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凌云龙门之巅

2016-07-22 16:39 作者:谈文论武  | 2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昆明西山之神奇,要数巅峰之上的龙门。从山脚的高峣一路走来,它已是西山众多风景点的顶端,再往前走,别无它景。

西山龙门,基本是从三清阁大门起,婉转直至天台。以奇、绝、险、幽为特色,雄居昆明众多名胜之上,其中有云南最大、最精美的,以道教为主的石窟。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到昆明的游客,都会慕名而往。

我们在导游带领下,来到三清阁牌坊式的大门前,阁却不在此处。那里已是海拔1900多米,正面飞檐上横书“苍崖万丈”。往左边一看,悬崖下就是滇池,真有万丈深渊之感。门背后横书“绿水千寻”。是形容沿着这里千回百转而上,处处都能看到滇池的碧水。

门的两边有对联:“龙门一啸惊沧海,仙阁三呼应碧天。”描绘出了:到龙门之上,大叫一声,海一般的滇池都有动静;到三清仙阁高声一呼,碧蓝的天空都有回应。把整个龙门的气势表达得淋漓尽致。

看来,龙门每个景点的对联,都能形象地概括出景点的特色,不能不认真观看,细心体会

从三清阁大门处,往上的每一个景点,都得攀登六七十度的陡坡,第一个陡坡最长,大约登百米石级,来到一个石牌坊的门前,上书“罗汉崖”。牌坊背后上方横书“三清境”。门两边有两副对联:“时出云烟铺下界,来钟声彻诸天。”“置身须向极高处,举首还多在上人。”(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第一副描绘那里时常云雾缠绕,夜间钟声响彻云霄;第二副形容登山人,已经到了极高处,抬头看时,却在上面人的脚下。道出了罗汉崖的险峻。

其实那里是“灵官殿”,只是悬崖上的岩石有点像罗汉,才那么称呼。庙的上方横书:“飞阁流丹”,庙内供有王灵官的塑像,是道教镇守山门的守护神,相当于佛教的韦陀。

过灵官殿的右上方,才是三清阁所在地。按理阁中应该供放三清真人像,可惜现在改成餐饮和卖纪念品的场所。三清指的是玉清、上清、太清,隐喻人们只要心清、气清、神清,就能得道成仙。

这个地方位于峭壁之上,扶栏一看,彷佛云端之中,我大呼一声,真有“仙阁三呼应碧天”的感觉。出三清阁,几乎能够触摸到下面灵官殿的飞檐。

看完三清阁,来到真武殿,中间供有真武大帝,两边护法不知其名。一块匾上横书:“北极玄天”。大门旁,有一副对联:“脏化龟蛇术造灵山添胜境,心存黎庶仙居极地镇妖气。”是说真武大帝法术高强到,脏腑都能化成灵龟飞蛇,仙术能够造出灵山胜境,因为心系黎民,仍然居住在极其寒冷的北方,是为了镇住那里的妖气。真有点像地藏王:“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献身精神!

继续往右上方行去,大汗淋淋来到一个石牌坊门前,上面横书“凌霄宝阁”,背面横书“妙有真境”。却没有见到凌霄宝阁,大概是受地势所限。

过此道门后,有一个宽敞的平台,右边是玉皇阁,已改为茶室,没什么可看;左边有一间普通房屋,门上横书“名人与西山”。屋中挂有许多中央领导人和国外贵宾到此观景的照片。有周恩来,刘少奇,英国女王,基辛格等等。

平台前方有一个崖洞,洞中有一口井,井水终年不枯。旁边跪有一条小牛。洞的上方刻有“牛泉”;左边刻有“孝为先”;右边的扶栏上,刻有两个有关孝牛泉的动人传说。

最后一个传说很感人,大意是:“明朝时有个杀牛人叫赵五,要杀母牛时,牛犊望着母亲,泪如泉涌,赵五心生怜悯,放下屠刀,牵着牛到三清阁准备出家。到了三清阁,母牛要喝水,牛犊以舌舔崖,石穿水出成泉,母牛喝上了水。此泉便名孝牛泉。”真是孝心感天啊!

