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个盒子里的黑

2016-03-25 21:42 作者:无数山楼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1

书架上放着一个盒子,木质,棱角上作轻微雕饰的盒子。

印象中,一直就放在那里,好像从未动过,又好像一直都占据着焦点、经常被人提及然后又隐晦、敏感地绕开话题。从未听人说过里面放的是什么,事实上也从未打开过。

对了,我似乎忘了描述盒子形状。但真要描述盒子的形状却有些困难,我感觉盒子的形状、大小、颜色不确定,像在变化不止样,明明看上去两尺半长吧,但却又放入一格一尺半长的书柜一层,甚至有时一端还空出一寸左右。外观上,吸引我的是木盒的表面不断浸出的木质感,感觉这盒子里藏有无穷无尽的“木质”,或说,这盒子简直就是一个“木质井”,流出木质的声响。

嗯!得说明盒子的来历,但盒子从何而来我已不记得、其实是我不知道,倒是记得伴随盒子的种种传闻,有的说是某这盒子突然从空中出现;有的说是先祖一位在家居士留下来的;有的说是盒子本是书架的一部分、其心中空,专为收摄妄心而设的,有警示作用;或有说川言“盒”与“活”同音,为提醒读书人做人和做学问都要活学活用、不可拘泥……

2(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每取下一本书,手总下意识地抖一抖:我捧着的是一个盒子吗?眼睛也随即望一眼那个盒子,确认一下盒子是否还在。把书放回书架时,手老是会不经意地碰一下那盒子,然后触电一样缩回,好像将心中藏匿的某样东西放进盒子,书里读到的淤塞也就通畅了。

有时,我怀疑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盒子,有的开着、有的闭合、有的根本就是空盒,不小心的话,自己很可能被关进盒中而不知所措。如果沉入其中,则心为盒囚,为我们理所当然认为的知识、见解、陈规所困;这个“如果”以诱人的方式模糊化假设,为此,相遇时,“如果”就成了盒子的伪饰,成了附着在眼之所见的假相。

更多的时候,盒子还是作为盒子而存在,作为一个让人疑惑不解的盒子而存在。

于是,在接受“盒子”这个事实的同时,却又不免对盒子的存在、盒子的神秘产生好奇:究竟盒子里面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盒子到底有没有“里面”概念对应的空或实在?得好好的探讨盒子带给的困惑。

3

对盒子的猜测,最先联想到“潘多拉”,可恨的潘多拉盒子。

它让我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既不能漠视盒子的存在,又不想冒险打开浸人心髓的虚无,那种未知的“在”置于身旁时所涌现的侵入感,“我”周围的安全区域被未名的东西侵入,使我失之防御的有效空间。盒中可能放出来的悲伤、灾难、魔鬼好像对我不起任何作用,倒不是这些东西的毁灭能力问题或我有非常的承受,而是“我”一个载体渐渐空去,对空去的我来说不是或许的“潘多拉”中装有什么,是它的存在(无论是作盒子的形态,还是其它事物模样)占据了属于我的空间,在书和我之间多了一种不可预见性的隔阂,在读书时也会受此影响,整个读书的过程像是从盒子的不可预见性中取出什么来着。

不可预见性使得潘多拉盒子增添神秘和迷人的色彩。

按照传说的惯例,盒子中应该有点什么吧!譬如:附会于这传说本身的一些现象、神秘、小物件什么的,或者“我”与盒子、传说之间某种既存的内在联系,但又无法说清言词之上的东西。这样,传说有了合理存在的依据,若问这些依据究竟是甚,恐怕你得走进场景中的“我”的角色,走向盒子的源头,走向盒子流出的声音,从盒中流出的声音抑或能帮你找到“我”牵涉其间的蛛丝马迹,也许会惊讶地看见“我”在传说中的影子。

4

宿命里的潘多拉盒子,将因与果同时关闭在其中,它表面给予我们观察者的是变幻不定的形态及不停流溢出的木质感,让你误以为通过表面的“盒子”而入其中,误以为你的到来是一把开启盒子的钥匙。

