、科学、技术、社会科学以及体育学科进行交叉和融合。

美国在1994年制订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要求各门艺术学科之间,以及艺术与其他学科 之间,寻求相互联系,以达到学科之间的相互强化,多学科之间的统一。

法国、德国、英国都认识到,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可促进学生在精神、道德、交际和文化方面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学生在数的应用、信息技术、交流和与人合作,改善自己的学习行为,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提高。(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我国,长期以来受传统的分科教学的影响,各学科教师之间往往是泾渭分明,各司其职,很少交流和交往。科任老师只注重本学科之间教学内容的相互交叉、衍接和沟通,忽视学科之间综合整体作用的发挥,要推进美术综合课程的改革,除了要求教师淡化学科本位思想,还要求教师在改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同时,必须要进一步拓展知识层面和其他学科任课老师合作的层面。有意识地加强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由各门学科的“单打独斗”改为多学科相互协作的、“立体作战”形成一个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亲和力的教学环境。为此,我想就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美术课程与人文学科(政治、语文、历史、地理、音乐、体育)的联系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如果说自然科学关心物,人文科学则更关心人,所谓人文性涉及人的生存意义、尊严、情感、价值、道德、文化传统、心、自由、人格。人文性更多的是由哲学、宗教、历史、文学、艺术等人文学科所体现。

情感性乃人文学科的集中体现,英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说:“每当一种新科技引进,人类必然会产生一种需要加以平衡的反应,也就是说一种高情感。否则新技术就会遭到排斥,技术越高,情感反应也就越强烈。”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人文学科的一个基本特征。

情感性在各学科中的表现方式各有不同,政治、历史、地理则重于理性,语文、音乐和美术更重于感性、理性和感性相互交融渗透,能起到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作用。多学科结合,学科间的整合或统整,是现代教育理念,美术学科与语文、历史、地理、音乐、戏剧等学科结合,能创造出极佳的教学效果,比如诗,尤其是中国古典词句,以深情和精炼著称于世,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引用诗句最能启发感情,特别是中国画中的诗词题跋和画论中的诗句,更有强烈地启迪感染力,可谓情动肝肺,诗成泣鬼神。又如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在激发人的情思和启动人的深层意识上更为直接快速。中国古人认为画通音乐,寓乐于画,诗画本一律,所以画中有诗和画中有乐是一样的。

优秀的美术作品欣赏,不仅带给人们的无限的想象力,感染力,还丰富了人文知识及相关学识。罗中立八十年代创作的油画《父亲》,曾倾倒了无数的崇拜者。父亲那饱经沧桑的脸,那粗糙有力的手,无不使人肃然起敬。父亲是中华民族劳动者的真实写照。人们在真切感受艺术作品超凡表现力的同时,也了解了当时巴蜀农村的落后和封闭,从而增强了学生对农民的同情和热爱,对改造农村落后面貌的责任感。事后不少学生自发翻阅各种资料,从历史、地理、文化传统等方面了解西部开发的重要性。增强了对党中央西部开发政策的理解和拥护。

这种由对美术作品欣赏,引发的精神体验与情感活动,往往起到了“厚人伦、善教化”的作用,是德育教育的延续和补充,也对相关知识的接受创造了事半功倍的条件和动力 。

二、美术与自然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的关系

科学和艺术自古以来就是不能分离的。英国科学家赫胥,黎说过:“科学和艺术是自然这枚奖章的正面和反面,它的一面是以感情来表达事物的永恒秩序,另一面则从思想来表达事物的永恒秩序。德国某大学一位校长认为“自然科学如果是时代前进的列车,那么人文科学则是驾驶列车的司机”。

美国可是经济科技强国,在如何处理美育和科技发展方面曾有过深刻地教训,1 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国人对科学的信奉达到了“神化”的程度,视科学为“上帝”严重轻视美育,但就在这时,英国科学家怀特海却指出:艺术和美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并把艺术教育和美育提到国家兴亡的高度来论述。他强烈要求学校加强艺术和美学教育,认为“不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总有一天国家会走向崩溃和灭亡的道路,即使科技力量再强大出无济于事。"事实证明怀特海并非危言耸听,到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人造卫星上天,美国人的“科学主义”信条被打破,于是在沉痛反思之后于60年代末提出了著名的“零点计划”,重新开始重视艺术教育,也开始了情感智力的研究与教育培养工作

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是一个哲学家,又是一个科学家,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是众所周知的艺术大师,但他们同时又是科学家、建筑师、考古学家。科学家不能只运用逻辑思维,更重要的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直觉和灵感。世界上许多重大科学的发现往往得力于形象思维的启迪。牛顿就是从苹果坠地推导出万物有吸引力,阿基米德则从澡盆里水的溢出悟出浮力定律,开库勒则从境中蛇的首尾相衔顿悟出苯环。