爬龙门拼的是体力和耐力。不过山中树木茂盛,空气清新,一路伴着亭阁、对联上来,觉得很有收获。

石窟是在西山东临滇池一面,长约数公里的大断层上,前人一锤一钻打造出来的。石壁上凿打的痕迹,仍然清晰可见。站在那里,看着清晰的凿打痕迹,我恍然大悟:滇池没有治理前,水患不断,古人为了平定水患,才花大量人力物力,在西山悬崖上开凿龙门,寓意龙在九天,镇守水妖,确保平安。便有了这个独特的景观。

于孝牛泉处,向上爬3分钟就是龙门石窟,洞口刻有“别有洞天”,“引人入胜”等字。

整个龙门工程,虽然从三清阁大门起,实际上从别有洞天开始才是石窟,前面的景点,全是石栈道相连。

进得别有洞天,有一个长长的平台,右边为圣父母殿,是纪念真武大帝父母的殿宇,其中有他父母的塑像,金粉饰身。

据说真武是从母亲左胁生出来的,类似国外神话宙斯出生的传说。究竟这种传说,谁克隆了谁,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真武大帝对父母的一片孝心。

门前有一副深奥的对联,没有抄录,主要是讲人生的起点:元气是父母给的;元神是天地给的。所以不能忘其父母、天地的恩情,连牛犊都有报恩之心,何况于人啊?

平台正面有一个悬崖洞,上方刻有凤凰衔书图,精美飘逸,犹如山花飞落。洞中有石桌、石凳;洞边有块石碑,说明了凤凰岩和凤凰衔书的来历,大意是:黄帝与蚩尤大战不胜,王母派九天玄女变凤凰衔天书给黄帝,故胜蚩尤。洞中有一副对联:“乾坤浮一境,日月跳双丸。”上联是说天地浮出滇池这一景观,因为那里面对滇池;下联是说日月跳来跳去就像两个丸子。简短的一副对联,却写得大气非凡!

凤凰衔书处,拾阶而上是老君殿。因石窟就在眼前,我急于看石窟,顾不得上老君殿了。

石窟大门像牌坊一样,叫普陀圣景,进去后,窄窄的石窟螺旋而上,来往行人需侧身相让。石窟上凿有石窗,凭栏探头,万丈深渊,惊心动魄。远看滇池,尽收眼底。

人们说:“自古华山一条道。”石窟中也只那么一条道,往前攀2分钟,见一石室上书“福海无量,是亦普陀”分上下两层排列。

石室中央供有普陀像,两边有两副对联,游人过于拥挤,只看到一副:“仰笑宛离天尺五,凭临恰在水中央”。显然是说此处水天一色的景观。道教基地出现佛窟,展示了佛道相互影响的大好趋势。

石室前,有一石栏围着的半圆观景台,站在石栏处眺望:上迎天风,观龙门牌坊与悬崖绝壁的险峻;下临绝壁,观五百里滇池烟波浩渺,云蒸霞蔚,远山如黛,白云悠悠,飘飘欲仙。

顺着石级而上,摸着石壁上的凿痕,才意识到自己正踩着先人的汗水往上登,于是,精神大振,轻松来到龙门。只见半个龙门牌坊担在悬崖上,是在原地镂空凿成,上方横书金灿灿的“龙门”两个字,在门的横眉下,刻有龙珠,据说人们摸到就会吉祥如意。路过之人,都会用手摸一下。

此处算是石窟很宽的去处了,也不过十多平方米,中间有一个石香炉,燃着袅袅青烟,与盘绕在悬崖上的云雾,居然能描绘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奇观。

崖壁上有一个神龛,有三个拱门,正门顶端刻有“天临海景,达天阁”,分上下两行排列。两侧门顶刻有“名山”“石室” 字样,中门有副对联: “举步维艰要把脚跟站稳; 置身霄汉更宜心境放平。”这不但是对登山人的忠告,更蕴含着做人的哲理

神龛正中为魁星,是主宰文章之神;北侧是文昌帝君,为主宰功名利禄之神;南侧是关圣帝君,为主宰伏魔降妖之神。两壁下刻有神骏奔驰图,天棚上刻着祥云缭绕,仙鹤双飞,一株蟠桃碧叶红果,栩栩如生。构思奇妙,工艺精湛,叹为观止。

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魁星手上的笔尖,是另外安上去的。我想起了在三清阁中,看到八块石刻碑上的传说大意:隋炀帝三年,开科举,云南千年不出状元。有传说出:“挂榜山上无龙门,何时绝壁凿出龙门,就有人跃龙门,金榜题名,夺魁天下。”一青年石匠,与相恋的姑娘听到“凿龙门,出状元”的传说,遂立下凿龙门之志,决心凿出龙门再结婚