尽管如此,仍总有一股力量驱使着,想要打开盒中的秘密,哪怕通过某种不需要打开盒子而能知道秘密的办法也行,比方设个观察孔之类的。但问题是:我何以知其有一个我们想象中的盒子应有的空间,我不能确知这个盒子外表之下的有与无,敲响盒子的回音更像是对自己心跳的一种本能反应,参照于往日的经验得到空的感觉、得到潘多拉盒子般的宿命。

5

好吧!回到一般意义的经验判断:这是一个盒子,它具备一切称作盒子的条件和特征。由此来找寻一个可以“打开”盒子路径,以将整个盒子的内部为我们清楚地暴露出来。

在盒子完整的外表面,假定我们安装一个观察孔,但即便可以设置这样一个可以观察的观察窗口,也注定无法准确地判断盒子一个事件系统中的必然,这也许就是盒子的魔性吧!它能轻易地避开一个外部观察者想要以一种方法论撬开盒子的种种手段。就像轮回中的人面向自我的审视,基于你所处的位置你无法说清你还没有抵达之处的真实。

用一些方法试试看:通过现代手段不用开孔进行探测,或在盒子上开孔安装一个摄像机,或干脆忽略“盒子”而直接劈开……每个方法都有着自身的局限和对盒中世界真实的接近程度,无论是间接测量办法,还是直接的我的眼睛观察。在采用方法去探知盒中情况的过程中,事实上我们已经或多或少地掀开“潘多拉盒子”的一道缝隙,方法的执行也将你不知不觉地带入到探测这个事件里去,而你已经参与到产生结果的过程中,你的所有行为必然地被带入到结果中去。方法的不同产生的只是你在其中的参与度及由此带来的结果的偏差,同时也将你拉入到对结果的遮掩上去。此时,实际上你既是事件的观察者,也是事件的参与者。而在形式和心理上你仅是一个面对盒子的观察者,这就是盒子的魔性,让你无法准确地判断你自己也在的事件系统中真实与必然。

6

真的必须知道盒子内的情况吗?假如我们注定得不到自身信息的密码,我们又何能完全地打开盒子呢?在因果意义上,我觉得自己被绑架在盒子里,在盒子的黑里,我看不见我自身,也看不见盒中所有,尽管明明我就真实地站在盒子面前。面对盒子,我却感觉到的是自家的不真实感,特别是盒子的木质感通过手指流入我的体内时。

渴望和畏惧让我为难着,当我难以绕开盒子在书架取书;当我的手指触摸到木质、由缘而上触摸到森林、触摸到天空;触摸到潘多拉的不自由。一面是书给我的理性,一面是盒子给我的不能自己的感性。在我遵循惯例绕道对盒子的揭示时,我是苦恼的说谎者;在我面对“这是一个盒子”的空时,我是幸福的虔诚者。

我将如何与这未知的盒子和平相处呢?我与盒子彼此打量着对方,像在等待着“一时”于某个特定的时机给我们相互之间启迪和感悟。当然,“一时”有着不确定和动态的特点,这也足以让我们看到一丝儿希望,“希望”对盒子来说意味着其内部的黑被更深刻的虚无代替,换个说法,盒子中黑终将被示现,“盒子”于此得到属于盒子的虚无;我也将于此得到我虚无的肉身和灵魂的安宁。

7

我不认为我会在盒子面前枯等“一时”,也来不及收拾盒子可能开启的“一时”虚幻。我在,一切想即会继续下去,一切对盒子的猜想就将继续下去。我的记忆中,对盒子内所装东西的猜测一直没有停下来过,每隔一段时间又冒出一个貌似接近盒子“中心”的猜测,然后又被否定掉,而且每次要打开来验证时,在场的人都能一致找到“合理”的理由否决。

