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周至文史》“失误”浅析

2016-04-11 08:33 作者:纪昀清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记得2013年12月29日,我在参加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仪式时,李瑞祺会长就清清楚楚、掷地有声地表达了自己对成立这一民间组织的初衷期许:“挖掘深厚历史 弘扬传统文化——为周至四个文明建设服务”,其中一条是希望纠正《周至县志》的失误和弥补其不足。我谨记这一条,因而在写作中自始至终坚持“一丝不苟”、“反复修改”的态度和习惯。绝大多数文章反反复复修改都不下十次。尽管如此,还是有“眼睛被蒙蔽”的时刻。因而,我对编辑抱有很大的希望。希望学问渊博的编辑们能真正做到“查错纠错”,不辜负李会长的重托。

在这短短不足三年的时光里,我深受会长李瑞祺等研究会成员默默奉献的影响,也亲眼见证了历史研究会的成立、发展和壮大,同时也对历史研究会的蓬勃发展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倍感骄傲和自豪。然而在蓬勃发展之中,难免会有些许遗憾。尤其是我看到的会刊杂志《周至文史》并非像李会长当年期许的那样达到了“纠正失误”、“弥补不足”的目标。

说句实在话,我看到的《周至文史》已有好几期,除了不断变换的目录外,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错误较多。其中有一篇是2013年第二期孙治民副会长写的《“教师集训会”那档事》。我看后,对孙老师的纪实文风和文中充溢的岁月沧桑感大为赞赏,是他让我了解了1966年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峥嵘岁月。只是作为“史海钩沉”栏目中的一篇,美中不足的是文中失误颇多。

其一是别字频现。譬如,“也好藉这个机会锻炼锻炼自己” 中的“藉”字应为“借”;再如,“我们终南公社和集贤公社是紧邻”中的“紧邻”应改为“近邻”为妥,因为紧邻,强调“紧挨”之意,而事实上,两公社并未紧挨,只是距离临近而已;又如,“他走到那里就把欢乐带到那里”中的两个“那”字应为“哪”,而“那”字,特指上文出现下文再出现时,加以代之;还如,“惹的在座的人笑疼了肚子”与下文“惹的同桌人捧腹大笑”中的两个“惹的”应为“惹得”;另如,“因为她毕竟是我人生中一段不可抹去,且值得记忆的一页。”中的“她”应为“它”,代之那段特殊岁月,而并非拟人手法的运用。

其二是病句偶现。譬如,“在座的王老师就向学起了钱老师翻改儿歌的趣事”一句,应将“向”字去掉,才通顺,最好在“学”字后面加一“说”字会更好。

其三是表达拗口,譬如,“经过这一个多月的历练,倒是我喜欢上了毛笔字”一句,若改为“经过这一个多月的历练,我反倒喜欢上了毛笔字” 就顺口多了,也与语境相符。(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其四是标点不规范。譬如,“第二天一大早就挂起了吊瓶...”句末的省略号应为“......”;再如,“到那里去破四旧广播里没有说”句中破四旧后面,应添加逗号为宜;又如,“鼓动人到省城去‘火烧陕西省委,炮打西北局!’教师集训会就组织人去省城保卫”句中“教师集训会”前,应添加逗号为宜;还如,“当集训会进入第三期即整改阶段时”句中“即”字前应添加逗号为宜。

其五是数字的用法不符合常规。譬如文中“4菜1汤”,应改为“四菜一汤”为妥。不然,文中一日三餐,为何不用“1日3餐”呢?

而我首发在2015年第二期《周至文史》“会员天地”栏目的《“误撞”之缘》一文,更是叫我大跌眼镜,除了文章开头略有删改之外,尤其是最后9段977字,竟删除了6段855字,仅保留了122字。除了乱用标点外,这还不包括文中将“其二是周至县文联主席国稳社老师”一句中的关键词“其二是”三字漏掉,因而给读者造成文章结构混乱之感;而在2015年第4期《周至文史》“名企风采”栏目中,我的另一篇写人散文《君子的践行者》,也有一处失误,即,将“这倒是我倍感以外”中的“意外”错写成“以外”。后经查对,是我当时一时疏忽所致,然而编辑在校稿时竟也未能“慧眼辨雌雄”。

随后,在2016年第1期《周至文史》“凡人往事”栏目,我的亲情散文《父亲的梦》一文中,除了因我的一时不查,将文中第八段中的“三姑父”一词,紧接着又写成了“三姑夫”而外(虽不能算错,但毕竟前后不一致),最令我不满意的是编辑对文中内容不求甚解,就做了大胆改动,结果弄巧成拙,完全违背了我的意图。譬如,将“尽管哥哥是师范生,在享用国家生活补贴,花钱少了。”的原句,改成“尽管哥哥是师范生,却能享受到国家生活补贴,花钱少了。”

结合语境,原句要表达的是“尽管哥哥是师范生,在享用国家生活补贴,花钱较之以前少了,但四姐知道我上初中、高中的费用会愈来愈高,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也为了我能好好上学,还是主动退了学。”而改句中的“却能”二字,不仅与上文“尽管”一词无法关联,更无丝毫转折之意,相反,还偏离了原意的表达,因而改得蹊跷。

再如,原句“哥哥鉴于父亲年事已高,身体多病,为了让他享受天伦之乐,就勉强答应了前妻的求婚。”的末句,却被编辑改成了“就勉强答应了前妻复婚的请求。”

原句中的“前妻的求婚”,结合语境,代指的是哥哥的第一任妻子在做其女友时的求婚情形,并非改句要表达的“前妻复婚的请求”的含义。

文中还将我有意用汉字表达的数字,几乎全改成了阿拉伯数字。最令人不解的是竟然还将“一日三餐”改成了“一日3餐”。真是叫人哭笑不得。

以上诸多失误,在其它几期《周至文史》的篇章中也在所难免。

我想,造成以上诸多失误,不光有作者的责任,更有编辑的责任。如果作者能逐字逐句加以仔细推敲检查,我想即使“一时糊涂”,只要编辑“慎之又慎”、“擦亮眼睛”,也不至于“将错就错”而延误至今。

衷心期望《周至文史》每篇文章都能精益求精,毫无差错,一期赛过一期,真正办成李会长期许的精品会刊。

2016年4月10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30173/

《周至文史》“失误”浅析的评论 (共 9 条)

  • 心静如水
  • 襄阳游子
  • 春暖花开
  • 诗心云卿
  • 潇潇
  • 沧海一笑
  • 雨袂独舞
  • 折腾
    折腾 审核通过并说 淘猫查券 http://taomao.site 有钱不任性,买啥直接搜,找到就能省! 加V信好友taomao17 邀你加入某宝内部找券群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