儒林绅士们听说有人凿龙门,纷纷解囊相助。青年石匠与伙伴们不论昼夜寒暑,凿岩不止,姑娘送饭送水,缝补浆洗,不知经历了多少个寒暑,终于凿出龙门与达天阁。

青年石匠嫌魁星手中的笔不尖,又精心雕凿,不损笔尖断裂,石匠伤心欲绝,纵身跳下龙门,姑娘成天坐在悬崖下悲泣,泪水流了五百里,化为滇池,泪尽而逝,身躯化为西山。故远眺滇池西边,恰似一位睡美人。

经穿云洞,上登5分钟就到了尽头。出得石窟,只见崖顶险峻笔立,龙门到此嘎然而止。顿感一番艰辛,换来了山登绝顶我为峰,极目远眺滇池,水到无边天作界,好一个极目楚天舒啊!

我仿佛站到了人生的至高点上,看破了大千世界,还有什么烦恼抛不下呢?可想当年参加龙门工程的民工,一旦大功告成的喜悦心情

这里的观景台比较大,我回身看洞口,上面横书“天台”二字。真有站在天台之上的感觉。石洞两边,是对联最多的地方,居然达到四副。从楷书,行书、篆书到草书,一副换一种字体,而且气势非凡。楷书的“朝潜龙轻出海,夕阳登道奔盘空”;行书的“洞狭壑深疑入,峰回路转若登天”;篆书的“硙道迂回萦阶缠壑,龙门闪耀飞阁凌空”;草书的“观天察地江山在峰中,握斗扪星云鹤翔身畔”。

古代对联,都是繁体字,还夹杂着异体字,如果再篆草的话,更难辨认,我在那里连猜带蒙,揣摩了好久,才看出了端倪。

平台左边石崖上刻有“大禹凿龙门,盘古辟天台。”是形容,龙门是大禹那样的人开凿出来的;天台是盘古那样的人开辟出来的,无疑是将开凿之人,奉若至高无上的神灵一般。

是啊!在悬崖峭壁上,前后历经七十多年,数代人的努力,开凿数千米的石窟和那么多的道教景点,没有敢为人先的精神是做不到的。

看完转身,面向苍天与五百里滇池,我的腿发软了,要不是手扶石栏,有那么一点点,实实在在硬邦邦的感觉,还真以为身在飘渺云雾之中。这时才体会到“一登龙门,身价百倍”的隐喻,原来就在这儿。

那种感觉,何止身价百倍?就像蚕蛹脱变成了彩蝶一样,欲飘然飞向茫茫滇池之上才痛快。要不是导游催促,入了神的话,也许真会凌云一飞,化羽成仙。

天台已到尽头,我正想原路返回,被导游叫住说:“原路返回多没意思,我带你们从其他地方下去,还能多看一些风景。”

我们当然求之不得,紧紧跟在他的身后,从天台左转向上,来到彩云洞,出洞攀二十多米石级来到“回峰台”。洞中雕有一根石柱顶天立地。导游说:我们已经从海拔1900多米处,攀登到了2200多米的龙门顶端,就像这根石柱一样顶天立地了。

从此,真的是回峰直下,这才尝到了上山腿软,下山腿抖的滋味。下了山,已十分疲惫,只有乘大巴车返回。

大巴行驶在下山路上,晃晃悠悠,仍有身在巅峰之上的感觉,我遐想着:要是从天台处,像张家界那样安一部电梯,直通西山之巅,造一个宾馆,一千元一夜,我都会体验一把。

在那万山之巅,到了夜阑人静,打开窗户,耳听滇池涛声,仿佛潮水冲洗着心灵一般爽朗;眼看天上一帘弯月,几乎用手都可触摸到那么惊心;再看山下万家灯火,密密麻麻蕴藏着多少悲欢离合,便会顿悟红尘飘渺;揣着如此美景入梦,恍惚中,床像云朵一样飘浮起来,好似吊床上那种晃晃悠悠的感觉;凌晨看着拱出云雾的红日,犹如获得了新生一般。一生还有何求?

二〇一六年七月六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53533/

凌云龙门之巅的评论 (共 23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