举个例吧!最近有隔房长辈跑来告之,说据传祖上一位居士喜欢《金刚经》,西去之时由高僧诵《金刚经》相送,并且生前曾经接触过该盒子,所以怀疑盒子中装的极有可能是《金刚经》。于是展开讨论,开始大家都觉得可能性非常大,快要统一意见并准备开盒验证时,风向一下又变了,反向的理由、推理、证据立即冒了出来:《金刚经》能作为一件物、一个相装在盒子里吗?作为一个实在装进盒子的《金刚经》还是“金刚经”?《金刚经》者即非《金刚经》,是名《金刚经》,何况一个能放下盒子的人又怎能把《金刚经》装入盒子呢?须知《金刚经》本身不是一个盒子,虽然它可以盛下你内心的包袱,且一旦你将包袱放进去就再也无法取出来,可手又怎能伸到《金刚经》深处呢?如果非要说《金刚经》和盒子有什么相似之处的话,在它们完整的外表面,无论设置多么精巧的视窗都注定不能准确地判断这个表面之下一个事件系统中的必然,盒子这种特征我们称之魔性,那《金刚经》呢?是否也是魔性的呢?或魔性相对应的佛性?魔佛难辨、魔佛莫辨,这种相似性暗示存在一种可能:《金刚经》体现出的佛性,盒子表现出的魔性是否从“我”一出现就已悄悄潜入我们面对的对象中,等待我们去发现,这也就回答了“你所处的位置你无法说清你还没有抵达之处的真实”这个判断。

好像越是想要破茧越是不可得,甚至连茧之所在也不可得,自然也得不到茧中的“我”。这时,你说它是潘多拉魔盒也好、说它是内在意义上的经本也罢。都是需要在移开眼前之物后进行的延伸,问题是:它曾经在那里,它现在在那里,它将继续在那里。

8

排除传说、方法、宿命等,我们仍不能忽视之。因为,在我把书放回书架时,又不小心碰到盒子,我惊奇地发觉我的生命顺着指尖流逝,流向这盒子的未知世界,同时流走的还有我之所取和我之所予。我,这个开放式的盒子朝向书架上的潘多拉盒子时,那些多年来不断的猜测、分析、好奇、神秘纷纷流进盒子里,而盒子的“木质”的属性则缓缓浸出。我不过是一个过程式的容器:装载沿途风景的过客;盒子更像一个反应容器,容下世间所有的欢乐、悲伤,然后统统化作森林寓意的木质感,让大自然回归到我们体内,让烦恼丛生的心生出一片林子的寂静。你也许会说,寂静原本就在那儿啊!

9

然而,盒中真的存在“有”或“无”的一切东西在那儿吗?一直放在那儿从未打开过的“事实”告诉我,一切观念、概念、词语、思维、习惯等人为的方式构成的遮掩,挡住一个事件系统中的光,事件的中心既无法照亮,也无法为我们所见。关在盒中不可见的黑,隔离了我和“我”。然而,盒子里面有黑吗?连“有”或“无”也无从确定,又说甚“黑”,它只是一种我们远离、接近自我的量度罢了。换一个量度单位,也改变不了“遮掩”这件事。此处所谓的“黑”也是一种思维的自我囚禁,它也在盒子之中,佛性或魔性,溢出来之前谁也不知,因为它与这盒子一样在神秘里。

10

此时,我仿佛觉得盒子渐渐定格,不再变化,木质感静静地停留在盒子表面,任时光反复磨搽,定格的“盒子”却没了边儿、没了菱角,扩展到对心生诸相的包容与消化、对前世今生的贯穿和对未来的修改。

看!它静悄悄躺在时光里,多像一条停息的鱼,携带着水流的汛息返回我身旁。流水冲刷着我这个盒子,流水会有我曾经对盒子困惑吗?“我”木质的纹路一阵阵荡漾开去。

注:2016.3.25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26107/

一个盒子里的黑的评论 (共 11 条)

  • 雪灵
  • 襄阳游子
  • 歪才(卢凤山)
  • 心静如水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老夫子(熊自洲)
  • 雨袂独舞
  • 春暖花开
  • 成飞烟
  • 江南风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