现代科学在飞速发展,现代思维观念也在更新,由原来的单向思维向多向思维(发散思维)改变。很难想象,一个不懂美术,对三维空间缺乏认识和理解的人,能够学好数学中的几何。同样,数、理几何图形中的三角形、圆形和梯形等抽象概念,在绘画艺术感受中,也被认为是稳定、饱满、坚实的象征。这种多方位思维方法,对提高智力.培养创造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中学生分别接受着逻辑思维(数理化等)和形象思维(人文学科)的教育和培养但是能够将其综合运用的却很少,致使学生认为科学与艺术是水火不相容的两个范畴,并将文理截然分开对待,这是有悖于自然发展规律的。产生这一误区的根源,并非来自于学生,而是传统教学体制,大量事实证明:美术成绩优秀的同学,普遍观察力、想象力和心理素质、思想品德等方面优于其他学生(例外的很少),这些综合能力的提高,促进了其他各门学科成绩的提高。

探索科学与艺术相结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新疆乌鲁木齐第六中学鲁桀老师上的一堂《现代工业设计》人教版高中欣赏课,将物理、数学、材料力学、生理学、市场消费学、心理学、设计美学、系统论等很巧妙地、很恰当地运用于课堂中。整堂课结构饱满、生动有趣,给入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美术课程与人们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需求的日益丰富,人们对精神生活的渴求也越来越高。关注的目光由过去满足温饱转向追求生存条件的温馨、优雅和惬意。人人具有艺术家的眼光,是人类提高自身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未来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受到学科中心主义的影响,教学通常按培养专业画家模式开课,致使学生把美术课叫做图画课,严童偏离了美术教育的正确航向,隔绝了美术与社会实践,与现代化建设相联系的通道,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一大失误。

美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联,大到城市规划和建设(如城市美化、亮化、绿化),环境的保护、居民小区的设计管理、商场、住房的装饰装修、文化及娱乐场所的个性化体现。小到家政服务(服装、烹饪、化妆)等,都追求时尚、现代和人文关怀、文化品味。然而我们不难看到和听到的是,有的城市建设破坏生态。所谓的美化工程品位低下,家庭装饰俗不可耐。有的人盲目摹仿,奇装异服,浓妆艳抹,行为粗俗,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也反映出美育的乏力和苍白。

美术课程怎样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新制定的美术课程标准为我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可以综合语文、政治、历史、数学、物理、劳技、音乐、体育等学科知识,譬如:1)调查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用文字、图像的形式记录调查结果;2)按社区功能需要分组设计利用综合材料制作各种房屋模型(或小区规划模型);3)设计自己喜爱的款式和色彩的服装;4)运用综合材料、自行设计并制作贺卡、名信片、灯罩等小饰品;5)合作绘制海报、运动会标、艺术节舞台背景、表演道具、面具等;6)动手设计绘制自己的居室平面图等。

实现知识与生活的有效联系,使学生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与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能相互转换,并能学会探究和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这样既开拓了学习领域,又体验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也使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学会自主学习和与人合作。

目前中小学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有了一些改进,但状况仍然不容乐观。人们在摒弃学科中主义的同时,更多是在呼唤、期待着一种全方位的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回归。不容置疑的是,美术教育改革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必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少改革的勇士们,大胆尝试探索一条美术综合应用的新路,作为千千万万的求索者,我希望在如下几个方面有较大的突破和改观: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大力宣传,形成共识

美术教育应上升到人文教育、文化教育的层面,这已经是中外教育专家长期实践得出的结论。过去社会上歧视美术课,视它为小三门、付课,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任其发展,将误人子弟。各教育主管部门,尤其是教育管理的策划,领导者必须更新观念,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大力宣传,形成共识。

2、取消文理分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综合

目前仍然源袭下来的文理分科,已经严重制约着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综合运用,加剧了学科之间的对立和排斥,助长了学生的偏科行为,干扰了正常的美术教学秩序。素质教育发展必须逐步矫正这种违背科学规律的教学行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综合。

3、文理艺老师共同参与美术教材编写和审查

学科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素质教育要求美术教材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全新的面貌,展示出综合学科渗透融合的理念,文理艺老师共同参与美术教材编写和审查,无疑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和手段之一。

4、中高考各学科试题中融合渗透美术学科知识

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和技能方法的掌握,可以检验和考察学生对知识综合探索和运用的能力,中高考各学科试题中融合美术学科知识,在以往某些科日中也曾出现过,并收到了良好的考察效果,但是仅仅停留在很有限的范围内,没有充分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譬如:结合语文教学,让学生为课文插图,作文配画,作图日记等。

5、为学科大融合创造好的教学条件

长期以来,因受教学设备、场地、设施等限制,很多正常的教学课目无法完成和实现。有些老师尽管满脸热忱,身怀绝技,但面对过时老化设置(有的甚至连起码的条件也不具备),只能望洋兴叹。平时上课六、七十个人挤在教室里无法施展手脚。美术老师尽管极力呼吁,也无济于事,为了改变落后面貌,使美术学科涉入规范教学的轨道,希望有关部门给美术教学创造必要的条件。

6、加强美术教学研究,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目前,综合学科知识是一门新兴的研究课题,可提供借

鉴的经验和例证十分有限,需要美术老师静下心来,认真学

习新知识,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专心致志地研究和探索,

在取得新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运用。学科渗透融合,为

美术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只要我们与时俱进,不

断进取,定能尽旱迎来美术教育的又一个天。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59027/

中学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关系的分析与思考的评论 (共 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