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书法艺术的宗旨与底线——有感于当今书坛乱象与浮躁

2016-05-18 09:37 作者:古古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书法艺术的宗旨与底线

——有感于当今书坛乱象与浮躁

赖 建 青

日前,在微信上看到北京中书协考级中心翟卫民先生镌刻的两枚印章,其中一枚的内容是“意与古会”。在这枚印章上,“会”字(繁体)的“人”字头与下笔的一横画相连,形成了一个标准的“等腰三角形”;这个 “等腰三角形”的下面是一个“田”和一个“曰”字(原本应该是“日”字的却被非常夸张地压扁成了“曰”字);“等腰三角形”的顶部与“古”字下面横画的中间相连,它的顶尖完全嵌入了横画中,浑然一体。而“等腰三角形”与下面的一个“田”和一个“曰”(日)均有一些距离。如果不是旁边有边款,我怎么也想不出“古”字下面连着一个“等腰三角形”是什么字,它与下面的一个“田”和一个“曰”(日)字有什么关系。通过微信与翟先生交流,他却不以为然,认为我是“少见多怪”。

书法(包括篆刻)是从汉字的基础上升华而形成的一门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

在百度百科上对艺术的注释是:“艺术,是才艺和技术的统称,词义很广,由加入各种优质思想而演化成的一种美,是思想、境界的术语。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书法、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艺术是语言重要的补充方法,就像讲话中我们会用大声代表生气,用笑声代表开心,用手舞足蹈代表焦急或者其他的心情来传递给对方。所以,每件艺术品都应该有他独特的诉求,这种诉求就是艺术的生命力。”(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从以上注释中可以看出,艺术是一个分门别类非常广博的世界,文学、书法、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艺术家可以在自己所属的世界里自由地遨游。然而,正如因斯坦曾指出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只有相对的。”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也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因此,每个艺术世界的自由都不是绝对的,都有着自己的界限,一旦逾越了界限,就不再属于这个艺术。

书法作为一门从汉字基础上升华而形成的艺术,它也与所有的艺术所有的事物一样有“他独特的诉求”,有着自己的界限,同时也有着自己的宗旨与底线。

作为升华的艺术,书法比一般的书写汉字有更大的自由空间。可由于对艺术相对自由的误解,有一些人认为书法艺术有绝对的自由,可以随心所欲,这种误解导致了古往今来许多违背书法艺术宗旨或触碰书法底线的现象。

如有一些人认为书法既然是艺术,书写时多一笔或少一点都没有关系。这个观点说起来似乎有道理,在古代书法家的墨迹和碑刻上也有这种现象。但这并不是“绝对的真理”,并不是什么字都可以这样写,实际上就是要看的是写什么字。以“王”字为例,如在上面加一点,就成了“主”字;在右下边加一点,就成了“玉”;如少写上面的一横,就成了“土”;少写中间的一横,就成了“工”字;少写下面的一横,就成了“干”字;还有比如“大”字,上面多一横就成了“天”字,右上角多一点就成了“犬”,左下方多一点就成了“太”字……而清朝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所题写匾额上的“避”字,由于“避”字右边的“辛”字下面多了一横,因为这是出自皇帝的手笔,而被人称之为“天下第一错字”。可我认为这在书法艺术的意义上来说它不算是错字,因为就这个“避”字来说,下面多一横并不会让人误认作其他的字。

其实,无论是书写时多一笔或少一点都有一个原则,就是不会使这个字变成另一个字的前提下才行,其根本的区别就在于此。如果书写时多一笔或少一点变成了另外的字,会让人产生歧义,那就是错误的。

汉字是方形的文字,每个汉字都是独立成形的。而从汉字升华的书法艺术在书写时,为追求书写速度快捷和追求强烈艺术性所形成的行书和草书可以有“连笔”“连字”的写法。行书和草书 “连笔”“连字”的写法是“承上启下”的一种关系。以“连笔”为例,是本字中上一笔的末端与下一笔的起始端以“牵丝引带”或“笔断意连”的一种“虚”的方式相连;而“连字”则是上一字最后一笔的末端与下一个字第一笔的起始端以“牵丝引带”或“笔断意连”的一种“虚”的方式连接起来,这是可以的。但是,在楷书、隶书和篆书书写时每个字应该是独立成形的,不能出现“连笔”和“连字”的写法。

