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塞上“长城”——李勣

2016-04-15 23:13 作者:鲁公青夫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小时候看《隋唐演义》,曾被深深迷住,小说中的英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让我看的废寝忘食。天下第一好汉李元霸的大锤简直神出鬼没,留下更多印象的是秦琼和尉迟恭,民间传说这两位都成了“神”,我们过年贴的门神,就是这两位神。程咬金在故事里也是主要人物,人物形象也很可,可程咬金不知为什么没被奉为神?可见程咬金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远不如秦琼和尉迟恭。秦琼和尉迟恭在民间的传说很多,也很精彩,但《资治通鉴》里,多处记载了尉迟恭,却很少对秦琼的记载,看了《旧唐书•秦琼》后才知道,原来秦琼在参与了“玄武门”事变后,就得了病,死的较早。书中记载:“其后每多疾病,因谓人曰:‘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这是说秦琼从小就长在军队中,经历过二百多场战斗,屡次受到重伤,前后出血也有数斛了(古时十斗一斛),怎么能不得病?秦琼于贞观十二年卒。

隋末农民起义瓦解了隋朝统治的根基,其中最大的一支是瓦岗起义军,其故事广为流传,家喻户晓,瓦岗寨也和“梁山水泊”一样,被认为是英雄聚义的场所,农民造反的旗帜。《隋唐演义》就是沿着瓦岗寨起义军以及秦琼、尉迟恭、程咬金等英雄人物展开,瓦岗寨里有一位军师,是一个牛鼻子老道,此人简直就像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神机妙算,名叫徐茂公,他的原型就是唐朝大名鼎鼎的开国功臣——李勣。

李勣本姓徐,名世勣,字茂公,曹州离狐人,今山东东明一带人,后来举家迁到滑州。山东东明距离河南滑州不远,瓦岗寨在今河南滑县南部的瓦岗乡,也有的说瓦岗寨就在浚县大伾山一带,滑县和浚县是邻县,大约就在这两县之间地带。当时徐世勣才十七岁,就投靠了瓦岗寨,并显示出了一定军事天赋,击败了前去剿灭瓦岗军的隋朝军队。《隋唐演义》里的牛鼻子老道,这个传奇式的人物原型,其实是不到二十岁的青年。当时,各武装力量互相争斗,削弱了力量,徐世勣随李密投靠了唐军,徐世勣统辖的地盘东到大海,南到长江,西到汝州,北到魏郡。就把自己辖区的州县名目数量以及军人户口,全部交给李密呈报唐朝,不贪为己功。唐高祖李渊高兴的说:“徐世勣感怀恩德推让功劳,的确是忠纯笃实的臣子呀。”唐高祖李渊赐他姓李,故名李世勣。后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遂改为单名勣。投靠唐后跟随唐太宗征战,《旧唐书》记载:“从唐太宗伐王世充於东都,累战大捷。又东略地至武牢,伪郑州司马沈悦请翻武牢,勣潜兵应接,克之,擒其伪刺史荆王行本。又从太宗平窦建德,降王世充,振旅而还。论功行赏,太宗为上将,勣为下将,与太宗俱服金甲,乘戎辂,告捷于太庙。”从这段记载看,李勣在唐朝的地位已经很高了,唐太宗为上将,李勣为下将,而且只有他和唐太宗一样穿金甲,乘坐兵车。

李勣并没有参与玄武门事变,在此之前唐太宗曾征求他意见,但李勣拒绝答复,得到唐太宗的尊重,因为这终究是家庭内部的矛盾,且兄弟相残,外人不好参与,贞观之治掩盖了玄武门事变的血腥。唐太宗即位后李勣担任行军总管,和大总管李靖一起合兵大败突厥,俘虏五万多人返回。后被封为英国公,《旧唐书•李勣》记载:“勣在并州凡十六年,令行禁止,号为称职。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安抚边境,惟解筑长城以备突厥,情识之惑,一至于此(原文如此)。朕今委任李世勣於并州,遂使突厥畏威遁走,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这是说,李勣在并州(太原)共十六年,令行禁止甚是称职,太宗对侍臣说:“隋炀帝不能精心挑选贤良之臣,安抚边境,只知道修筑长城用来防备突厥,头脑迷惑到了这种程度,朕如今委任李勣在并州,就使突厥畏惧其威名而逃走,边塞安宁,难道好处不是远远超过修筑长城吗?”

