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墨色

2016-07-27 20:52 作者:水岚  | 1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墨色

一点如漆,扫及千秋隐匿处;一色称霸,染尽天下有痕光。

——题记

墨色,唯美得失真。它似乎不食烟火,却也不是自成一家。它生于黑,却有甚于黑。凡是有黑色的地方,皆替之以一个“墨”字,都平添了一抹安然的惊艳。很多人倾心于中国红、琉璃黄、国槐绿、青花蓝,却单单不那胜黑墨。诚然,沉沉的黑色又有几个人接受?记得以前,我也对墨色避之不及。可流光逝尽,天自有意,竟然让我无法自拔的爱上了那深沉的墨色。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越喜欢墨色,就也能窥见汉文化的精髓。想来也是,唯有墨色,才能最好的包容、诠释中国的文化。它貌似只是一种简简单单的颜色,实际上,它包罗万象。红黄蓝三色,本是各有千秋,等量混合而成后,取长补短,融成了一种能表达出神韵而不再只是绘意的颜色。深深浅浅的墨笔符号展现的,是闭目后荡气回肠的气势。正因如此,中国古人钟情以墨作画赋诗,尤青睐于以黑暗来表现出光明,乌灵鲜活的松竹、花、人景,在细腻的笔尖蘸足墨色之后,一一跃然于纸上,化作一段不朽的传奇。

以墨作佳作,只求神会。这种做法,很快得到了大批文人的效仿。墨色,因人而异,制出属于自己的那一种颜色也是尤为重要的。于是,他们就亲力亲为,自己做出属于自己的墨色,让墨寄予起自己的那一种情思,成为自己的代言。三国的韦诞所制的墨被赞“仲将之墨,一点如漆”;南唐李延圭所制的墨质坚如玉,明代时已成为千金之宝;清代曹素功的三十六锭“经常应世墨”品貌皆优;而胡开文所制的墨至今仍以“色泽乌润、经久不褪、舐纸不胶、入纸不晕、芬香悠长”名扬天下。他们的名字,或不被知晓,但那墨,却成了最强的金字招牌。就是那一点墨色,让墨身价陡高,开始成为一种艺术品、收藏品流进或雅或俗的人的手中。有的人闲来无事,总喜欢磨点墨,看它在细瓷砚里一圈圈化开,自觉饶有趣味,颇有些“近墨者黑”的感觉。(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墨色功不可没,为文人及时地存下了灵感,恰到好处地绘出了精魂,自然也绘进了文人的心。雅阁里,西风穿堂,吹淡了浓香,带来一点点清凉。“古砚微凹聚墨多”,闲来之笔,却透露出简简单单的快乐。书卷胜红颜,欲辨已忘言;风露中宵,“朵朵花开淡墨痕”,傲的梅花饱蘸了墨色,非但没有逊雪,反而借了墨色的淡然,静和的特质。白雪,墨梅,皓月,苍穹,美极矣哉!或秋或,一阵电闪雷鸣,日星隐曜,怎一声“俄倾风定云墨色”了得!不惑之年,战事连绵,就像是晕在史册上惨不忍睹的墨渍,永永远远成了一个不堪回首的污点,杜甫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也尽数浓缩在一个“墨”字里了。

墨就这样,逸出书房,渗入生活,润物细无声。我不止一次的幻想,那兼爱非攻的墨荀,心急如焚地去楚国时必是匆匆着一袭黑袍。越过座座山巅,猎猎作响的狂风必不止一次灌进他的领口,舞动其被荆棘挂破的衣角,一定有不止一人,看到他的身影消失在暮色四合的旷野,出现在破晓。那墨衫象征的是包容低调;秦统天下的时候,一片金碧辉煌前,始皇帝着墨色龙袍,一顾天下,眼里迸出一道利光,目光放向更远的天地。一种“唯我独尊”的气势。那墨袍代表的是君临天下,孰敢不服!后代,墨色的身份渐渐下降,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因为其独特的伤感之意,作为死亡的信客。其实一种颜色决定不了自己的象征意义,决定它的,大概只是别人所认为绝对正确的普遍感受吧。

不管是喜是悲,我依然喜欢;不管是善是恶,我依旧垂怜。依旧是那抹墨色,踱进了天真的双眸;依旧是那抹墨色,梳进了柔顺的发丝。黑发黑瞳,是青的标志;黑瞳黑发,是炎黄的象征。越是高洁出色的,越甘愿化作别人身后若有若无的陪衬。墨色,就这样做了很多人自动忽略的底色。可我做不到无视它独一无二的美丽。

也效仿一下古人,把一点点墨,倒进了盛有清水的洗砚池。墨色稍纵即逝,化作千万缕无法用手盈握的丝缕,向四周蔓延开来,愈蔓愈淡,萦绕着淡淡的香,像是编织成的一张巨大的网,欲网住一池的水。最终化在清水里。怅惘之际,鞠一捧,就又看到了它熟悉的身影。

就是因为这普通的颜色,就是因为这丰富的蕴涵,墨色,让我崇敬,让我臣服于它的美丽与广远。

墨色征服了我。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54834/

墨色的评论 (共 14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