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不计成本的地名更变值得深刻反省

2016-08-04 17:48 作者:疏桐上蝉  | 1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不计成本的地名更变值得深刻反省

因为在征集新地名的通告中附上了暂时拟定的地名“定军山市”,这些日子陕西勉县吸引了不少关注。有人就提议,算一下因为改地名而增加的开支。当然,勉县的地名更改,源于撤县设市的契机,即便沿袭原地名,行政区划的调整带来的支出也难以避免。但对于那些有意更名的地方来说,改地名的成本账,值得好好算一算。(8月3日澎湃新闻)

近些年来,不少地方都热衷于更改地名。一些没用了数十年、上百年的地名,突然间就从公众视野如消失。一些虽然曾在历史上使用过,但后来被废弃的地名莫名的又被重新起用。作为在祖祖辈辈都在某个地方生活的人来说,地名突然变更,似乎看起来与自己毫无利益关系,但实际上却涉及到自己的身份证、户口薄等具有证明身份的证件的实效和使用方便,对于个人的影响不可小觑。

然而,且看一些地名的随意变更,似乎也从来不会征求普通公民的个人意见和建议,几乎总是在某某领导头脑发热“一拍子决定”后,曾经与自己朝夕相处、又陌生又熟悉的地名换了面貌,仿佛将过去与现在生生的斩断、隔离,给个人的记忆以血淋淋的痛苦,给许多人的生活造成诸多不便。试问,因权力“发热”而改的地名,岂能赢得公众的好感?岂能与本土深厚的人文土壤相融合?

地名的更改或许不只是看上去那么简单。一些地方更改地名绝非是“头脑发热”,而有着深层次的利益考量。在一些地方主要领导唯经济唯政绩是论的执政原则下,喜欢大搞形象工程,不求为群众增加多少幸福指数和“获得感”,只求执政一方、为官一任须得留下值得大书特书的“丰功伟绩”,比如一些具有标志性的建筑、大的公共基础设施、大型文化体育赛事活动等。一些地方,为了争名图利,还打起了古代名人的“算盘”,争相建祠堂、修庙宇、盖纪念馆,不管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还是只存在于经典名著中的传说人物,旨在借来博取公众的眼球,刺激当地的旅游经济,提升本地的名气。在这样的动机之下,一些地方不惜花费上百万资金。然而,到头来,这样正血本的投入真的实现了初衷了吗?

不计成本的地名变更值得深刻反省。暂且不提那些因为历史特殊原因而对地名进行变更的行为,如为了纪念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中牺牲的伟人而对地名作的更改,如为了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左权将军的山西左权县。的确,对于一些地方来说,地名的更变,能产生显著的文化和旅游经济效应。比如在历史古籍和影视文化节目中出现频率极高的古代地名,具有不无比拟的文化影响力,容易引发公众的好感。更关键是背后巨大的文化和旅游开发价值,是难以估量的。但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有资本去改地名,那些不计成本、把毫无根据的传说或小说中出现的地名拿来或只是“权力发热”进行的变名,都属于不计成本的盲目行为,值得深刻反省。如果只是顾及眼前利益而改更地名,无疑是鼠目寸光,损失的不只是巨大的行政成本,更有深植于一直使用着的地名的公众情怀和文化记忆。(文/伍文胥)(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56542/

不计成本的地名更变值得深刻反省的评论 (共 12 条)

  • 心静如水
  • 淡了红颜
  • 襄阳游子
  • 暮兮颜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荷塘月色
  • 绝响
  • 歪才(卢凤山)
  • 春暖花开
  • 查仕菊
  • 雪灵
  • 江南风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