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五十年前的夏天怎么过?

2016-06-29 08:15 作者:惠风和畅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昨天至,从节气上已经进完全入夏季了,再加之这几天35度以上的高温,夏的滋味,所有的人已经品尝到了,只有一个字的感觉,那就是除了“热”,还是“热”,西安人民调侃,已经进入“烧烤”阶段,需要的只是自带“孜然”。

现在电力供应充足,家庭、单位、商场、公交基本上都有空调,温度可以控制在20多度,适宜得很,可人们对夏天还是怕怕的,可见热是很厉害的。想一想,50年前,没有电,更谈不上空调,那时的陕西关中乡下的人们又是怎样度过炙热的夏呢?

夏季的劳动

三夏是一年最忙的时节,虽然到了夏至,小麦已收割完毕,但还堆集在场上,需要碾打。早上,天刚蒙蒙亮,就要趁太阳还没有出来,天气比较凉爽时,赶紧去摊场,就是把麦子剁掀开,把一捆捆麦子打开,让麦子蓬松的站在场上,等太阳出来晒干,便于脱碾。十点钟后,牛拉着石头的碌轴,就开始在场上一圈一圈的转,妇女孩子们或者躲在家里,或者大树的阴凉里。两个小时后,为了把所有的的麦粒全碾下来,就要翻场,把脱下麦粒抖下去,把麦子翻个身,把没脱粒的翻上来。这活是在一天最热的时候干的,每个人脖子上都搭一条毛巾,随时擦汗,以防汗水蒙住了眼睛,。就这样三四十分钟场就翻好了,可每个人的衣服也湿透了。赶紧回家喝水,切记不能喝凉水,也切记不能喝的太快,否则就会伤身体。

再下来,又碾了两小时,三点多了,碾好了,如果天气好,太阳大,就不急于起场,等下午五点太阳过去再干也不迟,如果天上有云,恐怕有,那就要立即起场,龙口夺食,那是争分夺秒,一刻也不停息,男女老幼一起上阵,挑麦秸杆的前面走,扫麦粒的后面跟,打麦秸剁的是男人,扫麦糠的是女人,张口袋的是孩子,装口袋是老人,三下五除二,麦秸上剁了,麦粒入仓了,豆大雨滴也下了下来,人们拉着粮食和农具,往家跑着,忘记了擦拭汗水,满脸都是幸喜,毕竟把粮食抢回来。

劳动者的夏天忙于劳动,汗水都顾不上擦一把,热是难以顾及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夏季的饮食

夏季虽然热,确实一年四季中食物最丰盛的季节,刚刚收下小麦,磨成新粉。造就了最美的食物。早上天还没亮,女人们就起床了,趁着天凉,先烙两个白面锅盔。再烧一锅大麦粥,然后泼一盘油泼辣子,凉拌一盘黄瓜或者是一盘洋葱,都是极好的。饭刚做好,犁地的男人就回来了,端一老碗麦粥,汤清而味浓,喝下去清凉解渴,顺口而入的大麦粒筋道而清香。呼呼噜噜一碗粥就解决了,拿起一角锅盔,从中间掰开,夹上辣子和小菜,咬一口,爽极了。锅盔皮脆瓤酥,辣子又香又油,黄瓜洋葱清脆回甘,吃一口想三口,一角锅盔也就七八口就咥完了,再来一块,趁垛里的麦满满的,尽情吃个饱。

吃了早饭,男人们一年中难得下晌了,用今天时髦的话就是睡个午觉。女人们可不能歇下,舀上一盆新面,有的家里蒸面皮。有的家里摊煎饼,有的家里擀凉面,还有的吃的清淡些,做一锅清汤面。这些吃食,各有各的美味,是关中乡民们夏日的最

夏日做饭,烟熏火燎,今日想想都不是好过的。可那是时妇女们却乐此不疲,用我祖母的话说就是:“有啥吃的,还有啥谈嫌的,没啥做,那才叫个烦”。夏日的厨房,热并且快乐着。

