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想到邓拓

2016-08-13 10:58 作者:蔡怀森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想 到 邓 拓

蔡 怀 森

想到邓拓,是因为想到了文化大革命。想到他曾被毛泽东贬斥为“书生”一事。

提到邓拓,如今的中青年人不会清楚了,只有经历过文革的老人们才会知道一些。

邓拓,1912年出生在福建福州的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早先就读于上海光华大学和河南大学,1930年(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道路。1937年,25岁的邓拓随聂荣臻进入晋察冀边区,担任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付部长,主编《晋察冀日报》,就是后来《人民日报》的前身。

邓拓是我党当时为数不多的思想政治,文化战线上的“知识分子”人才之一,是屡经考验的坚定的革命者,对党和毛泽东同志有着极大的忠诚乃至崇拜。(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邓拓是在我党内最早提出“毛泽东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人,他从理论宣传的角度,肯定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早在1942年,邓拓就提出:毛泽东“真正掌握了科学的马列主义原理,原则,使之与中国革命实践密切结合,使马列主义中国化”。1944年5月,邓拓同志主编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部《毛泽东选集》,为传播毛泽东思想立下了开创性业绩。解放后,邓拓先任北京市委宣传部长。1950年担任《人民日报》社总编辑,社长。按理说往后的年月,也就该同新中国一起,华秋实,建设美好的祖国,幸福的家园了。可随着风云变幻,革命的道路远非如此简单。

1957年,不知何故,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怒批《人民日报》和邓拓,斥责邓拓是“教授办报,书生办报,死人办报”。现在的人们提起这段情节,全都语焉不详,没人能说得清楚究竟缘于何故,使毛泽东对人民日报及邓拓如此不满。其实,解放后,党内斗争从未停止,“镇反,抗美援朝,高饶反党联盟,合作化运动,对私改造,反右倾,庐山会议,三面红旗……”.连续不断的一场场斗争,一番番风,作为党的喉舌,舆论宣传阵地和旗帜的人民日报表现,极有可能引起了毛泽东的不满。毛泽东斥责邓拓是“教授办报,书生办报,死人办报”,今天看来是颇有些大家长对犯错的仆人,责骂式的口吻和作派。而细究其说辞,也倒有些意思。

首先是“教授办报”。毛泽东一贯蔑视专家教授类知识分子,这是世人都有感觉的事实。据说:早年毛泽东“北漂”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打工,就是编外临时工吧。而其时北大的教授们,洋的,中的,古的。不洋,不中,不古的,都是一付有模有样的样子,当然不会拿正眼去瞧这个从湖南来打工的小青年,受些冷落,遭些白眼或许也是常有的事,这原本就不算什么,可在这位伟人身上,心灵深处留些阴影,就是个事了。斥责邓拓“教授办报”就是内心深处对这些喜欢自以为是的人有成见的流露和藐视。“死人办报”当然是泄愤的话,甚至有些怒不可谒,这其中也可能隐含有不听招呼之类的事情。而“书生办报”就显得真实而又明确了。邓拓1958年离开人民日报,后有人说他“办报十年,善独立思考,对领袖指示,不那么一味盲从,尤其是在剧烈动荡的政治风云中,不见风,不变舵,因而不得欢心,甚至有些碍手碍脚”。毛泽东还算大度,没定他反党,右倾。但书生气息已显露无遗。终被逐出了《人民日报》。

邓拓离开后的人民日报,终于轰轰烈烈,大张旗鼓的宣扬“大跃进,三面红旗,放卫星,粮食亩产万斤,炼钢炉火通红,赶英超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了……”.

邓拓当时在党内高层眼中也就是个书生,一支笔杆子,一个文化人。在党内复杂的路线斗争中,不会看“上面”眼色行事,对重大政治事件不敏感。毛泽东斥之为“书生”还真是说对了,邓拓在后来的岁月里,直至离开人世,都有了足够的验证。