李勣是抵得上防御突厥的长城,因此唐太宗对他非常倚重,《旧唐书》记载:“勣时遇暴疾,验方云,须灰可以疗之,太宗乃自剪须,为其和药。勣顿首见血,泣以恳谢,帝曰:“吾为社稷计耳,不烦深谢。”这段记载的意思是, 李勣突然得重病,药方上讲治此病胡须灰可以做药引。唐太宗听说后,自剪胡须,为李勣和药。儒家礼仪,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一般人都不会轻易损伤,何况九五天子,亲剪“龙须”为臣子做药引,诚为千古美谈。病愈后,李勣叩首见血以谢,感动得一塌糊涂。太宗说:“吾为国家大计,不用深谢。” 一方面,说明唐太宗为了大业,很会收买人心,感动的这些功臣都叩头流血,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李勣是国家不可多得的人才,君王为国家利益,为你表示一下,也在情理之中。

唐太宗病重,对高宗说:“你对李勣无恩,我现在要斥责贬黜他。我死后,你应该授任他为仆射(相当宰相),他就会感激你的恩泽,一定会出死力的。”于是李勣被贬黜京城,李勣连家也没回,直接赴任去了。高宗即位,立即把李勣召回,参与执掌机密,并被授予“尚书左仆射”。可见唐太宗用人良苦用心,为他的接班人做了精心安排。(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唐高宗在立武则天为皇后一事上,遭到顾命大臣的坚决反对,当时斗争非常激烈,高宗征求李勣意见,李勣对曰:“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高宗这才下了决心,立武则天为皇后。而武则天也对李勣非常尊重,在去泰山封禅的路上,路过滑州,皇后亲自去问候李勣的姐姐,并赐给衣服。李勣从马上摔下,伤了脚,皇上亲自慰问,并把自己骑的马赐给李勣。《资治通鉴》记载:李勣为将,有计谋,善于决断;与人讨论事情,一定采纳别人正确的意见,战功统统归与部下,所缴获的钱物,都分发给战士,所以人人都拼死作战,所向无敌。每次出征选将,必定选一些相貌敦厚,有福相的人。有人问原因,李勣说:‘薄命的人,不足与他共同取得功名。’家中也甚是和睦,李勣姐姐病了,李勣当时已经担任仆射,亲自为姐姐煮粥,,风向突然转变,把胡子头发都烧着了。姐姐说,有这么多仆人,何苦这样。李勣说,不是没人干这事,而是看到姐姐老了,我也老了,就是想经常为姐姐煮粥,也没这可能了。

从这些记载看李勣不但在战场是勇将,家庭也非常和顺,是一位非常仁义的长者。他的好友单雄信死后,就抚养了单雄信的妻子儿女,他的故主李密死后,也是为他悲痛送葬,筑了很高的坟墓,朝野人士都认为李勣是讲求恩义的人。

李勣病重,曰:“吾本山东田夫,遭值圣明,致位三公,年将八十,岂非命邪!修短有期,岂能复就医工求活!”他常说:“我年十二三时为亡赖贼,逢人则杀。十四五为难当贼,有所不惬则杀人。十七八为佳贼,临陈乃杀之。二十为大将,用兵以救人死。”在他看来,像他这样一位“田夫”,能出将入相,位列三公,已经心满意足了,死又何憾?死又何恨?所以,在死神面前,他坦然相对,平静相对,毫不畏惧。

李勣终年七十六岁,埋葬那天,皇帝临幸未央古城,登楼送葬,望着灵车痛哭,并为之祭奠。皇太子也随驾亲临送葬,哀痛悲伤感动左右。李勣的孙子徐敬业因贪污被贬为柳州司马,和同时被贬的骆宾王等起兵造反,反对武则天专权。武则天派军队镇压,徐敬业兵败被杀。因为孙子造反,李勣的坟墓被毁掉暴尸,官爵被削,赐的李姓被除去,中宗时才被恢复。

唐太宗时,就为李勣画像,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凌烟阁是唐太宗为了纪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而修建的,共陈列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并在老年时常前往怀旧。高宗再次为李勣画像,亲自为画像题写序文。在唐朝甚至在中国的历史上,李勣都可以说是一位极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出将入相,位列三公,极尽人间荣华。

李勣是唐代政治家、军事家;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为长城。死后百年,还被唐肃宗称为唐史上十大名将之一;宋代列入配享武成王庙的历代七十二名将之一。

其实无论古代、现代,国家都需要这样的“长城”。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31487/

塞上“长城”——李勣的评论 (共 4 条)

  • 心静如水
  • 雨袂独舞
  • 诗心云卿
  • 折腾
    折腾 审核通过并说 朋友喜欢写作阅读吧?我们有个V群,平时大家一起交流分享、拉进距离、碰撞火花。进群 V信taomao17 验证消息‘书友’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