蒸凉皮,要先和面糊,用劲不能大,也不能小,大了面糊变面筋了,不行,小了面糊有疙瘩,蒸出面皮不光滑,也不行。水要慢慢到,筷子要匀匀的搅拌,和得要不稀不稠,刚刚好,舀一勺,往下到,刚好不断线。这时开始蒸,舀一勺到进萝萝里,隔水蒸5分钟,面糊就变成一张面皮。在放入冷水中凉五分钟,拿出轻轻一揭,一张凉皮就取下来,蒸好了。一顿饭,一家五口话,也得蒸上十来张,光蒸就要在火边烤上个一个多小时,可是主妇没有任何怨言,一张一张,擦油,倒水,入过,出锅,入凉水,出凉水,揭面皮,像是虔诚从事着一项的宗教仪式。凉皮好了,还要剥蒜,砸蒜,泼辣子,制作好凉皮调料。接着切凉皮,装碗,一切收拾停当。孩子已经等不及,先给孩子调一碗,再给老人调一碗,下晌起来的丈夫,已经等不及了,自己调了一碗,等女人吃上,已经过去了半日。

今天吃了这样,明天就吃那样,夏日午饭是天天不重样的,女人们天天劳作着,不知天热,只看到了有吃有喝的日子,一家人是欢欢笑笑的。

午饭以后,等太阳偏西,男人去犁地,女人去间苗。一直干到天黑透了,才回家。晚饭很简单,不叫吃饭叫喝汤,烧上一锅开水,舀到大盆里凉着,放几片沙果叶子当茶叶,汤水黄亮亮的,凉凉的,很清香,喝着沙果叶茶,吃着早上剩下的锅盔或者中午的凉面,吹着晚风,就是一天最惬意的时光。

夏季虽然炎热,但因为食物的丰足,人们依旧心怀感恩,觉得比起饥饿难捱的夏之交要好了许多。

夏季的消暑方式

夏天的消暑方式最重要是纳凉,白天热极了,高台上的树荫下是纳凉的好去处,高台招风,树荫遮阳,在树荫下吹着凉风,那是当时人们夏日最高的享受,干不动活的老人和干不了活的孩子几乎都集中在这里,偶尔有几个能干活的人,也只是在这里匆匆落落汗,就去忙去了,大忙季节,大人是懒不起的。

到了晚上,热的在家了睡不着,不管男女老幼,家家拉一张凉席,就都到大场上纳凉,男人们抽着旱烟,聊着古董,妇女们在月亮下纳着鞋底,拉着家常,能跑的孩子,全都去玩捉迷藏了,那些还不会跑的孩子,在席上滚来滚去,吹着凉风睡着了。渐渐的风凉了,起了露水,女人们叫回了玩累了的孩子,抱着睡着孩子,男人们卷起席子,,便一起回家。也有些贪凉的小伙子,睡在场上不起,大人们给他们盖上薄被,把他们留在场上,可等他们早上起来,露水打湿了被子和暴露在被子外的脸,浑身困困的,才理解了大人说的露天睡觉不解乏老理。

夏季消暑方式二是洗澡,劳碌了一天,泥土和汗水糊住了汗腺,让身体的热排不出来了,能洗个热水澡是最惬意的,可是在五十年前,水和柴火都不足,一般人家在家了洗不起澡,怎么办,到涝池去,涝池本来是收集村里雨水池塘,平时是用这水洗衣服,饮牲口。到了夏天便成了村里澡堂子。为了有序进行,村里是做了安排的,每天天黑以后,先是妇女专场,男人们不得到涝池附近走动。女场结束后,回到家里,男人们再去。老人和孩子黑天去低洼涝池不方便,也不安全,允许在家了擦个澡,那水也不是烧的,而是中午的时候,在太阳底下晒热的。

现在想一想,那样的日子,就觉得好艰难呀,可当时的人们并不觉得,从涝池里洗完澡的男女都是哼着歌儿的,感觉特别的幸福年轻的人为老人擦擦背,,老人就笑出了声,孩子们用一小盆水洗着澡,还用滴到地上水和泥玩,刚洗净的手就脏了,可谁也挡不住。乐此不疲。

在那贫瘠而炎热的生活中,人们依旧勤劳,感恩、乐观的生活着。

今日又逢酷暑,回忆五十年前的日子,对于现今的年轻人来说,简直是天方谭,有什么意义呢?我想了又想,人类物质生活比起五十年前来说,确实已经进步了许多,但人类精神上的困境依然存在,在泥泞的道路上,我们依旧需要先辈的精神支撑着我们继续往前走。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49039/

五十年前的夏天怎么过?的评论 (共 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