邓拓离开人民日报社,担任了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分管宣传,文教卫之类工作。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引起了知识界,政界的震动。现在人们都知道了,这是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运动风暴的序曲,是由江青,康生精心密谋策划的前奏。书生气的邓拓当然不会清楚,明白。姚文元的文章发表后,要北京市委表态:是赞成还是反对,是转载还是不转载。这个在今天看来简单又有些荒唐无赖的大是大非问题,邓拓却顶着不赞成转载。面对重兵压境所指向的靶子—时任北京市付市长的吴晗,还有一番不识时务的说辞,邓拓说:“吴晗为人正直,一贯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事业,政治上是靠得住的,全盘否定吴晗,不能接受”。还言之凿凿:“没有中央明确指示,这样的文章不应随意转载。”貌似正确的一番书生意气说辞,给邓拓带来了灭顶之祸。1966年1月5日,邓拓被停止了工作,进行检查。进入5 月份,文革急先锋,尖刀班,打手姚文元,还有一个不知从那里跳出来的戚本禹,先后发表批判邓拓的文章,“叛徒,特务,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的帽子接连砸下,压得这个“书生”频临崩溃。终在中央发出《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号召全国向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猛烈开火(即5。16通知)的第二天,5月18日自杀身亡,结束了时值壮年有为的生命.成了党内在文革运动中第一个彻底倒下的头面人物.据说还有遗书,是给北京市委和彭真的,遗书中诚挚剖白:“我的这一颗心永远是向着敬的党,向着敬爱的毛主席。”书生本性,至死不逾。

邓拓是在党内最早宣传,提出毛泽东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人,也是最早编辑《毛泽东选集》的人。可他自己至死并未能懂得毛泽东的主义,学透毛泽东的思想。

毛泽东是个一生“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的人,且斗争艺术高超,坚定。一生除反蒋抗日,反帝反修外,还组织发动过大大小小若干次斗争运动,一浪接一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过几年再来一次”。还要解放全人类。老人家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造反有理”,老人家说“共产党的哲学就是斗争哲学”。这些邓拓如果读懂了,学透了,就绝不会做出“书生”气的傻事,特别是自杀的事。后来的吴晗也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吴晗除了兼有书生气外,还多了一份文化人的骨气。

其实邓拓,吴晗他们当时再咬紧牙关挺几个月。不就是大字报糊身,戴高帽子,多挂几次牌子,多弯几次腰,多挨些拳脚吗。过些时就会发现:强台风会很快刮过这些小靶子,刮向彭,罗,陆,杨他们去了。刮倒这些人后,又扫向刘,邓,(后来又加了个陶)去了。还有全国大大小小,各行各业的走资派。再后来,“二月逆流”,“批陈整风”。接着造反派头头们又内斗了,“大联合”,“三结合”后又成了“5.16”分子。红卫兵下放农村了,然后又忙着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评水浒”,批“周公”去了。当然这些年月的日子会很难过,蹲监狱,住牛棚,进农场,去干校。其实在今天看来也很滑稽,蹲监狱的没有判决,没有开除党籍,公职。住牛棚去干校还拿工资,还是干部,只是叫下台干部或下放干部。然后就是逐渐被解放,再后来就是落实政策,平反昭,补发工资,安排工作。邓拓,吴晗他们没能把这场历经十年的闹剧经历完,实在是一大遗憾,太可惜了。当时的邓拓,吴晗,廖沫沙三家村之一的廖沫沙却顽强的坚持着活了下来,演完了,也看完了这场闹剧,终得了一个拨乱反正的晚年。好象是在验证着“识时务者为俊杰”。

如今“书生”一词不多见了。体制内个个都是本科,研究生。高干们有的都成“博导”了。然而每每在上层核心领导人那里,在议及干部,或准备培养,选拔对象时,除了看工作是否能干,会干,肯干外,还有政治上是不是“成熟”,有没有大局观念,协调能力怎样等。这些思维,想法,说辞和观念当然没有错,但会否隐含着是不是很能遵循领导意图办事,会不会看眼色,听招呼。是领导(有时还有亲眷,家属,子女)想了就办,需要就办,还是领导说了才办,甚至领导说了也不办,这都有可能是政治观和大局观成不成熟,或强不强的问题。面对一些现象中的人和事,只是毛泽东说得更直接一些,“书生”一个罢了。

2014年 1月 28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58276/

想到邓拓的评论 (共 11 条)

  • 绝响
  • 淡了红颜
  • 雨袂独舞
  • 心静如水
  • 江南风
  • 紫色的云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襄阳游子
  • 早岁那知世事艰
  • 文庄
    文庄 推荐阅读并说 难得佳作!推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