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生命的体验、书写与歌唱——序《石尚斋散记》

2016-06-07 15:30 作者:朱金华艺术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生命的体验、书写与歌唱

——序《石尚斋散记》

庞 进

我将手头忙着的事情放下来,开始阅读朱金华留下的厚厚的一沓题为《石尚斋散记》的书稿。做了几十年编辑,养成了看稿子就想改错别字且眼睛特别尖的习惯,而这部书稿的错别字是很少的。在我的经验里,由一篇文章的错别字多少,就能大体了解此文作者的写作功力如何。错别字多,说明其功底尚差,而且对文字敬重得不够。在我看来,对文字,尤其是对来自于大自然,有生命、有灵性的中国汉字,是需要特别敬重的。作为一个行走在中华大地上的书写者,如果对汉字没有起码的敬重,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或书法家,几乎是不可能的。朱金华是敬重文字的,这让我心生好感。

于是,我随着朱金华流畅、跳跃的文字,到故乡的荒地里拾地软,到商南的滔河中捡奇石,到镇街的餐馆里寻杂烩汤,到凤冠山下拜谒四皓墓,到闯王寨吊英雄赏楹联;也随着朱金华放眼的视野、涉远的脚步,出商山、游关中、越潼关,到法门寺拜佛祖,到壶口看瀑布,到兰州走中山桥,到辽宁激情葫芦岛,到武当礼敬真武帝,到贵州苗寨吃腊肉、喝米酒,到南京中山陵领略钟山风体会天下为公;当然,也免不了去电影院里观看《袁隆平》《钱学森》,到师友居处说书道、论杂志、吟诗文、言根雕……

书稿含纪实、抒情、言志、游记评论等等,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语言是灵动多姿的,丰富多彩、灵动多姿的篇章中,写民俗、写亲情、写自我的段落尤其令我看好——(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且看“包谷酒”:“十腊月,家家户户沤酒糟,架天锅烧起了包谷酒。门前路过,热情的山民拉扯进土屋疙瘩火炉旁,在流淌的酒槽里接一茶缸冒着热气的包谷酒,那醇香,那绵甜足可让人心醉,一缸下肚,浑身燥热,有些语无伦次起来。”(《那湾河水》)包谷酒我是喝过的,那味道,你在市面上销售的任何名酒里是喝不到的。朱金华的描写,使我产生了争取哪天随金华进商洛山,如此这般地喝一回包谷酒的念头

再看“担担面”:“一根面条长丈余,盘在大海碗里,经过两只瓷碗,一只碗里盛酱油葱花蒜泥,一只装着米醋香菜。吃家坐在方桌尽头,一吸面条,那根长面便摇摇摆摆经两个碗里的佐料调和而来,喷香可口……”(《永远的石板屋》)这是何等豪迈的吃法啊,真想有机会也这么吃一次。据我所知,担担面本是蜀地民间的风味小吃,其得名是因为过去这种面常由小贩挑着担子沿街叫卖。而朱金华笔下的陕西商南县的“担担面”,是因“担”在两只调料碗上而得名。这样的“担担面”、这样的吃法,《舌尖上的中国》没有抓拍列入,实在是遗憾了。又想,若是有哪位眼力不凡的美食经营者,将此面开发、引进于西安、北京等大城市,其生意之好,不难想像!

亲情是以血缘为基础的本乎天然的人类情感。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华文化就是亲情文化。一个中国人,从生到死,渗入骨髓血脉的亲情文化将伴你终生。

《石尚斋散记》中写父亲的文字不多,但还是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一位个头一米八五、算盘打得很好、写一手潇洒毛笔字(这当是朱金华成为书法家的一个因素)、背着黄挎包走遍山乡沟沟岔岔,一丝不苟地为百姓服务,获得陕西省劳动模范称号的信用社干部。有这样的父亲,儿子的上进、勤奋、敬业就有了风范遗传的根据。

书稿中涉及母亲的文字有好几篇,由母亲的争气好强、勤劳能干、俭朴持家,写到骨折住院、拒绝输液、痛苦离世。其中写“有一次在路上遇见老师,我手插在裤兜跟老师说话,母亲瞥见,上来就是一顿爆栗……边打骂边斥责平时是怎样教你的,哪有手插在裤兜里跟尊长说话的”,看到这个细节,这位母亲的音容神态如在眼前。其粗暴动作的背后,是自古相传的尊师重礼的习俗,和千千万万个中国母亲共同具有的“望子成龙”的期盼。

小说“我写”有别,散文有“写我”的特性。“写我”有间接、直接、反讽、自嘲等等方法。《兰州行》里,有这样的句子:“她从远方而来,流经这里,走向更远的地方。就像我这个过客,虽然没有给这里留下精彩,却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足印。有了这段铺垫的厚实,将会走向更远……”这是与黄河互比了。《给生命一个高度》里,他提出要有梅的风骨、竹的气节、松的精神,从而“给生命一个高度”。《两条鱼》里,他直言自己最忌讳复杂,“简约才是我追求的美”。《忘了吧》里,他写自己注定是做蜜蜂的奔波命,“好多朋友说挂我字能带来好运气……做生意发财啦官场上升迁啦,我肯定地说这与我没多大关系……”《朋友刘凤鑫》里,他说自己是个很挑剔的人,“曾有个相交多年能推心置腹说话的朋友,后见他与父母言语冲撞说话生分,一副不肖嘴脸,遂疏于来往”……通过这些文字,朱金华将自己的事业目标、生活样态、做人标准、交友原则等等跃然纸上。

在我原来的印象里,朱金华是一位书法家。他篆刻搞得不错,我常用的印章里,就有他刻的一枚;他的字也写得蛮好,我现在的书房里,就悬挂着我嘱他写的,本人对文学艺术本质的认识:“情之美抒,思之妙达”。在书法上,朱金华主攻行书和隶书,我在研究、写作之余,间或也蘸蘸墨,挥挥笔,喜欢的也是行书和隶书。个人体会是,行书和隶书,学起来都不难,但要写出脱俗的风格和高妙的境界就不易了。行书往往流于飘浮,隶书常常陷入僵板。克服飘浮和僵板的途径之一,是好文学,修养心性。说到底,作文和写字,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字的气象格局,与人的品性精神大有关联。现在,通过阅读这部书稿,在我眼里,朱金华不仅是一位“龙飞凤舞”的书法家,还是一位“跃龙看飞”的作家。我相信,凭着这两“家”,朱金华的人生注定是“龙马精神”、“龙虎风云”、“龙行天下”的。

书稿中,朱金华有写他与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金融能手聚会贵阳时,以一曲《乌苏里江船歌》博得阵阵掌声,又以一首《泪蛋蛋抛撒在沙蒿蒿林》震撼了每个与会者的心灵。是的,生活、生命不仅是用来体验、书写的,还是用来歌唱的。——希望有机会,能听听朱金华的歌声,我相信,那歌声一定是高亢、豪放、荡气回肠、令人难忘的。

是为序。

甲午腊月于西安龙凤堂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44044/

生命的体验、书写与歌唱——序《石尚斋散记》的评论 (共 9 条)

  • 雪灵
  • 雨袂独舞
  • 梵
  • 歪才(卢凤山)
  • 潇潇
  • 江南风
  • 笑^^笑
  • 心静如水
  •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