汉字是独体或多结构的文字,如“月”、“人”、“口”等是独体字;“思”、“息”以及“相”、“把”等分别是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意”、“冀”和“树”“御”等分别是上中下、左中右结构的字。在书写时,字与字之间必须有距离,通常叫做“字距”,行与行之间的叫做“行距”;而每个字结构之间也有距离,但结构之间的距离应该明显比“字距”和“行距”小。这在楷书、隶书和篆书书写的作品中尤其重要,如果本字结构之间的距离比“字距”“行距”更大,就违反了汉字结构的规则而无法辨认,不能成其字了。同样,书法的本源是汉字,如果书写时脱离了汉字的结构原则就成了错别字,也就不再成其为书法了。

篆刻和篆书一样,属于楷书的范畴,“楷书如立”,不应该像行书草书那样有“连笔”、“连字”以及有意拉大结构距离的现象,而应该把握好“字距”、 “行距”以及本字结构之间距离的处理,不能任意而为之。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摘自毛泽东《念奴娇•昆仑》)翟卫民先生篆刻的印章“意与古会”,他没有“宝剑”,却用篆刻刀将“会”字(繁体)裁为了三截,一截赠“古”(其“等腰三角形”顶尖与“古”字末笔横画的中间相接,不是上一字最后一笔的末端与下一个字第一笔起始端的连接,也不符合“连字”“连笔”的写法),一截留“田”,一截成“曰”(本应为“日”);令人观之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若置身于云里雾里,莫辨西东。

愚以为,书法艺术的宗旨是“让汉字更美,更具有艺术性”;书法的底线是“不脱离汉字本体,不产生歧义”;这两者的共性就是“有美感,可辨认。”

艺术被人们称作为“带着镣铐的舞蹈”。

为什么说艺术是带着镣铐的舞蹈呢?就是说艺术创作没有绝对的自由,每一种艺术都有它必须遵循的宗旨和底线, “镣铐”是对艺术相对自由非常形象而且准确的比喻。书法艺术创作也一样,注定是“带着镣铐的舞蹈”。

只有“带着镣铐的舞蹈”,才是真正的艺术。

有人曾指出:“书法是最简单的艺术,又是最高深的艺术。”这正如“自成一体”一词一样,既是赞誉书法最高境界的词语,可也是误人最多的词语。在书法创作的追求中,“自成一体”是所有书法家孜孜以求的想。然而,“笔成塜,墨成池,不及羲之及献之”,要达到“自成一体”,必须遵循书法艺术的宗旨与底线,又要经得起“艺术标准尺度”的检测,确实不是一件很容易做的事,许多人穷尽一辈子的努力也达不到这个目标。于是就有很多人想走捷径,舍本求末,他们打着“创新”的旗号,以“怪”邀宠,以“丑”为奇,以“媚”为美,以“俗”为拙等等,以求“自成一体”,把高雅纯朴的书法艺术当作了杂耍,但却完全背离了书法“让汉字更美,更具有艺术性”的宗旨和触碰了“可辨认”的书法艺术底线。如近代浙江绍兴的徐生翁,其有些作品可说是集“丑、怪、俗”于一身,很具有这种代表性;还有原中书协的舒同,他的字呆滞笨拙,毫无艺术感……江西省书法家协会的毛国典先生,为了“创新”,东施效颦,把灵动古朴的汉简书体写成僵硬呆板的线条,把秀逸有致的波磔(捺划)写成了一个个粗笨难看的“棒槌”……在他们的“书法”面前,令人丝毫感受不到汉字的妙趣和书法的美感。

从事艺术创作,就必须尊重艺术以及艺术的本源,必须遵循艺术的宗旨和底线,对艺术常怀敬畏之心。书法艺术是一片广博而纯洁的天地,“笔秃千管,墨磨万铤,不作张芝作索靖”、“用笔千古不易。”要攀登书法艺术的高峰,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老老实实地从传统中汲取营养,踏踏实实地在墨海中耕耘,“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艺术创作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如果一昧地以“走捷径”“爆冷门”的思维去追求“创新”,追求“自成一体”,就只会在歧路上越走越远。

临池会百家,下笔有新意,取法乎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以求索。”在传统中出新,在积淀中升华,才能让自己的书法艺术水平走向更高的境界。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39532/

书法艺术的宗旨与底线——有感于当今书坛乱象与浮躁的评论 (共 9 条)

  • 歪才(卢凤山)
  • 老夫子(熊自洲)
  • 心静如水
  • 襄阳游子
  • 日月
  •  明月禅灯
  • 雪灵
    雪灵 推荐阅读并说 从事艺术创作,就必须尊重艺术以及艺术的本源......
  • 白草诗人
    白草诗人 推荐阅读并说 好文,多读了一遍,也多了些思绪!
  • 草木白雪(李淑芳)
    草木白雪(李淑芳)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